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内阳外阴"的阴阳本体结构理论是广西中医药大学唐农教授提出的关于阴阳关系的观点。阴阳本体结构理论完善了"扶阳"学派的理论基础,明确了阴阳的体用关系,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唐农教授根据"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阴一阳谓之道"等理论率先提出了"内阳外阴"的阴阳本体结构。该理论道明了阴阳的"体",与"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的"用",阐述了阴阳的体用关系。因此可以全面把握阴阳  相似文献   

2.
总结唐农运用桂枝法治疗肿瘤化疗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经验。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是阳气虚于内,痰湿阻滞中焦、上焦,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从内阳外阴本体结构阐述本病,提出该病的本质是阴阳不同程度地偏离了内阳外阴的本位,阴乘阳位,阳气内虚,进而不能暖土运土,导致中土失衡。治疗前期以桂枝法温通中上焦、健运中土,后期温补下焦、益精填髓,使阴阳复位,回归内阳外阴之本体结构。  相似文献   

3.
从扶阳理论及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角度出发,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句意及内涵进行新的阐述与探讨.笔者认为,人体阴阳二气中阳气起主导作用,且阴阳二气在人体的结构为阳在内,阴在外.因此,"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深层含义应是春夏之时,要顺自然阳气生长之势,养护人体阳气;秋冬则顺自然阴气收藏之性,调护人体阴气.但笔者认为秋冬调养人体阴气的真正目的 是固藏人体阳气,"藏阳"就是"秋冬养阴"的进一步明确,重视调护阳气才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真实含义,也是《内经》重阳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吴林  陈静  唐农  陈炜  李鹏 《西部中医药》2022,35(2):58-60
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结构入手,认为充分运用阴阳本体结构理论去指导帕金森病的治疗具有准确性、一致性和可重复性,且对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症状及预后意义重大,能使患者从"内阴外阳"的病理状态渐变为"内阳外阴"的正常状态,进而恢复人体的阴阳平和.  相似文献   

5.
胡跃强教授受《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及唐农教授首次提出的"阳在内、阴在外"的阴阳本体结构学说的启发,认为中风病发生的根源是阴阳本体结构被破坏而出现了阴阳各离本位的否象,故恢复人体内阳外阴的泰象成为关键。提出"次第治疗"中风病的原则,先以清通上焦阳明,使阴热有出路;次而疏通中焦脾胃,使中枢复转;再以温固下焦元阳善后。并举验案1则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介绍李新华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的经验。李教授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阴阳失和,阴虚阳微;病位主要责之于肺、胃、肾;治疗上提出"治病求本,平阴秘阳""以瘀为因,以通利为用""顾护脾胃,倡养胃阴运脾土"的指导思想,用于临床,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7.
以阴阳本体结构的学术源流为基则,为"内阳外阴"理论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并从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入手,结合中医体质、人体动静脉血液系统热量转换来论证"内阳外阴"的客观性;以此为依据,能为临床在辨证推理及处方立法上提供客观的、直观的、规范的参照系统,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更正说明     
<正>本刊2014年第37卷第4期《论人体阴阳的本体结构及由此对桂枝汤与四逆汤的基本解》(作者:唐农)第3页左栏第7行"内阳外阴"更正为"内阴外阳";第8行"阳阳和"更正为"阴阳和";第18行"阳阳和"更正为"阴阳和"。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9.
根据"阴阳本体结构"论结合《伤寒论》及《黄帝内经》相关理论,将扶正祛邪作为辨证论治之实质,把握好开阖枢调控的阴阳走向,以开阖枢正其用,复三阴经内阳外阴之体,进一步阐述扶阳四逆法的内涵及对三阴病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阴阳体用关系为理论指导,从调整阴阳使其回归本位的角度出发,分析围绝经期失眠阳不入阴的关键影响因素,论述基于阴阳体用关系指导下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思路。围绝经期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均可导致阳气浮越于外上,不能顺利潜藏于内下本位,阳不入阴而发为失眠,是围绝经期失眠的主要病因病机,就此提出协调阳气下潜,使其回归本位,恢复“内阳外阴”本体结构的治疗原则,在临床上结合三焦的生理功能,形成清上焦以泻浮阳、运中焦助阳下潜、补下焦以纳阳归阴的针灸治疗方案,通过使浮越于外、上的阳气顺利潜藏于内、下本位,恢复“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阳得以入阴而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1.
秦研 《天津中医药》2009,26(3):207-208
中医理论认为,脏与腑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阴阳表里的关系,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定的联系.并通过对肝病及非肝病人群的胆囊声像图进行观察分析,对肝胆相表里的理论加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2.
唐农教授根据《黄帝内经》重阳思想和郑钦安扶阳理论,认为老年复发性口腔溃疡多由阳虚导致,老年人阳气虚损,阴寒相对过盛,阴邪侵犯阳位,使原本的"内阳外阴"结构变为"内阴外阳",临床表现为"上热下寒,里寒外热"。因此,治疗应以扶阳为主,收敛在外之浮阳,温煦在里之阴寒,迎阳归舍,使异常的"内阴外阳"结构回归到"内阳外阴",以达阴阳和合、疾病自愈之目的。临证常据病情不同阶段选用桂枝汤、潜阳封髓丹、补益汤加减,疗效较好。列举验案一则以说明疗效。  相似文献   

13.
解结在针灸学中具有治疗原则与具体治法的双重内涵.中医视角下经筋之解结具有平调阴阳、防御抗邪、通达气血、平衡筋骨、调和脏腑等作用;现代医学认为经筋之解结能够通过促进骨骼肌修复、抗炎镇痛、加强局部循环、修复神经损伤、改善力学环境等机制,实现对以骨骼肌为主体的软组织正常结构与生理功能的重塑.文章整理提炼解结内涵以及从中西医角...  相似文献   

14.
中医脏象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主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进行阐释的,而阴阳五行学说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成分。发展中医脏象理论,要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使中医脏象理论不断完善和提高。脑为元神之府,调控五脏六腑之功能,平衡阴阳,协调气血津液运行。虽然中医传统脏象理论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起主宰作用。但在科学技术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应该重新审视这一理论,梳理和发展中医脏象理论,使其更好地与当代科学发展成果相结合,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的开端.阴阳的概念最初源于对自然现象的阐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昼夜、水火等等对立事物的观察总结出的抽象的概念.《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他用阴阳学说阐述人体的结构和生理、病理现象,对祖国医学的理论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津沽脏腑推拿作为天津推拿学术流派的重要分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深谙“外治之理亦内治之理”,在临床诊疗中强调谨守病机,注重调畅气机、调节脏腑阴阳之间的平衡。津沽脏腑推拿特色术式组合思路来源于中医处方“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根据不同证型,将脏腑推拿手法有机配伍结合的施术模式,具有灵活性、整体性、辨证观的特点。津沽脏腑推拿特色术式主要有温阳调冲式、补气养脏式、理气行滞式、行气化湿式、抑木扶土式五大术式,在治疗功能性内科疾病方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贯穿中医学的整个发展史,指导中医的辨证与治疗。肿瘤是现代医学临床治疗与研究面临的一大难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仍然没有能够彻底根治的方法,中医在治疗肿瘤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中医阴阳学说理论着手,阐述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治疗,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肿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真武汤及其辨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华龙 《河南中医》2005,25(10):3-5
82条之真武汤证,为太阳病过汗、损伤阳气,无形之水气凌心;316条之真武汤证,则是病程较长,阳气久虚,水饮停滞.该方不仅能够通利表里上下、上中下三焦之水,又能温补三焦、表里之阳气.方中芍药能够利血脉、泄孙络、通泄筋脉肌肉中的水气.真武汤证水气内停兼阳虚,故以附子生姜配白术二苓,既利水化气,又温扶肾阳;而猪苓汤证是水热内停而兼阴虚,故除以滑石泽泻配二苓清热利水外,且加阿胶入肾滋阴.前者温阳化气行水以治水停兼寒,后者育阴清热利水以治水停兼热.而附子汤证与真武汤证比较,虽同属阳虚有寒,水湿泛滥,但一为有形之寒水,泛滥于三焦表里上下;一为无形之湿气,弥漫于筋肉骨节之间.二者皆有身体疼痛,但真武汤证偏于四肢沉重,附子汤证偏于筋骨疼痛.  相似文献   

19.
疗效是中医的灵魂,张仲景作《伤寒杂病论》,不仅具备严密的理论体系,且临床屡用不爽,是中医药未来发展过程中传承创新的源头活水.阴阳五行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核心哲学思维基础,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应用"阴阳藏府系统"进行诊疗近乎完美地对此进行了诠释,构建了理法方药并存的阴阳五行诊疗体系,古今奉为圭臬.文章选取《伤寒杂...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认为阴平阳秘是机体处于"稳态"的条件,而阴阳失衡则会使机体处于"病态".现代医学认为免疫自稳、免疫平衡与机体的"自稳态"有着密切关系,若免疫功能出现失衡则相关疾病就会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与免疫失衡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