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条件下肺复张在早期ARDS的应用。方法对45例早期ARDS患者应用大型多功能呼吸机Puritan-bennett840经面罩连接行无创机械通气。在无创通气基础上,采用CPAP法进行肺复张,动态观察复张前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PO2/Fi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H值、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压(BP)等治疗效果。结果肺复张后1h PaO290.76±11.40mmHg,PaO2/FiO2203.25±30.77mmHg肺复张后30min及1h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复张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早期ARDS患者,应用无创通气进行肺复张短时间内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肺复张前后呼吸、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无创通气肺复张治疗早期ARDS安全有效。大型多功能呼吸机能够提供较高的压力,具有更完善监测功能,使肺复张更加充分完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的时机选择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病例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n=14)为鼻导管吸氧6 L/min,PaO2≤60 mmHg(氧合指数≤133 mmHg)时行有创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Ⅱ组(n=25)为鼻导管吸氧6 L/min,PaO2≤90 mmHg(氧合指数≤200 mmHg)时行有创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患者氧合指数变化、机械通气时间、ICU留置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全部病例在机械通气6h内机体氧合得到明显改善,Ⅰ组患者PaO2由机械通气前(55.32±4.16) mmHg提高到(72.32±10.86) mmHg,Ⅱ组患者PaO2由机械通气前(76.45±10.22)mm-Hg提高到(98.56±6.81) mmHg.Ⅰ组患者治疗期间12例进展为ARDS(重度),Ⅱ组患者治疗期间10例进展为ARDS(重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Ⅰ组病死率为35.7% (6/14),Ⅱ组的病死率为12.0% (3/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Ⅱ组机械通气时间较Ⅰ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较早有创机械通气能够改善肺氧合功能,阻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轻中度)转变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ARDS患者采用双水平无创机械通气,根据治疗效果分成功组和失败组,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O2/Fi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成功组15例中均为ARDS早中期患者,治疗之后PaO2/FiO2、HR、PaO2、SaO2、RR均有明显好转,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组均呼吸窘迫较严重的ARDS患者,治疗之后PaO2/FiO2、HR、PaO2、SaO2、RR无明显变化.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对部分ARDS患者有良好的通气支持作用,尤其是ARDS的早中期阶段.  相似文献   

4.
蒋智  曹小平 《四川医学》2006,27(9):927-928
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1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早期施行机械通气治疗,监测患者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变化及观察临床表现。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前后PaO2、PaCO2、SaO2、PaO2/FiO2均有显著差异(P<0.05),临床表现和生命体征亦有明显改善。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对纠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紊乱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对急性中毒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中毒性肺水肿诊断并且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aO2/FiO2,OI)低于300mmHg的患者48例,随机分成无创正压通气组(NIPPV组)25例及常规治疗组23例;NIPPV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以经面罩接呼吸机辅助通气(通气模式ASB+PEEP)。结果治疗1h后,NIPPV组的血气分析结果、氧合指数、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aO2)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OI、SaO2明显占优(P<0.01),总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也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P<0.001);同时,NIPPV组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急性中毒性肺水肿早期应用无创压力支持通气能迅速改善患者的氧合能力,提高组织氧供,减少并发症,这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的最佳时机.方法 选取收治的AECOPD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80例,根据实际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时机分为早期组(有创机械通气指征后的6 h之内行有创机械通气,47例)与延期组(有创机械通气指征后的6 h之后行有创机械通气,33例),观察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24 h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早期组治疗前PaCO2、PaO2、PaO2/FiO2分别为(75.81±9.42)mmHg、(50.28±6.87)mmHg、(99.94±9.36)mmHg,治疗后为(48.29±8.10)mmHg、(80.16±10.14)mmHg、(162.33±10.29)mmHg,延期组治疗前为(75.49±9.36)mmHg、(51.05±6.82)mmHg、(99.74±9.50)mmHg,治疗后为(57.12±5.22)mmHg、(73.15±6.76)mmHg、(126.87±10.65)mmHg,PaCO2、PaO2、PaO2/FiO2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以上指标早期组较延期组改善效果更佳(P<0.01);早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延期组(P<0.01).结论 AECOPD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时机越早对改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效果越佳,同时利于减少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7.
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ARF)的治疗作用。方法5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分析通气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气分析等结果,计算氧合指数(PO2/FiO2)。结果RR、HR、PaCO2、PaO2、PO2/FiO2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可改善ARF的氧合及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可作为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呼吸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ARF)的治疗作用。方法5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分析通气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气分析等结果,计算氧合指数(PO2/FiO2)。结果RR、HR、PaCO2、PaO2、PO2/FiO2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可改善ARF的氧合及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可作为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呼吸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吸氧和局部增压对高原缺氧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3992 m海拔高度选取健康男性45名(非高原世居,高原居住时间1~2年),随机分为吸氧组、单兵增氧呼吸器组、无创通气组三组.吸氧组采用常规经鼻吸氧,流量2 L/min;单兵增氧呼吸器组采用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辅助呼吸;无创通气组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辅助呼吸,吸气压力(IPAP)10 cm H2O、呼气压力(EPAP)4 cm H2O;干预时间均为30 min,单兵增氧呼吸器组和无创通气组在受试前30 min及受试期间均不吸氧.分别测定各组静息状态下和干预30 min时的PaO2、PaCO2、SpO2及心率(HR)等指标.结果 吸氧组PaO2从治疗前的(54.43±3.01)mm Hg增高到治疗后的(91.36±10.99)mm Hg(P<0.01),PaCO2从(30.41±1.51)mm Hg提高到(32.56±2.98)mm Hg(P<0.05);无创通气组PaO2从治疗前的(53.30±4.88)mm Hg增高到治疗后的(58.58±5.05)mm Hg(P<0.01),PaCO2从(28.74±2.91)mm Hg降低到(25.82±4.35)mm Hg(P<0.05);单兵增氧呼吸器组PaO2从治疗前的(56.00±5.75)mm Hg降低到治疗后的(50.82±5.40)mm Hg(P<0.05),PaCO2无显著变化[(28.65±2.78)mm Hg到(29.75±3.89)mmHg,P>0.05].结论 在3992 m海拔高度,吸氧及BiPAP均能显著提高受试者的PaO2及SpO2,单兵增氧呼吸器对PaO2及SpO2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 (BiPAP)早期治疗创伤性湿肺 (AROS)的疗效。方法 采用鼻面罩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36例早期创伤性湿肺患者 ,动态观察动脉血气分析 ,呼吸频率 ,并与其BiPAP治疗前的面罩吸氧比较。结果 鼻面罩BiPAP通气与面罩吸氧两组比较 ,pH和PaCO2 无明显变化 ,PaO2 、呼吸频率明显改善 (P <0 0 5 ) ,并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经鼻面罩BiPAP无创机械通气是早期治疗创伤性湿肺的有效方法 ,若病情进展应及时采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组织通气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急诊科2009年1~12月应用有创通气的COPD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患者有创机械通气前后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清酸碱度(pH)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42例COPD患者经有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后,死亡3例,病死率为7.14%,其中肺部感染死亡2例,呼吸衰竭死亡1例。39例治疗有效,恢复有效通气,成功脱机。治疗时间5~37 d,平均18.36 d;39例治疗后PaO2/FiO2和SaO2指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PaCO2和呼吸频率(RR)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对COPD患者应用有创机械通气可以通过增强组织通气,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应在临床尝试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16例ARDS患者采用面罩实施NPPV,根据NPPV治疗效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记录两组病人NPPV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O2/Fi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NPPV治疗成功9例,成功率为56.25%,7例NPPV治疗失败后改用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其中5例死亡,总死亡率为31.25%.NPPV成功组9例均为ARDS早期患者,治疗2 h后PaO2/FiO2、HR、PaOz、SaO2、RR都有明显好转.NPPV治疗失败组全为呼吸窘迫较严重的ARDS患者,治疗两小时后PaO2/FiO2、HR、PaO2、PaCO2、SaO2、RR无明显变化.结论 NPPV对部分ARDS患者有良好的通气支持作用,尤其是ARDS的早期阶段.选择适当的患者应用NPPV进行早期干预,合理选择呼吸机、呼吸模式和治疗参数,并注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有效改善肺的氧合,缓解呼吸窘迫,减少有创通气.若NPPV治疗失败,应及时行气管插管做有创通气,避免盲目的 观望等待,延误了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及通气策略。方法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调整参数,观察病人症状、耐受性,监测病人呼吸(R)、心率(HR)、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 所选12例患者有9例经面罩机械通气后呼吸困难好转,SaO2即恢复到90%以上,PaO2显著上升,低氧血症纠正,病情好转脱机,2例病情加重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1例死亡。结论 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非肺源性的ARDS早期应用地尔硫卓协同面罩机械通气的益处.方法将17例病人分为A组8例、B组9例;A、B两组病人均使用BiPAP面罩机械通气(PSV PEEP),A组加用地尔硫卓50mg静脉滴注:治疗中观察呼吸频率、SaO2、PaO2/FiO2,并记录比较.结果 12h PaO2/FiO2:A组285 34mmHg>B组(224±51)mmHg,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最后,总呼吸机通气时间:A组(62±21)hB组(251±91)mmHg,P<0.05.结论使用BiPAPPSV PEEP加用地尔硫卓治疗ARDS,可以在机械通气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气道峰压和胸内压,减少正压通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快地提升和提高PaO2/FiO2,减少呼吸机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造成的肺损伤,更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头罩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无创通气治疗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拔除气管插管后低氧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期间,CPB下开胸心脏外科手术入ICU监护的接受头罩CPAP治疗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48 h内出现低氧血症,面罩给氧氧合指数(PaO2/FiO2)无法达到200以上开始头罩治疗,疗程为6 h;采用自身对照比较治疗前中后各项参数。结果头罩CPAP治疗3 h,患者的PaO2和PaO2/FiO2明显提升[(76.84±8.93)mmHg vs.(150.44±56.05)mmHg和(153.30±15.79)vs.(255.20±76.05),P0.05],其他各项血气指标及治疗结束后和治疗时血气指标之间的变化不明显。呼吸频率和心率明显降低[(32.33±2.42)次/min vs.(21.33±5.98)次/min和(108.40±25.60)次/min vs.(98.20±33.54)次/min,P0.05),治疗后与治疗时无明显差异。结论头罩CPAP治疗明显提升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低氧血症患者的PaO2和PaO2/FiO2,对心功能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9,(1):28-31
目的:探讨无创成比例辅助机械通气(PAV)与BiPAP(S/T)相比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急性呼吸衰竭患者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无创BiPAP(S/T)模式与成比例辅助机械通气(PAV)模式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并比较不同模式下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包括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pH值(BE)]、呼吸力学指标[吸入氧浓度(FiO2)、潮气量(VT)、气道峰压(PIP)、吸气/呼吸周期时间比(Ti/Ttotal)、每分钟通气量(MV)、呼吸频率(RR)、平均吸气流速(VT/Ti))和舒适度]。结果:经过PAV模式通气治疗后患者PaO2、PaCO2、SaO2、pH值、BE、FiO2、VT、Ti/Ttotal、MV、RR、VT/Ti与BiBAP模式通气治疗后比较,两种模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PAV模式通气治疗后患者通气时的PIP显著降低(P<0.05);比较两种通气方面患者舒适度,患者鼻面罩舒适度、呼吸困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V模式通气治疗后患者口鼻咽干燥、口腔漏气评分明显低于BiPAP模式通气治疗后(P<0.05)。结论:与BiPAP模式相比,PAV模式应用于患者时气道峰压低、通气依从性好,具有更好的人机协调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比肝移植术后患者拔出气管插管后低氧血症,使用经典面罩吸氧和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对受体呼吸功能的影响,选择出较好适合肝移植受体术后的氧疗方式,提高该类患者专科护理的质量,改善治疗的舒适度及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促进康复及改善预后。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42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脱离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后氧合指数OI≤300 (Pa O2/Fio2≤300)住ICU的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经典面罩吸氧组和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组,各21例,分别采用简单面罩吸氧和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吸入氧浓度在40%~45%,观察2组患者拔管后0 min、5 min、30 min、2 h、24 h血气的动脉血气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血氧饱和度(SPa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的参数变化;两组中转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或气管再插管病例数。结果肝移植受体术后脱机拔管后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组在拔管后5 min、30分钟、2 h、24 h Pa O2、SPa O2、氧合指数OI均较面罩吸氧组好,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更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两种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肺挫伤患者的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8月—2015年4月肺挫伤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分为治疗组(n=30),通气模式为适应性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对照组(n=30),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情况和血气分析指标. 结果 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VAP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的血气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aO2 (64.8±3.0) mmHg vs (62.2±2.3) mmHg;PaCO2 (39.8±2.9) mmHg vs (42.3±1.5) mmHg; SaO2 (94.7±2.2)% vs (92.9±1.7)%; PaO2/FiO2 (162.2±6.5) vs (154.7±5.8), 均P<0.05]. 结论 肺挫伤患者采用ASV模式机械通气疗法可提高通气效果,改善血气指标,具有潜在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柏林  朱静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412-413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3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同时给予心理、呼吸肌功能训练,呼吸道护理干预。记录通气前,通气后2h、48h及脱机后24h的血气分析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机械通气2h后,PaO2均达60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SaO2)达90%以上,呼吸困难情况减轻,4例浅昏迷患者意识障碍得到改善;pH、PaCO2、PaO2与通气治疗前的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治疗48h后除HR外,其他各项指标与通气治疗前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后经鼻导管及面罩吸氧(FiO240%),脱机后24h,pH、PaCO2、PaO2、SaO2、HR、RR与通气治疗前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需再次无创或有创通气治疗,30例均好转出院。结论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临床效果好。正确评估患者、加强心理护理、保证气道通畅是保障通气治疗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肺出血(NP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NPH患儿进行HFOV治疗,对上机前及上机后2,6,12,24 h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二氧化碳分压(PaCO2)进行比较。结果 30例NPH治愈23例(76.7%),包括4例常频机械通气无效及1例常频机械通气发生气漏改为HFOV治疗治愈者,死亡5例(16.7%),自动出院2例。肺出血时间(14.4±7.6)h,机械通气时间(77.4±21.2)h,无发生气漏,发生脑室内出血4例(17.4%)。存活患儿HFOV后2,6,12,24 h FiO2、OI、PaCO2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 HFOV治疗可以明显改善NPH患儿氧合功能,迅速改善高碳酸血症。HFOV治疗NPH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