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17-120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0月90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效果;烦躁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水平;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术后各时间点的VAS镇痛评分和Ramasy镇静评分。结果观察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烦躁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水平相近(P0.05);手术开始15min后观察组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镇痛评分和Ramasy镇静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更好维持动力学指标稳定和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麻醉的效果,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前(T1)、手术2 h(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4 h(T4)的应激反应指标(多巴胺-DA、肾上腺素-E、去甲身上腺素-NE)以及术后安静状态下和活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T2和T3时间点E水平高于T3和T4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T4时间点NE水平高于T1、T2和T3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时间点DA水平低于其它时间点,观察组T4时间点DA水平高于其它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4时间点E、NE和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安静状态和活动状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伍军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3):2387-2389
目的探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肺癌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全身麻醉,观察组接受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两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拔管前,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较麻醉前升高,且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肺癌手术中应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减轻术中全身应激反应,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食道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月至12月行食道癌根治术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纳入28例,两组患者接受麻醉的方式不同,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方式,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及术后48h的应激反应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及炎性因子水平无差异(P0.05),术后48h,观察组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E)、血糖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道癌根治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定位精准,安全可靠,应激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单侧开胸术中应用单次多点胸椎旁神经阻滞与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的围术期镇痛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实施单侧开胸手术的肺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单次组(单次多点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连续组(连续组采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每组42例.对比两组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护室(post-anesthesia 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外科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指标、动脉血氧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麻醉苏醒情况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麻醉优良率观察组略优于对照组(96.67%vs. 93.30%,P>0.05)。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麻醉前后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的PaO2、SpO2、PaCO2在围术期间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手术后的PaO2和SpO2和PaCO2比较均无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在观察组中为0,低于对照组13.33%(P<0.05)。观察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可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50例行胸腔镜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和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每组75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恢复质量,围术期相关指标,不同时间点的炎症因子水平,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和镇静程度,麻醉前(T0)、气管插管时(T1)、气管插管后15min(T2)、切皮时(T3)以及术毕(T4)的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心率(heart rate,HR)。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的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自理能力、心理支持、疼痛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477-148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胫骨骨折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75)与对照组(n=75),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应激反应指标。结果:观察组拔管后1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为(2.39±0.1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92±0.23)分,拔管后30 min的疼痛(VAS)评分为(1.85±0.7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8±0.69)分(P<0.05)。观察组唤醒时间(7.90±2.13)min、拔管时间(10.38±2.62)min均早于对照组的(13.53±3.19)min、(17.55±3.82)min(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_0时刻的血浆血糖(GLU)、白介素-6(IL-6)、皮质醇(CO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_1~T_4时刻的GLU、IL-6、COR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GLU、IL-6、COR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7%)明显低于对照组(14.67%)(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全身麻醉,超声引导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的麻醉效果更加显著,且减轻手术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70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35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取开胸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手术操作实行单纯全麻,观察组患者为胸椎旁神经阻滞符合全麻,且在实行全麻前进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1)、手术2h(T2)、手术结束(T3)以及术后24h(T4)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血糖浓度,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安静时与活动时VAS疼痛评分。结果结果表明,两组患者T2、T3时的E值均明显低于T1、T4时,T4时血糖、NE均明显高于其他各时间点(P0.05);对照组患者T4时NE、血糖、DA、E值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T4时DA值明显高于T1、T2、T3时(P0.05);与此同时,在手术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在安静时与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在采取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经超声引导下进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安全有效,相对比单纯全麻方式可有效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04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64例)和对照组(全身麻醉,40例)。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手术切皮时、手术30 min、手术结束时、术后30 min应激反应指标[血清白介素-6(IL-6)、皮质醇(COR)水平],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并于术前1 d、术后1 d和3 d评价患者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睡眠质量(PSQI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IL-6、COR水平波动更小(P<0.001)。观察组苏醒时间[(7.11±1.55) min vs(12.28±1.83) min]、拔管时间[(11.09±1.26) d vs(17.43±2.02)d]均短于对照组,且拔管后VAS评分[(1.92±0.70)分vs(3.95±0.71)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拔管后镇静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率收缩压乘积(RP P)和血压心率比值(PRQ)的影响.方法:选择97例需行全麻手术且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麻醉,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n=49)在术前30min静脉注射0.5μg/kg右美托咪定,对照组(n=48)在相同时刻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给药前(T0)、拔管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5min(T3)、拔管后10min(T4)的HR、SBP、DBP、MAP等指标,计算RPP和PRQ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T1、T2时的HR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T1、T2、T3的SBP、DBP、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T1~T4的RPP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T0~T4的PR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研究时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的RP P,保证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性和更低的心血管反应,提高拔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结合坐骨神经阻滞对抗凝病人大隐静脉剥脱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40例行单侧大隐静脉剥脱术的抗凝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病人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结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病人采用椎管内麻醉。观察2组麻醉阻滞前后血压及心率(HR)变化,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及手术时间,评价2组麻醉效果及术后疼痛程度,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麻醉阻滞前后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HR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病人T2时的SBP、DBP均明显低于T0和T1(P<0.01),T3时SBP、DBP均明显高于T2(P<0.01)。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T2时的SBP、DBP均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术中输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中升压药物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抗凝病人大隐静脉剥脱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结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术中血压稳定,输液量少,术后疼痛程度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鼾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鼾症患者124例实施研究。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124例患者分成观察组( n=62)及对照组( n=62)两组,对照组术中给予芬太尼与丙泊酚的复合麻醉,观察组术中给予雷米芬太尼与丙泊酚的复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相关指标,不同时期( T0:麻醉之前;T1:手术开始;T2:手术开始后的5min;T3:开始后30min;T4:手术完成)的血压及心率,以及麻醉苏醒后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答问切题时间均分别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相比,观察组T2的SBP、DBP 及HR水平及T3的SBP、DBP 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内相比,观察组T1~T3的SBP 水平、T1的DBP 水平及T1~T2的HR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T0的水平,对照组T1的SBP、DBP 及HR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T0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苏醒后的疼痛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与丙泊酚的复合麻醉产生的麻醉效果平稳,且可在早期时进行清醒拔管,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胸椎旁神经节阻滞(TPVB)联合全身麻醉(GA)对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择期拟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双侧胸椎旁神经节阻滞组(TPVB+GA组)和全身麻醉组(GA组),每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肺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2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行肺癌根治术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TEA)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PVB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各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前、手术开始30 min、术毕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不同时间的应激指标[术前及术后2、12、24 h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浆皮质醇(Cor)、随机血糖(GLU)]水平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开始30 min、术毕时,两组MAP、HR水平均高于麻醉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2、24 h,两组NE、E、Cor、GLU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2.21%(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VB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可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指标水平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TEA复合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和前锯肌阻滞(serratus plane block,SPB)对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胸腔镜手术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体重指数18~24 kg/m2,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TPVB组和SPB组;两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超声引导下行0.375%的罗哌卡因20 mL TPVB或SPB,全凭静脉麻醉诱导置入喉罩;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自主呼吸恢复时(T1)、手术开始30 min时(T2)、手术开始60 min时(T3)、手术结束时(T4)及苏醒时(T5)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记录患者术后2、4、6、12、24和48 h静息及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 VAS),术后有效镇痛泵按压次数,阿片类药物累计使用量;记录患者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T0、T1、T2、T3、T4和T5时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PB组神经阻滞时间明显长于TPVB组(P<0.05),术后6 h、12 h咳嗽时VAS低于TPVB组(P<0.05),术后有效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阿片类药物累计使用量低于TPVB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TPVB和SPB均能安全、有效地用于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下胸腔镜手术,但SPB能明显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阿片类药物总用量。  相似文献   

17.
李春霞 《西部医学》2014,(8):1074-1076
目的 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在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靶控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组(对照组),每组3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3 min后(T1)、插管(T2)、切皮(T3)、术中探查(T4)以及拔管(T5)时的血压(SBP、DBP)和心率(HR)的变化,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记录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靶控组苏醒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诱导3 min后(T1)的SBP、DBP、HR低幅度大于靶控组(P<0.05);拔管(T5)时,对照组SBP、DBP、HR显著高于靶控组(P<0.05).两组BMI正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中肥胖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靶控组(P<0.05).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可缩短苏醒时间,降低麻醉药用量,对血压、心率影响较小,可降低老年肥胖患者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导管3个水平胸椎旁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0例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和椎旁阻滞组(阻滞组),全麻组行经喉罩全身麻醉,阻滞组在喉罩全麻基础上联合经导管3个水平胸椎旁阻滞。记录患者离开苏醒室时、术后4 h、术后8 h、术后12 h 4个围术期急性疼痛观察时点和术后3月、术后6月两个慢性疼痛观察时点的VAS评分;比较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手术结束至苏醒室内清醒后拔管的时间,术后24 h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3月、6月时的疼痛部位和1周内的疼痛发生天数及简式McGill(SF MPQ)问卷得分。结果: ① 急性疼痛评分比较:除术后4 h运动和术后8 h静息时与全麻组无显著差异外(P>0.05),阻滞组在其余急性期观察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全麻组(均P<0.05); ② 与全麻组比较,阻滞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清醒拔管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但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③ 慢性疼痛评分比较:阻滞组VAS评分除术后3月静息时与全麻组无差异外,术后3月运动时和术后6月静息、运动时均显著低于全麻组(均P<0.05); ④ 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疼痛综合征(PMPS)发生率:两组患者在3月、6月时的PMPS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⑤ SF MPQ得分:阻滞组SF MPQ评分在术后3月、6月时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 ⑥ 急、慢性疼痛观察点运动VAS评分的相关性:全麻组各急性疼痛观察时点与3月、6月时VAS评分均有相关性(P<0.05);阻滞组除术后4 h、术后8 h与6月时VAS评分无相关性外(P>0.05),其他急性疼痛观察时点与3月、6月时VAS评分均有相关性(P<0.05)。 结论: 经导管3个水平胸椎旁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不仅可显著改善术后急性疼痛,减少手术中舒芬太尼用量,缩短患者术毕拔管时间,还可显著降低PMPS患者疼痛评分,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椎旁阻滞并未能降低术后PMPS的发生率,另外,术后急性疼痛VAS评分与PMPS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分为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15 min(T1)、麻醉后30 min(T2)、使用骨水泥前10 min(T3)、使用骨水泥后10 min(T4)及手术结束时(T5)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诱导时间、硬膜外局部麻醉药用量、麻黄碱用量和麻醉效果。结果 CSEA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EA组(P<0.05),CSEA组麻醉诱导时间显著短于EA组(P<0.05),CSEA组硬膜外局部麻醉药用量显著少于EA组(P<0.05);2组患者术中麻黄碱使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后SBP和DBP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2组患者T4时SBP和DBP显著低于T3时(P<0.05);麻醉前后2组患者SBP、DBP、HR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A应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安全可靠,镇痛效果好,肌肉松弛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膝关节置换术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病人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C组采取全身麻醉,E组采取超声引导下SGB联合全身麻醉.比较2组止血带充气前(T0)、止血带充气后30 min(T1)、止血带充气1 h(T2)、止血带放气前(T3)、止血带放气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