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作为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被认为是连接天然免疫与获得免疫的桥梁,在诱发获得性免疫和免疫耐受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典Ⅰ型DCs(conventional DC1, cDC1)被认为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以及交叉呈递中发挥尤为关键的作用。然而,DCs各亚群的功能特异性以及亚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进一步强化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就DCs亚群之间的作用在肿瘤免疫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以DCs为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患者自体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观察该治疗对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试验组21例脑胶质瘤患者接受自体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对照组19例接受常规治疗,进行临床随访并检测两组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中位生存时间(29个月)远大于对照组(10个月),两组生存曲线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CD3+含量、CD4+含量以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免疫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含量以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增加(P〈0.05),但CD4+/CD8+比值仍低于健康成人组(P〈0.05)。结论 脑胶质瘤存在免疫功能抑制,自体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治疗可一定程度重建、增强机体肿瘤免疫应答,抑制脑胶质瘤的复发和进展,从而有效地延长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5.
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位点的免疫治疗药物已应用于临床,并且在临床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然而这些药物获益人群有限,急需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并且探索出合适的免疫调节机制来提高恶性肿瘤治疗的疗效。本文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方面对新型免疫检查点的起源、基础研究及相应靶点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和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其中特异性免疫检查点包括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V区域Ig抑制子(VISTA)等,非特异性免疫检查点包括人类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CD47,期望给临床及基础研究以提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DC/CIK细胞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并观察该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52例接受DC/CIK治疗的患者CD3、CD4、CD4/CD8比例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mofsky评分等级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DC-CIK细胞治疗可提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及同步放化疗前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亚群的变化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12-05-2018-05-31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134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2~3个周期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T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铂类方案同步放化疗。诱导化疗前后及同步放化疗结束后1周内,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及DC亚群。治疗结束后2年内随访1次/3个月;3~5年随访1次/6个月,观察生存情况。采用Friedman M检验比较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和DC亚群在治疗前、诱导化疗后及同步放化疗后的变化,采用ROC曲线确定相应指标的临界值,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TPF方案诱导化疗后外周血中CD3+[60.29(51.76,67.49)vs 63.85(58.63,70.10)]、CD4+[32.31(25.97,38.26)vs 34.10(28.28,40.90)]、CD8+[20.64(...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妇科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情况,观察机体免疫功能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治疗方式等因素的关系。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对151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进行检测。结果:与良性组比较,恶性肿瘤组CD3+下降 、CD4+下降极显著(P<0.01), CD4+/CD8+下降显著(P<0.05),CD8+则略有升高;恶性肿瘤组CD4+、CD4+/CD8+表现出随临床分期提高逐渐降低的趋势,CD8+则反之。其中Ⅲ-Ⅳ期CD8+、CD4+/CD8+较I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未转移组比较,已转移组CD3+下降、CD4+下降显著(P<0.05),CD4+/CD8+下降极显著(P<0.01),CD8+升高;术后组CD3+、CD4+、CD4+/CD8+较未治疗组升高,CD8+下降,并且CD4+/CD8+升高显著(P<0.05);术后组CD4+、CD4+/CD8+较放化疗组升高、CD8+下降,差异均极显著(P<0.01);放化疗组CD4+、CD8+、CD4+/CD8+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这种抑制与患者年龄、病情进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肿瘤治疗中解除瘤负荷和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12.
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是体内重要的趋化因子,高表达于次级淋巴组织,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趋化并活化T淋巴细胞、天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在机体抗感染和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现综述SLC的生物学特性,并重点阐述SLC的抗肿瘤机制和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状况及胸腺五肽等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和调节免疫功能的治疗方法。方法: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生化法检测95例恶性肿瘤患者和18名健康人的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和CD56)和体液免疫功能(C3、C4、IgA、IgM和IgG);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38例初诊和47例化疗后恶性肿瘤患者与18名健康人的细胞免疫功能比较,肿瘤患者的CD3、CD4和CD4/CD8明显低于健康人,CD8(除生物治疗后)和CD56明显高于健康人,但初诊和化疗后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腺五肽(欧宁)治疗后的22例患者,CD3比例略有上升,CD4和CD4/CD8明显上升,CD8明显下降,CD56略有下降。经中药治疗的16例患者,CD4略有上升,CD8比例明显降低,CD4/CD8明显增高。肿瘤患者与健康人比较,IgG明显高于健康人;经胸腺五肽和中药治疗后,体液免疫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功能基本正常;胸腺五肽和中药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但仍达不到健康人水平;两种治疗方法对体液免疫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是一群体外诱导的以CD3+ CD56+T细胞为主的异质细胞群,具有效应CD8+T细胞的T细胞受体特异性和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抗肿瘤活性的特点.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CIK细胞对恶性淋巴瘤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且有很好的耐受性.提示CIK细胞治疗对于恶性淋巴瘤患者尤其是不能耐受放化疗的淋巴瘤患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肿瘤细胞要与其他非肿瘤细胞发生联系,首先要接受非肿瘤细胞释放出来的信号分子,并将这些细胞信号分子引起的外刺激转变成可以传递的细胞内信号.钙池操纵钙离子内流(store?operated Ca2+entry,SOCE)是一种胞外?胞内信号传导的独特方式,可以调控细胞内外Ca2+的动态平衡,目前研究显示异常的钙信号与恶性肿... 相似文献
16.
近年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的免疫成分,如各类免疫细胞及其他间质细胞与肿瘤细胞产生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促进血管生成因子等协同作用,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文章就肿瘤免疫微环境和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晚期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的治疗药物有限,且疗效不佳。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在GEP-NENs中进行了初步应用探索。目前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GEP-NENs中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在不同GEP-NENs的原发部位中表达有所差异,且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D-L1表达程度及免疫细胞浸润对GEP-NENs患者预后的影响仍有争议。能够预测免疫治疗获益的生物标志物尚未确定。本文就GEP-NENs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Lysine methyltransferase 2,SMYD2)是一类特殊的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包含SET(Suppressor of variegation, Enhancer of zeste, Trithorax)结构域和MYND(Myeloid-nervy-deaf1)结构域。通过对组蛋白和其他蛋白的翻译后修饰,SMYD2在表观遗传、机体发育和癌变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SMYD2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多项研究表明,SMYD2在卵巢癌、乳腺癌、结肠癌、肾细胞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SMYD2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Activated leukocyte cell adhesion,ALCAM),也称CD166/MEMD,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是细胞黏附分子的一种.在体内,ALCAM共分为有膜ALCAM、胞质ALCAM和可溶性ALCAM三种亚型,通过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的同嗜性或异嗜性黏附作用参与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ALCAM三种亚型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同时对预测放疗及化疗的敏感性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将对ALCAM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微小RNA(microRNA,miRNA)作为一种在恶性肿瘤发生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短链非编码RNA,通过与其靶基因的特异性结合从转录后水平调控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微小RNA-613(microRNA-613,miR-613)定位在人染色体12p13.1,通过对靶基因的调控,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癌周浸润等恶性进程的调控。近年来研究表明,miR-613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并与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鉴于其在恶性肿瘤中的重要作用,miR-613或可成为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