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振动法无创血压测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血压测量方法简述血压是反映人体循环系统机能的重要生理参数。心脏的泵血功能、心率、周围血管的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全身的血容量及血液的物理状态等因素都反映在血压的指标中,所以血压的监测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压测量方法很多,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直接法测量血压测量值准确,并能跟踪动脉血压的瞬时变化,但测量时必须经皮将导管放入血管内.是一种创伤性的方法,一般限于危重病人或开腔手术病人。间接法与直接法相比测量精度较低,但简便无创,是临床上普遍采用的血压测量方法。血压间接测量方法很多,…  相似文献   

2.
振荡法无创血压测量原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人体心脏的泵血功能,心率,周围血管的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全身血容量及血液的物理状态等因素都反映在血压的指标中,因此血压是反映体循环系统机能的重要生理参数,血压测量在临床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压测量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直接法必须经皮将导管放入血管内,是一种创伤性方法,一般限于危重病人或开腔手术病人,血压测量值准确,并能跟踪动脉血压的瞬时变化。间接法简便无创,是临床上普遍采用的血压测量方法,但与直接法相比测量精度较低。间接法测量血压最常用的有柯氏音法即听诊法与振荡法等,但振荡法是目前国…  相似文献   

3.
天气逐渐变凉了,血压也开始“回升”了。每年9~10月份是“正常人”检测血压的“好时机”,同时也是高血压患者找医生调整降压药物的时候。调整药物的依据是患者的血压,如何准确地测量血压是每位医师都必须掌握的技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国成年居民不同血压状况下血压测量行为,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根据血压情况把成年人分为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组和高血压组,对3组人群的血压测量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18岁及以上居民143 277人分为正常血压组61 618人(男性22 819人,女性38 799人;城市19 656人,农村41 962人)、正常高值组81 017人(男性39 959人,女性41 058人;城市29 211人,农村51 806人)和高血压组642人(男性347人,女性295人;城市245人,农村397人).我圜成年居民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组和高血压组测量血压的构成比分别为37.1%,46.8%和40.8%.城市各组居民中测量血压的构成比高于农村相应各组;高血压组中男性居民测量血压的构成比高于女性,其他两组男性低于女性;各组血压测量的构成比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高.结论 我国成年居民测量血压的比例较低.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定期进行血压测量的比例,以控制高血压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基于个体特征的无创血压监测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波动法血压无创测量技术由于利用了统计学原理,因此必然造成测量时的个体误差。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个体特征的利用波动法的血压无创监测技术,该技术能有效避免传统波动法的缺点。实际实验表明,该技术对不同人体和不同的人体血压状态都能进行准确测量,对危重病人和全麻病人的监护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现代血压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各种较为常见的血压测量的原理,对比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为临床及科研工作者较全面地了解现代血压测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血压;血压怎样调节;会导致血压升高的外因;影响血压的内因;什么是基础血压;正常血压是否也在变化;测量血压前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血压测量的准确度,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建立计量爱心QC小组进行现状调查,找出血压测量不准确的原因,并制定对策.结果 血压计的误差缩小到2mmHg.结论 计量爱心QC小组活动提高了血压测量准确度,增强了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9.
致读者     
血压的高低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但20%的人左、右两臂的血压差别可超过10mmHg。笔者在多年临床中发现,很多患心脑血管病的病人,特别是有主动脉狭窄或上肢动脉阻塞的病人,两臂血压差很大。病人笔者在多年临床中发现,很多病人,一侧血压高,一侧血压正常;也有的病人,一侧血压正常,一侧血压低。现将临床统计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血压测量次数对藏族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影响,为规范血压测量次数,准确诊断青少年血压偏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8年8-9月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开展的“藏族青少年血压偏高影响因素调查”项目。采用方便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共纳入2 822名12~17岁藏族青少年,其中男生1 275人(占45.2%)。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连续3次血压测量,依据我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610-2018《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进行青少年血压偏高的诊断。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分别探讨不同的测量次数及其组合对血压均值和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第1、2、3次的平均SBP和DBP值分别逐渐下降[SBP依次为(112.7±9.7)、(110.7±9.7)、(110.2±9.5)mmHg(1 mmHg=0.133 kPa);DBP依次为(62.7±8.2)、(61.1±8.5)、(60.6±8.5)mmHg;趋势检验P<0.001]。基于第1、2、3次血压值诊断的血压偏高检出率依次为12.8%、8.7%和7.9%(趋势检验P<0.001)。基于第2次血压值、基于第2、3次血压均值诊断的血压偏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7%和7.2%,P=0.039)。结论 随着血压测量次数的增加,青少年平均血压水平和血压偏高检出率逐渐下降。基于第2次血压测量值,足以用于筛查青少年血压偏高。  相似文献   

11.
余振球 《健康》2014,(3):8-9
<正>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当左右双臂量出的血压值相差经常超过15毫米汞柱时应引起特别注意,因为这意味着身体四肢和主要脏器输送血液的血管出了问题,长此以往会影响心脏的健康,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研究人员建议,测量血压时不应只测一只胳膊。测量四肢血压更科学其实国内一些医生在高血压诊断和监测时,早就不仅限于只测一只胳膊了,一般都会测量四肢血压。测量四肢血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导致高血压的原因,比如,如果主动脉缩窄,那么四肢血压是不一致的。目前,四肢血压之差的标准是,两上肢或两下肢的血压之差不超过15~20毫米汞柱,上下肢的血压  相似文献   

12.
对血压的监测是长时间进行的,对其测量数据要求连续性、可靠性,否则就失去监测的意义。不论用什么方法来测量血压,袖带是必不可少的配件。为保证测量血压的可靠性,血压袖带也是比较关键部件之一。目前,通用的血压袖带由于其设计思路不同,经长期使用后,测量血压数据就不太可靠,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一种性能可靠的监护仪血压袖带,现已经获得专利,其专利号:ZL03261523.X。并申报扬州市科技进步奖。  相似文献   

13.
血压的测量是健康体检中很常见的检查内容之一,因此准确的测量血压是很重要的。目前的指南对于如何获得准确、可重复操作的血压做出了相应规定。这些标准包括血压袖带的尺寸、患者上臂的位置以及患者在测量血压前应该静坐5min等。另外,指南推荐血压测量应该在患者裸臂上进行测量。我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戴袖及裸臂测量血压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年龄人群四肢血压差值及其演变规律.方法采用获发明专利的四肢血压同步测量仪,对445例无严重心、脑、肾、血管临床情况的成年人进行四肢血压测量,计算上下肢血压差值,按青中年、老年前期、老年期三个年龄组进行组间对比,并观察三组间不同幅度血压差值的频率分布.结果各年龄组间收缩压(SBP)差值有随龄增加的趋势.其中除老年前期组与老年组比,左SBP差为P<0.05外,余各组间比较,均为P<0.001;舒张压(DBP)差各组间也有随龄增加趋势,但不如SBP显著.不同年龄组,四肢血压差值的分布趋势也不同.结论四肢血压差值随龄增长的规律,与生理及血液动力学改变有关,值得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5.
杨少玲  罗穗英  赵玲 《现代医院》2010,10(7):108-109
目的探讨臂式标准血压测量法与上臂包裹一层一次性纸再绕袖带测量法结果对比研究。方法随机抽取100名健康体检人员,同一研究对象用不同的2种方法分别测量右上肢同一位置肱动脉血压,测得的血压值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隔一层厚度<0.2cm一次性纸测得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均高于标准方法测得的血压值(p<0.05)。收缩压的平均相差值为1.16mmHg,舒张压的平均相差值为0.90mmHg。结论在各种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上臂包囊一层一次性纸再绕袖带测量法测得的血压数值要高于标准血压测量法测得的血压数值,并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蔡添丁 《医疗装备》2008,21(3):39-39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让受检者佩带动态血压记录仪,回到日常生活环境中自由行动,记录仪会自动按设置时间间隔进行血压测量,提供24小时期间多达数十次到上百次的血压测量数据,为患者提供全天血压波动水平和趋势信息,以捕捉偶尔测血压所不能检测到的血压信息,有助于判断病人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我院所使用的24小时动态血压记录仪是美国太空实验室(Spacelabs)公司生产的90217型24小时动态血压记录仪,在日常的使用及维护过程中,经常出现下列故障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邓志浩 《医疗装备》2007,20(11):15-16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是相对于大气压进行测量,所得的血压值是标准压力。在呼吸系统中,有时要采用相对压力来表示。临床上血压测量技术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本文介绍了在临床血压测量技术的原理和简单应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医患知音     
《医药与保健》2007,15(5):40-41
为何一到医院血压就升高陈大夫:我今年28岁,平时血压正常,可是一到医院测量血压就升高,不知是怎么回事?郑州刘先生刘先生:您这种情况应为白大衣性高血压,或诊所高血压,是指在医疗环境下,由医护人员测定病人血压引起短暂的升压反应,甚至血压超过正  相似文献   

19.
张乾 《家庭医学》2007,(17):36-36
经常遇到病人诉说:“在家和医院测量血压不一样”。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血压测量和血压变化规律缺乏认识。影响血压的原因有血压表因素、测压者因素和病人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室血压标准化测量用于首诊测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上海市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首诊测压数据,按照血压来源将其分为当日有标准化测压数据并同步入首诊测压组、当日有标准化测压数据未同步入首诊测压组、年内有但当日无标准化测压组、常规测量血压组,分析不同组别血压末位数值分布均衡性和血压升高检出率的差异。结果:当日有标准化测压数据并同步入首诊测压组血压末位数值频率范围为8.9%~11.3%,血压升高检出率为21.9%;当日有标准化测压数据但未同步入首诊测压组、年内有但当日无标准化测压组、常规测量血压组均对血压测量数值存在末位“0”偏好,当日有标准化测压数据并同步入首诊测压组血压升高检出率高于其他3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不同血压测量模式均为血压升高检出率的影响因素。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室血压标准化测量可以提高首诊测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