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死腔分数(VD/VT)的动态变化对其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ARDS患者32例.按照28 d病死率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公式计算两组患者1~6 d VD/VT.比较两组基础情况、氧合指数(PaO2/FiO2)、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肺损伤预测评分(LIPS).结果 死亡组和存活组APACHEⅡ和LIP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VD/VT 1~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 d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死亡组和存活组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O2)、PH和PaO2/Fi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APACHEⅡ、LIPS评分、△PCO2、VD/VT均是危险因素.选4 d VD/VT 0.62为截断值,预后评价的灵敏度90.0%,特异度95.5%.结论 VD/VT为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第4天VD/VT可有效识别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肺损伤预测评分(LIPS)在早期预测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价值和可行性.方法 对43例ALI/ARDS患者和32例非ALI/ARDS患者分别进行LIPS、肺损伤评分(LIS)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计算两组病死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IPS和LIS的诊断分辨度.结果 与非ALI/ARDS组相比,ALI/ARDS组的ICU平均住院时间、LIPS和LIS较高,而PaO2/FiO2相对较低,且病死率高达34.88%.LIPS与LIS呈明显正相关(r=0.669,P<0.001),但LIPS、LIS与APACHEⅡ评分间的相关性不强(r分别为0.460和0.342,P<0.05).LIPS评分对预测ALI/ARDS有意义[曲线下面积(AUC) =0.832,95% CI:0.728 ~0.908,P<0.001],当LIPS>7分时,预测ALI/ARDS的敏感度为83.72%,特异性为78.12%.LIS评分对预测ALI/ ARDS也有意义(AUC=0.802,95% CI:0.693 ~0.885,P<0.001),LIS>0.67分时,预测ALI/ARDS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1.40%和77.80%.结论 LIPS对预测ALI/ARDS的准确性较好,且与LIS系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早期即可获得,临床操作性较强,该评分系统为早期预测ALI/ARDS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损伤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检测患者诊断为ARDS后第1 d和第3 d APACHEⅡ评分和血浆v WF水平,将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APACHEⅡ评分和血浆VWF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计算患者肺损伤评分,并与APACHEⅡ评分和血浆v WF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对APACHEⅡ评分和v WF诊断ARDS死亡的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ARDS患者112例。在诊断ARDS后第1 d,存活组患者v WF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P0.05)。在第3 d,存活组患者v WF水平升高,而APACHEⅡ评分下降,较第1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水平仍显著低于死亡组第3 d(P0.05)。存活组第1 d肺损伤评分为(1.7±0.4)分,显著低于死亡组的(2.5±0.6)分,第3 d,存活组肺损伤评分有所下降,而死亡组肺损伤评分显著升高(P0.05)。第1 d的APACHEⅡ评分和v WF与肺损伤评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75,P0.05;r=0.79,P0.05)。第1 d的APACHEⅡ评分和v WF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和0.87(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和血浆v WF水平对ARDS患者肺损伤程度及预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PACHEⅡ是否适用于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病情及预后.方法 采集232例ARDS患者与病情、预后及疗效有关的数据,采用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等指标验证APACHE Ⅱ评分系统真实性;采用Lemeshow-Hosmer拟合优度检验验证APACHE Ⅱ评分系统的可靠性.结果 死亡组与生存组两组之间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与ARDS患者的预后呈明显正相关(P<0.05),APACHEⅡROC曲线下面积=0.842(P=0.000),并确定最佳临界点为16.50分.以此最佳临界点评估得到预测的灵敏度为85.62%、特异度为68.60%、阳性预测值为0.82、阴性预测值为0.74;以APACHE Ⅱ进行预后评估得到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087 P=0.147).结论 APACHE Ⅱ可用于对ARDS病情预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正五聚体素-3(PTX3)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ARDS)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13例ARDS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39例)、中度(43例)、重度(31例),另选取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PTX3水平,分析其与病情程度的关系,统计患者28 d死亡率;采用COX回归分析及Kaplan-Meier法分析PTX3与ARDS患者28 d死亡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PTX3在ARDS预后中的评估价值。结果不同程度ARDS患者吸烟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肺损伤评分(LIS)及血浆PTX3水平高于对照组,氧和指数(PaO_2/Fi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浆PTX3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高于生存组,PaO_2/FiO_2低于生存组(P0.05)。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PaO_2/FiO_2、PTX3为影响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TX3低表达组生存期显著高于PTX3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X3对ARDS患者预后预测的AUC值为0.810。结论 PTX3在ARDS患者血浆中升高,与病情程度有关,是影响ARDS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对ARDS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胡柯  庄水龙 《当代医学》2021,27(26):112-114
目的 探讨重症超声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40例ARDS患者,根据预后结果分为存活组(n=28)与死亡组(n=12),比较两组不同病情(轻度、中度及重度)、不同病因(肺内源性、肺外源性)LUS评分.结果 存活组LUS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PIS评分、呼气末正压(PEEP)、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低于死亡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程度加重,LUS评分明显增加(P<0.05),重度>中度>轻度;肺外源性患者LUS评分明显低于肺内源性(P<0.05).结论 重症超声评估ARDS患者LUS评分情况,可为临床评估病情、病因、预后提供参考依据,结合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PIS评分等综合评估,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及氧合指数(PaO2/F iO2)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R ICU)30例ARD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预后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患者APACHEⅡ评分及PaO2/F iO2变化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20例,存活10例。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PaO2/F iO2基础值(确诊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死亡组与存活组治疗后第5、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与存活组治疗后第5、7天与基础值比较,第7天与第3、5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第7天与第3天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随住院天数延长而增高,存活组则随住院天数延长而降低。PaO2/F iO2:死亡组与存活组治疗第3、5、7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治疗后第5天PaO2/F iO2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存活组患者则无明显改变。结论动态观察ARDS患者APACHEⅡ评分及氧合指数变化.有助于判断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利用俯卧位通气技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13例各种原因引起ARDS的患者(以肺部感染为主),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在预后重要指标:氧合指数(Qt)、血管外肺水(EVLW)、死腔比(VD/VT)的差异,讨论俯卧位通气死亡率较预期的死亡风险系数的关系。结果13例俯卧位通气患者生存9例,死亡4例。存活组与死亡组发病初期的QI、EVLWI、VD/V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存活组康复后其QI、EVLWI、VD/VT与发病初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死亡组后期,其QI、EVLWI、VD/VT与发病初期QI、EVLWI、VD/V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本组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30.7%,与预期死亡率中位数比较下降29.3%,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利用俯卧位通气技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显著改善患者氧合状况,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死腔分数 (dead space fraction, VD/VT) 是否可以作为判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患者行俯卧位通气 (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 PPV) 治疗有效的指标.方法30例重度ARDS患者 (PaO2/FiO2<100 mm H) g纳入本研究.按不同病因分为肺内源性ARDS组 (ARDSp) 和肺外源性ARDS组 (ARDSexp) , 记录仰卧位和俯卧位通气2 h、4 h、6 h、8 h、10 h的PaO2/FiO2和VD/VT.结果PPV使VD/VT下降和PaO2/FiO2升高, 在PPV不同时间点PaO2/FiO2、VD/V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VD/VT的最大变化发生在PPV 4 h, 而PaO2/FiO2在PPV 6 h后才出现最佳变化 (PaO2/FiO2上升>20mm H) g.VD/VT与PaO2/FiO2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关系 (t=0.67, P<0.001) .ARDSp组与PPV前比较, PPV 2 h PaO2/FiO2和VD/VT无明显变化, 通气4 h PaO2/FiO2明显升高 (t=2.37, P=0.03) 、VD/VT明显下降 (t=5.26, P=0.001) , 通气6 h PaO2/FiO2和VD/VT较通气4 h无明显变化;ARDSexp组与PPV前比较, PPV 2 h PaO2/FiO2明显升高 (t=4.65, P=0.04) 、VD/VT明显下降 (t=3.56, P=0.009) , 且4 h较通气2 h无明显变化, 通气6 h PaO2/FiO2和VD/VT仍维持在相同水平.结论 VD/VT可作为评价ARDS患者行PPV治疗有效的指标, 在评价PPV疗效上比PaO2/FiO2更灵敏, 可以指导肺内、外源性ARDS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T)、脑钠肽(BNP)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对呼吸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290例呼吸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8天内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入院第1天、3天、5天APACHEⅡ评分、PCT和BNP表达水平,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PCT、BNP联合APACHEⅡ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28天内290例患者死亡72例(24.83%),存活218例(75.17%)。存活组入院第1天、3天、5天APACHEⅡ评分、PCT和BNP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C反应蛋白(CRP)、PCT、BNP、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BNP、APACHEⅡ评分为RICU呼吸重症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PCT预后评估灵敏度为79.5%,特异度为77.3%;BNP灵敏度为70.2%,特异度为78.2%;APACHEⅡ评分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71.5%;三者联合预测灵敏度为92.6%,特异度为90.1%。结论PCT、BNP联合APACHEⅡ评分能更好地评估呼吸重症监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入院时血乳酸水平对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发感染性休克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为临床预测病人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2例重症肺炎ARDS并发感染性休克病人,收集病人入院时临床生化资料。根据入院后28d存活情况将病人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观察血乳酸水平与死亡率相关性,并分析其对28d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共40例死亡(39.2%),死亡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 < 0.05),住院时间长于存活组(P < 0.05)。死亡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 < 0.01)。2组pH值、剩余碱、碳酸氢盐、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分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乳酸预测28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7,灵敏度为64.2%,特异度为79.9%。多因素分析显示,乳酸、SOFA评分是病人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和P < 0.05)。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的重症肺炎ARDS并发感染性休克病人预后较差,其水平可用于预测病人28 d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伍增龙  黄永鹏  马俊  范小龙  庞荣锋 《医学综述》2014,20(20):3788-3789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术后重度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以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40例胸腔术后的重度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脓毒血症确诊后的第1,3,5,7,10日分别抽血检测患者的PCT及CRP。结果 40例胸腔术后脓毒血症患者,治疗1个月后24例患者存活,作为存活组,16例患者死亡,其中7例2周内死亡,9例在24周内死亡,并列为死亡组;存活组和死亡组PCT、CR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的评分在第1,3日较高,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逐渐降低,而存活组患者在第10日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第1周内,死亡组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在第7,10日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存活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有相关性(r=0.327,P=0.021),CRP与APACHEⅡ评分存在相关性(r=0.378,P=0.002);第7日PCT、CRP及APACHEⅡ评分预测术后重度脓毒血症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三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三项指标ROC曲线下面积<0.75,提示单个指标评估重度脓毒血症28 d预后有一定的不足之处。结论胸腔术后重度脓毒血症患者确诊后第7日PCT、CRP水平与脓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同时检测PCT和CRP对重度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外周血自噬基因Benlin-1表达联合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的价值。方法 选取脓毒症患者238例作为脓毒症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0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Beclin-1的表达。根据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情况分为存活患者和病死患者,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ROC曲线分析Beclin-1表达及APACHEⅡ评分对28 d病死的预测价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的影响因素。结果 脓毒症组外周血中Beclin-1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中病死患者外周血中Beclin-1的表达水平低于存活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患者(P<0.05);经Kaplan-Meier曲线和ROC曲线分析,Beclin-1表达、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具有预测价值;经COX分析,Beclin-1表达、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ICU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2011年10月~2012年4月北京市仁和医院ICU收治的137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即时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并于入ICU第1天、第2天、第3天、第5天、第7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计算患者28 d病死率,分析血浆NT-proBNP与APACHEⅡ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37例患者28 d病死率为31.39%(43/137),94例存活(存活组),43例死亡(死亡组)。死亡组严重感染患者多,APACHEⅡ评分高(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浆NT-proBNP水平均于入ICU第2天到达峰值;死亡组第2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T-proBNP〉1 565.2 ng/L及A-PACHEⅡ评分均可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P〈0.05)。结论 NT-proBNP〉1 565.2 ng/L及APACHEⅡ评分是ICU重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NT-proBNP〉1 565.2 ng/L及APACHEⅡ评分越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可为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血液净化治疗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30 d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及第二附属医院符合纳排标准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79例),电话随访服毒30 d时的预后,分为死亡组(n=40)及存活组(n=39);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既往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服毒量、服毒至就诊的时间、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尿素氮、肌酐、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死亡组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析服毒量对死亡组的预测价值;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服毒量与30 d预后的关系。结果 服毒量及APACHEⅡ为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服毒量预测死亡组的AUC为0.882(P<0.001),临界值为40 mL(敏感度72.5%,特异度87.18...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水肿评估以及指导肺部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肺部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因,记录患者入科时及第7 d的相关数据: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管外肺水指数、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治疗时间,肺部超声组收集肺部超声评分,两组患者的7天好转率、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28天死亡率。研究肺部超声在评估患者病情危重程度、治疗过程、预测预后的价值,以及肺部超声评分与血管外肺水指数等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氧合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WBC、CRP、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肺部超声组改善更明显,机械通气时间更短(P<0.05)。肺部超声组患者7天好转率较对照组高,入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缩短,28天死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所有患者的血管外肺水指数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肺部超声评分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管外肺水指数均呈正相关,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结论肺部超声在ARDS患者中能有效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指导ARDS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预测患者预后,可作为ARDS患者的常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血浆大内皮素-1(PIE-1)对感染性休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3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并发ARDS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8 d预后结局分为生存组45例,死亡组37例。比较2组EVLWI、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分析EVLWI、PIE-1水平对患者预后诊断价值及感染性休克并发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PaO2/FiO2值显著低于生存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EVLWI、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t/P=2.267/0.026、7.142/0.000、3.440/0.001、2.685/0.009、7.493/0.000)。入院1~3 d生存组EVLWI、PIE-1水平均逐渐降低,而死亡组则逐渐升高(F/P=16.799/0.000、9.975/0.000;10.139/0.000、28.616/0.000),同一时点死亡组EVLWI、PIE-1水平均高于生存组(EVLWI:t/P=3.771/0.000、10.129/0.000、15.960/0.000;PIE-1:t/P=14.063/0.000、18.194/0.000、23.463/0.000)。死亡组患者EVLWI与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呈正相关(r=0.421,P=0.009)。二者联合预测感染性休克并发ARDS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98,敏感度为81.10%,特异度为91.10%,约登指数为0.722。高APACHEⅡ评分、高SOFA评分、高EVLWI水平、高PIE-1水平是影响感染性休克并发ARDS患者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VLWI、PIE-1水平是感染性休克并发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对该疾病患者死亡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RA、AngⅡ在ALI/ARDS患者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测定ALI/ARDS和非ALI/ARDS患者血浆PRA和AngⅡ浓度,进行APACHEⅡ评分和LIS评分,计算病死率,进一步将患者按预后分组,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利用ROC曲线评价PRA和AngⅡ的诊断分辨度。结果与非ALI/ARDS组相比,ALI/ARDS组血浆PRA和AngⅡ浓度明显增高(P<0.05),死亡组血浆PRA和AngⅡ浓度高于存活组(P <0.05)。 PRA、AngⅡ与APACHEⅡ评分、LIS、乳酸(LAC)间均呈明显正相关。 PRA在预测ALI/ARDS方面有显著意义(AUC=0.705,P=0.001),AngⅡ对预测ALI/ARDS也有显著意义(AUC=0.672, P=0.007)。在预测ALI/ARDS方面,PRA、AngⅡ与LIS相比无明显差异(P=0.923,P=0.713)。结论 ALI/ARDS患者血浆PRA和AngⅡ水平明显升高,两者在预测ALI/ARDS和判断其预后方面均有重要意义,而AngⅡ在预测ALI/ARDS中的特异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