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根据"以痛为腧"的原则和"经穴—脏腑"相关理论,观察穴位的特异性变化,了解现代2型糖尿病患者累及的脏腑。同时,为现代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提供选穴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保康医院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进行观察。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背俞穴进行触诊,寻找阳性反应点,收集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累及脾脏、肾脏和肺脏,并且左右两侧背俞穴反应点基本相同,其中排在前四位出现频次较多的背俞穴是:胃脘下俞、脾俞、肾俞和肺俞,其余俞穴散在出现,出现次较低。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累及中焦脏腑和胰腺,在中医临床中应重视调理中焦和保护胰腺。  相似文献   

2.
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Ⅱ型糖尿病30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Ⅱ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目前国内主要靠控制饮食结合运动疗法或服用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自1996年以来,笔者运用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Ⅱ型糖尿病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技术和红外热像技术,初步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背俞穴血流灌注量和体表温度的变化特点,为运用穴位进行中医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160名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和红外热像仪对2型糖尿病患者同步监测背俞穴及其旁开1 cm对照点的血流灌注量和体表温度,连续记录30 min,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背俞穴血流灌注量和体表温度,建立数据库并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肺俞、脾俞、肾俞和胃脘下俞血流灌注量和体表温度与旁开对照点比较,均高于对照点且有统计学差异(P 0.05或P 0.01)。结论背俞穴血流灌注量和体表温度的改变与2型糖尿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诊断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前期又称糖调节受损(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或二者并存。糖尿病前期人群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人群,适时进行积极干预,对阻止或延缓发展成为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内经》“治未病”及背俞穴理论,对糖尿病前期患者采用针刺背俞穴加走罐干预,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刺“三俞”穴治疗2型糖尿病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加。传统的西医治疗如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虽有较好的疗效 ,但副作用较多 ,用量也很难控制。笔者采用针刺肾俞、肝俞、胰俞穴治疗 2型糖尿病 ,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1 1例 2型糖尿病 ,其中女 5例 ,男 6例 ;年龄 2 8~ 65岁 ;病程 1~ 1 5年 ;空腹血糖 7.1~1 1 .4mmol/L,餐后血糖 1 0 .2~ 1 8.5 mmol/L;“三多一少”症状比较明显 ,无明显并发症。所有病人均符合 WHO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且无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明显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治疗…  相似文献   

6.
贾赫 《陕西中医》1989,10(2):80-81
<正> 脏腑背俞穴首载于《灵枢·背俞》,后经《脉经》、《甲乙经》、《千金方》等历代医籍不断补充而完备,在临床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现就背俞穴在诊断、主治、配伍方面的应用浅淡如下: 一、背俞穴诊断相应脏腑病背俞穴作为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之处,故当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就会在相应的背俞穴上表现出一些异常变化,如皮肤色泽变化,形态变化(凹陷、隆起),按之有异物感(结节、条索状、半球  相似文献   

7.
背俞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共12穴,即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背俞穴在临床上的应用很广泛,且  相似文献   

8.
针刺背俞穴治疗糖尿病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针刺背俞穴的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同时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治疗糖尿病行之有效的办法,且取穴方便、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医证型与背俞穴阳性反应之间的相关性,为GERD的临床诊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30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纳入180例GERD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从上而下按压背俞穴,寻找阳性反应点,分析GERD的中医证型与背俞穴阳性反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GERD证型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虚气逆证、气郁痰阻证、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脾虚湿热证及瘀血阻络证,其背俞穴阳性率最高的分别为胃俞、肺俞、肝俞、胆俞、脾俞、膈俞;除瘀血阻络证组外,各组阳性率最高的背俞穴与同组其余背俞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背俞穴阳性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胆热犯胃证组、瘀血阻络证组及气郁痰阻证组中阳性率最高的背俞穴与其余各组的同名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虚气逆证组胃俞与其余各组(除肝胃郁热证组外)的胃俞相比,肝胃郁热证组肝俞与其余各组(除气郁痰阻证组外)的肝俞相比;脾虚湿热证组脾俞与其余各组(除中虚气逆证组外)的脾俞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GERD中医证型与背俞穴阳性反应有较高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辨证分型的辅助方法,可为本病的治疗提供选穴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五黄糖康灵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临床确诊的T2I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吡格列酮15mg·d-1早餐前1次服用,胰岛素根据血糖水平不同采用不同的剂量;观察组用五黄糖康灵煎剂每日1剂,2组均8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检测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另设5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作对照.结果:治疗前外周血细胞因子及FpG,2hPG水平与健康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五黄糖康灵能降低T2DM患者血清TNF-α,IL-6,CRP及FpG,2hPG水平,具有降低血糖、抗炎症及改善胰岛素抵抗(IR)作用.检测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可用于判定以及治疗T2DM观察的指标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ADRP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2-DM)大鼠脂肪组织中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喂以高糖高脂饮食伴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5 mg·kg-1复制2-DM大鼠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腹腔注射丙二醇)和3个Pue治疗组(腹腔注射40,80,160 mg·kg-1),另选10只大鼠为正常组。各组大鼠连续腹腔注射6周后,空腹取材,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同时以RT-PCR法检测脂肪组织ADRP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与2-DM模型组比较,Pue高、中剂量组大鼠脂肪组织ADRP基因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Pue高、中、低剂量组大鼠FBG,IR及Pue高、中剂量组大鼠FINS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Pue可通过降低2-DM大鼠ADRP基因mRNA表达,降低胰岛素抵抗水平,从而降低2-DM大鼠血糖。  相似文献   

13.
张青  李琰  陈磊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9):1660-1665
黄连素(berberine, BBR)是从黄连Coptidis Rhizoma、黄柏Phellodendri Chinensis Cortex等中药中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该类中药用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近年研究表明,黄连素具有降血糖、血脂,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并对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等糖尿病并发症有较好的缓解及保护作用.文章就黄连素降血糖和防治上述2型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的文献报道进行简要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推广黄连素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叶糖脂清片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网络检索平台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的SYSDT运算确定三叶糖脂清的有效活性成分与相关靶点信息,使用Perl语言并结合Uniprot数据库,最终得到三叶糖脂清的基因靶点缩写。利用人类表型本体论(HPO)数据库和Genecard数据库检索T2DM相关靶基因。使用STRING数据库分析并结合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借助Perl语言转换为基因编号,利用R语言的Bioconducor程序包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基因功能分析(GO)富集分析。探讨三叶糖脂清的多重药理作用机制,为下一步实验验证奠定基础。[结果] 通过网络参数分析确定了三叶糖脂清含有80个活性成分,对应82个生物靶点。通过Genecard和HPO数据库得到540个T2DM靶点,其中Genecard数据库中选取Score值大于30的靶点。两者对比提取重叠靶点,并与80个活性成分构建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揭示了三叶糖脂清活性成分与T2DM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重叠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PPI)进行分析,明确药物影响疾病的关键靶点。此外,对重叠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GO功能富集分析,探索了三叶糖脂清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结论] 三叶糖脂清治疗T2DM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进一步开展三叶糖脂清抗T2DM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名老中医经验方栀芪降糖饮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IR)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造模。观察栀芪降糖饮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C)、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脂肪细胞因子包括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抵抗素、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影响,以及对各组大鼠胰腺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栀芪降糖饮高、低剂量组均能调节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提高ISI,降低HOMA-IR;能够调节血脂紊乱,增加血清脂联素含量,降低血清FFA、TNF-α、抵抗素水平,并且对大鼠胰腺病理改变有不同程度修复与改善,其作用水平与阳性对照药物吡格列酮相当,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栀芪降糖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非肥胖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方法:对102例合并NAFL的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A组(基础治疗组+罗格列酮药物组)和B组(基础治疗组),随访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肝功、血脂、胰岛素、HOMA-IR、肝脏影像学等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加用罗格列酮组治疗后,其Fins、AST、ALT、HoMA-IR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G较前好转;基础治疗组Fins、AST、ALT、TG、HoMA-IR指标有好转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加用罗格列酮组治疗优于基础治疗组。结论:加用胰岛素增敏剂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肝脏酶学及影像学指标,也证明了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罗格列酮可有效逆转 NAFLD,可能为非肥胖T2DM并NAFL组提供临床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17.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生物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现代研究进展,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不同证型的生物学基础。方法:从人体测量学、血液代谢学、脂肪因子等3个层次进行探讨。结果:肥胖2型糖尿病痰热互结证组(25例)与阴虚热盛证组(15例)和对照组(10例)某些代谢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如抵抗素分泌水平显著增高,与阴虚热盛证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抵抗素可作为区分两个证型的指标;脂联素、瘦素、IL-6、E-选择素、TNF-α、GLP-1、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水平、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糖蛋白和β2-微球蛋白,血压、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等各项指标中痰热互结证组较阴虚热盛证组虽无统计学差异,但皆有明显变化趋势。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从脾瘅来认识,其代谢存在异常,其不同证型生物学基础可能存在差异,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常见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常见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查阅2003年-2007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病历数据库,筛选西医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历1 611例,对其中医病、证诊断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分析2型糖尿病及其常见并发症的中医病名、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证型分布仍以传统认识的气阴两虚为主(47.51%),气虚血瘀证为消渴病与脱疽的常见证型。辨证方法不同,以病因辨证,主要为湿、热;以八纲辨证,主要为气虚、阴虚、火热、血瘀;以脏腑辨证,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结论: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证候分布及演变具有一定规律,"热伤气阴"基本病机和"微型癥瘕"病理假说很可能是导致其分布规律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针灸干预治疗(丹参注射液于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注射),明确其在临床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共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胰岛素和C-肽分泌水平的变化,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程度,并进行治疗经济学评价。[结果]治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PG)、游离脂肪酸(FFA)、C反应蛋白水平(CR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显示治疗组各时点血糖水平下降显著(P<0.05),血清胰岛素的第一时相分泌缺陷能较好修正(P<0.05),HOMA-IR(C-P)、HOMA-islet(C-P)改善明显(P<0.05)。两组所需胰岛素用量(日用量和总用量)、住院治疗总费用及日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不能获得直接的短期经济效益,然而能更加有效纠正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状况,改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及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