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勤于临床,精于辨证,医术精湛,验识俱丰,在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疑难重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治疗脑梗死方面得心应手,屡起沉疴.现结合一些医家对本病因机证治的认识和张老治疗本病验案的赏析,冀以弘扬张老学术经验和诊治思想,传承仁术.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3,34(3):340-342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诊治冠心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用药规律。方法:以诊断为"冠心病"为关键词,从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2009年7月~2010年7月的病例中筛选,采用Access2003软件建立药物数据库,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结果:①各类药物共使用频次4545次,其中用药频率>5%的共5类,由高到低分别为补虚药(20.97%)、活血化瘀药(15.47%)、安神药(14.10%)、清热药(12.76%)、理气药(5.85%);②单味药使用频次>20的药物共有24味,累计使用频率40.70%。其中补虚药最为常用的是甘草,活血化瘀药最常用的是丹参,安神药最常用的为磁石,清热药最常用的为决明子,理气药最常用的为薤白;③按药性分甘味(31.02%)、辛味(26.36%)、苦味(18.29%)三者频率最高,累计使用频率75.67%。结论:张学文教授防治冠心病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紧扣血瘀与气虚两大病理因素,用药标本、虚实兼顾。  相似文献   

3.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从肝脾两脏五行乘侮关系出发,探讨郁证的发生与发展。认为两者虽功能不同,但都在调畅情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且二者存在密切的生理与病理关系,若木郁乘土、土壅侮木、土木不疏都将导致郁证内生。因此临床上从肝脾两脏五行关系着手,将郁证分为怒郁、思郁、忧郁三类,分别以疏肝解郁、清热除湿,理气疏肝、健脾化痰,行气解郁、益气健脾为治则,治疗湿热内蕴、痰气互结、肝脾亏虚型郁证,可收良效。  相似文献   

4.
邵文彬  朱丽红 《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02-1803
名老中医张学文教授出身中医世家,张氏世医一向推崇“医不贵能治病,而贵能治疑难病”。疑难病难辨难治,普遍存在于临床各科,治疗疑难病是判断医者诊治水平的试金石。归纳了张学文教授治疗疑难病的思路与方法,将之总结为“八个难点”、“八大对策”及“十大要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运用温病理论治疗脑病临床经验。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运用温病理论及临床验案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张学文教授多用清心开窍法治疗中风昏迷;滋阴熄风法治疗颤证;化痰开窍法治疗中风失语;滋补肝肾、化痰逐瘀法治疗痴呆。结论:张学文教授运用温病理论治疗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6,(7):901-903
目的:探讨张学文教授治疗脑病用药性味归经特点。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临证治疗脑病处方1123首,采用EpiData 3.02软件对处方中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录入,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四气方面,温性药使用比率占26.2%,平性药占25.4%,寒性药占17.9%,微寒药占15.0%,其他药性药物使用比率均在10%以下;五味方面,甘味药使用比率占30.8%,苦味药占29.0%,辛味药占24.2%,其他味药物使用比率均在10%以下;归经方面,归肝经的药物使用比率占25.8%,归心经的药物占14.8%,归胃经的药物占11.5%,归脾经的药物占11.2%,归肺经的药物占10.7%,归肾经的药物占10.3%,归其他经的药物使用比率均在5%以下。结论:张学文教授在治疗脑病过程中,用药平和,其性多温平稍偏寒,很少使用大热之品,其味多甘、苦、辛,多入肝、心、胃、脾经。  相似文献   

7.
张学文(1935-),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学专家,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医学传统理论认为,脑为"奇恒之府",有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和运动感觉的功能,但又将其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统归于心。张学文教授在精研中医经典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名老中医张学文教授出身中医世家,张氏世医一向推崇“医不贵能治病,而贵能治疑难病”。疑难病难辨难治,普遍存在于临床各科,治疗疑难病是判断医者诊治水平的试金石。归纳了张学文教授治疗疑难病的思路与方法,将之总结为“八个难点”、“八大对策”及“十大要点”。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7,(1):101-102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认为"虚-瘀-火"是心律失常重要的病因病机,凉血清热是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治疗原则。临床治疗分6种证型论治,疗效显著。张老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经验是传承国医大师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收集邓铁涛等21位国医大师关于泄泻的医案,建立数据库,对其用药的性味、归经、药对、炮制法等进行频数分析.获得54味使用频数大于10的药物,其性味以甘、辛、温为主,归经以脾经、胃经为主,炮制法主要为炒黄.得出国医大师治疗慢性泄泻用药规律可用燥脾、甘缓、补肾、酸收、疏利、化瘀、升提、固涩、淡渗、清凉来概括.  相似文献   

11.
张磊教授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擅治内科杂病,其通过以常治杂、以奇治杂、以杂治杂、以简治杂、以守治杂和以变治杂等独特的临床思维和方法诊治疑难杂病,辨治精确,方药灵变,每起沉疴。该思路和方法对于指导中医临证施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石膏是临床常用药物,其药性清凉微寒,有一定的涩性,有清热泻火、祛烦平喘之效.国医大师张志远将其列为伤寒十八罗汉之一,称之为“解肌退热罗汉”.石膏在临床上可以根据“发热、烦躁、哮喘”三大症状合理选用,常用“石膏-麻黄”“石膏-知母”“石膏-青蒿”“石膏-大黄”药对,并提出石膏用量宜大,常用剂量为20~100g,内服者为生...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中医学在乳腺癌的诊疗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章永红教授勤求古训,探索创新,在乳腺癌诊治过程中有独到的见解。章教授认为,在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全程中始终存在正邪交争和虚实的消长变化,肝郁、痰瘀、癌毒和正虚是主要病理特点。正气亏虚、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痰瘀胶结,酿生癌毒,阻滞乳房为其病机。提出临证治疗时当以扶正补虚为基础,兼顾疏肝解郁、理气化痰、活血化瘀与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14.
第三批国医大师张磊教授,悬壶济世七十余载,医术精湛,学验丰富.他认为很多疑难病病虽不同,方各有异,但疾病病机要点在"浊"字,方的要点在"涤"字.临证中善用涤浊法治疗浊邪阻滞的肺癌、肝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疑难病,始终紧扣其浊邪阻滞之病机,尊古方苇茎汤以涤除浊邪,而不拘泥于古方,随证加减变化,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中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活性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SH的作用机理。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诱导Wistar大鼠建立NASH模型,以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中药预防及治疗,光镜观察肝组织切片病理学改变,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PA、PAI-1水平。结果:NASH模型大鼠肝组织出现了严重脂肪变和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汇管区渗出;血浆PAI-1活性和PAI-1/t—PA值较正常大鼠显著升高;应用理气化痰祛瘀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后,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和炎症活动程度显著改善,同时血浆PAI-1活性和PAI-1/t—PA值显著降低。结论:PAI-1可能参与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NASH的发生发展,理气化痰祛瘀中药能调节PAI-1的分泌和纤溶系统平衡,防止NASH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与中医证素的关系。方法对本院1316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及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纳入326例高HCY血症患者的四诊资料,进行体质判定,同时应用证素辨证方法行证素判断,分析体质与证素的相关性。结果调查人群中高HCY血症患病率为24.77%,其中平和质6例,偏颇体质320例。偏颇体质中痰湿质、瘀血质、气虚质分别为110、73、59例。血瘀、痰浊、气虚、湿为高HCY血症患者的主要证素,分别为100、98、73、37例。痰湿体质与证素痰一致性最强(Kappa=0.89,P<0.05)。结论痰湿质、瘀血质、气虚质是高 HCY 血症患者的常见体质,血瘀、痰浊、气虚、湿为高HCY血症患者的主要病性证素特点,两者结果存在一致性,证素痰浊与痰湿体质一致性最强。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初步介绍了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基于中医理论关于调补肺肾法的认识及研究过程。在早期研究慢性支气管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深入探讨,明确了疾病的病机认识,确立了临床用药特点,创立了有效方剂,扩充了临床运用范畴,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理法方药体系。通过总结晁恩祥教授关于调补肺肾法临床运用的学术经验,初步分析了调补肺肾法的应用乃基于肺系疾病的病机根本,并解析了调补肺肾法的狭义与广义之不同。  相似文献   

18.
张士卿教授认为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病机主要在于痰瘀互结,郁结成核,聚于鼻咽。治疗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主,处方以丽泽通气汤化裁,使气血调畅,痰核得消,则腺样体肥大可愈。  相似文献   

19.
首届全国名中医张之文教授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疾病.本虚从寒热来看,分虚热与虚寒两类,病位在肺,主要涉及脾、胃、肾等脏腑;标实早期以肺络瘀阻为主,继续发展则表现为痰瘀阻滞证候,晚期出现瘀毒内盛证候;瘀血为患贯穿本病始终,化瘀宜早不宜迟.本病早期可见肺胃两虚兼络脉受损证型,继续发展可见肺脾气虚兼痰瘀互结...  相似文献   

20.
刘强  薛伟伟 《光明中医》2020,(12):1851-1854
目的观察通窍蠲痛汤治疗气滞血瘀痰阻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40例在氟桂利嗪基础上加用通窍蠲痛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1个月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同时比较停药后3个月的远期预防性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同时治疗组停药3个月的远期预防性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照组治疗1个月与停药3个月在临床症状、中医症状积分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蠲痛汤治疗气滞血瘀痰阻型偏头痛,可明显减轻偏头痛的临床症状,改善中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用于偏头痛发作期及缓解期的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