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旁路手术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的GK大鼠72只随机分为手术组(O组)、假手术组(S组)、饮食控制组(F组)和对照组(C组),术前、术后1、2、4、8 W测空腹、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术后2w、4w、8w测餐后血糖,取血后,分批随机处死大鼠,每批每组处死6只,大鼠处死后分离胰腺并取出待用。TUNEL法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结果 O组术后第4、8周的空腹、餐后血糖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组术后第4、8周空腹、餐后胰岛素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组大鼠胰岛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逐渐减少,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旁路手术可以有效控制非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可以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胃旁路手术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降血糖作用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的GK大鼠72只随机分为手术组(O组)、假手术组(S组)、饮食控制组(F组)和对照组(C组),术前、术后1、24、、8W测空腹、餐后血糖和GLP-1。结果 O组术后第4、8周的空腹、餐后血糖明显低于本组术前、术后2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相同时间点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组术后第4、8周空腹、餐后GLP-1与本组术前、术后2W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明显高于相同时间点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组空腹血糖与GLP-1相关系数(r)=-0.947(P0.05),葡萄糖灌胃后30min血糖与GLP-1相关系数(r)=-0.990(P0.01),血糖与GLP-1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旁路手术可以有效的控制非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术后食物过快进入空肠下段,引起GLP-1分泌增加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胃旁路手术(improved gastric bypass)对2型糖尿病GK大鼠(Goto-Kakizaki rats)的降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只雄性GK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对手术组大鼠行改良胃旁路术,对照组大鼠在十二指肠球部远端0.5cm处切断吻合。检测术前1周及术后第8周两组GK大鼠体重、空腹血糖(FPG)、血脂、血浆胰岛素、血浆抵抗素水平。结果:术后8周,手术组大鼠FPG由术前的(5.2±0.3)mmol/L降至(4.0±0.2)mmol/L,血浆抵抗素由术前的(9.9±1.7)mmol/L降至(5.7±1.0)m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胃旁路术能降低GK大鼠的血糖,并且能够降低GK大鼠的血脂和血浆抵抗素,其可能是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Roux-en-Y胃旁路术(RYGBP)对GK大鼠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2只10周龄雄性GK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行十二指肠旷置,保持胃容量的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B组:行胃远端切除、减少胃容量的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C组:假手术组;D组:空白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术前及术后1、2、4、8、12周的体重,空腹血糖(FBG)、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术后各组GK大鼠体重未见显著减少(P>0.05),随周龄增长而增加;A、B组大鼠术后空腹血糖、OGTT 3h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术后1个月HbA1c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HbA1c显著降低(P<0.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与胃容量无关,十二指肠旷置,保留胃容量RYGBP能有效降低血糖,对机体创伤及生理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有可能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5.
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逐渐年轻化。除应用药物控制外,胃旁路术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手术方式,但其具体降糖机制尚未阐明,本文就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成功实施腹腔镜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2例。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6月该院为2例糖尿病患者施行腹腔镜胃旁路术,观察术前术后糖尿病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8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0mL。术后第3天停用一切降糖药物,各项糖尿病检查指标均正常。术后至今无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平均体重指数(BMI)减少6kg/m2。结论腹腔镜胃旁路术是安全、简单可行的,近期减重效果良好,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oux-en-Y式胃转流术治疗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大鼠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雄性Goto-Kak-izaki(GK)大鼠及Wistar大鼠两组,每组12只,均行Roux-en-Y式胃转流术。检测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体质量,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术后各组大鼠体质量未见减少(P>0.05),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与术前相比较,Wistar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术后24个月内未见明显变化(P>0.05);GK大鼠组术后空腹血糖显著降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术后3个月开始降低(P<0.01),并长时间保持稳定状态,术后两组大鼠各死亡1只,死亡率低。结论 Roux-en-Y式胃转流术可长期有效控制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对正常体重的Wistar大鼠血糖无影响;手术并发症少、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 GK 大鼠建立旷置不同长度小肠的 Roux-en-Y 胃旁路术(RYGBP)动物模型。方法50只GK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实施旷置不同长度小肠的胃旁路术式。A组:假手术组,无肠段旷置;B组:旷置十二指肠;C组:旷置十二指肠+近端1/5空肠;D组:旷置十二指肠+近端1/3空肠;E组:旷置十二指肠+近端1/2空肠。观察各组大鼠存活情况;比较各组大鼠术前、术后空腹血糖变化情况。结果共死亡3只大鼠,余各组大鼠长期健康存活,全组大鼠手术存活率94%。除假手术组外,余各组空腹血糖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RYGBP对GK大鼠具有确切的改善糖代谢的作用,通过GK大鼠建立旷置不同长度小肠的RYGBP动物模型是可行的,可用于长期观察及相关检测研究,有助于胃旁路术机制研究、小肠旷置长度与降糖效果研究及手术远期效果的观察。  相似文献   

9.
马建 《临床医学》2011,31(11):56-57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进行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洛阳市商业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间腹腔镜下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的1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其中7例伴有肥胖症。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实施,2例术后发生胃瘫,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其余14例均于术后7~10 d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血糖测定均在正常范围,完全脱离了对胰岛素治疗的依赖。结论腹腔镜下Roux-en-Y胃旁路术是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微创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胃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旁路转流手术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T2DM)及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回顾分析非肥胖性T2DM及前期患者因胃或壶腹部疾患行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空腹血糖(FBG)的影响.毕Ⅰ式吻合9例(C组)、胃空肠毕Ⅱ式吻合及各式Roux-en-Y吻合共23例(D组),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3个时间点观察FBG、OGTT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变化情况,并分析手术前后降糖药物用量变化情况.结果:C组中2例术后FBG恢复正常, 1例术后不用药、1例药物减量可维持正常FBG,有效率仅22.2%,手术前后FBG及OGTT 2 h血糖水平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D组中18例FBG恢复正常,7例停药、5例药物减量可维持正常FBG水平,有效率达78.3%,手术前后FBG及OGTT 2 h血糖水平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D组有效率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胃手术后消化道重建可降低非肥胖性T2DM及前期患者的FBG水平,胃旁路手术的降糖效果优于正常通道的重建手术,其机制尚不清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个体化护理在2型糖尿病胃转流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8例行胃转流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8例和干预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知识掌握及满意度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乐观指数、幸福指数、护患信任度均有所提高,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28.20±1.96)分和满意度(3.80±0.4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4.94±2.51),(3.39±0.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479,2.068;P<0.05)。结论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改善2型糖尿病胃转流术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患者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对疾病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下胃转流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6例2型糖尿病行腹腔镜下胃转流术的患者进行术前综合评估,给予心理疏导,严格监测并控制血糖,指导合理膳食;术后密切关注患者心肺功能,监测血糖,加强胃肠减压护理,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注重出院饮食指导及健康随访。结果1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1,3,6,12个月复查糖尿病相关指标(C-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均降至正常;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甚至治愈。结论对2型糖尿病行腹腔镜下胃转流术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快速恢复,是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康复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胃转流术(GBP)对2型糖尿病模型GK大鼠(Goto-Kakizaki rats)的治疗作用及钙信号系统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0只8周龄的GK大鼠随机分为2型糖尿病手术组(GKO组,n=10),2型糖尿病对照组(GKC组,n=10),另取20只8周龄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手术组(WTO组),正常对照组(WTC组);记录各组大鼠手术前1周及术后4周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INS),β细胞钙呈像,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及钙库操纵的钙通道(SOCs)的通道活性.结果 GKO组大鼠术后4周血糖为(10.53±1.41)mmol/L,明显低于对照GKC组(23.56±3.42)mmol/L;GKO组大鼠术后4周血清胰岛素为(1.89±0.19)ng/ml,明显高于GKC组(1.20±0.25)ng/ml;术后1个月GKO组大鼠β细胞由葡萄糖刺激的钙荧光增强(17.98±5.04)%,明显高于GKC组(8.94±2.36)%;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活性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钙库操纵的钙通道术后活性增加(P均<0.05).结论 胃转流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有明显降糖作用,手术后胰岛素分泌的改善与钙库操纵的钙通道活性增加有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转流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2型糖尿病行胃转流术患者实施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做好护理评估,心理护理,严格控制血糖,指导合理膳食;术后注意病情观察、血糖监测和控制,加强营养管护理,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注重出院指导及随访。结果:11例患者术后1个月血糖均有明显下降,葡萄糖耐量明显增强(P0.01),3例术后随访1年,血糖在正常范围不需药物控制;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有3例患者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胃转流术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手术安全可行。对2型糖尿病行胃转流术患者实施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经过多年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证实了胃转流术(GBP)对2型糖尿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了明确GBP治疗2型糖尿病的具体机制,运用动物模型研究其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而选择适宜的动物模型显得尤为重要。与广泛运用于动物研究中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相比较,非啮齿类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具有以下优点:更加贴近人类生理,能够更好地模拟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更适宜外科手术操作。非啮齿类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主要通过动物本身的基因缺陷(自发性)、基因敲除技术、高脂饮食诱导、化学药物诱导四种方法建立。该篇综述着眼于GBP术的基础研究需求,总结了较为常用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和抵抗素与2型糖尿病(DM)合并胃癌(GC)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就诊的2型DM患者30例(DM组)、DM合并GC患者48例(DM并GC组)及健康人群30例(NC组)为研究对象,ELISA法测定血清AMPK和抵抗素的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等生化指标;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DM组及DM并GC组的抵抗素水平分别为(5.54±1.29)、(6.86±1.65)μg/L,均高于NC组的(3.04±1.49)μg/L(P均〈0.01)。DM组及DM并GC组AMPK水平分别为(5.53±0.98)、(3.32±0.90)U/L,均低于NC组的(7.54±0.98)U/L(P均〈0.01)。抵抗素与空腹胰岛素及HOMA-IR呈正相关(r=0.620,0.668,P均〈0.01),AMPK与空腹胰岛素及HOMA-IR呈负相关(r=-0.790,-0.822,P均〈0.01),抵抗素与AMPK呈负相关(r=-0.699,P〈0.01);抵抗素和AMPK是HOMA-IR的独立影响因素(β=0.183,P〈0.05;β=-0.694,P〈0.01);AMPK是DM并GC的保护因素(OR=0.118,P〈0.05);抵抗素是DM并G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4.716,P〈0.01)。结论 AMPK和抵抗素参与2型DM合并GC的发生及淋巴结转移,有可能作为2型DM合并GC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