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补肾柔肝方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 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以1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0.5%DMN,1次/d,每周连续3 d,共4周.模型组在造模结束后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而治疗组在造模结束后灌胃补肾柔肝方(10 ml·kg-1·d-1)进行治疗干预,共用药4周.第8周末处死全部大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白蛋白(albumin, A)及球蛋白(globulin, G)等;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层黏连蛋白(laminin, LN)及Ⅳ型胶原(collagen Ⅳ, Ⅳ-C)的含量.结果:治疗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好于模型组;正常组大鼠无死亡,而模型组大鼠病死率为40%(6/15),治疗组病死率为20%(3/1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清TBIL、ALT及AST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的A/G严重倒置,达到0.62±0.07,较正常组差异显著(P<0.01),而治疗组的A/G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为0.77±0.04(P<0.05),但是仍倒置比较明显.血清胶原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血清胶原成分HA、LN及Ⅳ-C的含量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分别为正常组的1.72、1.86、3.71倍;治疗组HA、LN、Ⅳ-C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分别为正常组的1.26、1.18、2.47倍.结论:补肾柔肝方对大鼠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用于肝纤维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血管新生角度探讨补肾柔肝方抗小鼠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雄性C57小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柔肝方组、索拉非尼(Sorafenib)组。模型组、补肾柔肝方组、索拉非尼组以0.4%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1次/d,每周3次,共8周,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第5周开始给药,8周后处死留取血清、肝组织样本。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及死亡情况;取材后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白蛋白(ALB)含量。以天狼猩红胶原染色和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以肝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CD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蛋白表达情况评价肝脏血管新生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死亡率为15.4%(2/13),补肾柔肝方组无小鼠死亡,索拉非尼组小鼠死亡率7.7%(1/13)。补肾柔肝方组及索拉非尼组小鼠血清ALT、AST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血清ALB含量升高(P<0.05);补肾柔肝方组和索拉非尼组小鼠肝组织Hy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天狼星红染色显示,补肾柔肝方组和索拉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肾柔肝方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5)及补肾柔肝方预防组(n=15)。模型组和补肾柔肝方预防组以10mg/kgDMN腹腔注射,1次/d,每周连续3d,共4周。模型组在造模同时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补肾柔肝方预防组在造模同时给予补肾柔肝方灌胃,共4周;第4周末处死全部大鼠,留取血清及肝组织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氧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等;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肝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补肾柔肝方预防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好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死亡率为13.33%(2/15),补肾柔肝方预防组死亡率为6.67%(1/15);模型组大鼠腹水发生率为46.67%(7/15),补肾柔肝方预防组大鼠腹水发生率为20%(3/15)·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肾柔肝方组肝功能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P〈0.01)。模型组肝组织CTGF和Ⅰ型胶啄mRNA表达明显增强,补肾柔肝方预防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弱(P〈0.01)。结论:补肾柔肝方可通过抑制大鼠盱组织CTGF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柔肝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TβRⅠ、TβRⅡ及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柔肝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53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补肾柔肝方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均造模,造模组首次于背部皮下注射纯CCl45 ml/kg,3 d后皮下注射40%(V/V)CCl4花生油3 ml/kg,每周2次,造膜8周制备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秋水仙碱组用秋水仙碱水溶液灌胃(5 ml·kg-1·d-1),补肾柔肝方组给予补肾柔肝方流浸膏灌胃(5 ml·kg-1·d-1),连续8周。取各组大鼠肝组织,分别采用P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TβRⅠ、TβRⅡ、α-SMA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TβRⅠ、TβRⅡ、α-SMA蛋白表达升高;TβRⅠ、TβRⅡmRNA、α-SMA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秋水仙碱组及补肾柔肝方组TβRⅠa、TβRⅡ、α-SMA蛋白表达水平有所降低;TβRⅠ、TβRⅡmRNA、α-SMA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补肾柔肝方能够降低大鼠肝脏内TβRⅠ、TβRⅡ、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减轻大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祛湿软肝方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以清热祛湿为治法的祛湿软肝方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炭法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祛湿软肝方对大鼠肝纤维化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祛湿软肝方能明显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祛湿软肝方可有效的防治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纤维化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值.  相似文献   

6.
补肾柔肝方治疗乙肝后肝纤维化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补肾柔肝方治疗乙肝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补肾柔肝方,对照组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疗程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Fibroscan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症状和体征改善显著,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HA、PШP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柔肝方治疗乙肝后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降低肝纤维化指标HA、PШP及改善肝弹力的效果优于复方鳖甲软肝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抗肝纤维化及对TGF-β1、Col-Ⅰ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组和黄芪干预组。至造模第10周,处死所有大鼠,采用PV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l-Ⅰ在各组肝组织中的表达,ELISA法检测TGF-β1在各组血清中的表达。结果经CCl4诱导成功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进展,肝组织中Col-Ⅰ和血清中TGF-β1表达明显增强。在正常对照组、黄芪干预组和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组织中Col-Ⅰ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298、0.315、0.503,模型组与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黄芪干预组与正常组肝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对照组、黄芪干预组和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GF-β1表达含量分别为491.29pg/L、629.91pg/L、959.09pg/L,呈递增趋势。模型组与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黄芪干预组与正常组比较其表达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显著抑制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肝纤维化,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I型胶原蛋白及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评价其对判断肝纤维化及诊断肝硬化的价值.方法用酶免疫法测定 123例各临床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同时用ELA及RIA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 )、粘层蛋白(LN)、Ⅳ型胶原(Ⅳ- C)、Ⅲ型前胶原肽(PⅢP)水平.其中30例慢性肝炎患者同时行肝组织穿刺活检.比较各组肝炎之间血清TGF-β1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HA 、LN、Ⅳ- C、 PⅢP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纤维化程度分期和炎症活动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并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增高;血清TGF-β1水平与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关系.肝组织炎症活动时,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在各级之间无明显差异,两者间无相关性;而血清TGF-β1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呈正相关(r=0.612,P<0.05).在肝纤维化程度S0-1与S2-3之间血清TGF-β1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进入肝硬化后血清TGF -β1升至较高水平,明显高于非肝硬化者(P<0.05).结论血清TGF-β1水平与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发展程度有关系,且不受肝组织炎症程度影响.可作为一种肝纤维化诊断的辅助手段之一,与血清HA、LN、Ⅳ-C、PⅢP四项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的准确性;但不能替代肝穿病理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蒿鳖养阴软坚方在体外对LX-2细胞的影响,从而探讨蒿鳖养阴软坚方对TGF-β1诱导的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LX-2,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1刺激组和蒿鳖养阴软坚方低、中、高浓度给药组。MTT法检测LX-2细胞增殖情况;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酶消化法检测细胞上清羟脯氨酸(Hyp)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collagen Ι以及α-SMA蛋白表达量。结果:TGF-β1作用于LX-2能够明显促进细胞的增殖,collagen I、α-SM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蒿鳖养阴软坚方能抑制LX-2细胞增殖并且能够降低collagen Ι和α-SMA的表达。结论:蒿鳖养阴软坚方能够显著抑制LX-2增殖,下调collagen Ι和α-SMA的表达,降低Hyp生成,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抗肝纤维化及对TGF-β1、Col-Ⅰ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组和黄芪干预组。至造模第10周,处死所有大鼠,采用PV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l-Ⅰ在各组肝组织中的表达,ELISA法检测TGF-β1在各组血清中的表达。结果经CCl4诱导成功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进展,肝组织中Col-Ⅰ和血清中TGF-β1表达明显增强。在正常对照组、黄芪干预组和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组织中Col-Ⅰ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298、0.315、0.503,模型组与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黄芪干预组与正常组肝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对照组、黄芪干预组和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GF-β1表达含量分别为491.29pg/L、629.91pg/L、959.09pg/L,呈递增趋势。模型组与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黄芪干预组与正常组比较其表达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显著抑制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肝纤维化,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I型胶原蛋白及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丹酚酸B盐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丹酚酸B盐治疗组.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丹酚酸B盐治疗组在造模4周后给予丹酚酸B盐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用盐酸水解法检测全部大鼠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receptor type Ⅰ,TβRⅠ)、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receptor type Ⅱ,TβRⅡ)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Ⅰ型胶原蛋白、TGF-β1及其受体TβRⅠ和TβRⅡ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增加,而丹酚酸B盐治疗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丹酚酸B盐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TGF-β1及其受体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α-2a干扰素对大鼠肝纤维化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CCl4复合因素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α-2a干扰素(IFNα-2a)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 49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采用40% CCl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联合20%酒精灌胃造模.造模成...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SnoN蛋白在大鼠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SD大鼠分两组: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24只,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分别在第2周、4周、6周、8周取大鼠血及肝脏标本,HE和Masson染色并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RT-PCR检测SnoN、Smurf 2、TGF-β1及Ⅰ型胶原纤维(COL-1)在造模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模型组第4周、6周肝纤维化明显;模型组血清ALT、AST升高,第4周时达高峰;Alb逐步下降,6周时最低,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5)。造模后,SnoN表达进行性降低,第8周达到最低,Smurf 2表达量逐渐增加,在第6周达最高峰,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别(P<0.05或0.01);TGF-β1表达水平逐步增高,于第4周时达高峰,各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SnoN蛋白表达的降低可能是肝纤维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化浊软坚汤对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化浊软坚汤对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阳性对照组(C组)和治疗组(D组),B、C、D三组大鼠造模,C组造模同时灌服复方鳖甲软肝片,D组造模同时灌服化浊软坚汤。实验结束取大鼠肝组织行TGF-β1免疫组化。结果:D组大鼠肝组织可见散在的阳性细胞表达,阳性细胞记数明显降低,与B组、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浊软坚汤能够减少转化生长因子在纤维化大鼠肝脏的表达而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与扶正补虚组成的柔肝抗纤复方对DMN造模的纤维化大鼠有明显的保肝降酶和抗纤维化作用,其治疗处理优于预防(防治)处理;柔肝抗纤复方对活动性和非活动性肝纤维化的不同作用,显示出活血化瘀药对活动性肝纤维化没有良好的防治作用;DMN造模制作的肝纤维化模型具有较多的优越性,此模型在防治肝纤维化的研究中,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抗纤软肝方抑制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高、中、低三种剂量(42.0g/kg,21.0g/kg,10.5g/kg)的抗纤软肝方水提液进行干预治疗,并与秋水仙碱进行对照,检测大鼠肝功能、肝组织羟脯胺酸(Hy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及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抗纤软肝方高、中、低剂量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和秋水仙碱组(P〈0.05)。抗纤软肝方各剂量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而肝组织SOD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抗纤软肝方高剂量组大鼠血清H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抗纤软肝方高、中、低剂量组肝组织纤维化病变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抗纤软肝方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纤维化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抗脂质过氧化损伤、保护肝细胞和抑制胶原纤维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5):1-4,封3
目的探讨肝组织及血清中AngⅡ、TGF-β1的表达与不同程度慢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2倍升高的慢性HBV感染患者50例,均行肝穿刺活检术。根据Metavir评分系统进行组织学活动度(histologic activity,A)和纤维化分期(fibrosis,F)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纤维化组(A2F2)及显著纤维化组(≥A2F2),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AngⅡ、TGF-β1的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的AngⅡ、TGF-β1水平。行肝功能、HBV DNA定量和肝纤维化指标检查。并对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初步了解血清AngⅡ、TGF-β1在轻度慢乙肝患者肝纤维化情况评估中的意义。结果严重纤维化程度高的慢乙肝患者,其血清及肝脏AngⅡ和TGF-β1水平也相应明显升高。结论 AngⅡ和TGF-β1在乙肝患者体内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进程,可作为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判定指标,为后续抗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研究大蒜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 5组 :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等量蒸馏水 )、大蒜素 (11、2 2 mg/ kg)组、秋水仙碱 (0 .15 g/ kg)组。二甲基亚硝胺 (DMN)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各组在造模开始时 ig给药 ,实验共进行 4 2 d。腹主动脉取血 ,制备血清 ,进行肝功能、血脂、肝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 大蒜素各组均能明显降低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 T)、谷草转氨酶 (AST) (P<0 .0 5、0 .0 1)水平 ,以大蒜素 2 2 mg/ kg组作用明显 ,而秋水仙碱对肝功能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P>0 .0 5 )。大蒜素均能明显降低血清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水平 ,提高血清白蛋白 (AL B)含量。病理学检查结果 ,大蒜素组肝细胞的坏死、空泡变性、出血及脂肪沉积较模型组和秋水仙碱组明显减轻 ,炎症细胞明显减少。电镜检查结果显示 ,大蒜素 11mg/ kg组肝细胞坏死、自溶较模型组明显减轻 ,大蒜素 2 2 mg/ kg组肝细胞接近正常。结论 大蒜素对 DMN所致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