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和研究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全科医疗模式与成效.方法 把本社区2014年4月~2016年4月慢性病防治工作做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全科医疗服务模式实施前(2014年4月~2015年3月)、后(2015年4月~2016年3月)社区慢性病登记、患者慢性病相关知识掌握、慢性病治疗与控制达标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对比.结果 全科医疗服务实施后患者建档率、糖尿病登记率、高血压登记率、慢性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全科医疗服务实施前(P<0.05),其中,实施前分别为85.2%、1.8%、2.2%、87.6%,实施后分别为100.0%、5.4%、6.7%、100.0%.全科医疗服务实施后糖尿病患者与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全科医疗服务实施前(P<0.05),其中,实施前糖尿病患者与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达标率分别为63.4%、65.2%,实施后糖尿病患者与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达标率分别为84.6%、87.8%.结论 将全科医疗模式应用于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其能够有效控制慢性病患者病情进展及预防慢性病发生,对保证社区居民身心健康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全科医疗服务及成效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程颖莲 《中国全科医学》2004,7(21):1587-1589
目的 探讨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全科医疗模式和成效。方法 对深圳市皇岗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自 1998年6月成立以来 ,坚持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开展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2 0 0 3年底 ,社区高血压登记患病率为 6 2 % ,糖尿病登记患病率达到 4 1% ,分别比 1998年底提升了 2 37倍和 3 16倍 ;高血压和糖尿病登记患者建档率、建档患者随访管理率、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治疗率均达到 10 0 0 % ;高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2 0 % ,糖尿病控制达标率为 80 0 % ,分别比 1998年底提升了 2 0 6 % (P <0 0 5 )和 2 5 0 % (P <0 0 5 )。结论 社区全科医疗服务是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治较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防治实践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孙泰陵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6):1726-1728
慢性病的防治形势严峻 通过卫生服务调查,国家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患者有2.7亿.我国一共有13.5亿人口,有20%的人患有慢性病.每年新增慢性病1 100万,这1 100万还是前五年的数据.过去十年我国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例增加了2倍,心脏病、恶性肿瘤病例增加了1倍,80%的死亡病例死于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背景 分级诊疗是实现医疗机构社会分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的重要举措。了解其研究热点及趋势,有助于分级诊疗的实施。目的 分析我国分级诊疗领域研究热点及趋势,为其可持续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中检索分级诊疗相关文献1 162篇,导入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 3.2,统计文献发表年份、来源期刊,并生成关键词共词矩阵,将共词矩阵分别导入Ucinet 6.0的Netdraw程序和SPSS 19.0软件中绘制共现网络图谱和聚类树图。结果 我国分级诊疗相关研究始于1993年,文献量逐年增多,大致可分为奠基期(1993—2008年)、缓慢增长期(2009—2014年)、快速增长期(2015年以后);载文量排在前3位的期刊为《中国全科医学》(277篇,23.84%)、《中国医院管理》(120篇,10.33%)、《中国卫生经济》(99篇,8.52%);频次排在前3位的关键词为分级诊疗(424次)、双向转诊(249次)、社区卫生服务(164次)。双向转诊处于共现网络图谱核心位置,是分级诊疗最重要节点;就医行为、对口支援、医养结合、医疗服务价格、优质护理、信息化等处于图谱边缘,是分级诊疗领域的研究趋势。通过聚类树图将高频关键词归纳为5个主题类团:以医疗联合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影响因素研究,基层首诊认知及满意度研究,医疗资源整合及优化配置研究,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研究,慢性病患者的转诊、就医行为及医疗费用研究。结论 综合研究热点及趋势,我国分级诊疗相关研究主要为:以基层首诊促进分级诊疗实施,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转诊,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以医疗联合体为载体促进分级诊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城市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网底,其目标是使广大居民在社区普遍获得基本的预防保健服务和诊疗服务[1]。通过宣传和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走进社区卫生机构,通过临床工作及查阅文献发现[2,3],目前社区卫生机构就诊人数中以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患者占50%以上。对于慢性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厦门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不断创新,构建了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及健康管理师"三师共管"慢性病服务模式,形成了具有厦门特色的新型分级诊疗体系。本研究深入剖析了分级诊疗"厦门模式"的内涵、特点,并评价了实施效果,结果显示分级诊疗"厦门模式"提高了居民满意度,降低了慢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了慢性病管理效果,达到了有序分诊。但也存在财政补偿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进一步探索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希望本研究对分级诊疗"厦门模式"的探索可为我国其他省市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应用智能化平台的家庭医生团队"三师共管"慢性病管理模式,并评价其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搭建智能化健康管理平台,并于2018年6月起,选取深圳市福田区益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6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老年患者各500例,采用以家庭医生团队为基础的"三师共管"管理模式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管理,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血糖、BMI、生活方式等情况,分析其管理效果。结果:共482名高血压患者和479名糖尿病患者完成了1年的随访干预。干预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和BMI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BMI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吸烟和饮酒的比例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运动30 min以上的频率均显著多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家庭医生团队的"三师共管"慢性病管理模式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满意,值得在社区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落实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推动医疗、公共卫生融合的居民健康管理。方法/过程 以打通业务联动和数据融合为基础,设计构建区域化慢性病智能健康管理平台,建立患者全息健康档案,采集日常监测数据,实现建档、诊疗、随访、饮食/运动管理、风险评估、智慧宣教等系统功能。结果/结论 平台使用初期为数千例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提供区域内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实现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全面掌控与监测,逐步构建居民健康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背景 2016年10月天津市全面推行分级诊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分级诊疗实施的重要阵地,目前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效率的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分析天津市分级诊疗开展前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效率及变化情况,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促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8年3-6月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天津市6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集2014-2017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经费、卫生人员、卫生服务量等数据。采用动态网络数据包络(DEA)模型分析分级诊疗实施前(2014-2015年)和实施后(2016-2017年)天津市6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和基本医疗服务效率。结果 分级诊疗实施前后,6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均值分别为0.791和0.851。与分级诊疗实施前相比,分级诊疗后共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有所上升。分级诊疗前后6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服务效率均值分别为0.705和0.759。与分级诊疗实施前相比,分级诊疗后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得分较分级诊疗前有所上升。分级诊疗前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值高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有43家和42家。与分级诊疗前相比,分级诊疗后静海区、和平区、滨海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均值有所下降,其余13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均值有所提升。与分级诊疗前相比,分级诊疗后共10个区的基本医疗服务效率均值下降,其中西青区降幅达0.337,静海区效率均值保持不变,蓟州区、红桥区、和平区、北辰区、宝坻区效率均值有所上升。结论 与分级诊疗前相比,分级诊疗后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和基本医疗服务效率都有所上升。总体来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效率低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0.
近日,我校附属第一医院"院外关怀"系统正式启动,患者通过手机或电脑上网注册登录该系统,即可享受医患沟通、分级诊疗和院外医疗等服务。"院外关怀"系统包括"医患沟通"、"分级诊疗"、"院外医疗"三部分内容。"医患沟通"是为医生和患者搭建一个沟通平台,具有健康记录、医疗咨询、患友会、满意度评价四方面的功能,更充分地利用门诊时间;"分级诊疗"能帮助患者快速实现附属第一医院与下级医院的转诊,不用患者自己来回奔波办理手续;"院外医疗"服务中,医生可对需复诊检查的患友会成员,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直接开出检查申请单,患者凭医生医嘱短信,到该院进行相关检查即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上海市松江区双向转诊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双向转诊制度的逐步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松江区3所医疗机构,其中一级(社区卫生中心)、二级、三级医院各1所,从中随机抽取医务人员和患者各400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医务人员有效问卷392份(医院工作人员176份,社区卫生工作人员216份),患者有效问卷380份。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患者的就诊意向;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双向转诊制度的认知程度、转诊实施途径的意向、转诊最终决定权的看法和转诊指征的看法;医务人员对目前转诊难以实施原因的看法。结果 52.9%的患者选择经常到社区卫生中心就诊,57.6%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不愿意转回社区卫生中心继续治疗。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双向转诊政策的认知程度、转诊实施途径的意向、转诊最终决定权和转诊指征的看法,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医务人员均认为,医疗机构经济利益驱使和缺乏信息沟通是影响双向转诊的重要原因。结论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双向转诊认知不足、转诊意识不强,医疗机构的经济利益驱动成为阻碍双向转诊的重要原因。应建立可操作的配套措施和合理的补偿机制,促进双向转诊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上海市松江区双向转诊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双向转诊制度的逐步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市松江区3所医疗机构,其中一级(社区卫生中心)、二级、三级医院各1所,从中随机抽取医务人员和患者各400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医务人员有效问卷392份(医院工作人员176份,社区卫生工作人员216份),患者有效问卷380份.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患者的就诊意向;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双向转诊制度的认知程度、转诊实施途径的意向、转诊最终决定权的看法和转诊指征的看法;医务人员对目前转诊难以实施原因的看法.结果 52.9%的患者选择经常到社区卫生中心就诊,57.6%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不愿意转回社区卫生中心继续治疗.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双向转诊政策的认知程度、转诊实施途径的意向、转诊最终决定权和转诊指征的看法,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医务人员均认为,医疗机构经济利益驱使和缺乏信息沟通是影响双向转诊的重要原因.结论 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双向转诊认知不足、转诊意识不强,医疗机构的经济利益驱动成为阻碍双向转诊的重要原因.应建立可操作的配套措施和合理的补偿机制,促进双向转诊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常见慢性病糖尿病为载体建立起有社区特色的内科学教育体系,来强化和提高社区全科医生在内分泌代谢病等慢性病方面的诊治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达标率。  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1月,针对社区全科医师实际需求,上海市虹口区2家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医师作为导师对辖区内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有社区特色的内科学教育,通过内分泌代谢科专科医师面向社区全科医师进行理论授课;学以致用,导师对糖尿病防治骨干全科医师进行临床带教;年度培训考核,患者满意度调查,建立教育体系,分析成效;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共卫生与妇幼保健科”协同社区分管部门进行院际协调、工作监督,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结果  1年期间12位内分泌专科医师共进行了96场讲座,培训社区医护约3 000余人次。8家社区“糖尿病专病门诊”从“无”到“有”,其中9位导师分别与各社区糖尿病防治骨干全科医师对接共同坐诊,受到患者好评,患者的建议聚焦在希望增加专病门诊次数,频率由1次/月增加至1次/1~2周,以及提高向三甲医院的转诊效率。参加理论授课的220位社区全科医师全部考核通过(85.01±3.86)分,其中参加临床带教的16名糖尿病防治骨干全科医师成绩优异(87.25±3.72)分。  结论  建立有社区特色的内科学教育体系,尤其对糖尿病防治骨干全科医师的培养,明显提高了社区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合并症的规范化诊疗水平,有较高社区使用价值。将进一步提升带教内涵及质量,完善考勤、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武汉市某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现状,分析影响双向转诊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武汉市某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医院的“单向转诊”占大多数,缺乏互动;医疗费用和经济利益等问题仍困扰着双向转诊的实施;医院和社区医务人员对转诊认识存在差异,医院医务人员转诊意识不强。结论:实行社区卫生服务首诊制,医疗保险分级报销制,社区医疗人才流动和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患者和社区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工作的评价和看法,探讨开展双向转诊工作不顺利的原因及改进方法。方法针对2009年6—12月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与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的双向转诊工作进行调查,对关键人物(包括在社区预约上转的患者6例和社区医务人员16名)进行深入访谈,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转录、整理,采用主题框架法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解释性分析,以提炼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结果6例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顺利完成双向转诊过程。从患者的角度看,未能完成双向转诊的原因主要包括觉得预约时间长、交通不方便、有其他更理想的就医途径、医院内就诊流程不畅、有些医生不令人满意等。社区医务人员认为双向转诊中的困难来源则包括制度、医生、患者以及医患相互作用等诸多因素,例如医生没有赢得患者信任、医生之间或医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患者的就医选择多而需要经社区向医院转诊的患者数量少、患者就医的期望值过高、部分患者的健康意识不足等等。关于提高双向转诊成功率所需要的改进措施,社区医务人员在政府层面、医院层面、患者层面、社区层面和医院一社区.患者沟通层面都进行了分析,特别强调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提出要提高专业水平、首诊能力。结论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过程中断受多种因素影响。要实现大型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问的衔接与合作,不仅需要相应的政策、制度及硬件设施保障,而且应该以医务人员素质的提高为重点,强调通过转诊等多种形式加强社区医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实施分级诊疗、鼓励居民社区首诊,引导居民有序就医,是国家医疗改革(简称医改)的核心内容之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也把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强化分级诊疗作为新医改政策之一。但社区居民对政府有关分级诊疗政策内容的知晓程度、是否愿意社区首诊及其原因,目前尚缺乏相关信息。目的 调研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社区首诊的知晓情况,并分析相关原因,以便发现分级诊疗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居民进行有序就医,达到首诊在社区的目的。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于北京市3家核心医院和10家社区卫生中心(简称社区)就诊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调查问卷,由从事医联体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月收入情况、医保类型、健康状况(是否有慢性病史),居民对社区首诊的知晓情况,社区首诊的选择情况,居民选择社区首诊与否的原因,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期望。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680份,回收调查问卷674份,回收有效问卷646份,有效回收率95.00%。646例居民中男336例(52.01%),女310例(47.99%);年龄:<40岁88例(13.62%),40~65岁264例(40.87%),>65岁294例(45.51%);健康状况:470例(72.76%)有慢性病史(分别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176例(27.24%)无慢性病史。52.94%(342/646)居民知晓社区首诊,45.51%(294/646)居民选择社区首诊。有慢性病史居民对社区首诊的知晓率及社区首诊选择率均高于无慢性病史居民(P<0.05)。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主要原因为慢性病在社区治疗更连贯(56.12%,165/29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离家近、交通方便(39.46%,116/294),大医院挂号难、等待时间长(34.69%,102/294)。有慢性病史居民因大医院挂号难、等待时间长,社区就诊转至大医院方便,慢性病在社区治疗更连贯,认为自己是小病不用去大医院而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高于无慢性病史居民(P<0.05)。居民不选择社区首诊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社区医生医疗水平不高、有耽误病情的危险(68.47%,241/352),双向转诊不便捷(64.77%,228/352),社区检查、检验设备不全(48.01%,169/352)。有慢性病史居民因双向转诊不便捷,社区检查、检验设备不全而不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低于无慢性病史居民,因社区药品不如大医院全而不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高于无慢性病史居民(P<0.05)。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期望为:提高社区医疗水平,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能治好(86.68%,560/646);加大社区首诊的宣传力度(69.66%,450/646);医联体内上、下级医院之间转诊方便、快捷(65.94%,426/646)。结论 目前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对社区首诊的知晓率和接受率较低,应加大社区对居民的宣传力度,提升社区卫生机构对疾病的诊疗能力和转诊服务能力,加快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和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7.
2008年2月至7月,选择需要转诊的26例高血压患者,其中血压控制不佳20例(77%),3例为新发高血压,3例为继发性高血压。平均随访日22d(10~35d)。由社区的全科医生将患者的基本情况预先告知上级医院接诊医生,安排时间就诊,经过检查明确诊断或调整用药方案,血压控制稳定后转回社区。研究表明,通过转诊前双方医生的信息互通,接诊医生服务热情耐心,与患者的交流多一些,使患者感觉与自己挂号就诊有明显的不同,增加了转诊依从性;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尽量选择社区医院可以配给到的药物;上级医院如给予转诊患者更多的便利,双向转诊将能持续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海口市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分类健康管理效果,为制定老年人健康管理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社区干预试验方法,于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选取海口市美兰区大致坡、三江两社区各1000名自愿参与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开展基线调查后对干预组进行分类管理,对照组不做干预.比较两组人群12个月前后健康知信行、健康状况相关指标与卫生利用23个测量指标变化值和高血压或糖尿病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除口味偏咸和过去6个月上门诊次数外,健康知识整体知晓率、定期监测血压、定期监测血糖、吸烟、每天吃蔬菜水果、充足睡眠、经常参加锻炼、感到压力大、感到担心害怕、月平均医疗费用、就医首选社区医院、小病首选社区医院、血压、空腹血糖14个变量得到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遵医嘱服用降压药、遵医嘱服用降糖药、饮酒、饮用豆浆牛奶、BMI和过去6个月住院次数和天数7个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吸烟、饮酒、充足睡眠、血压、血糖5个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遵医嘱服用降压药、遵医嘱服用降糖药、定期监测血压、就医首选社区医院、小病首选社区医院5个指标第二次问卷情况优于第一次,其他13个指标第一次问卷情况优于第二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高血压或糖尿病发生率为3.4%,对照组为1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对社区老年人群实施分类健康干预管理,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风险,控制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应制订相应管理办法加强非患病老年人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房颤)被称为21世纪心血管疾病领域最富挑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对房颤认识的不断加深、分级诊疗政策的不断推进、医疗资源不断下沉,三级综合医院主动协同社区医院开展房颤综合管理的新模式成为医联体建设中的一个探索热点。高血压是房颤的高危因素,卒中是高血压和房颤的重要并发症,房颤作为高危慢性病在整个心血管事件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故基于社区医院对高血压管理的同时,对房颤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开展高血压-房颤-卒中系列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享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协同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社区医院,通过全专联合的方式,动态匹配房颤综合管理要素,并对其协同路径进行探索与思考,通过三级综合医院医生对社区医院全科医师房颤知识的线上、线下精准培训,社区签约居民主题宣教和义诊,“医院-社区”转诊路径3个方面,系统总结和分析了“三级综合医院-社区医院”对房颤综合管理的实践经验,旨在为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社区医院房颤综合管理协同模式及落实分级诊疗政策的实证病例探索与思考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背景 分级诊疗作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形式,其意义已得到充分认可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探索工作。江苏省自2015年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目的 通过调查江苏省门诊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知晓情况、就医意愿,探讨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评价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引导患者就医流向、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提供循证决策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抽样方法选择江苏省6个城市,采用典型抽样法在每个城市选择4家医疗卫生机构,2017年11—12月采用偶遇抽样法对上述4家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门诊患者分级诊疗制度的知晓情况、基层首诊意愿及对双向转诊制度的评价进行调查。结果 有42.5%(738/1 738)门诊患者知晓分级诊疗制度,39.9%(694/1 738)门诊患者知晓基层首诊制度。不同文化程度、工作状态、职业类型、医疗保险类型、平均月收入、居住地、地区门诊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类型、地区是影响门诊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知晓情况的因素(P<0.05)。48.6%(845/1 738)门诊患者首诊愿意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1.4%(893/1 738)门诊患者首诊愿意选综合医院。知晓基层首诊制度的门诊患者与不知晓基层首诊制度的门诊患者对首诊机构的选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江苏省门诊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知晓率较低、基层首诊意愿低,双向转诊中转上不转下问题突出。卫生行政部门需要加强政策宣传与引导、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规范双向转诊制度流程、完善分级诊疗支撑保障制度的建设,逐步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