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分析烟台市1985-2010年25 a间7~18岁学生身高、体重及体质量指数(BMI)生长变化趋势,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烟台市1985,1995和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城乡男女4个群体,利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5-2010年25 a间7~18岁学生身高、体重及BMI分别增长了6.1 cm,7.9 kg,1.9 kg/m2.其增速最大的群体,均为不同年龄段的城市男生,分别是10 ~12岁的3.8 cm/10 a,13~ 15岁的6.4 kg/10 a,10~12岁的1.7 kg/(m2· 10 a).身高、体重发育高峰年龄(MGA-H、MGA-W)25 a间分别提前了2.71岁和2.61岁,2010年MGA-H(10.30岁)比MGA-W(10.63岁)提前0.33岁.结论 烟台市7~18岁学生25 a来身高、体重及BMI增长水平,均符合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一般规律.城市男生可能是超重、肥胖的高发群体.  相似文献   

2.
分析中国2005-2014年7~18岁学生身高、体重变化趋势及其特点,为构建中国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参考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2005-2014年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的身高、体重测量数据,应用LMS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获得身高、体重的第5,50,95百分位数曲线,分析2005-2010年、2010-2014年的身高、体重变化趋势.结果 2005-2010年7~18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第50百分位身高增量分别为1.0,1.6,0.8,1.1 cm,2010-2014年身高增量分别为1.0,1.4,0.9,1.3 cm;2005-2010年7~18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第50百分位体重增量分别为1.3,1.9,0.9,1.1 kg,2010-2014年体重增量分别为1.7,2.1,1.3,1.5 kg.以18岁学生的身高、体重作为成年身高、体重的估计值,2005-2014年期间,我国学生成年身高、体重增加明显.乡村学生身高和体重的平均增长量普遍高于城市学生,男生高于女生;2010-2014年身高和体重的增长趋势均比2005-2010年更明显.结论 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仍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尤其是体重增长较为迅速,且身高、体重的城乡差距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3.
了解1985-2014年中国汉族不同性别年龄组学生身高占成人身高百分比(简称“身高占比”)的变化趋势,为研究中国汉族学生身高占比变化的长期趋势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1985,1991,1995,2000,2005,2010,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中7~18岁汉族学生的身高测量数据,计算各年龄组学生身高占比及净增长,分析中国汉族不同性别年龄组学生身高占比变化的长期趋势.结果 1985-2014年,中国汉族学生身高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男生增高3.79 cm,女生增高2.30 cm.男生身高的城乡差异由1985年的2.92 cm降至2014年的1.21 cm,女生由2.07 cm降为0.95cm.7岁男、女生身高占比分别由1985年的72.02%,76.54%增加至2014年的73.62%,78.50%;8~12岁女生和男生身高占比也逐年增加,同年龄女生的身高占比均高于男生;10岁女生与12岁男生及14岁女生与16岁男生身高占比变化趋势一致.10岁女生或12岁男生身高占比净增长最大,且16岁前身高占比均增加,而16岁时无增长.结论 近30年,中国汉族18岁学生的身高仍在增长,城乡差异缩小,主要变化为青春期生长突增高峰年龄前身高占比增加.  相似文献   

4.
分析1985-2014年云南省汉族儿童青少年的生长长期变化,为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85、1995、2005和2014年4次云南省7~18岁汉族学生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月经初潮(女)和首次遗精(男)年龄以及坐高/身高指数资料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近30 a来,7~18岁城男、乡男、城女和乡女的身高平均增幅分别为6.8,9.0,4.9,7.2 cm,体重平均增幅分别为8.9,7.6,5.2,5.0 kg.2014年男生首次遗精和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分别较1995或1985年提前了0.29岁和1.10岁.30 a间,城男、乡男、城女和乡女BMI平均增幅分别为2.2,1.4,1.3,0.8 kg/m2.2014年云南省汉族城男、乡男、城女和乡女成年身高分别比1985年增高了3.5,4.6,1.4,2.8 cm.结论 云南省汉族儿童青少年儿童期生长水平提高、青春期提前、身材比例变化、成年身高增长,步入生长长期趋势轨道.应加强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城乡7~18岁汉族、蒙古族和日本学生身高、体重发育现状与差异,为民族体质人类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内蒙古自治区汉族和蒙古族学生身高、体重数据来自《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日本学生数据来源于日本文部科学省“平成26年度体育与运动调查统计情报”,计算身高和体重总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及最大发育年龄,检验各项指标的民族差异.结果 身高方面,汉族城市男生身高平均高出蒙古族和日本3.02和4.09 cm,汉族城市女生分别高出2.34和3.99 cm;汉族乡村男女生身高平均高出日本1.26和1.69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重方面,城市汉族男生体重平均高出蒙古族和日本2.36和5.92 kg,蒙古族比日本高出3.55 kg,汉族和蒙古族城市女生平均高出日本4.12和3.99 kg;汉族和蒙古族乡村男生平均高出日本2.48和1.55 kg,汉族和蒙古族乡村女生分别比日本高出1.53和2.24 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身高最大发育年龄为汉族城市男生10.52岁、日本城市女生9.69岁、日本乡村男生11.51岁和日本乡村女生9.71岁;体重最大发育年龄为汉族城市男生10.33岁、日本城市女生9.62岁、日本乡村男生11.44岁,3个民族乡村女生体重最大发育年龄(10.31~10.80岁)基本一致.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7~18岁城乡汉族和蒙古族学生身高和体重生长发育水平明显高于日本学生.城市汉族男生身高和体重最大发育年龄分别比日本提前1.07和1.16年,乡村汉族男生则晚0.90和0.96年;城乡汉族女生身高和体重最大发育年龄比日本晚0.49~0.80年.  相似文献   

6.
分析1985-2014年山西省7~22岁汉族学生身体形态特征,为有关部门制定宏观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以1985年和2014年山西省7~22岁汉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为研究资料,对身高、体重、胸围3项身体形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9 a来山西省7~22岁学生城乡男女各年龄组3项指标均有大幅度的增长,城男、乡男、城女、乡女身高平均增长6.07,6.83,4.04,5.27cm;体重平均增长8.76,7.65,5.14,4.50 kg;胸围平均增长5.09,4.30,5.20,4.91 cm.3项指标增长高峰期和最大增长值出现的年龄除城乡男生体重推迟外,其他组别均为2014年比1985年提前1~2岁.男、女生成年身高分别增长4.22,3.27 cm,增速分别为1.46 cm/10 a和1.13 cm/10 a.结论 29 a间山西省7~22岁学生具有生长发育迅速、青春期提前、成年身高增长等特征.有关部门不仅要关注学生生长长期趋势对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积极作用,还要高度重视高身材伴肥胖给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2014年西藏地区藏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及体质状况,并分析2000年以来身体形态变化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利用2000-2014年学生体质调查资料分析7~18岁年龄组藏族学生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维尔维克等指数变化情况,了解其变化规律及趋势。结果 2014年7~18岁年龄组藏族男生平均身高分别是122.7~172.5 cm,较2010年平均增加5.95 cm;女生平均身高为121.7~159.0 cm,平均增加5.07 cm;2014年藏族男生7~18岁年龄组的平均体重为24~61.9 kg、女生平均体重为22.5~53.7 kg,分别较2000年平均体重增加6.62 kg及4.95 kg。2000-2014年男、女生BMI分别平均增长1.61、1.20。维尔维克指数男、女生分别平均增长3.81和3.12。结论 藏族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及BMI等均明显增加,体现生长水平全面加速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宁夏回汉族中小学生十年生长发育指标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将我区回汉族7-18岁中小学生在1985年及1995年两次体质调研的形态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我区7-18岁回汉族男女学生的总体发育水平1995年高于1985年。增长幅度男生优于女生,回族优于汉族,城市优于农村。男生身高平均增长3.03cm,女生身高平均增长2.21cm;男生体重平均增加2.58kg,女生平均增加1.93kg;男生胸围城少0.43cm,女生胸围减少0.73cm,说明我区学生体型有向细长型发展的趋势。突增期年龄1995年比1985年前提前1-2年。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小学生体格发育南北差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良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2):136-138
目的了解中国北方与南方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水平与变化趋势,为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与指导。方法根据全国1985年和2005年学生体质调研的资料,统一按照1985年首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所确定的南北方省份,采用加权平均值法对2005年公布的14个北方省份、14个南方省份的数据进行合并。结果 1985年和2005年北方学生身高、体重和胸围的生长水平持续高于南方同龄学生(P<0.05或P<0.01);1985-2005年的20 a间,7~18岁北方与南方学生身高差距平均缩小了0.08 cm(城男)、0.12 cm(城女)、0.63 cm(乡男)和0.80 cm(乡女),体重差距平均扩大了1.07 kg(城男)、0.51 kg(城女)、0.69 kg(乡男)和0.22 kg(乡女),胸围差距平均扩大了0.24 cm(城男)、0.55 cm(乡男)和0.43 cm(乡女)。结论我国学生体格发育呈现"北高南矮"的趋势,身高发育的南北差距缩小,体重和胸围发育的南北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10.
鞍山市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生长发育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鞍山市汉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发育趋势。方法 采用邵象清的人体测量学方法,分别于1995年和1998年调查鞍山市城乡学生2400人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结果 鞍山市7-18岁学生不同年份的身高、体重和胸围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增长幅度男生优于女生,1985-1998年的13岁间的身高增长值男生为4.08cm,女生为3.04cm;体重男生为7.56kg,女生为5.30kg;胸围男生为2.72cm,女生为3.50cm。发育高峰年龄有提前趋势,并且女生较男生早0.5-2岁。结论 鞍 山市城乡学生形态指标的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1.
描述西双版纳州1985-2010年25 a来7~18岁傣族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的变化特点,为研究傣族学生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1985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中云南省资料,对7~18岁傣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85-2010年,7~18岁傣族学生形态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男、女身高分别增长3.94,2.99 cm,体重分别增长2.69,2.06 kg,胸围分别增长2.63,3.14 cm.各年龄组肺活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男、女肺活量分别下降304.55,237.14mL.速度素质男生基本持平、女生下降,力量素质均明显提高,耐力素质明显下降,柔韧性降低;女生除柔韧性优于男生,其余项目男生均优于女生.结论 7~18岁傣族学生生理功能和耐力素质指标明显下降.应针对学生生理功能和部分身体素质指标下降的特点,采取干预措施,增强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苏省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变化情况。方法收集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14年江苏省中小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7~18岁学生身高和体重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85—2014年江苏省7~18岁中小学生身高和体重均呈增加趋势。2014年与1985年相比,各年龄组城市男生身高增加3.9~11.9cm,乡村男生增加5.4~17.9cm,城市女生增加2.7~8.9cm,乡村女生增加3.3~14.4cm,城市男生体重增加6.9~15.5kg,乡村男生增加6.6~17.6kg,城市女生增加4.5~10.6kg,乡村女生增加1.5~13.0kg。平均身高和体重最大增幅男生高于女生,乡村高于城市。2014年城市组学生平均身高和体重增幅低于1995年和2005年,乡村组学生相对稳定增长。结论 1985—2014年江苏省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各指标持续增加,发育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13.
1963~1991年湛江市先后5次对市区及乡村7-18岁中、小学生进行生长发育调查。现将其中4次调查结果分析如下:l身高28年来湛江市7-18岁中、小学生身高增长幅度最大,男生平均增长11.52cm,每10年增长4.豆Icm,女生平均增长8.96cm,每10年增长320cm。女生增长幅度最大的年龄为11岁,比男生(13岁)提早2年(见附表)。2作重28年男生体重平均增加8.12kg,13岁增幅最大(13.18kg);女生体重平均增加5.12kg,亦是13岁增幅最大(1010kg)。3胸围28年男生胸围平均增长5.38cm,女生增长3.50cm,两者均是13岁增幅最大(男8.15cm,女8.2…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儿童青少年生长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回族、维吾尔族、壮族、朝鲜族儿童青少年1985-2005年生长长期变化特点、规律和趋势,为改善和提高中国少数民族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的回、维、壮、朝鲜族7~18岁中小学生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身高最大增长年龄(MIA)的增幅和不同阶段增速,并以18岁年龄组为个案计算成年身高的持续增长和性别差异。结果 1985-2005年,回、维、壮、朝鲜族7~18岁中小学生身高平均增长幅度男生为3.76~6.10 cm,女生为1.62~4.81 cm;体重增长幅度男生为3.37~7.03 kg,女生为1.95~5.42 kg;体质指数(BMI)增长幅度男生为0.71~1.72 kg/m2,女生为0.36~1.43 kg/m2;MIA除回族外均提前1~3岁;成年身高出现增长,但幅度大多数不大,性差不足13 cm。结论回、维、壮族人群处于生长长期趋势的初期阶段,朝鲜族已步入快速阶段,4个少数民族人群生长长期趋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5.
了解水族中小学生足长与身高、体重的关系,为人类体质调查积累资料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九仟镇6~ 16岁水族中小学生l 382名(男生689名,女生693名),对其足长、身高和体重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 男生足长由6岁的17.10 cm增长到16岁的23.44 cm,女生由16.29 cm增长到22.14 cm,男、女生平均年增长值分别是0.63和0.59 cm;男生身高由112.49 cm增长到157.13 cm,女生由109.01 cm增长到149.79 cm,男、女生平均年增长值分别为4.46和4.08 cm;男生体重由19.11 kg增长到45.88 kg,年均增长2.68 kg,女生由17.83 kg增长到45.02 kg,年均增长2.72 kg.各年龄组男女生足长与身高、体重均呈正直线相关关系(r值为0.437~0.927,P值均<0.01).水族中小学生足长(x)与身高(y1)、体重(y2)的回归方程,男生为y1=5.801x+ 17.001,y2=3.677x-43.768;女生为y1=5.942x+ 15.592,y2=3.836x-45.512.结论 水族男女中小学生足长与身高、体重均相关.所得回归方程可用于推算水族学生身高和体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疆7~18岁哈萨克族学生近25年的身体形态变化趋势,为制定学校卫生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新疆1985年和2010年体质调研的7~18岁哈萨克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及比较。结果 新疆哈萨克族学生身体形态各项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从1985~2010年的25年间,哈萨克族男、女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平均值基本保持增长。2010年与1985年比较,男生平均增长值分别为 6.9 cm、5.4 kg,2.2 cm,女生分别为 6.0 cm、4.9 kg、2.7 cm。结论 近25年间,新疆7~18岁哈萨克族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均保持增长,但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应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 h,改变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哈萨克族青少年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985-2005年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和素质变化趋势,为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规划提供依据。方法依据1985年和2005年太原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比较20年来7~18岁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50m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引体向上、仰卧起坐、50m×8往返跑、800m、1000m跑的发展变化。结果20年间,太原市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明显提高。7~18岁中小学生身高平均增长量,男生为6.12cm,女生为3.31cm;体重平均增长量,男生为7.58kg,女生为3.99kg;胸围平均增长量,男生为4.80cm,女生为3.12cm;7~18岁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趋势很不平衡,50m跑男生平均下降0.31s,女生平均下降0.67s;立定跳远男生平均增长4.47cm,女生平均下降4.58cm;7~12岁男生斜身引体平均增长1.75次/min,13~18岁男生引体向上平均下降3.64次/min,7~18岁女生仰卧起坐平均增长4.52次/min;7~12岁学生50m×8往返跑,男生平均下降12.17s,女生平均下降5.20s;13~18岁男生1000m跑平均下降40.33s,女生800m跑平均下降36.08s。结论太原市中小学生身体形态的长期变化是明显的,身体素质总的发展趋势是下降的,存在不协调现象,应制定相关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8.
分析1985-2010年基于身高变化我国儿童健康公平状况及变化情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85-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的7~12岁儿童身高资料和国家统计数据库的GDP资料,分析儿童身高与人均GDP的相关性,比较城乡及东中西部儿童身高的差异,利用集中指数定量研究儿童健康公平性及变化情况.结果 1985-2010年人均GDP与城乡7~12岁儿童身高之间存在正相关,除12岁年龄组外,相关系数r值均>0.8(P值均<0.05).1985-2010年间,城乡儿童身高差值男生从4.13 cm减少至3.24 cm,女生从4.57 cm减少至3.07 cm;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平均身高差值男生从1.62 cm增大至2.27 cm,女生从1.78 cm增大至2.61 cm,东、西部差值男生从3.01 cm增大至4.41 cm,女生从2.92 cm增大至4.57 cm.各省身高的集中指数均为正值,25年间男生集中指数由0.006增长至0.007,女生由0.006增长至0.008.从1985到2005年,除1991年最低外,集中指数的绝对值逐年增大,而2010年略有降低.结论 经济水平与儿童身高存在正相关,1985-2010年儿童身高的城乡差异缩小,东中西部差异有所扩大.自1985-2005年儿童健康不公平程度有所增加,2010年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海南省黎族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查五指山、白沙、陵水、乐东、昌江5个市县3 023名7~19岁黎族儿童青少年,进行身高、体重、胸围等生长发育指标测定和结果分析.结果 海南省黎族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胸围在7~17岁呈逐年增长趋势,黎族男生13~14岁年龄段身高、体重、胸围增长最快,黎族女生9~10岁年龄段身高、胸围增长最快;海南黎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生长水平明显低于同性别、同年龄汉族乡村学生;其中13岁组黎族男生身高、体重、胸围与汉族乡村男生差距最大,分别相差12.08 cm、10.67 kg、6.38 cm;13岁组黎族女生身高、体重与汉族乡村女生差距最大,分别相差10.83 cm、11.21kg,14岁组黎族女生胸围与汉族乡村女生差距最大,相差6.40 cm.结论 海南黎族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低,加强黎族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知识教育宣传和生长发育期的营养干预,以达到提高黎族儿童青少年整体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市2000年与1985年学生生长发育状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537-538
目的了解柳州市汉族学生生长发育现状和变化特点,以便为研究学生生长发育的规律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年柳州市7~18岁汉族中、小学生体质调研资料进行分析,并与1985年调研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5 a间柳州市中小学生形态指标的发育呈上升趋势,男生平均身高、体重分别增长1.12 cm和2.36 kg,女生分别增长0.62 cm和1.65 kg;机能发育指标无论城乡男女,70.8%的年龄组学生均低于1985年柳州水平和1995年全国水平(P<0.01).结论柳州市中小学生形态发育存在长期增长趋势,而机能发育较差.应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