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中期(Ⅱ、Ⅲ期)食管癌切除术二野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根治性及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胸、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行二野淋巴结清扫的Ⅱ、Ⅲ期食管癌410例资料(开放组193例、全腔镜组217例)。2组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肿瘤侵犯深度、肿瘤位置等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等,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  结果  与开放组比较,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206±138)mL vs.(240±111)mL,t=2.726,P=0.007],清扫淋巴结多[(26.6±8.6)枚vs.(21.7±9.2)枚,t=-5.626,P < 0.001],胸腔手术时间短[(157±36)min vs.(166±31)min,t=-2.696,P= 0.007],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25.8%(56/217)vs. 35.2%(68/193),χ2=4.303,P=0.038]。全腔镜组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 < 0.05),而吻合口狭窄、声音嘶哑发生率高于开放组(P < 0.05)。  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值得在Ⅱ、Ⅲ期食管癌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老年胃癌患者和非老年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短期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长期生存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3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并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2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老年组(≥65岁)与非老年组( < 65岁)的手术情况、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分析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差异。  结果  老年组术前ASA评分和合并症数目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 < 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老年组患者手术后平均首次下地活动时间为(2.2±2.3)d,非老年组为(1.4±1.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之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8% vs. 28.5%,P > 0.05)。3年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存在术后并发症的患者中,老年患者总生存率显著低于非老年患者(44.5% vs. 70.5%,P < 0.05)。  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安全可行,并且能够获得较好的长期生存,但仍需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促进术后早期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综合评价并比较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和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237例,依据术后营养方式不同分为EEN组136例和TPN组101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功能进行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肝功能、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  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经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91对患者。EEN组营养指标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在术后7天明显优于TPN组(P < 0.05),而白蛋白(albumin,ALB)在术前、术后3、7天与TPN组比较无明显差异;EEN组的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在术后3天及7天显著优于TPN组(P < 0.05);EEN组在放置胃管时间、排便时间、术后经口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TPN组(P < 0.05);EEN组反酸或呕吐、腹泻的发生率高于TPN组,而肺水肿、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TP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与TPN相比,食管癌术后应用EEN的反酸或呕吐、腹泻发生率较高,但对肝功能影响小,能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食管癌患者64例,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开放组(n=29)及胸腹腔镜组(n=35),分别行开放式食管癌根治术及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检测并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术后定期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复发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并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相关因素。结果:与开放组比较,胸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手术切口显著减小(P<0.01),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两组全血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胸腹腔镜组显著高于开放组(P<0.01);术后1周胸腹腔镜组CD8+ T淋巴细胞比例较术前及开放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开放组比较,胸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随访期间胸腹腔镜组患者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1),而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可有效减轻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创伤,保护机体免疫功能,还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其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和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食管鳞癌术后患者258例。其中高PNI患者157例,低PNI患者10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中位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  结果  低PNI组患者的TNM分期较晚,肿瘤直径 > 3 cm、有吸烟史、饮酒史和血清白蛋白值低的患者较多(P < 0.05)。高PNI组总并发症(28.0% vs. 40.6%)、肺部并发症(7.6% vs. 16.8%)和吻合口瘘发生率(4.5% vs. 40.9%)低于低PNI组(P < 0.05)。高PNI组中位生存期和第1、3和5年生存率均优于低PNI组(87.3%,71.3%,50.3% vs. 76.2%,56.4%,32.7%,P < 0.001)。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NM分期和PNI水平与生存率显著相关(P < 0.05)。  结论  术前PNI可用于判断食管癌术后患者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和远近期生存率等情况,评估老年食管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行根治性食管癌手术的患者253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A组(年龄 < 60岁)、B组(60~75岁)和C组(年龄≥75岁),比较分析3组患者远近期疗效。  结果  3组患者在合并高血压病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术后总并发症、主要并发症、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呼吸功能不全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术后吻合口瘘和其他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平均随访时间为50.7个月,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和1、3、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68个月、98.9%、86.8%和69.0%,B组为61个月、93.1%、76.1%和51.0%,C组为32个月、63.3%、46.0%和28.8%(P < 0.001)。A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1、3、5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60个月、98.86%、85.20%和45.50%,B组为43个月、87.6%、53.1%和26.9%,C组为11个月、30.0%、20.0%和10.0%。A组分别与B、C组比较、B组与C组相比较生存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OS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和Ⅳ期肿瘤患者(P < 0.05)。  结论  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下降。年龄和肿瘤病理分期偏晚是影响食管癌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对80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且年龄≥80岁的31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10个协变量进行1:1匹配,最终128例合并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患者与另外128例无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患者成功匹配。比较两组间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与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匹配后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5%(48/128)vs. 30.5%(39/128),P=0.235]。根据Clavien-Dindo外科手术并发症分级,心血管疾病组患者术后Clavien-Dindo Ⅳ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疾病组[7.0%(9/ 128)vs. 1.6%(2/128),P=0.031]。手术局部并发症方面,心血管疾病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心血管疾病组[7.8%(10/128)vs. 2.3%(3/128),P=0.046],其它手术局部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手术局部并发症方面,心血管疾病组患者术后血液循环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心血管疾病组[10.2%(13/128)vs. 3.1%(4/128),P=0.024],其他非手术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不会增加80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的风险。但需注意的是,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术后血液循环系统并发症与吻合瘘的发生率显著升高。针对此类患者,术前充分的评估、术后密切监测以及保护性造口的应用是保证其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正常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血清白蛋白变化(ΔALB)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云港市市立东方医院经根治性手术治疗(R0切除,D2或D2+淋巴结清扫)的老年(年龄>65岁)胃癌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鉴定预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因素。计算ΔALB,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测量ΔALB的截止值并得出诊断精度。ΔALB定义为:(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后第1天白蛋白水平)/术前白蛋白水平×100%。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患者21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7%。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ΔALB、C-反应蛋白水平[CRP(POD3)]与联合脏器切除是术前ALB水平正常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并发症情况,计算ΔALB、CRP(POD3)与联合脏器切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9、0.609与0.614。ΔALB的截止值为17.1%,灵敏度为0.564,特异度为0.805;以17.1%作为分界值,将患者分为低ΔALB组(152例)和高ΔALB组(62例)。对于不同级别并发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高ΔALB组均大于低ΔALB组(均P < 0.05)。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与低ΔALB的患者相比,高ΔALB的患者短期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更高(P < 0.001)。  结论  对于术前血清白蛋白正常的老年胃癌患者,ΔALB是术后短期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ΔALB超过17.1%时,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9.
吴晓燕  鲁铭  田辉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23):1510-151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通过经空肠造瘘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  方法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178例, 其中98例食管癌患者术后经空肠造瘘管进行肠内营养, 80例患者行全静脉营养支持, 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10天测定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总蛋白(TP)、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转铁蛋白(TF)水平。  结果  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第10天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总蛋白(TP)、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转铁蛋白(TF)水平均高于静脉营养组(P < 0.05);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优于静脉营养组。  结论  经空肠造瘘管肠内营养能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 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ME联合术中动脉灌注及腹腔内间质缓释剂化疗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选取行CME联合术中动脉灌注并腹腔内间质缓释剂化疗的结肠癌患者104例为试验组,98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为对照组。检测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肝肾功能,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检测试验组癌组织、癌旁组织、术后引流液以及外周血5-FU浓度。随访3年,记录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肝脏转移率、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  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癌组织中5-FU浓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试验组患者术后第3天腹腔内引流液5-FU浓度显著升高,同时外周血5-FU浓度达到峰值。试验组淋巴结转移率、肝脏转移率、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及3年总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明显提高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率,且能显著降低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肝脏转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局部进展期近端胃癌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面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局部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倾向性评分法进行1∶1匹配将66例患者纳入研究。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患者34例,行开腹手术患者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随访术后18个月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 )及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  结果  两组数据对比发现,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上更具优势,在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方面逊于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并发症、18个月OS及DFS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但在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上逊于开腹手术;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值得肯定,长期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胸骨切迹入路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video-assisted thyroidectomy,MIVAT)与传统开放手术(open thyroid surgery,OTS)治疗临床淋巴结阴性(clinically node-negative,cN0)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彻底性、安全性以及术后美容效果的差异。  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胸骨切迹入路MIVAT的80例cN0期PTC患者,并根据1:2比例使用随机数法抽取160例同期行OTS的PTC患者。患者手术方式为腺叶切除/全甲切除术+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与Log-rank检验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差异。  结果  MIVAT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OTS组(P=0.003),但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 0.001)。手术疗效方面,MIVAT组与OTS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安全性方面,两种术式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术后血肿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近(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改良版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亦无显著性差异(P=0.288),但MIVAT组相比OTS组可以显著缩短颈部瘢痕长度(P < 0.001)。  结论  对于cN0期PTC而言,MIVAT在手术的疗效、安全性上与OTS无明显区别,尽管MIVAT的改良VSS瘢痕评分与OTS类似,但胸骨切迹入路MIVAT可以显著减少颈部切口长度,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同时由于切口位置更低,容易遮盖,美容效果更好。因此,经胸骨切迹入路MI?VAT可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原发食管鳞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MESC)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6例SMESC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各部位的淋巴结转移率,研究不同癌灶浸润深度、长度等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56例SMESC患者中34例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60.7%,颈部、上、下纵隔和腹部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6.7%、34.7%、32.7%和38.2%。不同癌灶部位淋巴结转移规律不同,但在上、下纵隔及腹部均有广泛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癌灶长度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原发癌灶浸润深度和清扫淋巴结数目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食管癌McKeown术式及系统淋巴结清扫是目前治疗SMESC的最佳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头尾联合入路和内侧入路在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近期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由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1例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50例接受头尾联合入路组和41例接受内侧入路组。针对两组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enle干及其属支损伤率、因Henle干及其属支损伤致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数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评价并分析头尾联合入路的潜在优势。  结果  头尾联合入路组在手术时间上显著短于内侧入路组[180(150~188)min vs.210(180~255)min,P < 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内侧入路组[50(50~50)mL vs.100(50~100)mL,P < 0.05]、Henle干及其属支损伤率显著低于内侧入路组[0例vs.6例,P < 0.05]。两组因Henle干及其属支损伤致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数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淋巴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腹腔镜头尾联合入路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Henle干属支血管损伤率,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To evaluate 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azygos arch-sparing McKeown 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 (McKeown-MIE).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221 patients with thoraci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ho underwent McKeown-MIE at the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of Gaozhou People’s Hospital from August 1, 2017 to September 30, 2019.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azygos arch was preserved or not, the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one of two groups: the pre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and the ligation group (181 cases). Within 3 months of the operation, the perioperative outcomes and the postoperative short-term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propensity score (PS) matching, 40 pairs of patients were matched successfull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s dissected, thoracic drainage duration, fasting tim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time, and maj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0.05). Compared with the ligation group, patients in the preservation group had a shorter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stay time, a shorter operative time, a lower volume of postoperative thoracic drainage (both the first 3 days and overall) following surgery, a tubular stomach that had a smaller caliber, and a lower incidence of tubular gastric malpositioning (P<0.05).ConclusionsPreserving the azygos arch during a McKeown-MIE is safe and feasible. Doing so, not only effectively restricts the expansion of the gastric conduit, leading to a lower incidence of malpositioning, but also dramatically reduces postoperative thoracic drainage, and ICU stay time.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右胸、上腹部两切口(Ivor-Lewis术式)、左胸一切口(Sweet术式)两种术式治疗胸段食管癌的安全性、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间我院收治351例经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9例患者经Ivor-Lewis术式食管癌根治术,222例经Sweet术式食管癌根治术,分别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远期生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vor-Lewis及Sweet术式食管上切缘阳性率分别为1.6%、6.8%;心率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7%、11.7%;平均清扫淋巴结数分别为(16.15±6.41)个、(13.19±7.26)个;平均转移淋巴结数分别为(1.95±2.49)个、(1.31±2.21)个;胸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4.0%、14.4%,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平均手术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吻合口瘘、呼吸衰竭、膈疝、吻合口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Ivor-Lewis术及Sweet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是81.7%、51.0%、37.5%和81.0%、48.3%、3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1);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部位、淋巴结转移数量、病理分期、神经脉管浸润、围手术期输血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Cox分析发现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神经脉管浸润、围手术期输血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vor-Lewis术式较Sweet术式切缘阳性率低、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心率失常发生率低,具有一定优势,但在远期生存率上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达芬奇机器人与胸腔镜辅助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的近期效果,同时结合本中心开展的经验,探讨达芬奇机器人使用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方法: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9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分为达芬奇机器人组和胸腔镜辅助组,两组分别纳入467例,进行围手术期关键指标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ARROW中心静脉置管套件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8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为两组, 一组为接受全腔镜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而行空肠造口术的48例患者, 另一组为食管癌术后接受鼻饲管营养的40例患者,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开始经口进食前营养指标的变化, 以及非计划拔除营养管比例。  结果  空肠造口组和鼻饲管营养组在食管癌手术前后, 患者的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空肠造口组的非计划拔管率显著小于鼻饲管营养组。  结论  使用Arrow中心静脉置管套件行腹腔镜下空肠造口术是可行的, 具有简便、耐受性好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目前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应用广泛, 经鼻-空肠营养管是主要的肠内营养途径, 具有无创、简便、安全、易行的特点。但目前为止, 国内外鲜见报道上腹-右胸食管癌切除术中闭合式空肠营养管安置的文献。本研究中通过改进手术操作, 探索Ivor-Lewis术中闭合式安置空肠营养管的方法。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连续实施85例Ivor-Lewis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患者, 其中男72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59.7±7.5岁。每例患者均尝试闭合式安置空肠营养管。主要手术步骤包括:1)经腹游离胃, 食管裂孔的扩大和幽门括约肌捏断术; 2)经胸管胃制作, 食管肿瘤切除和胃食管胸内吻合; 3)在巡回护士协助下, 术者进行空肠营养管的闭合式安置。  结果  全组病例无术后死亡或营养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营养管安置成功52例, 总体安置成功率为61.2%(52/85), 其中40例安置成功并成功实施术后全肠内营养支持; 12例安置成功, 但因其它原因无法实施肠内营养; 安置失败(33例)的患者均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肠内营养组在营养制剂费用、营养制剂费用占总住院费用比例两项指标上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1 469±741元vs. 3 223±917元, P < 0.001;3.4% vs. 7.2%, P < 0.001)。  结论  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中闭合式空肠营养管安置, 是一种无创、安全、简单可行的手术操作方式, 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经济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外科医生通过练习完全可以熟练实施Ivor-Lewis术中营养管闭合式安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