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脓毒症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并且严重地影响着脓毒症的发生发展,治疗胃肠功能障碍成为救治脓毒症的重要切入点。中医经腧穴的"外治法"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回顾性地总结近几年的临床研究进展,为中医经腧穴"外治法"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损伤了自身组织,表现为炎症反应过度或免疫功能抑制,导致机体受到伤害,从而出现的一种威胁生命的状况,因此改善脓毒症免疫紊乱成为治疗脓毒症的新方向。中医在诊治脓毒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药的免疫调节作用已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取得了较好成果,发现中药大黄、连翘、黄连、人参、冬虫夏草等能有效改善脓毒症症状,降低脓毒症死亡,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病人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故将疗效显著的单味药物及其有效成分进行阐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研究表明,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是脓毒症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包括了过度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两个方面。因此根据脓毒症病程过程中不同时期机体内的免疫紊乱状态和特征实施精准控制是治疗的关键。目前临床研究提示针刺对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参与治疗可有效抑制脓毒症患者的过度炎症反应、改善免疫抑制状态,取得较好疗效。目前基础研究主要从抑制炎症反应的角度探讨较为深入,从针刺出发创新性地发现了多巴胺抗炎通路。但在针刺治疗改善脓毒症免疫抑制方面还相当薄弱,尚待研究。该文从脓毒症的免疫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机制和针刺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展针刺治疗脓毒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的西医集束化治疗重在对各器官功能的支持,但脓毒症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依然很高,中医对脓毒症的参与历经20年,发展迅速。早期的中医治疗脓毒症的方法大多数停留在一法、一方、一药上,只有中西医结合研究才能以更明确的机理和更客观的方法得到循证医学的证据,才能更好、更系统、更综合地应用于临床,改善脓毒症的预后。对中医证型以及集束化治疗的研究是中医治疗脓毒症的关键。特此将目前对脓毒症的中医辨证和集束化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脓毒症的集束化治疗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脓毒症的发病趋势日益严峻,尽管目前对脓毒症的探讨已深入到生物分子水平,但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在脓毒症诊疗上的运用,对脓毒症的治疗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各医家对本病所属证候及其演变规律的认识各有不同,脓毒症的中医治疗亦未形成规范化治疗体系,笔者旨在通过分析总结近年来各医家对脓毒症的病因病机、临床分型及其预后转归的研究,归纳出脓毒症中医证候的动态演变规律,形成脓毒症中医辨证分型的规范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75-177
脓毒症常见于创(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危急症患者,因脓毒症患者常伴有发热症状,可将其归属中医学外感热病范畴。中药治疗脓毒症具有较好疗效,对大黄、黄芩、厚朴、败酱草、赤芍、栀子、川芎、人参、黄芪治疗脓毒症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分析治疗机制,为今后临床更好地使用中药治疗脓毒症提供参考。参考文献25篇。  相似文献   

7.
早期目标指导复苏及集束化治疗是干预脓毒症的重要策略,体现了危重症治疗实时、滴定式的特点,反映了个体化施治的治疗思路,给脓毒症的中医研究提供了借鉴。以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中医干预为例,初步论述脓毒症中医集束化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中医辨证治疗脓毒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规范脓毒症的中医治疗体系。方法选择106例初期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脓毒症西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辨证论治,7 d后评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及APACHEⅡ评分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脓毒症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梳理中医对脓毒症肺损伤的认识、治疗原则、TLR4信号通路与脓毒症肺损伤的关系;综述近10年中药调节TLR4信号通路治疗脓毒症肺损伤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中药复方、中药提取物通过对TLR4以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的调节作用,从而提高脓毒症肺损伤治疗疗效,体现中医治疗脓毒症肺损伤优势,总结现阶段研究的优点,并对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脓毒症作为一种颇为棘手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目前其治疗手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使得脓毒症死亡率仍处于一个较高水平,故探究脓毒症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急诊医学的当务之急。中医药在脓毒症治疗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许多学者认为正气不足是脓毒症发病的重要病机,然据笔者临床观察,脓毒症不仅与正气不足有关,而且脓毒症的发病和进展与元气亏虚关联更为密切。文章从元气、正气与脓毒症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探讨,揭示元气亏虚与补益元气在脓毒症发病及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医并无脓毒症病名,根据脓毒症临床表现和演变过程,脓毒症应属于中医学“温病”“热病”等范畴,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衰竭)则属于“厥证”“脱证”等范畴。近几年脓毒症患者明显增多,治疗经验不断丰富,结合中医名家理论,总结出脓毒症基本病机多为“毒”“瘀”“虚”所致,并形成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益气扶正为主的综合治疗思路,即化瘀解毒扶正法治疗本病,其临床疗效显著,将治疗思路分析如下,为脓毒症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中医治疗脓毒症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其高发病率和致死率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加重了医疗卫生资源的负担。中医在诊治脓毒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据脓毒症的临床三大主要证型采用相应的治则治法,即热证治以清热解毒、通腑泻热,瘀证治以活血逐瘀和虚证治以扶正祛邪,这些治疗通过改善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故将中医方剂治疗脓毒症进行归纳阐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脓毒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脓毒症领域的疗效优势,明确中西医结合切入点,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制定出中医西医公认的、融合的诊疗方案,提高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西医脓毒症领域专家围绕针对脓毒症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急危重症,围绕中医对脓毒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了正虚邪实的病机特点,总结了中药在纠正炎症反应失衡、改善凝血功能障碍、减轻脏器损伤等环节的作用,提出了中西医治疗建议,为临床实际诊疗与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脓毒症属中医学"伤寒""外感热病""温毒"等范畴,病因较多,病机复杂。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中医治病求本,善于抓住病因病机,综合论治,效果颇佳。近年来,随着对脓毒症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研究不断深入,中医对其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脓毒症的中医药治疗及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近年脓毒症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及研究概况做简要综述,以期为防治脓毒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人参多糖对动物正常血糖及各种实验性高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正> 中医认为,人参能治“消渴”。国内曾有人报道用人参复方治疗糖尿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其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尚未阐明。据文献报道:人参总皂甙可明显抑制小鼠注射四氧嘧啶后的血糖升高,但对正常动物血糖以  相似文献   

16.
[目的]科学地比较不同产地人参煎剂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以明确人参产地与免疫药效的关系。[方法]选用健康雌性昆明小鼠80只,随机分成8组。其中正常组4组,包括正常空白对照组(A组)、辽宁人参灌胃组(A1组)、吉林人参灌胃组(A2组)、朝鲜人参灌胃组(A3组);免疫抑制组4组,包括免疫抑制模型对照组(B组)、免疫抑制辽宁人参灌胃组(B1组)、免疫抑制吉林人参灌胃组(B2组)、免疫抑制朝鲜人参灌胃组(B3组)。B~B4组小鼠采用国际公认的免疫抑制造模方法建立免疫抑制模型。造模成功后A1、A2、A3、B1、B2、B3组小鼠按对应产地的人参水煎剂灌胃,A和B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各组灌胃剂量为0.4mL/只,1次/d,连给2周后处死各组小鼠,检测各组小鼠NK活性。[结果]①正常三地人参灌胃组与正常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②免疫抑制三地人参灌胃组与免疫抑制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③正常三地人参灌胃组、免疫抑制三地人参灌胃组与正常组间比较(P>0.05);④正常三地人参灌胃组间、免疫抑制三地人参灌胃组间比较(P>0.05)。[结论]三地人参水煎剂均可提高正常及免疫抑制小鼠NK细胞活性,并能将免疫抑制小鼠NK细胞活性提高到正常水平;三地人参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17.
脓毒症是由宿主感染反应失调所致的器官功能障碍,研究显示约有20.6%的ICU患者患有脓毒症。本文就近年来中医外治法(针刺、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灌肠、中药外敷)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概况进行综述。发现目前研究集中于疗效观察的层面,尚无对具体机制的研究;一些研究纳入标准未体现中医辨证,药证不符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有效率的下降。希望可以加强基础研究,以完善中医外治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辽宁、吉林及朝鲜人参在免疫调节作用方面的药效差异。方法:检测三地人参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TNF-α含量及脾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空白对照组相比,免疫模型组的TNF-α含量明显下降(P<0.05);三地人参治疗组与正常空白对照组比较,TNF-α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三地人参治疗组之间相互比较,TNF-α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空白对照组相比,免疫模型组脾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05);三地人参治疗组与正常空白对照组比较,脾细胞凋亡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三地人参治疗组与免疫模型组比较,免疫辽参治疗组脾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免疫模型组(P<0.05);三地人参治疗组之间相互比较,脾细胞凋亡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辽宁,吉林,朝鲜人参对免疫抑制小鼠均可促进TNF-α产生,抑制脾细胞凋亡,改善小鼠的免疫抑制状态,并且三地人参的免疫调节作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感染、创伤、烧伤、重型急性胰腺炎等临床危重患者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虽然针对脓毒症开展了大量基础和临床工作.但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同时消耗大量医疗资源[1-2]。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具有悠久历史,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中医药对脓毒症具有一定治疗价值,临床应用较广泛,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发出多种中药针剂及口服制剂。研究表明中药及其制剂可通过直接破坏内毒素、促进内毒素代谢、抑制巨噬细胞的活化等机制发挥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3]。中医辨证是中医学的精髓和核心,是治疗的前提。目前脓毒症的中医证型标准多样,尚未统一,临床可操作性弱,因此有必要开展中医证型研究,总结辨证规律及制定可操作性较强的中医辨证标准,为更好临床干预脓毒症奠定基础。现就近几年的脓毒症中医证型方面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脓毒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医疗问题。中医药治疗危急重症具有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潜在的优势。方邦江教授率先提出了“急性虚证”中医创新学术理论,并根据脓毒症中医临床特征和病理机制将“急性虚证”理论应用于脓毒症临床实践,首次提出了“全程补虚”的中医治疗脓毒症的创新防治策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得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丰富和发展了中医治疗脓毒症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