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股沟斜疝为小儿外科常见病 ,作者于 1990年 4月~2 0 0 0年 4月对小儿腹股沟斜疝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了改进 ,不分离疝囊壁 ,直接内荷包缝合 ,疝囊颈部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2 6 8例 ,经 1~ 10年随访观察 ,效果好 ,无并发症及复发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共 2 6 8例 ,男 2 6 0例 ,女 8例 ,年龄在 3岁以下者 2 0 4例 (其中一个月以内者 12例 ) ,3岁以上者 6 4例 ;右侧 16 2例 ,左侧 74例 ,双侧 32例 ;嵌顿急诊手术 98例 ,非急诊手术 170例。1 2 手术方法手术切口同常规腹股沟斜疝手术 ,切开提睾肌 ,寻及疝囊后 ,…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腹股沟疝的分型鉴别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于宁国市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102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斜疝、直疝、股疝的类型,多层螺旋CT诊断与手术结果对比,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效能,多层螺旋CT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的诊断符合率,多层螺旋CT检查腹股沟疝的影像学征象。 结果102例患者中单纯性斜疝70例,单纯性直疝20例,单纯性股疝5例,左侧复发性腹股沟直疝2例,右侧嵌顿性腹股沟股疝5例。CT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的斜疝占64.71%(66/102),直疝占16.67%(17/102),股疝占6.86%(7/102)。多层螺旋CT诊断斜疝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3%、91.67%、91.67%;直疝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5.00%、85.00%、85.00%;股疝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0.00%、70.00%、70.00%。多层螺旋CT冠状位的诊断符合率为99.02%,稍高于矢状位的98.04%(P>0.05);冠状位的诊断符合率为99.02%,明显高于横断位的75.49%(P<0.05);矢状位的诊断符合率为98.04%,明显高于横断位的75.49%(P<0.05)。102例患者共有疝囊105个,斜疝患者有72个疝囊,直疝患者有23个疝囊,股疝患者有10个疝囊。93.06%(67/72)的斜疝疝囊的腹股沟管内环扩大,直疝及股疝疝囊的腹股沟管内环均正常;斜疝及直疝疝囊均无股三角填塞,股疝疝囊均股三角填塞;斜疝及股疝疝囊均无侧新月征,82.61%(19/23)的直疝疝囊具有侧新月征;斜疝及直疝疝囊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前方,股疝疝囊均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后方;90.28%(65/72)的斜疝疝囊壁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直疝疝囊壁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内侧,股疝疝囊壁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后下方。 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有助于腹股沟疝的诊断,与临床对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的了解相结合,对腹股沟直疝、斜疝及股疝的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早期复发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女性 ,60岁。 1998年 3月因右侧腹股沟斜疝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 (PMHR )术 ,术后 1个月右侧腹股沟区又出现可复性肿块 ,3年内进行性增大 ,直径约 3cm ,回纳畅。今年 5月再次手术证实为右侧股疝 ,疝囊约 3cm× 2cm。术中见右腹股沟直疝及斜疝的位置经mesh材料修补后组织质地坚韧 ,未见腹壁薄弱区 ,遂行Mcvay法修补 ,术后康复。例 2 ,男性 ,80岁。 2 0 0 0年 6月因左侧股沟斜疝行PMHR术 ,术后 2周起左侧腹股沟区又出现可复性肿块 ,10个月内进行性增大至直径 6cm ,立现卧隐。今年 5月再次手术证实为左腹股…  相似文献   

4.
腹股沟直疝斜疝并存并非少见,但直疝进入阴囊则十分罕见。我院收治1例,兹报告如下。患儿男,2岁。以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收入院。拟行疝颈高位结扎术。在全麻下取常规手术切口,术中发现有两个疝囊。其一由海氏三角区突出,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之内侧,疝囊底部通至阴囊;其二疝囊位于第一疝囊之后,腹股沟内环口稍有扩大,未进入阴囊。两疝内容物均为小肠。精索及菲薄的提睾肌均在斜疝疝囊之外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双侧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壁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并手术的30例学龄前患儿双侧腹股沟斜疝疝囊壁的标本,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染色方法,观察光镜下左右疝囊壁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下TGF-β1在小儿腹股沟斜疝左右两侧疝囊壁的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左右两侧疝囊壁中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细胞沉积,但左侧较少。TGF-β1在疝囊壁中阳性表达情况:右侧组33.33%,左侧组为80.00%。HIS积分右侧组为2,左侧组为10,右侧的TGF-β1在疝囊壁组织多呈低表达反应,强阳性表达少,而左侧呈现高表达反应,左右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在儿童先天性双侧腹股沟斜疝疝囊壁的表达,右侧强度明显强于左侧。TGF-β1可能通过调节胶原合成代谢影响两侧腹股沟区腹膜抗张力强度,影响鞘状突的闭合及疝环局部结缔组织张力,先天性儿童腹股沟斜疝鞘状突未闭且右侧高发可能与TGF-β1有关。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9岁,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3年,不能回纳3个月.体检:肿块轻压痛,入阴囊.B超及CT:左腹股沟内侧混合性块物(疝?).术前诊断:左侧腹股沟斜疝嵌顿.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术中见疝囊6 cm×4 cm×3 cm,内容物为大网膜及20 ml黄褐色液体,大网膜与疝囊颈部3/4圈粘连固定,疝囊颈内侧大网膜粘连成团约5 cm×5 cm,与耻骨后腹膜及其外侧腹膜粘连固定,大网膜团块中有一直径约0.2 cm,长约1.5 cm断骨.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56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行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方法及优缺点。方法:腹腔镜下为5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行高位结扎术,患儿平均4.5岁。右侧腹股沟斜疝32例(57.14%),左侧24例(42.86%),术中发现为双侧者2例(3.56%)。结果:手术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平均为26min。1例因术中补液速度过快而出现急性肺水肿,经积极治疗后痊愈,无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2.5d。术后随访8~2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简易,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rOWCT,MDCT)在腹股沟疝和股疝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经临床证实为腹股沟区疝的260例患者的MDCT多平面重组(multi—planerreconstruction,MPR)图像资料,观察疝囊与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的关系。结果260例患者中,腹股沟斜疝146例,直疝82例,股疝32例。146例斜疝患者(右侧75例,左侧60例,双侧11例,共157个疝囊)的疝囊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经腹股沟深环进入腹股沟管,疝囊主要位于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前侧(103/157,65.6%)或前内侧(36/157,22.9%)。82例直疝患者(右侧39例,左侧34例,双侧9例,共91个疝囊)的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主要位于精索内侧(70/91,76.9%)。斜疝及直疝的疝囊均走行于腹股沟韧带前上方。32例股疝患者(右侧17例,左侧15例,共32个疝囊)的疝囊均位于“影像学股三角”内。结论MDCT的MPR手段能准确诊断腹股沟疝与股疝,且借助标志性解剖结构能进行可靠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腹股沟疝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内蒙古包钢医院收治的100例同时行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扫描及疝修补术的病例,观察疝的影像学征象,类型及发生侧,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腹股沟疝的准确率、灵敏与特异度以及阴阳性预测值。 结果100例患者共有116个疝囊,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扫描诊断腹股沟斜疝的灵敏及特异度分别为93.33%、94.44%,阴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73%和94.91%;腹股沟直疝的上述指标分别为91.67%、95.65%、96.70%、89.19%;股疝上述指标均为100%。多排螺旋CT检查示股疝疝囊则位于腹股沟韧带后下方,存在股三角填塞,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疝囊均位于腹股沟韧带前上方,且不存在股三角填塞,但腹股沟斜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直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伴侧新月征。 结论斜疝、直疝和股疝具有特征性影像学征像,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可以显示腹股沟区解剖细节,对斜疝、直疝和股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科1981~1983年采用Ahmed Shafik介绍的方法(美国外科杂志1980年140卷3期),以疝囊残端内翻修补腹股沟疝61例(均为完全性腹股沟斜疝),其中双侧者8例。术后均获随访,其中52例超过半年,未见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的病例。操作方法:切口选择及解剖腹股沟管游离疝囊方法同一般斜疝修补法。充分显露内环,于疝颈部环形切开精索内筋膜,向上牵拉腹内斜肌弓形纤维和腹直肌,拉出并钝性游离内环周围的多余壁层腹膜,显露出直径大约2.0cm的区域。在距疝颈部约1.0cm壁  相似文献   

11.
腹股沟斜疝手术内环处理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腹股沟斜疝手术的实际操作中,很多初学者对内环辨认不清,层次混乱,显露不佳,因而缝合不到位,内环口修复不彻底,增加术后的疝复发率。现就内环口修复的技巧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94~1998年对98例腹股沟斜疝病人行手术治疗,均为男性,年龄3~75岁。其中可复性疝68例,嵌顿疝30例。本组98例术后效果满意,随访1~4年,无一例复发。2 手术方法  方法1:剥离疝囊至颈部后,从疝囊内部用小指尖探查扩大的内环口,并伸进内环口作为标志。紧贴手指,从疝囊颈部外侧,避开精索,用两把止血钳分别钳夹内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腹股沟疝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证实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MDCT结合后处理重建诊断腹股沟斜疝32例共38疝,腹股沟直疝14例,疝囊直径为2.6~10.8cm,疝环直径为1.5~4.1cm,MDCT诊断与手术所见符合率为100%。腹股沟斜疝32例38个疝的疝囊均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和精索或圆韧带前侧,经深环进入腹股沟管,疝囊内容物为小肠肠袢25疝,大网膜及肠系膜13疝;14例腹股沟直疝的疝囊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和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的内侧,疝囊内容物均为肠管及肠系膜样结构。32例斜疝中,嵌顿性疝合并肠梗阻8例,合并睾丸鞘膜积液的9例。结论 MDCT扫描结合后处理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腹股沟疝的类型、疝囊部位、大小、疝内容物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能为腹股沟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疝修补术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对腹股沟疝患者的影像鉴别与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黄山路院区)收治的86例成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排螺旋CT图像,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进行价值分析。观察腹股沟疝的发生侧别及类型;分析多排螺旋CT对腹股沟疝的诊断价值,观察腹股沟疝的影像学征象。 结果86例患者共有104个疝囊。多排螺旋CT诊断斜疝的灵敏度为95.35%、特异度为94.12%;直疝的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95.35%。斜疝82个(95.34%)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且腹股沟管内环扩大;所有疝囊均无股三角填塞,且位于腹股沟韧带前方,无侧新月征。直疝疝囊均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且腹股沟管内环正常,无股三角填塞,位于腹股沟韧带前方;14个(82.35%)有侧新月征。股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后下方,腹股沟管内环正常,股三角填塞,位于腹股沟韧带后方,无侧新月征。 结论多排螺旋CT可显示腹股沟区解剖细节,可提高斜疝、直疝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在体格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基础上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对斜疝和直疝的鉴别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76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自 1 999年以来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腹股沟疝修补 76例 ,其中男 69例 ,女 7例 ,年龄 1 7~ 72岁 ,平均 45岁。单侧斜疝 65例、直疝 3例、股疝 2例、复发性疝 3例、斜疝嵌顿 2例、双侧斜疝 1例。患相对禁忌症或夹杂症 7例 ,其中慢性喘息性气管炎 5例 ,前列腺增生 2例。应用美国Bard公司产品 ,一套锥型疝环充填物和成型补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64例 )或局麻 (1 2例 )下行手术。取平行腹股沟常规疝切口 ,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游离精索 ,找到疝囊后高位游离疝囊至疝囊颈部并暴露腹膜前的脂肪 ,如疝囊较小 ,可不切开疝囊 ,斜疝…  相似文献   

15.
<正>1病例介绍患者1:女,31岁。因“左腹股沟疝术后近1个月,发热伴左腹股沟区不适4天”于2020年12月17日收入我院。患者近1个月前因“左侧腹股沟斜疝”于我院行“腹腔镜下左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左侧腹股沟区肿物切除术”,术中可见:左侧疝囊自腹壁下动脉外侧经内环口向外疝出,左侧内环口上方可见直径约1 cm肿物,质硬,遂行上述手术,术后病理示淋巴组织,术后2 d恢复良好出院。  相似文献   

16.
本组1例为66岁女患,取腹股沟上斜切口,剪开疝囊,见血性液体流出,疝内容为10cm长肠管,另见一约3×3cm的大网膜箝闭坏死与疝囊广泛粘连。由于疝囊颈窄,解剖辨别不清;剪开陷窝韧带松解疝环,检查肠管无坏死,将肠管还纳腹腔;再将坏死大网膜切除。这时发现腹腔内有血性液流出,经多次检查,未找到出血源,误认为是手术切口血液流入腹腔所致。进行疝囊颈部高位结扎,按常规修补,缝合切口结束手术。术后3小时病人排血尿2次,并出现腹膜刺激征。再次手术证实为膀胱损伤。另1例为63岁女患,嵌闭性股疝。取右腹股沟韧带上斜切口,切开疝囊,见疝内容物为肠管,靠疝囊内侧剪开疝囊颈部组织松解疝环,检查肠管未见坏死,将肠管还纳腹腔,切除多余疝囊,缝扎疝囊颈部,修补股环。术后18小时未排尿,导尿50ml,术后第三天出现全腹膜炎表现。再次手术探查,证实为膀胱损伤。  相似文献   

17.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改进张世杰,张斌我们对腹股沟斜疝手术进行了改进。术中疝囊不剥离不切除,内环不悬吊,精索不游离。10年来共采用改进的手术方法治疗87例腹股沟斜疝。临床效果满意。方法与结果:依次暴露疝囊后,在近疝囊内环处将疝囊稍加剥离,切开疝囊显露疝内...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总结改良单孔法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法、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1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行改良单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斜疝95例,双侧斜疝5例。手术特点主要通过一个改良的腹壁穿刺针进行穿刺、疝囊高位结扎,完成手术。结果〓100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单侧疝10~35 min,双侧疝25~45 min,术后平均1~2 d出院,无明显并发症和复发病例。结论〓改良单孔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同期处理对侧隐匿性腹股沟斜疝。  相似文献   

19.
“弹琵琶”手法在小儿男性腹股沟斜疝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小儿男性腹股沟斜疝术中寻找疝囊的简便技巧。方法男性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患儿129例(144侧),应用"弹琵琶"手法寻找疝囊,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找到疝囊,行高位结扎疝囊144侧;切口平均长度为1.0 cm,术中寻找疝囊时间平均2.5 min,平均手术时间12.7 mim;术后近期阴囊轻度水肿12例,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平均随访21月,2例单侧巨大型腹股沟斜疝患儿术后复发;5例术后出现对侧腹股沟斜疝。结论在小儿男性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中,应用"弹琵琶"手法寻找疝囊,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可达到操作简便、微创、快速、安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Littre疝二例     
例1.男,1.5岁。左侧腹股沟部可复性肿物渐降入阴囊17个月,因哭闹肿块不能还纳1天伴呕吐3次入院。查:T38.4℃,左侧腹股沟部稍隆起,阴囊内一鸡蛋大椭圆形包块,囊性感,透光试验(—)。以嵌顿性斜疝准备手术,术前患儿熟睡后嵌顿自行松解。择期手术中见疝囊内充满小肠,还纳肠管时发现回肠对系膜缘有一3×2cm憩室,末端呈分叶状。切除憩室,疝囊高位结扎,术后6天痊愈出院。例2.男,1.5岁。因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7个月以腹股沟斜疝收入院。全麻下手术治疗,切开疝囊见内容物为回肠及在回肠对系膜缘有一8×2.5cm憩室,憩室盲端一索带与疝囊底部相连,断离索带,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