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2.
3.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内皮素排量增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内皮素排量增多及临床意义夏瑗瑜张野袁玉仙尹春桥程红英关键词内皮素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中图法分类号R587.2武汉市第三医院肾内科(武汉430060)*检验科内皮素(Endothelin,ET)是迄今所知体内作用最强和作用时间最持久的缩血管... 相似文献
4.
调查53例50岁以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伴勃起功能障碍(ED)与血总睾酮、游离睾酮等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各有关因素匹配下,伴与不伴ED患者总睾酮[(14.11±5.81对14.97±4.93)nmol/L]、游离睾酮[(9.31±8.84对8.72±5.33)p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睾丸雄激素可能不是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ED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6.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不同阶段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变化及与骨密度(BMD)、血钙、血磷的关系及其对骨代谢影响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病房患者70例,根据DN诊断标准,对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检测分组。分为无DN,亚临床DN,临床DN,终末期DN,并且选取无糖尿病、心脏、肝脏、肾脏及甲状旁腺疾病病史,未服用任何激素类药物的正常人28例,设为正常对照组。所有人空腹取静脉血,测定血PTH、血钙、血磷。采用Lexxos(Holland)双能X线BMD仪测量股骨颈、大转子区、Ward三角区骨密度。结果 (1)终末期DN患者血钙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磷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临床DN组及终末期DN组与对照组比较,血PTH明显升高(P0.05);临床DN组与亚临床DN组比较,血PTH明显升高(P0.05);终末期DN组与临床DN组比较,血PTH升高明显(P0.05)。(2)临床DN组及终末期DN组与对照组比较BMD值下降明显(P0.05);亚临床DN组与对照组比较以股骨颈处BMD下降为著(P0.05);终末期DN组与无DN组及亚临床DN组比较BMD值下降明显(P0.05);临床DN组与无DN组及亚临床DN组比较大转子区及Ward三角区BMD值有明显降低(P0.05)。(3)对终末期DN组做相关分析,PTH与血磷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2,P0.05);PTH与血钙呈负相关(r=-0.59,P0.05);PTH与BMD值呈负相关(r=-0.51,P0.05)。结论 (1)在临床DN组中,血尿素氮(BUN)、肌酐(CREA)、血磷、血钙等正常情况下,血PTH已升高,因此PTH亦可作为分析DN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一个参考指标。(2)在临床DN期,患者肾功能正常情况下,血PTH即可升高,BMD降低,提示应与原发性甲旁亢相鉴别,避免在临床工作误诊有重要意义。(3)随着DN患者肾脏损害加重,BMD可进行性下降,骨量丢失与DN程度有关,DN进展是糖尿病患者BMD下降的重要原因,其中血清PTH对BMD下降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与血清雌二醇及睾酮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OP)与血清雌二醇及睾酮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法检测189例老年男性骨密度,分别检测雌二醇(E2)、睾酮(T)、降钙素(CT)、25羟维生素D(25-OH—VitD)、甲状旁腺素(PTH)、钙(Ca)、磷(P)及碱性磷酸酶(ALP)的指标。结果OP组的血清E2、CT及25-OH—VitD水平均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PTH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两组的血清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组70~90岁及≥80岁两组的血清E2水平均低于60~69岁组(P〈0.05),三组的血清T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组血清E2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E2水平与老年男性OP密切相关,应重视E2对老年男性OP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尿唾液酸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F-8336化学比色法,测定了69例不同白蛋白排泄率(AER)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病人及19例正常人的24小时尿总唾液酸(UTSA),结果显示:①微量白蛋白尿组UTS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正常白蛋白尿组(均P<0.01)。②伴随尿中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尿UTSA值也呈正相关的增加。从而提示UTSA不仅可作为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诊断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DN的肾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33b(miR-133b)水平与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损伤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肾病风湿科收治的182例老年DN患者(DN组)及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80名健康人群(对照组),比较2组miR-133b水平及其水平与老年DN患者不同临床指标的关系。采用肾病分级、间质性纤维化和小管萎缩(IFTA)评分、间质炎症来评价肾脏损伤情况,分析不同肾脏损伤程度和miR-133b水平的相关性。根据DN组miR-133b水平平均值将182例患者分为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分析2组miR-133b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2-△△Ct法计算miR-133b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成组t检验或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结果 DN组血清miR-133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8±1.28)vs(1.06±0.25),P0.01]。不同的糖尿病病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间血清miR-133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肾病分级、IFTA评分及间质炎症分级间血清miR-133b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肾脏病理损伤程度的增加,血清miR-133b水平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血清miR-133b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肾病分级、IFTA及间质炎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92、0.382、0.415、0.463、0.338、0.547,P0.01),与e GFR水平呈负相关(r=-0.625,P0.01)。182例老年DN患者最终有76例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其中miR-133b高表达组(65.9%,58/88)相对于低表达组(19.1%,18/94)发展为ESRD的比例显著增加(χ2=6.175,P=0.006)。结论血清miR-133b水平在老年DN患者中明显增高,且与老年DN患者肾脏损伤及预后不良有关,miR-133b水平较高的患者肾脏损伤程度较严重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患者足细胞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足细胞病变,分析其与血糖控制、蛋白尿、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27例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肾病。肾组织病理定量计数肾小球足细胞数。借助足细胞特定标志物WTl与肾小球基膜Ⅳ型胶原α3链(C—Ⅳα3)双套色荧光染色,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对肾小球足细胞进行准确的密度定量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无论临床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尿(尿蛋白<3.5g/24h),还是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24h),均伴肾小球足细胞数目及密度的减少,其中以大量蛋白尿组最为显著,蛋白尿组次之,微量白蛋白尿组最轻。足细胞数目及其密度与尿蛋白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足细胞数目的减少还与肾小球病理改变相关,表现为肾小球K—W结节病变者其足细胞数明显少于肾小球弥漫系膜增生性病变者(P<0.01)。此外,足细胞数减少严重者肾小球硬化以及血清肌酐水平升高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就表现出肾小球足细胞数目及其密度的减少,随着病变加重,这种变化愈发明显。足细胞病变不仅导致大量蛋白尿的发生,而且还与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损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及尿转铁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血、尿转铁蛋白的变化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速率免疫散射法测定 40例 2型糖尿患者及 2 0名健康人血、尿转铁蛋白值 ,并将尿转铁蛋白排泄率 (TRF/Cr)与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TRF/Cr与UAER成正相关 (r= 0 .788,P <0 .0 1) ,2型糖尿病患者TRF/Cr增高的发生率 (92 .5 % )显著高于UAER增高的发生率 (4 7.5 % ) (χ2 =19.2 9,P <0 .0 1)。但只有在临床蛋白尿组血、尿转铁蛋白才成显著负相关 (r =-0 .67,P <0 .0 1)。结论 测定尿转铁蛋白排泄率的变化 ,能更早、更敏感地反映 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害 ,血清转铁蛋白的降低表明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基因表达谱及其与病情进展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 (diabeticnephropathy ,DN)患者肾小球基因表达谱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 ,及其在DN病程进展中的变化。 方法 :选择分别处于微量白蛋白尿期 ,临床蛋白尿期及伴有肾功能损害期的 3例DN患者 ,并以性别、年龄与患者匹配的 2例正常供肾组织作为对照。首次应用显微微分离法获取肾活检标本中的肾小球 ,进行肾小球细胞数目扩增 ,利用AffymetrixU133A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其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以生物信息学工具作聚类分析。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DN患者肾小球内表达水平显著上升或下降的基因共有 182条(P <0 0 1)。聚类分析将显著差异表达基因群分为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表达水平下降和持续性显著下降三个特殊亚群。功能分析发现 ,DN患者肾小球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某些与细胞内异常糖和脂质代谢、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合成和细胞因子相关基因上 ,特别是脂质代谢相关基因。部分基因的表达变化与DN病情进展有一定相关性 ,存在随病情进展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在DN病程早期应答和随病情进展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的三组基因。未发现转化生长因子 β1在DN患者肾小球细胞内mRNA表达水平呈现显著变化。 结论 :与正常人相比 ,DN患者肾小球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某些与细胞内异常糖和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收集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49例,将患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26例)和糖尿病并发肾病组(23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2例)。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的浓度,并与24h尿白蛋白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并发肾病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Cys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并发肾病组的CysC和24h白蛋白显著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并发肾病组中,中晚期肾病亚组的CysC和24h尿白蛋白显著高于早期肾病亚组,相关性分析显示,Cyst与24h尿白蛋白呈正相关(r=0.751,P=0.000)。结论:血清CysC水平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血中CysC的浓度可作为反映糖尿病。肾病患者肾损害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差异蛋白表达情况,为寻找DN敏感血浆蛋白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 4例确诊的DN患者(DN组)和4例健康人群(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分析两组血浆蛋白质组差异表达,以上调或下调1.5倍为截断值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成功构建DN患者血浆蛋白差异表达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分析鉴定出6种差异表达蛋白;通过质谱分析和蛋白质数据库(UniProtKB/Swiss-Prot)比对鉴定出6种蛋白质,分别为补体C3、C4、凝溶胶蛋白前体、纤维蛋白原γ、载脂蛋白E和细胞骨架蛋白16。结论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可鉴定筛选出DN患者与正常人群差异表达的血浆蛋白质,并为进一步筛选DN血浆蛋白标志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素E1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LipoPGE1,凯时)对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0例),又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24h UAER)将2组病例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IDN)和临床期糖尿病肾病(CDN)。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凯时2ml(10μg)+生理盐水10ml静脉推注,1日1次,共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IDN患者24h UAER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CDN患者24h UAER及尿β2-MG)较治疗前有下降(P<0.05);且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凯时是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肾小管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14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A组(降糖的同时口服ACEI类降压药)和B组(降糖的同时口服非ACEI类降压药),检测各组尿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α1微球蛋白(α1-MG)、IV胶原(CIV)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明显低于B组(P〈0.05);肾小管功能指标中尿RBP明显低于B组(P〈0.05),而NAG、α1—MG、CIV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CEI能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的排泄,而且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管功能有保护作用,糖尿病患者应提前使用ACEI类降压药。 相似文献
20.
不同尿白蛋白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尿白蛋白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不同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3组。分别测定血清和尿MCP1的含量、尿NAG含量以及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GHbAlc),进行组间比较,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做尿MCP1与GHbAlc、UAER、NAG的相关分析。结果尿MCP1含量及NAG含量在所有患者中均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大量白蛋白尿组升高最明显,其升高程度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程度一致,即随糖尿病肾病加重而逐渐升高。而血清MCP1水平较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尿MCP1与GHbAlc、UAER、NAG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尿中MCP1升高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尤其与肾小管间质损伤有更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