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药物是人类用来防治疾病的物质,当它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时,便产生药理作用,其作用的性质和强弱等,常由给药途径决定,如口服硫酸镁后致腹泻;若注射给药,则产生镇静和抗惊厥作用。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是临床上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口服给药及体内过程药物制剂由口服下,经消化道吸收而作用于全身,或作用于消化道达到治疗目的,即为口服给药。口服药物的剂型较多,如溶液、胶囊剂、片剂、颗粒剂、粉剂等,若要它们在体内引起药物效应,需经三个主要过程:(1)药剂学过程,固体药物  相似文献   

2.
合理掌握口服药的给药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服给药是最方便、安全的给药方法。据统计内科用药处方中有80%是口服药。药物治疗要正确地选用药物,通过正确的给药途径,合理的给药方案,如剂量,给药次数和间隔时间,如饭前、饭后服用等,以达到应有的  相似文献   

3.
透皮吸收的药物--水杨酸乙酯贴皮剂的药理与临床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黄守坚 《新医学》2003,34(5):324-325
1引言药物必须通过吸收,利用血循环到达它的作用部位后才有可能结合受体发挥药理作用。常用的给药方法有口服给药和注射给药。消化道有广阔的吸收表面,血流丰富,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但药物进入体循环以前,部分药物经肝脏降解,令到达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被称为首过效应。因此,口服药物受到胃肠道功能的影响,其吸收的药量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注射给药无须通过消化道吸收,药物能迅速到达血循环,起效较快,但血药浓度波动较大,对药物制剂的质量和无菌要求较高。当药物发挥局部作用时,不可避免对其它部位产生作用而表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通过皮肤表面…  相似文献   

4.
口服给药是最方便、最容易被患者接受的给药途径。药物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而作用于全身,或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局部,因而最易发生不良反应,引起药源性胃肠道疾病。药源性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可分为中毒性机制及变态反应(过敏)性机制两类。中毒性机制与长期或大量用药有关,变态反应性机制与用药剂量无关。治疗非消化道疾病及消化道本身疾病的药物,尤其对消化道有刺激性或毒性作用的口服药物,可直接引起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人体许多部位的黏膜可用于传递药物,如直肠黏膜、鼻腔黏膜、口腔黏膜、阴道黏膜及眼黏膜等,其中直肠黏膜给药是目前研究较多的全身用药途径之一.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直肠内给药的优点有: ①通过适当直肠给药,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②直肠吸收比口服吸收慢,可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③直肠给药可起到局部和/或全身作用.对特殊患者,如儿童或胃肠病患者,可作为常规用药的替代剂型.此外,随着给药途径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直肠给药发挥全身性治疗作用的药物制剂逐步为人们所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专家把注意力转向直肠给药系统的研究.直肠给药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不易口服及注射给药的婴幼儿和对胃肠有刺激性,在胃中不稳定或有明显的肝脏首过效应的药物尤其适用.直肠给药制剂除通常的栓剂外,还有直肠保留灌肠液、乳剂、洗剂等.本文将对以上领域研究的一些进展进行简单的概括、综述.  相似文献   

6.
人体许多部位的黏膜可用于传递药物,如直肠黏膜、鼻腔黏膜、口腔黏膜、阴道黏膜及眼黏膜等,其中直肠黏膜给药是目前研究较多的全身用药途径之一。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直肠内给药的优点有:①通过适当直肠给药,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②直肠吸收比口服吸收慢,可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③直肠给药可起到局部和绒全身作用。对特殊患者,如儿童或胃肠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为内科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该病治疗口服及静脉给药效果不明显,药物在肠道内发挥药效不充分。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我院内科对该病采用局部灌肠的方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发病部位,效果满意,现总结1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药物不论用哪种剂型,通过什么途径最终均抵达血管,然后由血液将它输送到某种组织器官,发挥治疗作用。口服给药在临床是一种简便无创行之有效的给药方法,但要使口服药真正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护士在口服给药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肠镜检查是诊断、干预治疗肠道疾病最常用、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是调查评价肠道黏膜的金标准[1].在结肠镜检查中,肠道清洁程度对肠镜检查效果起决定性作用.清洁的肠道为顺利插镜、观察结肠黏膜、准确取得活组织标本、经肠镜切除息肉等诊疗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并且术后局部感染机会低[2].最理想的肠道准备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患者乐于接受,并能达到快速清洁肠道的目的[3-5].肠道清洁程度除了与患者的饮食及肠道本身状况相关,准确选用清洁肠道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及药物选择出发,重点阐述口服磷酸钠盐在肠道准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疼痛     
陆悦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39-1540
<正>癌性疼痛4癌症痛的治疗4.1药物治疗对癌症痛患者的药物止痛措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口服给药:首选口服及无创途径给药(如经皮给药、直肠给药等);(2)按阶梯给药:遵循WHO推荐的癌症疼痛控制的三阶梯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疼痛的不同程度分别选择不同阶梯的  相似文献   

11.
注射给药具有使药物发生快而强的特点,尤其适合于危重的急救。注射药物可直接进入循环系统或注射部位吸收入血,注射给药不仅可以免受消化道酸、碱、酶对药效的影响,而且给药剂量准确,吸收比较安全。许多不能给予口服的药物多采用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12.
注射给药具有使药物发生快而强的特点,尤其适合于危重的急救。注射药物可直接进入循环系统或注射部位吸收人血,注射给药不仅可以免受消化道酸、碱、酶对药效的影响,而上上给药剂量准确,吸收比较安全。许多不能给予口服的药物多采用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13.
刘丹 《全科护理》2020,18(2):181-182
[目的]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Ⅰ)不同服用方法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17年7月96例行结肠镜检查病人分为单次给药组及分次给药组各48例,单次给药组行常规肠道准备后在结肠镜检查前5 h于60 min内口服完2 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Ⅰ)溶液(2盒恒康正清),分次给药组在结肠镜检查前15 h于60 min内口服1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Ⅰ)溶液(1盒恒康正清),余下的1 L(1盒恒康正清)在检查前5 h于60 min内口服完。比较两组病人肠道准备评分、肠道清洁合格率、肠道不良反应分级。[结果]分次给药组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升结肠/盲肠等部位肠道清洁评分及肠道清洁总评分均低于单次给药组(P<0.05);分次给药组肠道清洁合格率及肠道准备依从率高于单次分药组(P<0.05);分次给药组肠道不良反应分级程度低于单次给药组(P<0.05)。[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Ⅰ)溶液分次给药能有效减轻结肠镜检查病人肠道反应,提高病人肠道准备依从性及肠道清洁度,从而提高肠镜检查病人肠道准备效果。  相似文献   

14.
章春晓  高毅  郁小红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2):1119-1120
目的探讨口服药的口服方法及给药时间,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临床应用和工作经验介绍常用口服药物的给药方法和给药时间。结果介绍口服药不同的给药方法,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选择药物的给药时间,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结论临床给药应在最佳口服方法下最佳给药时间口服药物,从而使药物发挥最大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口服给药法是应用最普遍的给药方法,要想使数以万计的药物合理地应用于千差万别的病人身上,达到最佳疗效,药剂工作者和护理人员必须根据药物性质,病人疾病情况和心理状态,正确指导病人,其中正确地掌握给药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笔者认为:要做到合理掌握口服给药时间,应掌握以下知识。1口服药在体内的过程总之,药物以各种剂型进入消化道,经药剂学过程后,吸收入血;药物随血流分布全身各部组织,当药物到达作用部位或具有相应受体部位时,便发生药理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药物经新陈代谢失去活性,一部分排出体外,药物…  相似文献   

16.
儿童患病后,要用药物治疗。给药途径很多,有口服给药、直肠给药、注射给药,还有吸入性给药等。在诸多给药途径中,注射给药是常用方法。近年来,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患儿家长为了加速疾病康复,一点小病就要求输液。注射给药尽管有作用快、效果好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很多弊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口服给药在临床上是一种简便、无创和行之有效的给药方法。但要使口服药真正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护士在口服给药中的作用不容忽视。1 护士是口服给药的执行者1 1 在医生开出医嘱后 ,护士便成为医嘱执行者的角色。在执行医嘱前 ,护士应了解患者的病情 ,明确用药的目的 ,准确掌握药物的剂量。临床上 ,为了使血药浓度能迅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常采用首次剂量加倍的方法 ;对毒性大、安全范围小的药物 ,病人症状又不重者 ,则采用维持剂量给药法[1] 。1 2 按医嘱正确地分配服药时间。不少药物的浓度与给药时间密切相关 ,护士应了解药物的血浆…  相似文献   

18.
口服给药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临床上常用、方便、安全且行之有效的给药方法。如何执行正确的口服给药,使其在临床治疗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护理人员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要加强护理管理,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其次护士要熟知口服药物的性质、用途、用药方案、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知识;要掌握常见疾病的临床特征,当好医生用药的参谋;同时,对病人要加强卫生宣教,获得病人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口服给药达到应有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9.
口服给药是最方便,最易被患者接受的途径,近年来发现某些药物经口服给药可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据报道,因口服药物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占全部不良反应的20%~40%。不良反应可累及消化系统各部分,导致消化腺粘膜受损,消化管运动、腺体分泌功能障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作为一名药师,我们有责任根据药物性质,指导病人服药,积极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最大程度地减少药物对病人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我从事儿科临床多年,接触农村患儿较多,最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婴幼儿服药难。现将婴幼儿为什么要口服药及喂药方法浅述如下: 一、为什么要口服药? 口服给药,是临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具有安全、方便、经济等优点,除某些危重病、昏迷、呕吐及咽下困难者,一般宜优先考虑口服给药。口服给药的作用,有时是不能完全用其他方法代替的,如治疗肺系疾病中有各种镇咳化痰的中西口服制剂,如咳必清片、复方甘草片、蛇胆川贝液、楷杷露等,而针剂则没有。常常遇到气管炎患儿痰鸣有声,单纯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