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986~1990年间,我们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软组织缺损10例,根据不同的伤情与部位,分别采用同侧足底内侧神经血管束岛状皮瓣顺行或逆行移转,对侧吻合血管的游离足底内侧皮瓣移植和桥式交腿岛状皮瓣移转四种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修复,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足前部及足趾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足部外科的难题之一,至今缺少理想修复方法。而足底内侧皮瓣皮肤薄,色泽好,部位隐蔽,属多源性供血,可制成感觉皮瓣,特别是修复躅趾背侧、跖侧及趾端软组织缺损有其独特的优点,为此,我们设计了足底内侧远端蒂皮瓣,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携带足底内侧神经皮支的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对侧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1年11月至2016年1月,共收治足跟大面积软组织脱套伤后期软组织坏死缺损10例,其中跟骨外露8例,软组织缺损面积7.0 cm×6.0 cm^11.0 cm×7.0 cm.均采用对侧携带足底内侧神经皮支的足底内侧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8.0 cm×7.0 cm^12.0 cm×8.0 cm,均缝合神经重建感觉.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16个月. 10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两点分辨觉为6~12 mm,感觉恢复满意,无摩擦破损,皮肤质地接近正常,外观满意,供瓣区植皮修复,均Ⅰ期愈合,对行走无明显影响.结论 足底内侧皮瓣用来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质地接近,皮肤感觉恢复好,是一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4.
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15例深达跟骨的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结果15例皮瓣移植后均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皮瓣外形和感觉均恢复良好。结论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深度软组织缺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跟部软组织缺损17例阴彦龙,黄昌林,韩西,连浩足跟部外伤引起的软组织缺损或慢性溃疡形成,治疗极为困难,Shanaha(1)1979年报道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获得较好的效果,国内高学书(2)报道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不同穿支蒂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前足底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8例,采用不同穿支蒂足内侧或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4例前足底内侧软组织缺损,采用以足底内侧浅支在第一跖骨颈的穿支为蒂的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2例前足底中部软组织,采用足底内侧动脉深支或足背动脉足底深支的穿支为蒂的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2例前足底外侧软组织缺损采用足底外侧终末穿支或足底动脉的穿支为蒂的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术后7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皮瓣术后部分坏死,将坏死皮瓣清除后经扩创,肉芽生长良好后,取髂腰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肤植皮.有5例患者经4~6个月随访,皮瓣血供良好,外观满意,感觉恢复至6~8mm,恢复正常行走功能;另3例失访.结论 采用不同穿支蒂足内侧或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前足底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合并跟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16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合并跟骨骨髓炎病例,缺损面积3.0 em×4.0cm-5.0cm×8.0cm,病程3~13个月.结果 16例皮瓣均成活,随访3~加个月,所有皮瓣外形和感觉良好,跟骨骨髓炎治愈.结论 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合并跟骨骨髓炎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足底岛状肌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21例;足底外侧岛状皮瓣8例;足内侧岛状皮瓣14例;坶外展肌皮瓣16例;趾短屈肌皮瓣6例;足底内侧远端蒂逆行皮瓣4例,共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69例。结果随访6月~2年,肌皮瓣全部成活,均保留和恢复了踝足部的外形和功能。结论采用足底动脉为蒂的岛状肌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有良好的血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道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足部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设计皮瓣的点选择为内踝前缘与足底内侧交界处,从该点至第1、2跖骨头间引一直线为皮瓣轴心线,在轴心线两侧、跖骨头后面足底非负重区切取皮瓣.临床应用带神经血管蒂或游离的足底内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跟或手部皮肤缺损32例. 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32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感觉良好,外观满意且耐磨,手足部活动功能良好. 结论 足底内侧皮瓣是足跟或手掌部小创面软组织缺损的较好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带血管蒂的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10例冯世义徐建高苏传钧李荫山我院自1991~1996年,应用带血管蒂的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1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中,男8例,女2例。年龄18~57岁。外伤性足跟软组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在踝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9例,其中内踝部位缺损6例,踝前区缺损3例。缺损面积5 cm×4 cm~10 cm×8 cm。结果所有皮瓣和供瓣区移植皮片均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皮瓣色泽好,质地柔软,有保护性感觉。患者穿鞋行走正常,无明显疼痛。结论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踝周中小面积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利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进行修复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11例足跟周围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病变局部扩大切除后,在肿瘤边界完整切除的基础上,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进行修复。结果 11例均获随访,时间10个月~6年。转移皮瓣均成活,外形满意,感觉恢复,足及足趾活动良好,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足底内侧动脉带蒂岛状皮瓣逆行修复足底前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足底内侧动脉终末支与足底外侧动脉第一跖骨背动脉及足底深支吻合,设计逆行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前部皮肤缺损5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8年,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足底内侧动脉带蒂岛状皮瓣逆行修复足底前部皮肤缺损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4年-2015年我科设计足底内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5例前足底创面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应用5例,皮瓣切取范围2cm×2cm~3cm×4cm,供瓣区全厚植皮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随访1个月~6个月,皮瓣外观、血运良好,质韧耐磨,无溃疡现象。结论:足底内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且皮瓣耐磨,与受区皮肤质地、色泽比较接近等优点,是修复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逆行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8月至2007年5月采用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应用7例,皮瓣面积为9cm×6cm~7cm×5cm,修复受区创面大小为8cm×5cm~6cm×5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35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血运可靠,设计灵活,手术切取简便安全,是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溃疡的方法。方法:自2008年1月~2011年5月应用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软组织缺损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15~67岁,平均年龄35.3岁。造成软组织缺损原因:车祸外伤2例,烧伤(包括电击伤)5例,慢性溃疡3例。其中骨外露4例,肌腱外露3例。缺损面积2.0cm×4.0cm~4.0cm×6.0cm。皮瓣切取范围3.0cm×7.0cm~5.0cm×8.0cm。结果:本组8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皮瓣术后出现蒂部压迫缺血,解除压迫后一期愈合。1例皮瓣出现瘀血坏死,经换药及植皮愈合。术后随访1.5~2年,9例患者局部皮瓣血运、外观、质地、色泽、弹性佳。1例患者局部组织饱满度稍差,但无溃疡发生。结论: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前足底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带神经血管带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1995年7月~2005年9月采用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8例,其中外伤21例,跟骨骨髓炎6例,冻伤1例。缺损面积为3cm×3cm~7cm×6cm。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5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外观满意,行走功能良好,皮瓣成活后有感觉存在,未见磨损溃疡发生。结论足底非负重区组织修复足底负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不仅功能良好、外形美观,而且感觉良好,是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逆行足底内侧动脉蒂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报道逆行足底内侧动脉蒂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利用足底内侧动脉终末支与足底外侧动脉,第一跖骨背动脉及足底深支的吻合设计逆行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创面,通过吻合皮下静脉静脉回流。结果 临床应用4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结论 逆行足底内侧动脉蒂足内侧岛状皮瓣是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9.
足底内侧逆行筋膜蒂皮瓣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足底前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质地优良的皮瓣.方法 2004年8月-2005年12月,采用足底内侧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四趾撕脱离断伤4例以及前足底外侧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男3例,女2例;年龄8~40岁.均为机器绞伤.撕脱皮肤或软组织缺损范围5cm×4cm~8cm×6cm;病程3~6h.皮瓣切取范围6cm×5cm~9cm×7cm;供区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肿胀5~6d后消退,皮瓣均成活.供、受区切口Ⅰ期愈合.术后患者获随访1~2年,皮瓣质地良好,颜色接近正常,痛温觉部分恢复;无磨损溃疡,步态正常.结论 足底内侧筋膜蒂逆行皮瓣是修复足底前部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20.
带隐神经交腿随意皮瓣修复足底皮肤缺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报道用带隐神经的小腿内侧带蒂随意皮瓣修复对侧足底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健侧小腿内侧隐神经走行区设计皮瓣,将隐神经保留在皮瓣中央,根据患足创面大小切取皮瓣,带深筋膜,蒂保留在胫前侧,将皮瓣缝合于患足的创面,皮瓣中的隐神经与患足足底内侧皮神经吻合,双下肢固定3周后断蒂。1997~2001年,临床应用13例。结果 用该皮瓣修复13例足底皮肤缺损均获得成功,皮瓣外形良好,术后6~12个月恢复感觉,无再破溃发生。结论 带隐神经交腿随意皮瓣切取简单,厚薄适度,不损伤知名血管,术后带感觉神经可恢复皮瓣的感觉,有效防止皮瓣再破溃。是修复足底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