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连市暴力伤害发生情况及特征,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与分析2006—2014年间首次就诊于大连市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的暴力伤害病例数据。结果收集暴力伤害监测病例31 271例,占伤害监测总数18.6%,男女性别比为2.7∶1,21~40岁人群比例最高(53.24%),商业服务人员(21.65%)在各职业中所占比例最高。暴力伤害主要发生在公共场所(38.71%)和商业服务场所(17.86%),发生时间集中在18:00—22:00(34.62%);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以休闲活动(66.65%)和有偿工作(10.37%)为主;伤害性质主要为挫/擦伤(57.99%)和锐器/开放伤(22.61%),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骨折的比例逐渐增大(rs=0.96,P0.01);病例主要以轻度伤害(78.88%)为主,并且多数患者治疗后回家(85.73%)。结论大连市暴力伤害防控的重点人群为中青年男性,相关部门应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该类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广西某城市医院伤害监测资料描述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开展以医院急诊为基础的伤害哨点监测,了解伤害发生的特点,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评价伤害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制定统一的伤害监测报告卡,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护人员,对到该院就诊的伤害病人询问、填写报告卡.结果 跌/坠落伤、钝器伤、刀/锐器伤、机动车车祸、非机动车车祸为前5位伤害原因,占89.22%,构成了该市伤害的主要原因.伤害发生的主要年龄段25~44岁和15~24岁,伤害发生的时间分两个时段,一是上午的9:00~11:00,另一个是下午16:00~22:00,主要职业是学生和商业服务业人员,绝大部分为非故意伤和轻伤.结论 该市伤害干预重点是跌落伤,钝/锐器伤和交通伤,重点干预人群是青少年和壮年.  相似文献   

3.
2006年大连市伤害监测点医院首诊伤害病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大连市伤害发生的分布特点及流行规律,探索切实可行的监测网络系统,为制定干预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大连市沙河口区监测点医院急诊室、其他门急诊及临床科室诊断为伤害的全部首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年合计报告伤害病例10 537例,其中男性占68.09%,女性占31.91%;25~34岁占23.30%,35~44岁占20.17%,20~24岁占15.36%;前5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为钝器伤(占28.98%)、跌倒/坠落(占22.60%)、刀/锐器伤(占18.87%)、机动车车祸(占16.76%)、动物伤(占1.78%);发生地点主要是公路/街道(占19.33%)、贸易和服务场所(占19.11%)、公共居住场所(占16.39%)、家中(占16.27%)、工业和建筑场所(占14.16%);伤害发生高峰时间在8:00~12:00和16:00~22:00,高发月份为1、7、10月,每周周一稍高;非故意伤害占70.86%;轻症占67.37%;治疗后回家的占79.98%,死亡的占0.15%.[结论]伤害发生的重点人群是男性,20~44岁青壮年,应针对重点人群、多发地点、高峰时间和多发季节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许祥  翟耀明  田小草  宁锋  曹艳  汪韶洁   《现代预防医学》2018,(15):2702-2705
目的 了解青岛市在校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青岛市伤害监测系统收集在校学生伤害病例资料,采用SPSS19.0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7年青岛市共收集在校学生伤害病例25672例,男生17403例,女生8269例。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是跌倒/坠落(38.21%)、动物伤(17.97%)、刀/锐器伤(11.43%);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30.96%)、学校与公共场所(27.15%)和公路/街道(21.35%);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依次是休闲活动(40.00%)、体育活动(16.22%)、驾乘交通工具(10.66%);伤害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8:00-20:00,10:00和15:00是学校与公共场所伤害的高峰;公路/街道在17:00最高;17:00-20:00时家中伤害持续高发。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75.88%)为主。伤害意图以非故意(95.36%)伤害为主。结论〓针对青岛市在校学生伤害高发的时间、地点和活动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青岛市市北区居民伤害发生的频率及特点,为制定预防伤害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年在青岛市市北区医疗单位就诊的伤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伤害8 565例,伤害报告发生率为1.81%,标化率为2.13%.伤害发生率,男性为2.30%,女性为1.31%(P<0.05).8 556例伤害病例中,前3位发生原因为跌倒/坠落(占38.53%)、刀/锐器伤(占22.18%)、钝器伤(占21.79%);前3位发生地点是家中(占28.33%)、公路/街道(占23.53%)、公共居住场所(占13.79%);发生在第一~四季度分别占17.58%、27.24%、31.48%、23.70%;一天中9:00~10:00、15:00~16:00、19:00~20:00分别占14.55%、12.11%、11.66%.[结论]市北区伤害报告发生率不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连市0~14岁儿童伤害发生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大连市3所3级甲等医院就诊后诊断为伤害的全部首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3所医院合计报告0~14岁儿童伤害病例1 186例,其中男童826例,女童360例,男女性别比为2.29:1;伤害原因主要是跌倒/坠落(占43.59%)、钝器伤(占19.90%)、刀/锐器伤、(占12.06%)、机动车车祸(占9.70%)和动物伤(占8.52%);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学校与公共场所(占27.49%)、家中(占24.20%)、公路/街道(占22.18%)、体育和运动场所(占2.87%)、贸易和服务场所(占1.60%);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是休闲活动(占55.82%)、体育活动(占14.25%)、驾乘交通工具(占3.88%)、家务/学习(占3.54%)、其他活动(占2.61%);伤害性质主要是挫伤、擦伤(占42.16%)、锐器伤、咬伤、开放伤(占33.98%)、扭伤/拉伤(占9.61%)、骨折(占8.78%)、脑震荡、脑挫裂伤(占3.04%);伤害部位主要是上肢(占32.88%)、头部(占29.26%)、下肢(占28.50%)、躯干(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大连市学生肢体暴力伤害流行特征,为制定学生群体肢体暴力伤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8—2022年大连市医院伤害监测系统收集的学生肢体暴力伤害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特征并计算构成比,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共报告在校生肢体暴力伤害病例1 413例,男女性别比为4.12∶1。各年度在校学生肢体暴力伤害报告数由2018年的414例下降到2022年的209例;高中/中专阶段病例占比最高(40.13%);各月份均有伤害发生,6,10和11月报告病例最多,共占33.97%;伤害原因主要为钝器伤和跌倒/坠落,分别占70.06%和23.35%,其中男生钝器伤占比(71.24%)高于女生(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以休闲活动为主,占75.58%;伤害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公路/街道,分别占51.52%和23.35%;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和锐器开放伤,分别占67.16%和22.29%;伤害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部,占59.52%;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分...  相似文献   

8.
掌握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为指导中小学校开展学生伤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广东省7个市县抽取19家医院作为哨点医院,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因伤害首次到哨点监测医院就诊的6~18岁中小学生.结果 2012年广东省中小学生发生伤害患者共计17 923例,男女性别比为2.36∶1.伤害发生的原因前5位依次为跌倒/坠落(8 951例)、动物伤(3 144例)、道路交通伤害(2 294例)、钝器伤(1 546例)、刀/锐器伤(1 287例),分别占总伤害的49.94%,17.54%,12.80%,8.63%,7.18%.伤害发生地点前3位依次为家中(5 398例)、学校与公共场所(5 083例)、公路/街道(3 556例),分别占总伤害构成的30.12%,28.36%,19.84%.前3位伤害发生时活动依次为休闲活动(68.17%)、体育活动(11.50%)、驾乘交通工具(10.23%).伤害以非故意(96.12%)为主.伤害部位以上肢为主,占34.50%;87.21%的伤害患者为轻度损伤;90%以上的伤害病例就诊后回家.5月、7-10月伤害发生较多,占全年的37.88%.每天发生伤害患者数以16:00-20:00较多,占43.30%.结论 广东省学生伤害不容忽视,重点应放在跌倒/坠落和动物伤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流动儿童伤害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儿童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5年因伤害首次在深圳市南山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科就诊的0~18岁流动儿童病例资料,对发生的原因、地点、性质、意图、严重程度及结局等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共报告流动儿童伤害病例11 806例,占总伤害病例数的5.7%,男、女童性别比为2.01:1.伤害发生原因前4位分别为跌倒/坠落(52.0%)、钝器伤(18.5%)、动物伤(14.9%)、刀/锐器伤(7.3%);伤害发生地点前4位分别为家中(44.4%)、公共居住场所(21.0%)、学校与公共场所(16.4%)、公路/街道(10.2%);伤害性质前4位分别为挫伤(53.2%)、锐器伤(34.0%)、扭伤/拉伤(7.8%)、烧烫伤(2.4%).不同年龄组儿童伤害原因、地点、性质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89,44.37,14.06,P值均<0.01).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为主(99.0%);伤害的严重程度以轻微的浅表伤(96.0%)为主;伤害结局中,处理后出院占96.1%.结论 流动儿童伤害发生特点与性别、年龄密切相关.应采取多部门合作的方式,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比较城乡中学生伤害类型的特点,为有效预防学生伤害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表,对辽宁中学生(城市2 842名,郊县2 364名)伤害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和x2检验.结果 在前5名的伤害类型中,城市男生依次为跌坠伤(3.68%)、扭伤(3.61%)、硬物击伤(1.77%)、锐器伤(1.55%)、爆炸伤(1.03%),郊县男生依次为扭伤(6.04%)、跌坠伤、锐器伤(5.19%)、硬物击伤(1.70%)、烧伤/烫伤(1.60%);城市女生依次为扭伤(2.63%)、跌坠伤(2.22%)、锐器伤(1.28%)、硬物击伤(1.08%)、动物咬伤(0.94%),郊县女生依次为扭伤(3.14%)、跌坠伤(3.07%)、锐器伤(1.46%)、烧伤/烫伤(1.00%)、动物咬伤(0.92%).女生13种伤害类型发生率的城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扭伤、动物咬伤、烧伤/烫伤发生率的城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均为乡村高于城市.结论 城乡中学生伤害类型居于前3位的均为扭伤、跌坠伤、锐器伤.不同性别城乡学生伤害类型有各自的特点,尤其农村男生扭伤、动物咬伤、烧伤/烫伤的报告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连市伤害发生的特点和流行规律,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大连市3家监测哨点医院首诊伤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共报告伤害病例24011例,其中男性15779例,占65.72%,女性8232例,占34.28%;发生在25-44岁伤害比例最高,占41.27%;主要人群为商业/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在校学生分别占墙.24%、17.34%、11.07%;伤害主要原因为钝器伤、跌倒/坠落伤,分别占30.49%、26.56%;发生地点在道路/街道最多占27.08%;发生时的主要活动是在休闲活动和工作,分别占48.44%,17.99%:伤害的性质主要是挫伤/擦伤、锐器伤/开放伤分别占39.14%、32.28%;发生意图多为意外事故占79.88%;伤害程度以轻度为多占77.26%;最后结局门诊治疗后回家占83.01%。结论大连市伤害以钝器伤、跌倒/坠落为主,男性、青壮年是伤害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现况,为开展防控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6学年杨浦区全区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个案进行分析。结果2014—2016学年,杨浦区中小学校伤害发生率是4.08‰,男女生伤害发生率分别是5.47‰和2.60‰,小学生和中学生的伤害发生率分别是3.11‰和5.15‰,男女生间和中小学生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各学年间的伤害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伤害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学校,占73%;伤害发生的时间在24 h内的分布,集中在10:00和14:00—15:00;伤害发生原因跌落/跌倒比例最高,占66.7%;伤害发生性质,骨折占62.4%;伤害发生的部位中,腕/手(26.4%)和踝/足(26.4%)的比例最高。结论结合学生伤害发生的特点,对不同性别,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应开展针对性的防控和干预措施,以有效地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大连市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特征,为开展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3所伤害监测医院急诊收治的道路交通伤害病例信息。结果 2006 - 2014年共收集道路交通伤害病例24 905例,男女性别比为1.3∶1,21~30岁年龄组病例所占的比例最高(23.8%),专业技术人员和商业服务人员占职业分布的前2位;公路/街道(83.8%)是该类伤害发生的主要地点,发生高峰时间分别为上午9时和下午18时;发生伤害时的活动前2位分别为驾乘交通工具(44.6%)和休闲活动(37.5%);病例头部受伤比例(31.6%)最高,主要为挫伤和骨折,分别占62.6%和17.4%,并且随年龄的增长,骨折比例逐渐上升(rs = 0.91,P = 0.002);伤害严重程度较重,中、重度伤害占21.9%,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重度伤害程度比例逐渐增大(rs = 0.76,P = 0.028),住院和死亡比例(21.0%)也较高。结论 大连市道路交通伤害干预应重点关注青、中年男性人群,并且加强头部等重点部位的防护,最大程度减少并降低该类伤害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Among school-aged children, unintentional injuries are the leading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 began this prospective study in a sample of nine schools within the Boulder Valley School District (Colorado) during the 1988-1989 school year in an effort to explore the etiology of school-related injuries an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relevant to their prevention.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509 injuries were reported among a population of 5,518 students, yielding an incidence of 9.22 per 100 students. Boys were nearly one and one-half times more likely to have sustained a school-related injury than girls (risk ratio (RR) = 1.41;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s] 1.18, 1.68). We foun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injury rates by school level (P less than .001). Middle/junior high students had the highest rate, followed closely by elementary students and distantly by high school students. Sports activities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ercentage of school injuries (53%), and the percentage of sports-related injurie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grade level. Analysis of injury rates by school location revealed that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most frequently injured in the gym (1.52 per 100), middle/junior high students on the athletic field (4.26 per 100), and elementary students on the playground (6.12 per 100). Using injury location as the focal point, we examined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variables sport/activity, body site, and nature of injury. We found that a large percentage of injuries sustained on the athletic field or in the gym were similar and affected similar body sites, whereas playground injuries differed in their nature and in body site affected.(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15.
了解2016—2017 学年北京市中小学生伤害现况,为制定北京市学生伤害防控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16 个区102 所中小学校的19 666 名学生,对在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期间发生伤害的病例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2016—2017 学年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0.68%,其中男生为 12.98%,女生为8.63%; 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至三年级) 为7.26%,小学高年级学生(四至六年级) 为14.38%,初中生为 11.80%,高中生为9.55%.在各伤害类型中,跌伤发生率最高,为6.35%.伤害病例中发生地点前3 位是学校(43.26%) 、家中(24.76%) 和马路/道路(13. 19%); 发生时进行的活动前3 位是体育活动(28. 78%) 、行走(26. 21%) 和休闲娱乐(16.90%); 受伤部位前3 位是下肢(41.98%) 、上肢(28.91%) 和头部(15.32%).平均每次伤害造成4.26 d 休息,2.27 d 缺课,0.55 d 住院.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发生率在10%以上.男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是北京市学生伤害防控的重点人群,跌伤应作为优先干预的重点类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大连市流动人口伤害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6-2017年大连市6家伤害监测医院流动人口伤害病例数据,回顾性分析其伤害流行特征。结果 收集流动人口伤害病例38 808例,男性27 445例,女性11 363例,性别比为2.42:1,年龄主要集中在21~50岁之间,占69.98%;伤害病例的职业多为专业技术人员(23.98%)和商业服务人员(22.54%);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为钝器伤(28.21%)、跌倒(23.93%)和锐器伤(20.61%);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工业/建筑场所(23.58%),其次为公路/街道(18.23%);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以休闲活动(36.77%)和有偿工作(30.18%)为主;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79.69%)为主;上肢是最常见的受伤部位;伤害严重程度轻度占75.12%,中度占23.41%,重度占1.47%。结论 伤害对大连市流动人口健康造成一定威胁,应对该人群开展有针对性分类干预,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中小学生交通伤害的流行现况,为探索有效的学生交通伤害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6学年上海市嘉定区学校卫生监测系统内的中小学生交通伤害个案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6学年上海市嘉定区中小学校共报告学生交通伤害101例,占学生总体伤害6.15%。5年交通伤害报告率为0.34‰,其中男生交通伤害报告率为0.46‰,高于女生0.20‰(P < 0.01);中学生交通伤害报告率0.40‰,小学生0.29‰。伤害性质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骨折(53.47%)、擦伤/挫伤(14.85%)、复合伤(10.89%);伤害部位前三位依次为踝和足(19.80%)、髋/下肢(18.81%)及肩/上肢(16.83%)。学生交通伤害发生时段主要为上(放)学途中(46.53%)、节假日(35.64%)及放学后(15.84%)。结论中小学生交通伤害的主要人群为男生,学校和社区需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行为干预,预防学生交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何源  杨艺  张嫣平  高源  胡皓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179-4181,4183
目的 分析宁夏伤害监测病例特征分布情况,为今后开展相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国家慢病中心伤害预防室统一制作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收集宁夏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伤害病例的相关信息.结果 2010年累计收集伤害报卡13 133例,男女性别比2.2:1,年龄主要集中在25~44岁,多发生在7月,发生伤害的地点以公路/街道最多见,伤害原因前5位依次为交通伤害(34.16%)、跌倒/坠落(21.98%)、钝器伤(17.68%)、刀/锐器伤(9.69%)、中毒(占7.01%).伤害意图主要为意外事故(82.40%).伤害发生部位以头部、四肢、躯干常见.结论 伤害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控制工作,以减少各类伤害的发生,维护大众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中小学生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深圳市南山区8所小学、8所初中和4所高中的所有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过去12个月内伤害的发生情况,共收回合格问卷为3169份,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7.79...  相似文献   

20.
朱旭豪  张铭驱  何志礼  胡术贤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44-1745,1747
目的分析清远市15岁及以下农村儿童伤害的原因,找出伤害发生的规律,评价伤害对该人群造成的危害。方法对清远市农村地区2009—2011年儿童伤害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共收集清远市农村儿童伤害病例980例,占清远市伤害总病例的9.27%;不同性别各年龄段均有伤害发生,男童的比例高于女童;一年中农村儿童伤害发生以6—10月份较高;伤害发生地点第1位是学校与公共场所463例(47.29%),其次为家中278例(28.34%),农场(农田)150例(15.27%)占第3位;伤害原因构成中跌落伤害居第1位,动物咬伤、交通事故、锐钝器伤的伤害排位靠前,伤害发生性质中917例(93.59%)是非故意的,59例(6.02%)为故意(暴力、攻击),自残、自杀4例(0.41%);伤害的受伤部位前3位依次为:头部369例(37.64%),上肢214例(21.82%),下肢195例(19.93%);伤害严重程度中轻度伤害有786例(80.21%),中度145例(14.77%),重度38例(3.85%),死亡11例(1.17%)。结论伤害是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政府和社会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农村儿童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