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镇平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给予观察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00%)较对照组(78.00%)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GF-β1、IL-17、IL-8、IL-6水平较对照组低(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Hp根除率比较,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慢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Hp根除率高,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胃泌素17(gastrin17,G17)、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8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评估治疗前后炎症程度与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8.15%)高于对照组(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炎症程度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TGF-β1、G17均低于对照组,而PG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可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疗效,缓解炎症反应,改善相关症状,抑制胃泌素17释放,改善胃蛋白酶分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85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E-钙黏蛋白、环氧化酶-2(COX-2)]水平、胃肠功能指标[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泌素-17(G-17)、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肠道菌群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78.57%(3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PCT、COX-2、E-钙黏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GⅠ和G-17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A72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歧杆菌、丁酸梭菌水平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22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61例)采用三联疗法治疗;研究组(6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积分、Hp根除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80%,对照组患者为80.33%,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各症状积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且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与安全性优于单纯三联疗法治疗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中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三联疗法所产生的效果。方法将64例确诊为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所采用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划分在不同的组别,其中将仅采用三联疗法的32例患者划分在对照组,将联合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三联疗法的32例患者划分在研究组,对比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疗效、Hp根除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Hp根除率也比对照组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中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三联疗法所产生的效果优于单一应用三联疗法所取得的效果,更利于Hp根除率的提高,且应用具有安全性,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质子泵抑制剂(PPI)三联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PPI三联疗法相比,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病的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提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5-氨基水杨酸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和IL-4的影响。方法:将77例UC患者随机分为5-氨基水杨酸组38例(对照组)和5-氨基水杨酸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组39例(观察组);治疗6周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变以及治疗前后两组血清中IL-1和IL-4的表达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好转或消失。观察组患者血清IL-1降低水平、血清IL-4升高水平与对照组(P0.05),血清IL-4升高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5-氨基水杨酸治疗UC疗效肯定,同时双歧三联活菌有助于逆转Th1和Th2细胞的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小儿幽门螺杆菌(H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收治的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日期单双号为基准,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三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pH值、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H值对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实施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既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又可改善pH值,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Hp)性消化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三联疗法)和对照组(38例,给予三联疗法),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 Hp 根治率8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P<0.05)。观察组治愈率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4%(P<0.05)。2组均随访半年,观察组复发率5.9%,低于对照组的16.7%。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 Hp 感染性消化溃疡,Hp 根治率高,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穆凯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105-4107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杞县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76例NAS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改善情况评估疗效,治疗前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37%)较对照组(78.95%)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LT、AST、GGT、IL-6、IL-8、hs-CRP水平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NASH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肝功能,调节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检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科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200例,按根据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观察组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来定量测定空腹血清PGⅠ、PGⅡ和G-17的数值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即PGR)。采取14C-呼气试验判定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的PG-Ⅰ的值(129.44±62.43)、G-17的值(9.78±15.4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1.62±76.32)、(18.92±18.88),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观察组PGR的值(10.11±5.23)低于对照组的(10.96±7.22),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显著性。HP阳性的PG-Ⅰ值(124.41±65.88)、PGR的值(8.97±7.74)均明显低于HP阴性的(154.20±65.15)、(11.65±5.78),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显著性。HP阳性的G-17的值(10.84±15.53)低于HP阴性的值(10.69±19.13),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血清PG和G-17水平的降低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应行胃镜以及活检检查明确诊断,且Hp感染与PG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标准四联联合荆花胃康胶丸对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血清胃泌素17(gastrin 17,G-17)、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PG)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60例,采用标准四联疗法;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荆花胃康胶丸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治疗前后血清G-17、PGⅠ、PGⅡ、CD4+、CD8+、CD4+/CD8+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Hp清除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5.00%和81.67%,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2组治疗后血清G-17、PGⅠ水平均明显上升,PGⅡ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血清G-17、PGⅠ水平高于对照组,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CD4+和CD4+/CD8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富马酸伏诺拉生联合目标性健康教育干预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Hp根除率、胃肠激素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收治的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阿莫西林+胶体果胶铋+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同时采用奥美拉唑治疗以清除Hp,并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富马酸伏诺拉生治疗联合目标性健康教育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Hp清除情况,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MLT)、胃泌素17(GAS-17)、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及治疗依从性。  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35/4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00.00%(45/45),P<0.05;对照组Hp清除率为68.89%(31/45),观察组Hp清除率为84.44%(38/45), 观察组患者的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MLT、GAS-17、胃蛋白酶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上述指标相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2/45),与对照组的8.89%(4/4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依从率为97.78%(44/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34/45),P<0.05。  结论  富马酸伏诺拉生联合目标性健康教育干预有助于根治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改善MLT、GAS-17及胃蛋白酶原表达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刘铁刚 《当代医学》2022,28(6):66-69
目的 分析胃苏颗粒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研究组采用胃苏颗粒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胃黏膜功能[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Ⅰ(P...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阿莫西林+埃索拉唑+克拉霉素(简称三联疗法)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对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治疗的58例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三联疗法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对比两组疗效、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7%,高于对照组的72.41%(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介素IL-1、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阿莫西林+埃索拉唑+克拉霉素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疗效明显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浊毒内蕴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幽门螺杆菌感染(Hp)患者的Hp根除率及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CAG伴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化浊解毒方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先予标准四联杀菌疗法服用2周,继予安慰剂口服,每日1剂。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黏膜征象积分、病理学组织改变积分、胃泌素-17(G-17)、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PGR)、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细胞毒素(VacA)及尿素酶B(UreB)水平变化;治疗前、治疗6周、治疗3个月记录Hp根除率,并随访6个月,观察Hp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0.01),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的胃镜黏膜征象积分、病理学组织改变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0.01),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PGⅠ、PGR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GⅡ、G-17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0.01),优于对照组(P<0.05~0.01)。2组CagA、VacA及UreB的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Hp根除率优于对照组(P<0.05~0.01)。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浊解毒方治疗浊毒内蕴证CAG伴Hp感染,抑杀Hp效果好,复发率低,且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病理组织学病变、促进黏膜修复,其治疗CAG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CagA、VacA、UreB、PGⅠ、PGⅡ、PGR及G-17的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复康加味方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虚气滞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17(G-17)和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其比值(PGR)的影响。【方法】将62例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虚气滞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标准抗Hp四联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动力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胃复康加味方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p阳性率和病理组织改善情况以及血清PGⅠ、PGⅡ、PGR、G-17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3%(29/32),对照组为73.33%(22/3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Hp阳性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Hp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等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而对照组均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在胃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胃肠疾病病人作为观察组,80例非胃肠疾病病人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胃蛋白酶原1(PGⅠ)、胃蛋白酶原2(PGⅡ)、胃泌素-17等的检测,比较2组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的胃蛋白酶原以及胃泌素-17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PGⅠ/PGⅡ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胃炎病人PGⅠ、胃泌素-17水平高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病人,PGⅡ水平、PGⅠ/PGⅡ水平低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病人(P<0.05);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与胃溃疡病人PGⅠ水平接近(P>0.05);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泌素-17水平明显低于胃炎和胃溃疡病人(P<0.05),胃溃疡病人PGⅠ/PGⅡ水平高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病人(P<0.05),胃炎组与十二指肠溃疡组PGⅠ/PGⅡ水平接近(P>0.05)。结论: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在胃肠疾病中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10天序贯疗法与经典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慢性胃炎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60例有慢性胃炎临床症状,胃镜检查为浅表性胃炎,HP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天序贯疗法组):前五天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后五天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替硝唑治疗。对照组(三联疗法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三联治疗,疗程10天。结果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27例(90%),症状改善28例(93.3%),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24例(80%),症状改善27例(90%)。Hp根除,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序贯疗法Hp根除率高于三联治疗组。而两组间不良反应率及症状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天序贯疗法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优于传统三联疗法,值得在儿童慢性胃炎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血清中胃泌素 (GAS)、生长抑素 (SS)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免法 ,分别测定并比较 34例Hp阳性和 38例Hp阴性及Hp阳性患儿根除前后慢性胃炎患儿空腹血清中GAS、SS的水平变化。结果 :Hp阳性慢性胃炎患儿血清GAS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慢性胃炎患儿(P <0 0 1) ,而血清SS水平明显低于Hp阴性慢性胃炎患儿 (P <0 0 1) ,且Hp根除后 ,血清GAS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血清SS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慢性胃炎患儿血清中GAS、SS水平变化可能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