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脓毒症是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严重疾患,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其多累及血管内皮,引起屏障功能破坏,凝血功能紊乱,白细胞黏附和浸润增多,血管舒缩功能异常。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是脓毒症发病过程中的核心病理环节,它能促使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血必净是临床治疗脓毒症的常用中药静脉注射液,其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的屏障功能,纠正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的凝血功能紊乱,抑制白细胞黏附和浸润,恢复血管的舒缩功能,进而保护脓毒症患者的器官功能。未来,需进一步研究血必净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及具体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是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引起的可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疾病。近年来,脓毒症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脓毒症的高病死率与诊断和治疗延迟有直接关系。早期识别并给予及时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研究表明,单核细胞分布宽度是一种新型脓毒症生物标志物。被激活单核细胞的形态异质性使其可用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和预后评估,具有检测便捷和成本低等特点。本文对单核细胞分布宽度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脓毒症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和预后评估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3.
脓毒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病情严重和病死率高的特点。其本质为由感染引发的宿主免疫反应失调,并表现为由此导致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自1991年脓毒症的概念出现至今,脓毒症一直是重症医学领域的一个热点和前沿问题。目前,临床常用的脓毒症治疗方法主要有液体治疗与复苏、抗感染治疗和血流动力学支持。未来,应用抗菌肽、免疫疗法、中医中药治疗等治疗方法可能成为脓毒症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心功能障碍患病率高、病死率高,没有特效药物。目前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有一定效果。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以阳虚、血瘀、痰湿较为多见。根据中医病机特点,以虚实同治、标本兼顾为治则,采用温阳、活血、化痰法为治疗原则。该文将从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以及温阳活血化痰法治疗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进行相应的阐述,为脓毒症心功能障碍患者的诊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及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脓毒症有很多并发症,心肌损伤心功能不全为其主要并发症,可致患者病死率升高。脓毒症心肌损伤心功能不全机制复杂,其中钙循环障碍为脓毒症心肌功能损伤的直接原因。钙循环主要包括肌浆网钙释放、钙回摄、钙储存,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脓毒症心肌功能下降。故研究钙循环与脓毒症心肌损伤心功能不全的联系,可为脓毒症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是高病死率的临床综合征,在脓毒症患者中常合并凝血功能过度激活,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微血栓广泛形成导致继发性纤溶亢进还可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最终病死率进一步升高。以往脓毒症的治疗主要集中于病原微生物的清除及炎症的控制,但难以降低脓毒症病死率。重视脓毒症凝血功能监测,合理选择抗凝治疗人群和时机,可为脓毒症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文就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抗凝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是常见的危重症疾病之一,能够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还可导致膈肌功能障碍、加重呼吸衰竭,对于危重症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脓毒症引发膈肌功能障碍的机制是由多因素相互交联所导致,脓毒症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膈肌纤维蛋白的降解、氧化应激相关损伤、机体营养不良状态、电解质紊乱、机械通气及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均可在不同程度上造成膈肌损伤。目前脓毒症相关膈肌功能障碍(SIDD)的治疗仍未取得显著成果,且SID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了解SIDD病因及发病机制对防治SID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聂宁  鲁彦  王惠雨  李斌  周荣 《医学研究杂志》2023,52(7):188-190, 204
脓毒症是伴有高病死率的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炎性反应失控和凝血功能障碍贯穿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内皮细胞是脓毒症炎性反应及凝血过程中重要的靶细胞及效应细胞,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M)是内皮细胞表面合成的抗凝因子,也是内皮细胞损伤的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之一。已有研究表明,TM进入血液循环后成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 sTM)可以预测脓毒症的发生及预后,以TM为治疗靶点的新型抗凝药物重组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recombinant human soluble thrombomodulin, rhTM)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本文将综述TM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是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在机体内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疑难疾病,同时也是全球医者在医学领域重点研究的课题。它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治疗费用高的特点,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然而在临床治疗上,西医长期广泛的使用抗生素,致使患者体内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慢慢下降甚至消失,从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病情发展迅速得不到有效控制,大大增加了临床上的治疗难度。近年来医者在临床上不断探索发现中医药思想结合临床研究治疗细菌耐药后的脓毒症有了新突破,并得到了广泛推广及认可,临床上有效的预防了患者对抗生素耐药的情况,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症状,降低了临床病死率和治疗费用。故该文从中医药治疗细菌耐药后的脓毒症进行归纳并阐述。  相似文献   

10.
脓毒症(sepsis)是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损害的症候群,是一个高病死率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障碍和免疫失衡是其重要的病理特征。巨噬细胞为重要的免疫细胞,是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重要成分之一,调控巨噬细胞的功能可能是治疗脓毒症的潜在方法。近年来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在脓毒症治疗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文就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时巨噬细胞抗炎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银强 《医学综述》2013,19(12):2172-2174
急性肾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在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所引起急性肾损伤占30%~50%,其病死率最高可达70%。近年来尽管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认识及治疗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进步,特别是在重症监护病房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广泛用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治疗,但是其预后没有实质性改变,其病死率仍在不断增长,原因可能是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了解不够深入,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该文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时机、剂量、抗凝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会造成机体系统性损伤,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严重感染。感染时宿主反应失调可导致脓毒症,其病情凶险,患者常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随着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的急剧上升,糖尿病合并脓毒症的患者数量也快速增加。因此,增加对这2种疾病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的认识对临床救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及迫切性。本文就糖尿病与脓毒症在流行病学、总体结局、系统损害及发病机制4个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前脓毒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对其治疗给予巨大的投资,严重脓毒症的病死率仍在50%.微循环障碍是脓毒症的始动因素,早期提高微循环灌注可降低脓毒症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因此微循环的监测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有重大意义.监测微循环的方法有手持式正交偏振光谱(OPS)成像技术和更先进的侧流暗视野(SDF)成像技术,SDF轻便、无创、无毒、可视,为早期发现脓毒症微循环改变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阐述了OPS及SDF的定义及原理以及近年来该技术在脓毒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预后特点。方法:总结我科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547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较高,达36.7%;GCS评分越低则死亡率越高(P<0.05);GCS≥5分时合并脏器功能障碍数量越多死亡率越高(P<0.05);GCS<5分时合并不同数量脏器功能障碍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器官障碍的数量及GCS评分与死亡率有相关性。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可能出现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热射病(heatstroke, H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极端体温过高为特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HS发病率有所上升,尽管在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死亡率仍很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数据表明,HS的病理生理变化涉及到复杂的机制,不仅受到热暴露的直接影响,还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但对炎症反应产生机制与炎症反应的作用认识有限。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回顾,介绍了炎症反应在HS中的作用,简要阐述了细胞因子在HS中发挥作用的可能途径,重点从直接热损伤、肠黏膜屏障损伤及器官与组织损伤相关炎性因子等几个方面分析了HS炎症反应产生的可能机制,以期为进一步理解HS及基于炎症反应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3):127-130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危重症,起病隐匿,新生儿抵抗力弱,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是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我科收治1例新生儿因进食变质母乳(在室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导致新生儿败血症,家长未及时发现,导致就诊延迟,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最后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18.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or multiple organ failure (MOF) is a syndrome which is frequently related to shock and sepsis, and has been described a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death in the noncoronary critical care unit. The potential pathogenesis of the septic and systemic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response has been increasi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aggravation of MODS or MOF. And studies in this respect have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is a higher risk of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some specific organ systems when they are dysfunctional, thus leading to the failures of the liver, brain, lung, and kidney. The liver interacts with many other organ systems, and liver dysfunction may act collectively in the production of organ system dysfunction, thus finally ending up with MOD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爆竹厂火药爆炸烧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临床患者的前瞻性规范治疗和回顾性研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爆竹厂火药爆炸烧伤多发生在暴露部位,以深度烧伤为主,常常合并有吸入性损伤、复合伤、火药中毒,发生休克和MODS的机会较高,病死率高.结论爆竹厂火药爆炸烧伤是以烧伤病理变化为主的复合伤.出现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器官是肺脏,应特别注重呼吸功能支持,创面用SD-Ag糊剂暴露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脓毒症(sepsis)是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临床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最新研究表示脓毒症发病率每年以1.5%~9.0%的速度持续增长,其病死率也居高不下。随着对脓毒症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脓毒症的认识也有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基因水平层面。基因多态性和脓毒症之间的研究不断更新,通过寻找基因与脓毒症发展过程中有关蛋白的表达、炎症因子水平及其易感性等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索其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比如传统方式确认脓毒症感染源,复杂、费时,影响因素较多,而基因水平上的研究更加快速诊断,同时可发现新生物标志物,如髓样分化蛋白2(MD-2)、BTLA基因、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基因、16S rRNA基因等。而诊断是为了早期的治疗,迄今为止没有一项大数据报告在临床上实行真正基因水平上的治疗,更多的是通过对发病机制的研究,从而推断基因水平干预治疗方向。而较好的预后是持续治疗的前提,这对于大部分患者家庭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所以,治疗过程中能够提高预测精准性的水平尤为关键。这将是现今研究的热门方向,也是医学上渴望找到降低脓毒症死亡率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对脓毒症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及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