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年龄大于60岁人群中,血压或三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诊断为老年高血压,若收缩压≥140mmHg及舒张压〈90mmHg,则诊断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近年来研究证实收缩压增高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安俊芳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3):113-114
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即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者.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1.88%,而老年人人群高血压病发病率则高达40%~50%,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老年人健康的重大威胁之一.  相似文献   

3.
平压止眩汤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者(1 mmHg=0.133 kPa),在老年人中很常见。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不但伴随着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增高,  相似文献   

4.
氯沙坦钾片治疗重度原发性高血压病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也是最危险的心血管疾病.长期高血压还可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建议的18岁以上成人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舒张压80~89mmHg,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 mmHg,舒张压100~109mmHg;重度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我院广泛使用2001年至2006年治疗使用氯沙坦钾片用于治疗重度(3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病,经过临床观察氯沙坦钾片对重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2008年老年人高血压诊断治疗专家共识[1],老年高血压指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即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者。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1.88%,而老年人人群高血压病发病率则高达40%~50%,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老年人健康的重大威胁之一。  相似文献   

7.
由于大动脉弹性减退,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可高达200 mmHg以上.舒张压一般在60岁左右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致使脉压增大.临床常见到一些老年人收缩压为180~200 mmHg,舒张压仅60~70 mmHg.中医辨证属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所占比例不少.笔者采用益气养阴,温阳活血法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老年高血压病人,使收缩压降低同时,舒张压基本稳定在≥60 mmHg,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湘玲 《新中医》2011,(2):150-151
老年高血压病是年龄在60岁以上、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者。本病多表现为头晕、头痛、耳呜乏力,属于中医学内伤引起的眩晕、头痛等范畴。老年高血压病因高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与中医肾脏亏虚密切相关,治疗重在补肾,现就此浅议如下。  相似文献   

9.
1 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一般认为,45~59岁为老年前期,60岁以上为老年期。因此,凡年龄在60岁以上,取坐位测右上臂血压,收缩压≥21kPa(160mmHg),或者舒张压≥13kPa  相似文献   

10.
原福顺 《双足与保健》2010,(6):37-39,11
一、概述 高血压是常见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国际上统一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增高的水平可进一步分为三级:I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为140-159mmHg,  相似文献   

11.
<正>原发性高血压病是指原因不明,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器质性和功能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目前对高血压病的定义为:在还没有用降压药的情况下,3次不同日测得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其中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称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服用降压药后血压虽然比140/90mmHg低,也以高血压病作为诊断。原发性高血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是急诊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和种族之间均有差别,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人体的血压分收缩压(即民间讲的上压)和舒张压(下压),医学上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硝苯地平合用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82例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选择符合国际高血压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增高的水平,可进一步分级,收缩压140~159mmHg或  相似文献   

14.
钱旎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107-108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2006年3月~2009年3月,在镇江大港新区姚桥镇社区居民500名(除外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继发性高血压及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以标准法测量血压,进行研究检测。根据不同血压测值分为非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包括:①理想血压组:收缩压〈120mmHg(1mmHg=0.133kPa),和舒张压〈80mmHg;②正常血压组:收缩压〈130mmHg,和舒张压〈85mmHg;③正常高值血压组:收缩压130~139mmHg,或舒张压85~89mmHg。高血压组: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放免法测定空腹血浆葡萄糖及胰岛素,计算HOMA-IR及QUICKI,并用其评估胰岛素抵抗(IR)的程度。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社区500名居民中正常高值血压组和高血压组与理想血压组之间HOMA-IR及QUICKI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血压值与空腹胰岛素及HOMA-IR呈正相关,与QUICKI呈负相关。在控制年龄及性别之后,HOMA-IR及QUICKI和血压之间仍明显相关(P〈0.001)。结论:治疗早期高血压,减轻IR的因素可能更重要。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凡年龄在60岁以上,收缩压≥21.3kPa(160mmHg),舒张压≥12.7kPa(95mmHg)者即为老年高血压,总患病率可达38.2%(包括临界性高血压).治疗上除戒烟、减轻体重、限制钠盐等非药物治疗措施外,药物应用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病程.  相似文献   

16.
正中老年人常常会碰到这么一位"损友",多年来的研究结果也显示,40岁以上的年龄段是更容易接触到它的,它的名字就叫做"高血压病"。朋友多人人都高兴,但是损友不请自来就太不妙了。那么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避免"结交"到这位损友呢?高血压病是非常常见的慢性病,它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定义及分类: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定义为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  相似文献   

18.
陈坤  屈箫箫 《陕西中医》2014,(11):1567-1568
<正>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收缩期和(或)舒张期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点的全性疾病。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2]。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未患高血压的老年人收缩压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而5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大多随年龄增长不断增高,而舒张压在60岁后开始下降。老年人中单纯收缩期高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是指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升高。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收缩压应小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90mmHg。根据血压水平可将高血压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若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而舒张压小于等于90mmHg,称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临床上根据引起血压增高的病因是否明确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或高血压病,这一类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20.
胡仲秋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4):130-130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定义为: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即使血压已低于140/90mmHg,仍诊断为高血压.中医学无"高血压"的概念及病名,根据高血压病常表现为:头晕、头痛、目花、耳鸣、心慌、失眠、烦躁、肢麻、脉弦,本病相当于中医"眩晕"、"头痛"等病证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