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湿热致消"的角度探讨清热祛湿法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湿热病的治疗原则应兼顾三焦各个部位,总以分消走泄、通畅三焦为法。而湿热内生导致糖尿病发生的机制可为外邪侵袭,脾脏受损;或恣食肥甘厚味,缺乏运动;或为情志失调。并从6证论治:湿热郁阻、表里不和证,方选藿朴夏苓汤;湿热中阻、脾胃失司证,方选白虎加苍术汤、黄芩滑石汤;中焦湿热、湿重热轻证,方选藿香正气散加减;湿热并重、脾胃不运证,方选王氏连朴饮;湿热秽浊,郁阻蕴蒸证,方选甘露消毒丹;湿热郁阻,弥漫三焦证,方选三仁汤。  相似文献   

2.
痛风发作为脾肾失调,湿热内蕴,痰瘀互结痹阻经络所致,总以湿、痰、瘀为核心病理因素,故临证应以“清利湿热”为基本治则,并根据痛风病势机转进行分期辨治。痛风无症状期病机责之脾运失司、痰湿内生,治宜芳香健脾、化湿泄浊,予二陈汤、参苓白术散加减;痛风急性期病机责之湿热内蕴、经络痹阻,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予自拟通风汤加减;痛风缓解期病机责之正虚邪恋、痰瘀痹阻,治宜补益肝肾、祛湿化瘀,予四妙散、独活寄生汤加减;痛风肾脏病变期病机责之肾阳虚损、变症丛生,治宜泄浊解毒、固本培元,予四妙散配伍化瘀、解毒药,并重视应用引经药。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汤小虎主任医师学验颇丰,精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辨治,在痛风的治疗上,依据病情的寒热虚实,标本缓急,提出治疗痛风"三期六候,九方论治"的学术观点。"三期"指急性期、间歇期和缓解期,"六候"即证候分型,指湿热阻络证、肝经湿热证、湿蕴化热证、痰瘀痹阻证、脾气亏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治疗时急性期主要以清热利湿、宣通经络为法;间歇期当辨明湿、热、痰、瘀、虚之别,或分消,或兼顾;缓解期主要以温阳化气泄浊为法度。临证擅用四妙散、五苓散,并根据病情灵活选用竹叶石膏汤、身痛逐瘀汤、真武汤等九方加减化裁,常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痛风属中医"痹证"范畴,辨证以湿浊阻滞、湿热内蕴、痰瘀阻络常见,治疗以祛湿泄浊,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为法,临床运用自拟三消蠲痹汤,取其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之功,配合西药治疗痛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痛风病因及其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两型,湿热痹阻型,治宜清热利湿,祛风活血,方用当归拈痛散或白虎加桂枝汤化裁,痰瘀互结型,治宜化瘀逐瘀,健脾利湿,方用四妙凡合防己黄芪汤化裁。指出:适限制饮食、防止过胖,避免摄入高嘌呤类减少血尿酸生成,可有效减少痛风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笔者学习先贤理论、治验,阅读大量文献,结合大量临证实践中的体会,认为"虚、浊、热、瘀"是痛风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痛风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热痹阻经脉、骨节为标,本虚标实。脾肾亏虚、浊毒内蕴、湿热搏结,浊瘀互结贯穿了整个疾病的始终。在临证中结合西医分期,采用分型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结合,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以"湿热痹阻"论治,痛风间歇发作期从"脾肾"论治,慢性痛风石病变期以"肝肾亏虚、痰瘀互结"论治。急则治标,以利湿泄浊、清热解毒为主;缓则治本,间歇期以健脾益肾为主;慢性期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为主,辅以化痰软坚散结之品。  相似文献   

7.
总结梁清华从湿热毒瘀论治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经验。梁清华认为RA活动期以湿、热、毒、瘀为主要病理因素,强调湿热、毒瘀是活动期RA的重要病机,治以清热祛湿解毒、活血化瘀通络为主,临证运用痹肿消汤治疗湿热内蕴、毒瘀阻络证之活动期RA,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高旋  黄诗雄  李唯尊  邓德强 《光明中医》2023,(10):1873-1876
介绍邓德强主任医师治疗痛风的临床经验。邓德强主任医师认为痛风总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肝肾不足为本,湿热、痰瘀、浊毒为标,根据自身经验将痛风分为风湿热痹、湿瘀阻络、痰瘀痼结3个证型。治疗上以清热祛湿、化浊散瘀为则,急性期以治标缓急为主,加用滋补肝肾药物,自拟痛痹方,主治痛风急性期之湿热偏盛,临床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的弥漫性肺疾病,其主要病因是感染,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闫慧敏教授认为痰、瘀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致病因素,气道闭塞、脾失健运贯穿该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本病病位在肺、脾、肾三脏,临证中将其分为急性期、迁延期、稳定期进行辨证施治。急性期痰热互结,壅闭于肺,治以清热化痰、宣畅肺气,用药须顾护脾胃,方选桑白皮汤合平胃散化裁;迁延期痰瘀阻肺、脾胃气虚,治以健脾化痰、活血化瘀,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合血府逐瘀汤化裁;稳定期肺、脾、肾三脏不足,治以培土生金、补肾固精,偏阳虚者予参苓白术散合金匮肾气丸化裁,偏阴虚者予麦门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化裁。  相似文献   

10.
刘畅  穆静  盛燕  何强  冯锴  尤圣杰  杨燕 《中国中医急症》2022,(12):2144-2147
腹型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血管炎性疾病,以皮疹、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呕吐、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发病率日益增加。小儿脾常不足,基于李东垣脾胃学说中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理论,本病病位在中焦,核心病机为正气亏虚、湿热瘀阻,可将其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辨治。急性期湿热瘀阻,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方选除湿胃苓汤合犀角地黄汤化裁;恢复期脾气虚弱,治以健脾护中、益气摄血,方选归脾汤化裁。健运脾胃与活血通络之法贯穿始末,因时制宜,同病异治,以期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附验案1则兹以佐证。  相似文献   

11.
彭顺林教授将鼻渊病机归纳为"湿热痰瘀,上焦痹阻",治疗以清热化湿为大法,根据鼻渊病机及鼻窦自身生理特点,在处方用药中强调:"清热化湿,三焦分消""轻可去实,上焦宣痹""痰瘀互结,随症加减".并认为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存在虚实转化,临证应当灵活辨证,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2.
辨证应用穿山甲治疗不孕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嘉  李加宁 《新中医》2001,33(7):30-30
穿山甲性味咸微寒,有通经下乳、祛瘀散结、消痈排脓的功效。笔者治疗不孕症,辨证用药中配伍或重用穿山甲,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介绍如下。方药与用法不孕症证属肝郁者,治以理气解郁,调经通络,方选山甲种玉汤。处方:穿山甲、当归各12g,瓜蒌、柴胡、香附、路路通各10g,白芍15g,甘草3g。证属血瘀者,治宜行气化瘀,通络调经,方选山甲化瘀汤。处方:穿山甲30g,当归、白芍各12g,桃仁、红花、生地黄、枳壳、川芎、川牛膝各10g,甘草3g。证属湿热蕴阻胞脉者,治宜清热除湿,化瘀通络,方选山甲除湿方。处方:穿山甲30…  相似文献   

13.
宋爱玲  李慧杰 《河南中医》2013,33(8):1232-1233
总结齐元富教授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经验,分为以下四型辩证论治:①气滞血瘀证,治以行气活血,化瘀消癥,方以桂枝茯苓丸加减.②痰湿瘀结证,治以补益脾肾,化痰散结,方以半夏厚朴汤加减.③湿热瘀阻证,治以清热利湿,化瘀消癥,方以大黄牡丹汤加减.④肾虚血瘀证,治以补肾活血,消癥散结,方以益肾调经汤加减.均取佳效.  相似文献   

14.
介绍金季玲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金教授认为"瘀阻胞宫冲任"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机,临证治疗时应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分期辨证治疗,经期以活血化瘀止痛治标,方选少腹逐瘀汤化裁;非经期以化瘀消癥治本,方选桂枝茯苓丸加减,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5.
总结许建秦教授运用除痹止痛汤治疗痛风急性期经验。许建秦教授认为痛风急性期发病由内伤湿热,兼外感风、寒、湿诸邪诱发,辨证为脾肾亏虚为本,湿热流注、瘀血阻滞为标,发病以“痹”“痛”为特点,治方以萆薢分清饮为基础,融合清热化湿、利水化湿、宣化湿热、通腑泄热,给湿热邪气以出路,兼活血止痛、搜风通络止痛,配伍补脾益肾化湿,许建秦教授所创除痹止痛汤应用于临床多可奏效。  相似文献   

16.
黄文政教授辨治心悸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波  王耀光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36-837
黄文政教授临床上将心悸分为4种常见证型进行治疗,若心气不足兼心血亏虚治宜养血宁心,方选《证治准绳》养心汤;心脾两虚治宜补血养心,健脾益气,方选归脾汤加减;内有瘀热治宜补养心气,化瘀清热,方选《千金翼方》五参丸加味,黄文政教授每用此方加味治疗心脏诸疾证属心气不足,内有瘀热者,疗效甚佳;阳阳两虚治宜益气养阴,通阳复脉,方选《伤寒论》炙甘草汤(复脉汤)加减。  相似文献   

17.
施汉章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邢国红 《新中医》2004,36(5):11-12
施汉章教授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是内外合邪致湿热蕴阻,气机升降失常,败精留滞日久则化瘀生痰,病机以肾虚为本,湿热、痰瘀为标,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治疗强调微观辨证,患病早期湿热蕴阻为主者治以清热利湿,中期湿热兼夹痰瘀者治以清热利湿化瘀,久病迁延脾肾两虚为主则治以益气固肾。并注重多途径给药,进行心理疏导,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王庆国教授学验俱丰,对张仲景学术有相当造诣,精于风湿免疫类疾病的辨证施治,尤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王教授辨治本病,重视湿热致痹的病机特点,治疗力主清热利湿、宣通经络,临证多选加减木防己汤、白虎加桂枝汤、穿青海甲汤等。王教授将本病分为如下五型:湿热痹阻型,风寒湿痹型,寒热错杂型,痰瘀痹阻型,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型,灵活化裁,随证施治。文章拟对王教授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介绍王教授对病机认识、分型论治、辨治特色以及典型病案的运用经验,以期有资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痛风辨治三原则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琳琪 《中医正骨》2003,15(8):26-26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 ,为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临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性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为特点 ,常累及肾脏。本病属中国传统医学的“痹证”范畴。《张氏医通》谓 :“痛风一证 ,《灵枢》谓之贼风 ,《素问》谓之痹 ,《金匮》名曰历节 ,后世更名白虎历节 ,……”。依据“风寒湿之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病机特点及“不通则痛”、“通可去滞”的治疗原则 ,作者拟用清热利湿 ,化瘀通络 ,培补脾肾三法治疗痛风 ,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经验体会如下。1 证治与方药1.1 清热利湿 ,急则治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蠲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类风湿关节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清热蠲痹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用药期间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热蠲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