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世界科学技术》2005,7(1):32-32
一个学科,如果术语不规范,概念模糊,就会造成学科理论体系的混乱,对于学科自身发展会产生障碍。也很难登上国际学术舞台,甚至使其科学性遭到怀疑。中医术语的规范化是中医药学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系统工程。“证”是中医学一个很重要的术语,  相似文献   

2.
<正>中医学术语多数都具有久远的历史,术语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产生变化,这也包括了“中医”。“中医”既是核心术语又是核心术语部件,其英译规范对含有“中医”这一部件的术语的翻译至关重要。笔者从“中医”中文术语及其英译的多义性出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历史术语学的工作方法对不同历史背景、语境下“中医”的概念内涵进行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3.
现代中医学基本概念逻辑矛盾剖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中医学基本概念证、证候、病机、病因之间存在严重的逻辑矛盾,加之证素、证型、型、辨证分型与之混杂,从而导致概念间逻辑混乱难以控制的局面。故文章认为在重新界定内涵基础上,对这些概念或术语进行归并和取舍,统一、规范和净化中医学基本概念,是中医重大基础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证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认识疾病的概念,是中医学特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术语之一。对证本质的认识,多年来虽取得不少进展,但却争论颇多,分歧较大,众说纷坛,难以统一。兹就证的含义本质、证的化学本质、证的动物模型本质等内  相似文献   

5.
郭其裕  毛乾国 《光明中医》2014,(7):1360-1361
中医恒动观,是指万事万物总是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传统上讲的证候“传变”“转变”均强调证型变化的结果,却忽视了对证候变化过程的描述。本文结合中医学和哲学的理论,借用生物遗传学上“遗传漂变”概念,提出“证候漂变”这个术语,旨在描述证候变化的过程,丰富证候变化的动态属性,促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为中医证候临床研究客观化和标准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独处藏奸”中医学用作辨证论治术语,寓意深刻,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内在精髓。本文从历史源流、脉证表现、时病急症等方面浅析“独处藏奸”辨证思想,并举隅“独处藏奸”在辨治支气管哮喘疾病中的运用,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规范化、标准化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GB/T16751—1997,以下简称“术语”)于1997年10月1日起实施。“术语”主要包括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遵循中医学基本理论,突出中医特色,在学术内容上有许多创新之处。它不仅是对中医疾病、证候、治法术语的单纯收集和进行规范化处理,为  相似文献   

8.
中医英译目前还缺少一个标准原则,很多中医术语翻译不规范,而作为中医学特色之一也是核心之一的“辨证论治”中的“证”字,也遭遇翻译不统一的难题。笔者就“证”的几个常见英译名作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证、证候的辨析与规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镫、证、候、症、征,证候等字词的沿革及中医学含义进行考证的基础上,规范了中医“证”,“证候”、“辨证”等概念,并列举其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四方面综述了”症”、”证”、“病”及三者关系研究进展情况,以进一步明确“症”、“证”、“病”基本概念的本质与内涵及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澄清长期存在的病证同称、证症不分的理论混乱,基本理清历史上各家混乱不一的症名、证名、病名等中医诊断的基本概念,为中医诊断学术语的规范化研究及其概念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12.
"元神"乃"元始之神"——"脑为元神之府"刍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时珍所说“脑为元神之府”的“元神” ,到底是否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 ,有必要加以澄清。为此详细论述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元神”的原意 ,并结合《内经》理论 ,指出此“元神”实际是“元始之神” ,指的是命门与脑存在的生命初始本原物质 ,这种物质并且决定了一切生物体的生长壮老已 ,而并不指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3.
小儿自出生之后,就开始了自身的阴阳平衡,其阴阳平衡是阳气占主导地位的阴阳平衡。"少阳为枢"是"少阳学说"的理论核心,用"少阳为枢"来解释小儿不断枢转、变化的"阴阳平衡"十分恰当。随着"阳生阴长",新的阴阳平衡不断取代旧的阴阳平衡,构成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基本生理特点。同时,该理论也可解释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因此,少阳学说可以涵盖"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  相似文献   

14.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15.
陈雷  李德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41-1842
《内经》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 ,其间不乏脑髓的论述 ,但始终未提及脑主神的理论。后世医家在临床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脑与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鼎 《中医药文化》2001,18(3):19-21
李鼎老师: 我是针灸医师,诊余在家,喜欢读些古代医籍,在我印象中,宋元之时对针灸理论重在整理和总结。请您指点有什么代表作,并请介绍其内容。 山东聊城读者 孙 平孙平学友: 正如您信中所说,针灸理论到宋元进入一个整理总结阶段。谈到代表性理论著作,要数元代滑寿的《十四经发挥》;若论理论落实到临床实践,不能不提《十四经合参》了。 从元代滑寿的《十四经发挥》到明代张权的《十四经合参》,反映出由宋代到明代对经络腧穴理论的若干认识。《发挥》继承了宋代的《圣济总录》和元代的《金兰循经取穴图解》等书,对全身经络及其腧…  相似文献   

17.
"方证相对"与"方证相关"内涵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剂与证候等基本概念入手,对方证相对、方证相关等源流、内涵及其现代研究思路与进展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分析,以期对方证关系及其概念得以明确表述。  相似文献   

18.
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质量.亚健康状态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亚健康状态的产生与身体和精神均有关系,对其进行调整也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心包括"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因此,对于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可以由心出发,从调整心的气血及心与其它脏腑的联系入手,通过运动、心理等非药物方法与中医药的干预,使人的身心状态和谐,而达到调整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刘以敏主任通过体悟《幼科全书》、《小儿药证直诀》等古籍,认为小儿厌食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在厌食治疗中重视辨证论治,认为厌食一病病变脏腑在脾胃,与肝脏关系密切,治疗中主张以"运脾"和脾"为主,同时注意疏肝理脾。  相似文献   

20.
千百年来"阴火"一词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众说纷纭。笔者追溯了"阴火"学说的历史源头,经反复分析与梳理各家理论,对"阴火"的实质,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与厘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