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是胎头位置异常中最常见的 ,也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纠正胎头位置异常是预防头位难产的最主要措施。本文重点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妇在临产过程中不同时期应用徒手旋转胎位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我院自 1 998~ 2 0 0 1年间因持续枕横位及枕后位在进入活跃期后出现宫颈扩张延缓或停滞的5 86例 ,并随机分为 3组 ,第 1组 :宫口扩张 6~ 8cm ,先露在坐骨棘平至棘下 1 .5cm ;第 2组 :宫口扩张 4~ 5cm ,先露在坐骨棘上 1~ 2cm ;第 3组 :宫口扩张 9~ 1 0cm ,先露在…  相似文献   

3.
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是头先露中一种常见的胎方位,占头位难产的首位。降低持续性枕横位 (简称持横位 )和持续性枕后位 (简称持后位 )的发生率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本文选择 96例进入活跃期后产程阻滞的持横位和持后位实施了经阴道徒手旋转方法纠正胎头枕位异常,成功率达 87.5%,效果明显,现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1997~ 1999年分娩中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后仍阻滞在骨盆不同平面的持横位和持后位 96例为对象,全部为初产妇。 96例均经改变体位,加强产力,封闭水肿之宫颈等措施后,产程阻滞,胎头不能旋转为枕前位者。 徒…  相似文献   

4.
路旭娜  彭红 《中原医刊》2004,31(3):26-27
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最常见的原因,及时采用手法旋转使其转为枕前位,并可缩短产程,降低削宫产率,减少产妇并发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我院自1997年10月—2000年10月对40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实施徒手旋转术,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徒手旋转胎头在产程中的应用。方法:对产程进入活跃期的枕后位及枕横位35例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结果:经阴道徒手旋转成功并以枕前位自然分娩28例,成功率80%。结论:徒手旋转持续性枕后位和持续性枕横位,可减少头位难产,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盲选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予徒手旋转胎头术,将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率、产伤率以及新生儿的1min和5min Apgar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产伤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的1min和5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术可以提高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和产伤率,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对促进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缩短持续性枕横位的产程 ,降低持续性枕横位的剖宫产率。方法 :宫口开大 6~ 8cm后仍处于持续性枕横位 (DTA)的产妇分为两组。处理组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术 ,对照组仅作一般产科处理。结果 :处理组平均总产程及第二产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处理组的顺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新生儿窒息率并不增加 (P >0 0 5 )。结论 :徒手旋转胎头术可明显缩短产妇产程 ,提高顺娩率 ,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徒手旋转枕横位和枕后位116例分析谢爱兰林莲莲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我院对产程图宫口扩张活跃期延缓或阻滞,经各种检查,证实为枕横位与枕后位的116例初产妇,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及经腹部纠正胎方位等综合方法,效果明显,现报道...  相似文献   

9.
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是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多以剖腹产结束分娩。为保证母体健康,降低剖腹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的痛苦,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于1996年1月到1997年12月对87例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产妇施行徒手旋转胎方位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采用徒手胎头旋转术的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造成头部难产的常见因素之一,适时采用手法旋转,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降低剖产率,本文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产妇在不同时期施行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使难产转为顺产,取得了不同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手法旋转胎头在产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手法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在产程中的应用价值,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观察组89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妇在宫口扩张6cm以上采用手法旋转胎头,并设同期72例相同头位异常的产妇为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89例产妇经手法旋转胎头转为枕前位成功率为84.2%(75/89),均经阴道分娩,剖宫产率13.5%(12/89);对照组72例,剖宫产率为65.2%(47/72)。两组剖宫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适时手法旋转胎头,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82例持续性枕后位(枕后位组)和82例枕前位(枕前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产程进展、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结果两组活跃期延长、第二产程延长时间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枕后位组并发症、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均明显高于枕前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持续性枕后位应做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以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头位难产的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窒息风险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风险关系。方法 :应用头位分娩评分法对 135例足月单胎头位难产初产妇进行评分 ,按评分分组处理。结果 : ≤ 8分 ,剖宫产率 10 0 % ,新生儿窒息率 16 7%。 9分 ,10分 ,11分3组分娩方式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3组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评分≤ 9分者应放宽剖宫产指标 ,评分 10分者应作短期试产。评分 >10分者大胆试产 ,阴道分娩不因评分低而增加新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8例枕后位难产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24例患者采用胎头旋转法治疗,对2组临床治疗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顺产率较高,产伤率、产后出血率较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临产时初产妇胎头浮动对分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临产时初产妇胎头浮动发生因素及对分娩的影响,探讨产时如何采取合理措施,有利分娩。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0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临产时初产妇胎头浮动孕妇1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随机抽样同期分娩单胎头位初产妇临产时胎头入盆170例孕妇进行比较。结果 临产时初产妇胎头浮动的原因除可知因素外,另有许多病例未查出明显原因。其手术产率较入盆组明显升高。结论 临产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产程活跃期胎方位异常采用药物松弛宫颈并配合孕妇体位干预对纠正胎方位、提高阴道顺产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150例产程活跃期、以胎方位为枕后位的正常初产妇为观察组,应用安定10 mg联合间苯三酚80 mg,并指导孕妇采取与胎儿脊柱同方向的同侧俯卧位.另选随意卧位的15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的胎方位纠正率、阴道顺产率均比对照组高(P均<0.01),持续性枕后位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均<0.01).结论 在活跃期出现了枕后位产程停滞应及时给予松弛宫颈的药品并配合孕妇体位干预,采取脊柱同侧卧位可有效地纠正胎方位,提高阴道顺产率,方法简单,孕妇依从性好,易于推广使用,有助于提高产科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s of relax cervix medicinally and position intervention for those fetal position perverse labor during active stage,observe the effect of correcting fetal position and increasing spontaneous delivery.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ifty patients with occipitoiliac during active stage after hospital admission, diazepam and phloroglucinol were given to the experimental cases which ipsilateral prone position were also guided. As control group,other 150 patients took adlibitum position. Results The ratio of correcting fetal position and increasing spontaneous delivery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 the ratio of caesarean delivery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 Conclusions For gravida with occipitoiliac during active stage,taking ipsilateral prone position and relaxing cervix medicinally can correct fetal position and increase spontaneous delivery.  相似文献   

17.
手法旋转胎头在持续性枕横(后)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于持续性枕横(后)适时手法旋转,降低手术产率。方法:通过对60例枕横(后)位和孕妇采用方法旋转,探讨其可行性。结果:42例转至枕前位自然分娩。结论:手法旋转简单易行,可缩短产程,降低手术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单侧后牙反患者髁突正中关系位(centric relation,CR)与最大牙尖交错位(maximum intercuspation,MI)髁突三维偏移的特点,分析牙弓宽度对髁突偏移的影响,为单侧后牙反患者正畸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单侧后牙反患者33例与个别正常者33例,测量单侧后牙反患者牙弓宽度,使用架与髁突位置测量仪(measure condyle displacement,MCD)记录受试者CR位和MI位的髁突位置在三维方向的差异及咬合变化情况,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person相关性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试验组CR-MI不调的阳性率大于对照组(χ2=38.018,P=0.000)。2试验组反侧髁突CR-MI垂直向偏移量大于非反侧(t=2.719,P=0.010),两侧髁突CR-MI矢状向偏移量无统计学差异(t=-0.134,P=0.894)。3单侧后牙反组上牙弓宽度小于对照组(t=-4.008,P=0.000),2组间下牙弓宽度无统计学差异(t=1.653,P=0.103);试验组上下牙弓宽度差异与髁突CR-MI所有方向偏移量均无明显相关性。4试验组与对照组干扰发生率为90.91%与66.67%,经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02,P=0.033)。结论:单侧后牙反患者中,上颌牙弓宽度不足对髁突CR-MI偏移有影响,其中对垂直向偏移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在制定治疗计划前应对髁突移位情况进行评估,以期在真实的下颌位置与咬合情况下做出合适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家属共同参与护理计划对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经阴道分娩率及总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12月收治的186例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93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93例)在此基础上实施由家属共同参与的护理计划,比较2组分娩结局(经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护理满意度、产程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产后2 h内出血量、分娩知识掌握度,采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入院时、分娩前负性情绪、自我效能。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 0.01),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1),产后2 h出血量、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入院时2组SDS、SAS评分、GSES、分娩知识掌握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观察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GSES、分娩知识掌握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家属共同参与护理计划能提高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经阴道分娩率,改善负性情绪,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与住院费用,促进产妇早期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与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转胎头术配合体位改变纠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采用手转胎头术旋转胎头配合体位改变纠正持续性枕后位10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中转位成功87例,失败15例,成功率85.3%。无胎儿头皮损伤及颅内出血;无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及软产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手转胎头术配合体位改变纠正持续性枕后位是降低头位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