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白皓  刘磊 《贵州医药》2022,(5):699-700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围手术期出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两组患者均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治疗,对照组在围术期不予以特殊治疗,观察组在围术期予以氨甲环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失血情况、输血情况、凝血功能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中显性、隐形失血以及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人数、输血率、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纤维蛋白(FI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完全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患者,围术期运用氨甲环酸在不影响术后凝血功能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输血率以及输血,同时还可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对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ADS)后路矫形术中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118例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6例)与对照组(62例)。实验组患者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并给予氨甲环酸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1 h、术后24 h、术后72 h凝血功能指标[PT(凝血酶原时间)、PLT(血小板计数)、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血常规[HGB(血红蛋白)、HCT(血细胞压积)]及失血量。结果术后24 h和术后72 h,实验组PT、PLT、APTT、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失血量为(1220.18±1.72)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339.28±1.3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24 h和术后72 h的HGB与HCT水平分别为(98.93±1.48)g/L、(0.39±0.24)和(92.29±1.37)g/L、(0.35±0.49)均高于对照组的(95.39±1.95)g/L、(0.27±0.32)和(91.13±1.43)g/L、(0.25±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的治疗中,氨甲环酸能够改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4.
张振 《首都医药》2022,(8):59-61
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患者采用地奥司明联合氨甲环酸治疗的价值.方法 筛选2019年7月-2021年6月入天津市泰达医院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抽样法"分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地奥司明治疗,观察组采用地奥司明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失血情...  相似文献   

5.
6.
丁志辉  曾兴  胡秀华  王丹 《江西医药》2021,56(11):1959-1961,1965
目的 评估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髋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TriGen InterTAN)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中置钉后给予2g氨甲环酸溶于20ml生理盐水注射入髓腔,对照组单纯予20ml生理盐水注射入髓腔.比较2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记录术后5、28d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围手术期失血量分别为(750.7±115.5)ml、(950.8±110.9)ml,隐性失血量(575.5±43.8)ml、(775.5±41.7)ml,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显性失血量分别为(155.5±43.8)ml、(170.5±41.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输血率为分别为11.4%、42.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局部用药可明显降低老年性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AN术后围手术期的失血量及输血率,但以隐性失血量降低为主,显性失血降低不明显,且不增加术后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7,(11):29-32
目的观察评价氨甲环酸(TX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TF)行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术后隐性失血(IBL)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4月期间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TF)患者66例,所有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经验丰富主治医师以上完成,均采取PFNA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对照试验(RCT)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给予氨甲环酸治疗;对照组33例常规生理盐水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性失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t=-0.0485、1.2416,P>0.05),观察组术前及术后隐性失血量均明显的少于对照组(t=-12.8791、-11.1124,P<0.05),观察组术后3、7d外周血Hb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t=3.6674、3.8903,P<0.05)。结论氨甲环酸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较好地控制术后隐性失血,安全性较好,能显著降低血栓的发生率,值得基层医院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动力髋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ABFH)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围手术期隐性失血情况.方法 对15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别采用DHS(45例)、PFN-A(65例)和ABFH(42例)进行治疗.计算并比较围手术期实际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结果 PFN-A、DHS、ABFH组实际失血量分别约为1204、1011、949ml,隐性失血量约占实际失血量分别为80%、46%、36%.结论 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实际失血量显著高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辅助应用氨甲环酸对急性创伤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创伤出血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应用氨甲环酸,分析比较两组总有效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凝血因子水平、血制品用量。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CRP、TNF-α、IL-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空腹血糖(Fb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新鲜冰冻血浆(FFP)和红细胞(RBC)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通过在急性创伤出血患者治疗过程辅助应用氨甲环酸,取得显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及纤溶变化的规律,以了解疾病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08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6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56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d将观察组的凝血四项和纤溶三项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对照组的凝血四项和纤溶三项进行检测,后将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观察组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dPT、APTT及TT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而FIB则呈下降趋势,P均〈0.05,而D-二聚体及t-PA也明显增高,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I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折患者的凝血四项与纤溶三项变化较大,在治疗过程中对疾病的发展规律有一定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静滴联合局部冲洗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9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THA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1例,A组于术前15 min予1 g氨甲环酸静滴;B组于术中将2 g氨甲环酸注入500 ml生理盐水中,分别以250 ml脉冲冲洗髋臼和股骨髓腔;C组联合使用A组及B组的方法。检测术后总失血量、Hb最大下降值,术后72 h的Hb、APTT、D-二聚体等指标,观察血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组术后总失血量显著少于A组和B组(P<0.05);A、B、C组术后Hb最大下降值分别为(31.38±2.24)g/L、(37.51±4.21)g/L、(28.68±3.65)g/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术后72 h Hb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凝血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氨甲环酸静滴联合局部冲洗,能有效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行THA术后失血量,降低术后Hb最大下降值,且不会增加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红元胶囊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凝血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老年髋部骨折60例,均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口服红元胶囊3粒,3次/d;对照组行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两组患者同时用药至术后35 d。观察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含量(DDI)]、骨质疏松三项(TPINP、β-Crosslaps、N-MID)和肿胀及疼痛消失时间。结果两组患者FIB、DDI较术前均降低,而APTT和PT与手术前比较均延长,但两组用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质疏松三项均升高(P<0.01);试验组患肢肿胀程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元胶囊可以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对骨折愈合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夏国仁  李业海  刘庆 《安徽医药》2018,22(6):1148-1151
目的 探究氨甲环酸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髓内钉(InterTan)内固定潜在失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接受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在手术扩髓后给予0.9%氯化钠溶液250 mL腔内注射;观察组则以250 mL的氨甲环酸溶液腔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变化以及输血情况;手术过程中的可见失血量、潜在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并在术后利用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连续3 d的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9例患者需行输血,而对照组32例需要输血;观察组输血量为(228.95±60.82)mL,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在可见失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5.20±17.87)mL比(156.80±10.39)mL,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潜在失血量[(794.09±234.19)mL比(1094.7±269.3)mL]和总失血量[(950.89±237.54)mL比(1249.9±270.03)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两组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临床上使用氨甲环酸对髓内钉内固定潜在失血的临床疗效明显,显著降低患者的失血量,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和静脉应用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血量方面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符合标准的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术中止血的47例患者作为A组,静脉使用氨甲环酸术中止血的53例患者作为B组。分别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值、红细胞压积、术前和术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术后5~7 d双下肢静脉超声筛查有无深静脉血栓(DVT)。结果 A组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输血量少于B组,未输血患者术后1、3、5 d血红蛋白值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均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随访均无下肢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和静脉应用比较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量,二者均不增加DVT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基于血栓弹力图(TEG)制定的干预措施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宿迁市宿城区人民医院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每组27例。对照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73.14±2.58)岁;试验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73.15±2.64)岁。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干预措施,试验组给予基于TEG制定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血栓事件概率、凝血功能、TEG相关指标。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血栓事件的总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7,P=0.030)。干预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D-D、Fib水平降低,PT、APTT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D-D、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T、APTT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TEG指标[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最大振幅(MA)、α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TEG指标均优于干预前(均P<0.05),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应用基于TEG制定的干预措施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预防静脉血栓,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性别及内固定方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5例行动力髋螺钉治疗,B组35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隐性失血量及其与内固定方式和性别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隐性失血量[(338.5±23.7)ml]明显低于B组[(445.8±16.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A、B组男性患者隐性失血量均低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显性失血量[(197.2±17.9) ml]高于B组[(125.7±13.1)ml],总失血量[(535.8±16.7) ml]低于B组[(572.2±15.5)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OR=3.027,P=0.040)及内固定方式(OR=2.323,P=0.043)与隐性失血呈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男性患者隐性失血量少于女性患者,行动力髋螺钉治疗患者隐性失血量少于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患者,性别及内固定方式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准备的方式。方法:本组45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33例合并有内科疾病。术前及时诊断并治疗内科疾病,选择恰当的麻醉及手术方式,术后继续治疗,预防并发症。结果:38例经围手术期处理,顺利进行手术,7例因围手术期并发症采取保守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4.2%。结论:老年患者多合并内科疾病,手术风险大,只有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控制内科并发症,才能降低手术的风险,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降纤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和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第2d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g)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60.00% vs.36.67%),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5.00% vs.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纤酶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降低Fg水平,发挥抗凝作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