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介绍王庆其教授运用《内经》相关理论辨治郁证的临床经验。认为郁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根据阴阳辨证,抑郁症属于阴证,焦虑症属于阳证;因郁证和脾的关系密切,提出了"情志相关性脾胃病"的理念,分为抑郁情绪相关性脾胃病、焦虑情绪相关性脾胃病和认知偏差相关性脾胃病三类;强调郁证的治疗遵循"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养心益肾的原则,自拟宣阳化痰开郁汤、栀子消虑汤、养心益肾定志汤临证加减治疗,并结合心理疗法,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能够测量情志因素与脾胃病症状、辨证分型之间关系的调查问卷.方法:根据问卷设计的原理,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制定情志与脾胃病关系调查表,收集510例脾胃病患者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统计方法,研究脾胃病与量表各因子项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10例脾胃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女性高于男性),脾胃病的病程及严重程度与情志因素呈显著性相关,各证型的脾胃病患者心理障碍的分布权重基本一致.结论:情志与脾胃病有密切关系,治疗当以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并重.  相似文献   

3.
从脾胃与情志、肝与情志、与情志有关的脾胃病的症型探讨了情志致病的机制,对预防和治疗脾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伟锋  蒋玉萍  黄波贞 《河北中医》2014,(12):1810-1811
脾胃病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脾胃病的发生与外感寒邪、饮食不节、情志因素、脾胃虚弱等有关。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情志因素作为脾胃病的致病因素已显得尤为突出。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情志的产生、活动是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一,对脏腑的活动起着调节控制作用,相应地情志的异常活动也会影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为气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情志致病,直中脏腑,影响脏腑气机,造成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恶化。脾胃病与情志致病关系密切。从情志致病角度,研究其与脾胃病的关系,探讨和分析脾胃病的防治,提醒广大脾胃病患者应注意调摄情志,注重心理疏导,同时也为临床预防和诊疗脾胃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激烈,由情致导致的身心疾病逐年增加,中医所说的脾胃病,包括胃痛、痞满、泄泻等。这些疾病除了有饮食不洁等因素外,还与情志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情绪的蓄积很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本文阐述的脾胃病主要从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着手,以期能够更好的治疗脾胃方面疾病。  相似文献   

7.
从情志因素论治脾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情志因素与脾胃生理病理的相关性,论述情志因素致脾胃病的辨证论治,强调调理脾胃与调肝养心兼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脾胃病已成为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脾胃病的发生多与外感寒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脾胃虚弱等密切相关,而其中情志因素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致病因素。祖国医学认为,情志活动和脏腑机能密切相关,情志的产生、活动是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一,脏腑对情志的活动起着调节控制作用,相应地情志的异常活动也会影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深入探讨情志因素对脾胃病的影响与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彩霞 《光明中医》2013,(11):2384-2385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脾胃病已成为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脾胃病的发生多与外感寒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脾胃虚弱等密切相关,而其中情志因素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致病因素.中医学认为,情志活动和脏腑机能密切相关,情志的产生、活动是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一,脏腑对情志的活动起着调节控制作用,相应地情志的异常活动也会影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深入探讨情志因素对脾胃病的影响与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赵彩霞(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301700)  相似文献   

10.
赵文霞教授善于从肝辨治脾胃病,灵活运用补肝实脾、清肝运脾、疏肝和胃、平肝调中、柔肝清热诸法,重视情志因素在脾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清代著名医家王旭高重视从脾胃论治肝病。通过传统理论研究,结合王旭高肝病治法、医案及相关文献,论证了其从脾胃论治肝病的学术思想是理论传承经典,立论以人为本,治验彰显临床。王旭高从脾胃论治肝病的学术思想,重视脾胃分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姜松鹤主任医师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在治疗消化道系统疾病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针对不同的胃肠疾病,如胃痞、腹泻、腹痛等常见疾病,通过辨证论治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灵活用药,精于辨证,疗效确切,本文通过介绍姜松鹤教授治疗脾胃病的案例分析,有助于后世对常见脾胃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6):548-550
结合病例介绍王灿晖老师运用调理脾胃法治疗慢性病经验。王老师认为慢性病病程长、病机复杂,究其根本,多为正气虚弱。"上下交损,当治其中",在治疗中应调理脾胃,从而改善人体生理功能,激发正气,控制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红霞  王威  周正华 《天津中医药》2020,37(9):1031-1033
通过心与胃在位置、经络等生理及病理联系阐明心与胃的相关性。总结临床经验,从补心、宁心、清心、泻心角度辨证治疗脾胃疾病,为消化科临床医生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透邪法是临床治疗温病的重要法则之一,其贯穿于整个温病的治疗体系,温病涉及范围广泛,由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可知病变部位和所属脏腑的病变等,其中脾胃系统的病变在温病中更是千变万化,湿邪是影响脾胃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导致温病的一种病理因素,故在温病中常见湿邪为患的脾胃病,透邪法中采用的药物多以轻清、辛芳之品为主,具有透达、散邪等功效,历代医家将透邪法寓于其他(清热、祛湿、扶正等)治法之中,在祛湿等法的基础之上佐以透邪之法,可以使邪出有路、邪出透彻,因此能够很好的治疗与脾胃相关的温病。临床上湿热证是以脾胃为病变中心,为常见病之一,也是难治病。运用透邪法治疗湿热型脾胃病时具有通畅气机、疏通表里、清轻透邪的作用,为临床上治疗湿热型脾胃病拓宽了思路。现简述透邪法在治疗湿热型脾胃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思路进行探析。方法:根据小儿脾胃生理、病理特点、病因病机总结治疗方法,并对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观点进行分析,并附验案佐证。结果:小儿脾胃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为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小儿脾胃疾病的诱因多由喂养不当、久病损伤或先天不足,其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脾湿胃燥、脾化胃纳等功能失调,脾胃受损后会衍生许多相关疾病。将治疗脾胃疾病的总的治疗方法归纳为健脾养胃护肝法,并可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分为多种治法如健脾、运脾、补脾、泻肝、疏肝、清胃、和胃、降逆等。并根据上述治疗方法可应用于鹅口疮、腹痛、厌食症等病症的治疗中,且获得验证。结论:对小儿脾胃病采用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道坤教授论治脾胃病,着眼于肝、肺、心、肾,调五脏以安脾胃为要。调和脾胃,宜先达肝;宣降肺金,宜健脾胃;温补脾土,宜振心肾,寓达肝、畅肺、温肾、振心于调理脾胃之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皮肤科疾病等论述了脾胃学说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总结:①重视舌诊,四诊合参;②肝脾同治,重在健脾;③治理脾胃,痰气同治。尤其适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慢性结肠炎、肝硬化等消化道疾病的诊治,临床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20.
介绍章庆云先生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临床辨治脾胃病以气血同调、宣化分利、肝胃同治、清肝利胆、降胃平肝为特色,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