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脑卒中后患者偏瘫肢体的痉挛一直是阻碍脑卒中患者运动和日常生活的难题。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况的研究进展,旨在探讨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以期总结出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甘俊鹤  王峰  崔向武 《新中医》2023,55(13):160-164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对下肢运动功能、下肢肌张力、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互动式头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肌张力、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42%,高于对照组68.09%(P<0.05)。治疗后,2组综合痉挛量表(CSS)、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10 m步行时间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后CSS、MAS评分、TUGT低于对照组(P<0.05),10 m步行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积分肌电值(iEMG)、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评分及神经营养素-3 (NT-3)、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增加(P&l...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脉解痉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对痉挛指数、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脑卒中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脉解痉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痉挛指数、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半身不遂、手足挛急、偏身麻木、舌强言謇、面色晦暗、手足肿胀等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78.95%(P<0.05)。治疗前,2组肌张力、腱反射、阵挛等痉挛指数量表(C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肌张力、腱反射、阵挛CSI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评分均升高(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现状和发展,归纳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选穴规律、治疗效果,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缓解痉挛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手检和机检的方法,收集近20年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相关文献报道,归纳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选穴规律、治疗效果。结果: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具有改善中枢神经功能的作用,对于脑损伤后功能重塑有积极作用,是治疗、缓解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重要方法。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更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但临床报道和相关文献中存在选穴、治疗方法较多,但对照组设立单一,各治疗方法疗效缺乏可比性,选穴配伍重复度高。结论:针灸治疗应与现代康复学相结合,建立统一的纳入标准和评定标准,使各种疗法更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项腹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30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中风》取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承山、绝骨、太冲,观察组在对照组取穴基础上加用项腹针,取风府、大椎、风池、天柱、百劳、滑肉门、天枢、外陵、中脘、关元,两组均每日治疗2次,共治疗6周。以改良的Ashworth量表、痉挛指数、Fugl-Meyer评定法、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肌电图等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项腹针不仅能改善患肢Ashworth分级评分和Fugel-Meyer评分,降低痉挛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而且对病理性神经活动有良好的调整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项腹针法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有效方法,可有效地缓解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或亢进,从而改善患者肢体活动功能,并能抑制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性,对病理性神经活动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推拿结合钟刺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的疗效. 方法 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采用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针刺治疗,治疗后比较组间的疗效差异.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在下肢痘挛程度、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表现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康复训练分别联合火针与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火针组与电针组各41例,火针组采用康复训练加火针疗法,电针组采用康复训练加电针疗法,连续治疗8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痉挛分级,并根据痉挛分级情况判定疗效,同时评价患者运动功能及综合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MAS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火针组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97.56%,电针组为92.68%,但两组MAS分级、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FMA评分中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火针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电针组(P<0.05); 两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火针组躯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电针组(P<0.05)。结论:火针疗法与电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治疗,对改善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及综合功能均有积极意义,但火针疗法在促进患者运动功能、躯体功能恢复上效果优于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8.
林玲  石敏  林益贞 《新中医》2023,55(6):170-174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温针灸辅助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温针灸组和电针组各65例。2组均接受常规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和康复训练治疗,电针组仅给予电针治疗,温针灸组在电针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2组均每周连续治疗5 d,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评价患侧肢体功能(Fu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温针灸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4.62%,高于电针组69.23%(P<0.05)。2组上肢、下肢Fugl-Meyer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温针灸组上肢、下肢Fugl-Meyer评分及总分均高于电针组(P<0.05)。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Barthel指数、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温针灸组NIHSS评分低于电针组(P<0.05),...  相似文献   

9.
吴彬  闵科锋 《新中医》2023,55(15):152-155
目的:观察扶正补土针灸联合任务导向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 108 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 组各 54 例。A 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B组在 A 组的基础上采用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联合扶正补土针灸法治疗。比较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2 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B 组临床总有效率 92.59%,高于 A 组70.37%(P<0.05)。治疗前,2 组 Fugl—Meyer 运动量表(FMMS)评分、Berg 平衡量表(BBS)、生活质量评分量表 (QLQ-C30) 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NIHS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 组 FMMS、BBS、QLQ-C30 评分均升高 (P<0.05),且 B 组高于 A 组 (P<0.05),2 组NIHSS 评分均降低(P<0.05),且 B 组低于 A 组(P<0.05)。治疗前,2 组 Holden 步行功能分级(F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 组 FAC 分级明显改善 (P<0.05),且 B 组改善程度优于 A组(P<0.05)。结论:扶正补土针灸联合任务导向性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疗效优良,不但能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步行功能,调节平衡功能,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药熏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平均、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组和中药熏蒸结合运动疗法组,并给予相应治疗,疗程4周。观察痉挛临床疗效、Fugl-Meyer运动功能和功能独立性评定表(运动部分)评分变化。结果中药熏蒸结合运动疗法组患肢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Fugl-Meyer运动功能和FIM(运动部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蒸熏结合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提高其运动功能和功能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阳陵泉透刺阴陵泉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阳陵泉透刺阴陵泉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患者进行在治疗下肢痉挛的主穴(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太冲、太溪)基础上加阳陵泉透刺阴陵泉,上下午各1次,1月为一个疗程,每五天休息两天,连续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60例,显效47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结论:阳陵泉透刺阴陵泉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任督脉穴位配合局部有效穴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成调任督配合局部针刺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治疗七周后观察两组患者Ashworth分级法、国内简化的FuglMeyer(FMA)运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改善肌张力增高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5周后运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任督配合局部针刺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痉挛状态,显著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取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分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患者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运用针灸学迎随补泻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手痉挛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手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进行迎随补泻针刺法的手法操作,对照组采用《针灸学》所示方法选取患侧肢体穴位针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经统计学处理,P&lt;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迎随补泻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手痉挛,可显著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5.
孙瑶  李柏霖  胡楠 《吉林中医药》2021,41(2):272-274
目的 探讨眼针联合带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中风后偏瘫患者的11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应用眼针联合带针康复训练.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肢体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眼针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对照分组法,观察眼针、针刺和药物的疗效.结果与结论:眼针临床控制率、显效率均高于针刺(P<0.01),与药物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的血浆cAMP含量、cAMP/cGMP比值提高,血浆cGMP含量降低,提示眼针与针刺、药物一样,可提高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从而解除支气管痉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足针配合项针治疗重型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足针疗法治疗重型脑卒中,有吞咽困难或失语患者配合项针治疗。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结论:足针配合项针治疗脑卒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胆结石引起胆绞痛的止痛效果,并探讨其理论和作用机制。方法:120例胆结石引起胆绞痛患者,采用眼针治疗,取穴:肝郁气滞型选取双侧的中焦区、肝区、胆区;肝胆湿热型取双侧的中焦区、心区和肝区。疼痛发作时,即刻进行针刺,留针10min。观察治疗前后缓解胆绞痛的VAS疼痛指数变化来评判疗效。结果:120例患者治疗前VAS平均值(8.51±1.36),治疗后VAS平均值(2.41±1.97),治疗前后VAS计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即效44例(36.7%),显效49例(40.8%),有效14例(11.7%),无效13例(10.8%),总有效107例(89.2%)。结论:眼针治疗胆结石引起胆绞痛的止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取穴相同,治疗组予温针灸法,对照组予电针法,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