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芪黄益气汤煎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芪黄益气汤煎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临床疗效。方法CP患者84例分为芪黄组42例予芪黄益气汤煎剂治疗,清化组42例予清热化瘀煎剂治疗。观察2组CP患者的前列腺液卵磷脂小体、白细胞数、pH值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临床观察芪黄组疗效优于清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以具有益气功效的中药组成的芪黄益气汤煎剂是治疗CP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2.
芪黄煎剂对胃癌切除后早期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芪黄煎剂对胃癌切除后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组术后不同种类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显著。认为,胃癌术后早期给予芪黄煎剂,能够尽快地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防止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后小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芪黄煎剂组(中药组),每组20只。模型组与中药组均行胃切除手术,模型组术后给予小肠内滴注肠内营养制剂能全素;中药组予小肠内滴注能全素和中药芪黄煎剂。假手术组仅行腹部正中切开及关腹处理,术后正常进食水,不予药物及营养干预。干预1周后,分离出大鼠小肠集合淋巴小结(Peyer's patches,PPs)细胞、固有层淋巴细胞(lamina propria lymphocytes,LPLs)、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ELs)和肠腔黏膜表面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gA,s IgA),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双抗体-PEG放射免疫等技术,检测肠黏膜不同解剖部位T细胞抗原受体(αβT cell antigen receptor)-CD3~+、CD4~+、CD8~+T细胞比例、IgA~+B细胞数量、s Ig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肠黏膜s IgA含量、PPs中IgA~+B细胞数量和LPLs中IgA~+B细胞数量均降低(P0.01);模型组IELs中CD3~+、CD8~+T细胞比例,LPLs中CD3~+、CD4~+、CD8~+T细胞比例,PPs中CD3~+、CD4~+T细胞比例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肠黏膜s IgA含量、PPs中IgA~+B细胞数量和LPLs中IgA~+B细胞数量升高(P0.01,P0.05),中药组IELs中CD3~+、CD8~+T细胞比例,LPLs中CD3~+、CD4~+T细胞比例,PPs中CD3~+、CD4~+T细胞比例升高(P0.01,P0.05)。结论芪黄煎剂能促进大鼠胃切除术后小肠黏膜免疫屏障中CD3~+、CD4~+、CD8~+T、IgA~+B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及s IgA含量的增加,能够促进大鼠胃切除术后肠道免疫屏障功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芪黄煎剂对胃切除术后大鼠肠黏膜上皮机械屏障紧密连接(TJs)形态、结构和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行腹部剖开及缝合处理,术后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胃切除术后予肠内营养;芪黄煎剂低、中、高剂量组在胃切除术后除肠内营养外,给予低、中、高剂量[5、 10、 20 g/(kg·d)]的芪黄煎剂小肠内滴注;每组15只,干预1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肠黏膜上皮TJs的形态、结构及宽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TJs相关Claudin-1、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ZO-1)的分布和荧光强度;蛋白质印迹检测Claudin-1、Occludin和ZO-1表达水平。结果 空白对照组TJs表现出较强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假手术组、模型组TJs宽度较空白对照组变窄(P<0.01),模型组TJs宽度较假手术组变窄(P<0.01);芪黄煎剂3组TJs宽度较模型组增宽(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Claudin-1蛋白荧光强度和表达增加(P<0.05,P<0.01),Oc...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畅通散外敷神阙穴对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POI)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干预作用。方法:120例阑尾切除术后出现POI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禁食、静脉补液、预防感染以及伤口换药等常规术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用畅通散外敷神阙穴治疗,2组疗程均为3~5 d。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6 h、12 h每分钟肠鸣音次数、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术后24 h胃肠电图指标[波形平均幅值(P)、波形平均频率(f)、波形反应面积(RA)、电节律紊乱百分比(RD)]及术后24 h、72 h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术后24 h胃动素(MTL)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 h 2组患者每分钟肠鸣音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治疗组每分钟肠鸣音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术后24 h治疗组患者胃肠电图P值、f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RD、R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 2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72 h 2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较术后24 h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治疗组血清MT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结论:在常规术后干预措施基础上加用畅通散外敷神阙穴能够加快阑尾切除术后POI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促进术后机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应用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对血清促炎细胞因子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1例需要外科手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研究组术后第1天开始,采用肠内滴注能全素联合中药芪黄煎剂;对照组同样方法只滴注能全素。疗程均为7d。手术前后分别观察: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α、IL-6、TNF-α)水平;②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α、IL-6、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术后1d,2组血清IL-1α、IL-6、TNF-α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7d,研究组血清IL-1α、IL-6、TNF-α均显著下降,与本组术后1d比较,以及与对照组术后第7天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1d,2组血清IL-1α、IL-6、TNF-αmRNA表达水平下降不明显(P〉0.05)。术后7d,研究组血清IL-1α、IL-6、TNF-α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本组术后1d比较,以及与对照组术后第7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小肠内滴注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通过促进促炎细胞因子(IL-2、IL-4、IL-10)mRNA的表达,调节血清抗炎细胞因子(IL-2、IL-4、IL-10)恢复正常,对胃癌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和炎症反应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腹部手术后常因麻醉、手术创伤、炎症、水电解质失衡等因素,使胃肠运动功能受到抑制,临床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肠鸣音减弱或者消失、停止自主排气和排便等胃肠功能障碍的表现,严重者可诱发肠梗阻、粘连、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何使患者术后尽早恢复胃肠功能,成为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风险的重要关节。目前西医缺乏较为满意的治疗手段,而大量的研究证明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笔者采用厚朴、枳实两药配伍对腹部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术后排气以及胃管拔除时间均比对照组时间短(P 0. 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 0. 05)。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安全易操作,无不良作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药芪黄煎剂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建立肠黏膜I/R大鼠模型,即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45 min,再灌注1 h后取标本。观察各组大鼠肠黏膜病理形态变化及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病理形态学:假手术组大鼠肠绒毛完整;I/R 组大鼠肠绒毛上皮下间隙扩张,上皮顶端与固有层明显分离伴固有层毛细血管暴露、出血和溃疡;谷氨酰胺组部分肠绒毛上皮下间隙扩张, 部分绒毛上皮顶端与固有层分离、部分肠绒毛有出血和溃疡;芪黄煎剂组与I/R 组及谷氨酰胺组比较,肠绒毛损伤程度较轻, 绒毛上皮顶端与固有层部分分离、部分肠绒毛有出血。肠黏膜病理Chiu氏评分:假手术组最低(0分);I/R组评分最高; 谷氨酰胺组评分低于I/R组(P<0.05);芪黄煎剂组评分明显低于I/R组(P<0.05 ),但与谷氨酰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显示:假手术组肠上皮存在一定数量的凋亡细胞,比其他3组少(P<0.05);I/R 组肠上皮凋亡细胞数明显大于其他3组(P<0.05);谷氨酰胺组凋亡细胞数少于I/R 组(P<0.05),但多于假手术组和芪黄煎剂组;芪黄煎剂组肠上皮细胞凋亡数高于假手术组,低于I/R组和谷氨酰胺组,与I/R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谷氨酰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黄煎剂可减少I/R对大鼠肠黏膜上皮造成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的疗效。方法:选食管癌术后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中药外敷神阙穴及以其为中心的腹部。结果:治疗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管引流量、胃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48.6±6.1)h、(605±60)mL、(76.6±3.8)h、(8.6±2.8)日;对照组分别为(66.7±5.9)h、(1 065±95)mL、(98.7±6.1)h、(10.7±3.0)日;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药外敷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体现在缩短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减少胃管引流量、缩短胃管留置时间、减少术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硝黄煎剂熏洗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干预作用,为临床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将240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从术后第2天开始采用硝黄煎剂熏洗,对照组同时间开始采用痔疾洗液熏洗,两组均每天熏洗2次,共熏洗12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7、12天及创面愈合时肛缘水肿评分、肛门坠胀疼痛程度、便血评分、创面渗出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于治疗结束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肛缘水肿评分、肛门坠胀疼痛程度、便血症状评分、创面渗出评分均随手术时间的延长有显著改善(P<0.001)。术后第3、7、12天及创面愈合时,治疗组肛缘水肿评分、肛门坠胀疼痛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7、12天,治疗组便血评分、创面渗出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01),且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l...  相似文献   

12.
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中药保留灌肠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6例,观察组无1例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中药保留灌肠能明显改善胃肠功能紊乱,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刺足三里对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方法:4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于术后第1d开始针刺足三里,每日2次,每次30min;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45.2±5.3)h、(68.7±3.7)h,胃管留置时间分别为(72.2±4.2)h、(95.3±5.4)h,胃液引流量分别为(700±53)mL、(1355±60)m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足三里能明显促进食管癌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胃管留置时间,减少胃液引流。  相似文献   

14.
艾灸中脘对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健  高蕊  付军科 《新中医》2010,(8):145-146
<正>食管癌术后出现的胃肠功能恢复延迟可能会引起一系列术后并发症[1]。中脘是治疗消化系统的常用穴,有和胃气、化湿滞、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2]。笔者自术后第2天开始采用艾灸患者中脘的方法,以尽快恢复其肛门排气功能,使患者能够尽早进食,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对肝胆患者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体会,指导临床治疗和恢复。方法:抽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0名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40名,肝胆外科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40名,肝胆外科术后行常规肠内营养。术后随访1月-2月,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7天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预后营养指数(PNI)等功能指标,并对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相比,实验组术后ALB,PA及PN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显效3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包括显效和有效)为95%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对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产生较好效果,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应当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但应注意早期肠内营养的经验及术后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参黄冲剂延缓衰老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符合条件的衰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疾病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服用参黄冲剂,每次10g,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每次1mg,每日3次。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2组均可提高衰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但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均可改善心理衰老程度,且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43.3%,2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参黄冲剂可有效改善衰老的临床症状及心理衰老的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硝黄贴敷脐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不能及时恢复,严重影响病人术后的康复.本课题将芒硝、大黄各加工成粉末状,按一定比例混合、赋型并制成"硝黄贴".治疗组在腹部手术结束后即将"硝黄贴"敷贴于脐孔处,对照组则在术后不采取任何促胃肠功能恢复的措施.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硝黄贴"透皮治疗能较好地改善经剖腹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利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将单纯胆囊切除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除术后进行常规治疗外,早期应用程控式脉冲电信号刺激足三里,阳陵泉穴,对照组术后仅作常规治疗,同时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胃动素(MOT)变化,结果发现治疗组肠鸣音,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血清MOT值较对照组上升明显(P<0.05),提示穴位程控式脉冲电信号刺激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机理可能和穴位刺激后促使机体释放MOT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李安安  钱晓  金珏安 《新中医》2017,49(6):50-52
目的:观察益气消滞汤经鼻肠管注入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食管癌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即采用胃肠减压、补液、制酸护胃、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经鼻肠管注入肠内营养混悬液,观察组经鼻肠管注入肠内营养混悬液后注入益气消滞汤。2组疗程均为3天。比较2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第1天与术后第3天时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胃肠肽(VIP)、胃动素(MOT)的水平。结果:术后第3天,2组IL-6、hs-CRP水平均较术后第1天降低(P0.05),观察组2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MOT水平较术后第1天降低,VIP水平则较术后第1天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OT水平低于对照组,VI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消滞汤有助于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胃肠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估护理干预在腹膜炎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腹膜炎手术患者结合自身意愿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加用干预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1);2组患者术后腹腔残余脓肿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干预组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和降低肠梗阻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