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溶栓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7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阿替普酶组(试验组)54例和尿激酶组(对照组)54例.试验组:首先以普通肝素60 U/kg的用量静脉推注,再以阿替普酶15 mg静脉推注,其后30 min内静脉滴注50 mg,剩余35 mg在60 min内静脉滴注.溶栓后予以普通肝素每小时12 U/kg维持静滴48 h.对照组:尿激酶150万U于30 min内静脉滴注.溶栓开始后12h,皮下注射肝素7500 U,每12小时1次,持续3~5 d.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及溶栓期间动态心电图变化,并记录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等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两组溶栓再通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溶栓治疗后30、60、90、120 min的总再通率分别为10例(19.61%)、20例(39.22%)、31例(60.78%)、42例(82.35%).对照组溶栓治疗后30、60、90、120 min的总再通率分别为5例(10.20%)、8例(16.33%)、18例(36.73%)、30例(6l.24%);试验组溶栓治疗后30、60、90、120 min的总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段的总再通率(P<0.05).试验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4例、心力衰竭5例、心源性休克5例、心脏破裂2例、死亡3例;对照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0例、心力衰竭14例、心源性休克9例、心脏破裂4例、死亡5例.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发生轻度出血5例、中度出血2例、严重或威胁生命的出血1例.对照组发生轻度出血11例、中度出血6例、严重或威胁生命的出血3例.试验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溶栓再通率高于尿激酶,并能有效降低不良  相似文献   

2.
陈玉国 《当代医学》2016,(35):155-156
目的 探讨半量阿替普酶联合依诺肝素溶栓治疗高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64例高龄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半量阿替普酶联合依诺肝素溶栓治疗,对比2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心肌酶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肌酶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且MACE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半量阿替普酶联合依诺肝素溶栓应用于高龄急性STEMI治疗,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心室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治疗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100 mg,静脉滴注2 h,随后予依诺肝素4 000 IU,皮下注射,1次/12 h,共7 d,第4天起口服华法林,3~5 mg/d,连续2 d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2.5(2.0~3.0)时,停用低分子肝素,连续口服华法林6个月。结果10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2例。所有患者无严重出血倾向。结论阿替普酶用于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溶栓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但临床疗效的评估需扩大观察样本。  相似文献   

4.
何逢清 《当代医学》2014,(25):139-140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39),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其中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5000U/次)联合瑞替普酶(静脉注射10mU/次)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瑞替普酶溶栓联合普通肝素钠,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冠脉再通36例(92.31%),血管再通37例(94.87%),对照组冠脉再通35例(89.74%),血管再通34例(87.18%),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5.13%显著低于对照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减少不良反应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r—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20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08例给予瑞替普酶10mU+10mU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对照组98例给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方案。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心肌酶,比较两组再通率、4周内死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再通率高(P〈0.05),4周内死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瑞替普酶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高效、安全的静脉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6.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院标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阿替普酶(t-PA)静脉溶栓治疗的40例,对照组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的38例。结果:冠状动脉总再通率:t-PA观察组81.5%,UK对照组53.9%;T-PA观察组胸痛症状缓解率较UK对照组显著改善;t-PA观察组出血并发症明显低于UK对照组。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MI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替普酶治疗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例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100mg,静脉滴注2h,随后予依诺肝素4000IU,皮下注射,1次/12h.共7d.第4天起口服华法林,3~5mg/d,连续2d监测凝血酶原时闻(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2.5(2.0~3.0)时,停用低分子肝素,连续口服华法林6个月.结果 10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2例.所有患者无严重出血倾向.结论 阿替普酶用于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溶栓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但临床疗效的评估需扩大观察样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瑞替普酶(r-PA)与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98例发病12 h内的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瑞替普酶组49例,瑞替普酶18 mg间隔30 min分2次静脉注射;尿激酶组49例,150万u 30 min内静脉滴注。观察2组溶栓再通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溶栓后120 min瑞替普酶组42例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再通率为85.71%,尿激酶组35例相关血管再通,再通率71.43%,瑞替普酶组再通率高于尿激酶组,2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比尿激酶能更早地使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再通率高,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化普通肝素(UFH)治疗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60例AMI溶栓患者,通过阿替普酶100mg溶栓治疗后行UFH抗凝48h,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采用标准化肝素治疗方案;B组采用常规经验用药。结果:A组首次测量达标比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75s明显高于B组,P<0.01,两组均未见出血并发症患者;A组维持在治疗范围内的时间明显长于,P<0.01。结论:AMI溶栓患者可安全有效应用UFH标准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付敏 《当代医学》2016,(14):141-142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采用低分子肝素钙与瑞替普酶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给予32例患者瑞替普酶10mU静脉注射,与普通肝素钠75 U/kg皮下注射;观察组给予32例患者瑞替普酶10 mU静脉注射与脐部周围给予5000 U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2组均在治疗后给予阿司匹林75~100/d,总治疗时间均为3~7 d。观察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冠脉再通率(93.8%、90.6%)和血管再通率(96.9%、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低分子肝素钙与瑞替普酶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冠脉和血管再通,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2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经磁共振颅内静脉成像(MRV)或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确诊CVST12例,排除抗凝的禁忌证,以肝素1000u/h或750u/h持续的静脉泵注入,开始6h查aPTT1次,24h后、每12h查1次,维持aPTT在对照值的1.5-2.5倍,〉2.5倍肝素减半量,〉3倍停用1~2h后,肝素剂量减半,24h后aPTT未达1.5倍时肝素剂量追加250u/h,持续5~7d。同时第1天晚上6时按照Roberts依年龄调整华法林负荷量方案口服华法林1次,服药后16~17h复查INR,首剂后3d,根据当天INR的结果及对应的年龄组决定当天华法林用量。第4剂的华法林剂量设定为维持量,持续3~6个月(INR2.0-3.0)。结果从1000u/h开始8例,24h内aPTT达1.5~2.5倍占7例(87.5%),24~36h aPTT〈3倍5例,36h〉3倍2例,24h aPTT未达1.5倍1例。从750u/h开始4例,24h达1.5倍1例,3例追加剂量至1000u/h,分别在12、18h达1.5倍,24、36h后〉2.5倍。用药时每天查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无异常。静脉注射处出现皮肤紫斑7例,BT延长11例,牙龈出血1例。无消化道或其它部位出血者。7d复查头颅CT见2例无症状新增的颅内点状出血。完全康复7例,明显好转4例,好转1例。随访3月~2年无复发。结论CVST患者使用肝素(1000u/h开始)可尽快达到有效抗凝水平,合用华法林治疗效果良好,无严重出血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r—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时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瑞替普酶10mU+10mU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症状,溶栓后2h内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m)和EF值,2周内发生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卒中、缺血复发及再梗死、死亡的发生率作为复合临床终点,出血并发症及过敏反应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胸痛症状缓解率及再通率明显改善;治疗组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IVR、全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合临床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重度或致命性出血及过敏反应。结论临床上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36例急诊AMI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判断再通率,观察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36例AMI患者中获得冠脉再通23例,再通率为63.9%;其中发病≤6h溶栓再通率21/27(77.8%),发病〉6h溶栓再通率2/9(22.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AMI是切实可行的一种有效方法,使更多的AMI病人及早赢得时间,得到有效治疗,挽救更多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4.
两种溶栓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r-SK)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患者随机分为r-SK组(40例)和UK组(40例),分别用r-SK1.5×10^6U和UK1.5×10^6U静脉输注,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不良反应及5周病死率。结果:r-SK组溶栓后120min血管再通率(85.0%)明显高于UK组(62.5%)(P〈0.05);溶栓后各时间段r-SK组再通率均高于UK组(P<0.05);r-SK组于溶栓治疗4周内其出血、心血管并发症、再闭塞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UK组(P〈0.05);心原性休克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K组死亡率(2.5%)明显低于UK组(7.5%)(P〈0.05)。结论:与UK相比,r-SK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发病6 h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应用普通肝素(UFH)或低分子肝素(LWMH)抗凝辅助全量阿替普酶溶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FH组与LWMH组各48例,2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UFH或LWMH联合阿替普酶100 mg进行静脉溶栓,统计2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再灌注时间、心肌抢救指数、临床事件发生率、出血发生率。结果 2组的临床再通率及平均再灌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最终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抢救指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3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替普酶方案可以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心肌抢救指数,显著降低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出血发生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不同剂量溶栓的量效关系;对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瑞替普酶、尿激酶溶栓结果进行比较,评价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效果。方法在36只成年毕格犬建立急性脑栓塞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瑞替普酶组、尿激酶组、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大剂量组(75μg/kg)、中剂量组(37.5μg/kg)及小剂量组(18.75μg/kg)6组,分别予以相应干预处理。溶栓后分别于60、120、180、240分钟行颈内动脉造影观察栓塞动脉再通情况并抽取静脉血液测定TT、PT、APTT、FIB及DD。结果(1)溶栓后2小时GBV-PA大剂量组(75μg/kg)、中剂量组(37.5μg/kg)、小剂量组(18.75μg/kg)及生理盐水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6.7%、52.4%、33.3%和0.00%,大剂量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中、小剂量组。(2)溶栓后2小时瑞替普酶组、GBV-PA大剂量组、尿激酶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8.9%、86.7%和57.9%,瑞替普酶组、GBV-PA大剂量组均高于尿激酶组,GBV-PA大剂量组和瑞替普酶组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大剂量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比尿激酶具有更强的血栓溶解作用,与瑞替普酶溶栓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7.
宗秀兰  杜爱芬  赵良梅 《海南医学》2014,(19):2822-282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的心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阿司匹林、吗啡、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等)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溶栓效果、心功能、缺血修饰性蛋白(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其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值提前、再通率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组内IMA、CK-MB、BNP、SOD、MDA进行比较,观察组的IMA、CK-MB、BNP、SOD、MDA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者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IMA、CK-MB、BNP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BNP、SOD、MDA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心力衰竭、休克、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绞痛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有利于减少溶栓治疗后的并发症,改善心肌酶指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简单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效果。方法应用一体化救治模式238例AMI患者为研究组,非一体化救治模式265例AMI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溶栓169例,再通135例(79.188%),1h内溶栓63例,死亡22例(9.24%)。对照组:溶栓148例,再通97例(65.54%),1h内溶栓14例,死亡35例(13.58%)。结论一体化救治模式缩短溶栓延迟时间0.5~3.0h,明显提高了AIM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对比普通肝素钠(UH)或国产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钠(LMWH)抗凝联合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UH组(25例)和LMWH组(25例),分别在常规瑞替普酶(10 mu+10 mu)静脉溶栓基础上接受UH钠或国产LMWH钠抗凝治疗,观察溶栓后48 h内两组患者的溶栓再通率、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相关死亡率。结果 48 h内,两组溶栓再通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UH组出血发生率为100%,出血直接导致的死亡率为20%;LMWH组出血发生率为4%,无1例因出血并发症死亡者。结论 LMWH钠联合瑞替普酶治疗ST段抬高型AMI疗效确切,在降低出血并发症方面较UH钠有明显的优势(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