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正常胃壁的组织学早期放射性损伤.方法 将6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近距离放射治疗三维计划系统于胃前壁上部(U区)制定平面计划,并按计划于浆膜下肌层植入呈三角形排列的3颗粒子,其中对照组植入冷源,实验组植入粒子活度为2.96×107 Bq.术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随机分为第7、14、30、60、120、180天组共计12个亚组,观察每个亚组白细胞计数、病理学变化.结果 所有实验动物均可进行客观效果评价,无溃疡、穿孔、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粒子脱落率5.6%(5/90),实验组为8.9%(8/90).病理学结果显示,对照组粒源周围组织轻微炎性改变,以炎细胞浸润为主;实验组呈现较重炎性改变,距粒源2mm以变性、坏死为主,2~5 mm范围轻微炎性改变.随时间延长(7~180 d),照射剂量增加(10~120 Gy),病理损伤深度、范围无增大.实验组与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差异无显著性(F=3.274,P=0.076).结论 125I植入正常胃组织受120 Gy周边剂量照射,可发生病理炎性改变,未发生穿孔、出血等早期不可逆放射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放射性125I粒子对家兔尿道的放射性损伤。方法:麻醉下将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雄性家兔尿道旁1.0cm处。125I粒子的放射性粒子活度分别为14.8MBq(A组)、29.6MBq(B组)和44.4MBq(C组),对照组(D组)仅尿道旁种植相当于粒子大小无放射性的无菌铅管1粒。植入后4周,摄尿道片,观察粒子位置等情况;原手术切口切开,取放射粒子周围2.0cm范围内的家兔尿道组织作肉眼、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进行放射性损伤的评价。结果:术后4周,肉眼及光学显微镜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粒子周围的尿道粘膜、粘膜下及肌层所见基本一致;C组少部分电镜视野中观察到尿道上皮胞质出现较多空泡变性、空化、嵴稀疏等超微结构的损伤。光镜下尿道入射性损伤评分,A、B、C、D组分别为(2.20±0.18)、(2.23±0.15)、(2.27±0.10)、(2.10±0.17)分,A、B、C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线粒体作FlaMeng半定量分析,A、B、C、D各组评分分别为(1.23±0.13)、(1.34±0.25)、(1.41±0.30)、(1.12±0.13)分,A、B、C各组与D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对尿道放射性损伤随粒子的放射性活度的增加而逐渐加重,呈明显的放射性活度效应关系;正常剂量的放射性粒子对尿道的损伤是很轻微的,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粒子125I对兔股动脉放射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对正常家兔股动脉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健康新西兰家兔18只,使用信封法抽签随机选取家兔一侧后腿股鞘内切开直视下植入0.8mCi125I6个,按TPS计划设计股动脉的周边匹配剂量(MPD)为100~120Gy,90%的处方剂量(PD)集中在靠近粒子的股动脉血管壁局部,正常饲养4个月(核素125I的2个半衰期),4个月后处死家兔取出离粒子植入部位最近的股动脉,观察血管壁形态及进行镜下病理学观察。结果18只家兔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X线及TPS验证显示所选取股动脉受到设计照射剂量的照射,4个月后有15只存活(3只家兔死于与照射无关的其他原因),处死后取出研究选取部位血管段,大体学检查血管无变形、管径无缩小,内壁未见附壁血栓形成,镜下观察受试家兔的股动脉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该实验剂量下放射性粒子125I对于正常血管的组织影响微小。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是组织间放疗的一种,可明显提高肿瘤靶区的剂量,在多种实体肿瘤应用广泛.粒子植入对周围组织器官可产生一定的放射性损伤,本行实验旨在观察不同剂量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在不同时间对胆管的放射性损伤,探讨粒子植入胆管周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其中22例接受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实验组),28例仅接受TACE治疗(对照组)。采用Kaplan-Meier法评价两组患者远期疗效;观察门静脉再通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7个月和6.0个月;两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门静脉再通、腹腔积液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手足麻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根据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系统(TPS系统),通过CT引导对47例HCC合并PVTT患者于TACE后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癌栓处方剂量100~120 Gy,对比治疗前后癌栓长径、肝功能、AFP的变化。结果完全缓解无,部分缓解29例,总有效率为61.70%(29/47);术后癌栓长径明显小于术前(P〈0.05)。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47例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3.45%、36.75%,平均生存期为(14±2)个月。结论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HCC伴PVTT可明显提高疗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经颌下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舌癌4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经颌下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舌癌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4例舌癌全麻下实施经颌下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90Gy~110Gy,每颗粒子活度0.50mCi-0.60mCi,平均植入4颗-9颗。结果 随访3月—8月,1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进展,有效率75%(3/4)。无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颌下超声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舌癌可行、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粒子125Ⅰ对兔大血管放射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肿瘤局部控制率高,并发症低,提高了肿瘤病人的生存率,是一种较好的局部治疗手段,现已日渐被广泛应用。但对其基础研究尚不多,本研究通过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兔大血管,根据其作用剂量、时间,观察其对血管的放射性损伤程度,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软组织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软组织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软组织肿瘤共15个病灶(2个原发灶,13个局部复发或转移灶)行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单个病灶植入粒子60颗(7~80颗),粒子活度0.6mCi(0.5~0.8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140~160Gy。术后行质量验证。2个病灶质量验证不满意加行补充外照射,剂量为30、60Gy,分次剂量2.0Gy。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3~34个月)。疼痛缓解率83%(5/6)。术后2个月实际临床获益率(完全缓解CR 部分缓解PR 疾病稳定SD)为93%(14/15)。1年及2年局部控制率均为83%。1年生存率72.9%,2年生存率62.5%,中位生存时间32个月。3例远处转移。5例死亡:1例死于肺转移,4例死于全身多器官衰竭。1例植入粒子后皮肤破溃未愈合,其他患者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单独或联合外照射治疗软组织肿瘤尤其是复发和转移性软组织肿瘤有效,方法简单、易行、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软组织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12例软组织肿瘤共15个病灶(2个原发灶,13个局部复发或转移灶)行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单个病灶植入粒子60颗(7~80颗),粒子活度0.6 mCi(0.5~0.8 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140~160 Gy.术后行质量验证.2个病灶质量验证不满意加行补充外照射,剂量为30、60 Gy,分次剂量2.0 Gy.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3~34个月).疼痛缓解率83%(5/6).术后2个月实际临床获益率(完全缓解CR 部分缓解PR 疾病稳定SD)为93%(14/15).1年及2年局部控制率均为83%.1年生存率72.9%,2年生存率62.5%,中位生存时间32个月.3例远处转移.5例死亡1例死于肺转移,4例死于全身多器官衰竭.1例植入粒子后皮肤破溃未愈合,其他患者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 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单独或联合外照射治疗软组织肿瘤尤其是复发和转移性软组织肿瘤有效,方法简单、易行、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剂量的^125I粒子对BGC823人低分化胃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将BGC823人低分化胃癌细胞悬液种植于64只BLAB nu/nu裸鼠的皮下,以制备荷瘤鼠模型。待荷瘤鼠模型饲养3周左右、肿瘤生长至0.7-1.2 cm时,将其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n=16)。其中,空白对照组裸鼠植入空白粒子,低、中及高剂量组分别植入放射剂量为1.48×10^-7、2.22×10^-7及2.96×10^-7 Bq的^125I粒子。分别于粒子植入前、植入后7、14、21及28 d,4组均随机抽取4只荷瘤鼠处死,剥取瘤体称重,并计算肿瘤体积;分别于植入粒子后14d和28d,测量4组荷瘤鼠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因子E(cyclinE)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除空白对照组外(空白对照组的变化不大),低、中及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随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粒子植入后7、14、21及28d,低、中及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均小于(轻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在28 d时,低剂量组的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均小于(轻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5)。②14d和28d时,低、中及高剂量组的凋亡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cyclinE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28d时,低剂量组的凋亡率高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5),而cyclinE mRNA的表达水平却低于该2组(P〈0.05)。同组内与14d比较,28 d时除空白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3组的凋亡率均较高(P〈0.05),而cyclinE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低(P〈0.05)。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可有效抑制人低分化胃癌组织的生长,可抑制其cyclinE mRNA的表达;与其他剂量相比(2.22×10^-7 Bq及2.96×10^-7 Bq),低剂量(1.48×10-7 Bq)的125I粒子持续照射可诱导BGC823人低分化胃癌细胞的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活度的125I粒子植入对人纤维肉瘤裸鼠移植瘤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人纤维肉瘤细胞HT-1080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4只,随机分4组,实验组A、B、C组分别植入单颗活度为14.8、22.2、29.6MBq的125I粒子,对照组D组植入单颗空源。15d后比较各实验组及对照组之间移植瘤大小,计算抑瘤率,观察移植瘤微血管结构的变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比较各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结果粒子植入后15d,A、B、C、D组的肿瘤体积分别为:(879.32±54.90)mm3、(186.91±32.70)mm3、(122.01±34.72)mm3和(1302.71±62.39)mm3,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4.21,P=0.000)。125I粒子对A、B、C组肿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32.50%、85.65%和90.63%。与D组比较,实验组可见移植瘤细胞坏死,微血管不同程度减少,内皮细胞杀伤明显。4组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2%(13/24)、29.2%(7/24)、20.8%(5/24)、66.7%(16/24),A、D组间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4,P=0.376),B、C组的VEGF表达均显著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2,P=0.009;χ2=10.243,P=0.001),A、C组与B组VEGF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086,P=0.079;χ2=0.444,P=0.505),A、C组比较,VEGF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89,P=0.017)。4组MVD表达分别为(27.49±3.10)个、(10.27±3.57)个、(9.14±2.49)个、(30.15±4.26)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3.22,P=0.000),A、D组间MVD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3.814,P0.05),但B、C组的MVD表达均显著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8.502,P0.05;q=30.123,P0.05)。B、C组与A组表达M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4.689,P0.05;q=26.309,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628,P0.05)。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人纤维肉瘤微血管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粒子初始活度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头颈部复发性肿瘤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09年12月,对16例头颈部复发性肿瘤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植入术前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术中根据CT影像采取不同进针路径,粒子间距0.5~1.0cm,粒子活度0.50~0.80mCi。术后复扫CT观察粒子分布情况,并再次应用TPS进行术后剂量验证,最小周边剂量范围为106~218Gy。结果 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植入粒子17~158颗(中位数44颗)。随访3~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1.5月。局部有效率68.8%(11/16),中位局部控制时间18.0月,平均生存时间25.9月。1年局部控制率67.7%,2年33.9%,3年33.9%。1年生存率76.7%,2年57.5%,3年57.5%。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精确可控,微创,安全,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凝固治疗(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2例晚期肺癌(鳞癌15例,腺癌7例),瘤体最大径5-12 cm,在CT引导下行PMCT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病灶位于胸壁上或大血管、大气道周围的部分划为粒子治疗区域,其他病灶的大部分区域为PMCT区域。结果22例PMCT均为1次手术、多点治疗,共植入^125I粒子712颗,平均每例植入32.4颗粒子。术后2个月并发症包括少量咯血(7例)、气胸(4例)、PMCT术后发热(17例)、肺部炎症(11例)、少量胸腔积液(6例)及粒子移位(2例)。PR 15例,SD 5例,PD 2例,有效率68.2%(15/22)。15例术前疼痛者治疗后疼痛完全消失(11例)或明显减轻(4例)。22例随访4-18个月,平均7个月,PR、SD的病灶均未见增大。结论PMCT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病灶≥5 cm的晚期肺癌疗效肯定、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CT导向下125碘粒子植入与TACE联合125碘粒子植入联合顺铂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原发肝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50例TACE+125碘粒子植入术为对照组,与治疗组50例TACE+125碘粒子植入+顺铂瘤内注射术,术后行肿瘤体积、血AFP值、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种植性转移、随访生存期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2、6、12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对照组50例肿瘤体积平均缩小27.4%,治疗组肿瘤体积平均缩小38.6%;两组血AFP值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明显;对照组发现7例远处转移,治疗组3例远处转移;肝肾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照组与治疗组无显著差异;术后一年死于远处转移者,对照组8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125碘粒子植入+顺铂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证明,TACE联合粒子植入及顺铂瘤内注射治疗肝癌较TACE联合粒子植入方法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肝动脉碘油化疗栓塞(TACE)联合B超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巨块型肝癌患者共35例,17例经过TACE治疗后2~4周行CT扫描,采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所需粒子数目及预计放射剂量,B超引导下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复查CT,计算并调整放射剂量。粒子植入术后定期复查CT及AFP等指标。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TACE联合B超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全部病例术后无局部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毒性不良反应少。术后4 d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3个月后复查CT,肝内病灶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4例;6个月复查,肝内病灶CR 3例,PR 10例,SD 2例,疾病进展(PD)2例,其中PR、CR患者中有3例出现肺转移。随访1年,1年生存率58.82%。结论 TACE联合B超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巨块型肝癌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植入Ⅰ125粒子近距离放疗辅助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A组(n=22)术中于肿瘤浸润或可能复发转移部位植入Ⅰ125粒子,常规化疗6个周期,B组(n=23)术后以45~50Gy外放射治疗5周后常规化疗6个周期。两组化疗方案相同(FOLFOX方案)。术后随访12~54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肛门控便功能、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及皮肤放射性损伤等放疗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肛门控便功能、吻合口狭窄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术中植入Ⅰ125粒子近距离放疗可明显降低因外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控便功能异常等并发症,有效预防直肠癌的复发,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肺转移癌的近期疗效。方法82例126个肺转移灶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处方剂量80Gy。6个月后复查CT观察肿瘤体积变化,随访2年。结果靶区瘤体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159.3±34.5)Gy,中位剂量(118.6±33.2)Gy。6个月后复查CT显示肿瘤完全缓解25.4%(32/126),部分缓解64.3%(81/126),无变化6.3%(8/126),进展4.0%(5/126),总有效率89.7%(113/126)。并发气胸12例,咳血痰41例。死亡病例:8~12个月11例,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6例,肺癌3例,直肠癌1例,肝癌1例;13~24个月15例,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肺癌4例,卵巢癌4例,多发骨髓瘤2例,子宫平滑肌肉瘤1例。1年存活71例,存活率86.6%,2年存活56例,存活率68.3%。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肺转移癌的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