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入组标准并且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训练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呼吸肌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根据吞咽障碍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结果 治疗4周后训练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评级、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肌训练有助于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和呼吸功能以及卒中后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吞咽训练和呼吸训练,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功能性经口摄食分级评估(FOIS)]和呼吸功能评定[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并计算两组患者SAP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SA及FOI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SSA及FO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VC、FEV1和PEF均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FVC、FEV1和PEF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SAP发生率分别为6.7%和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结论 体外膈肌起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强化呼吸训练联合吞咽训练及电刺激治疗在老年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老年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电刺激治疗、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化呼吸训练,比较两组疗效及误吸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总有效率为90.57%,高于对照组的7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Rosenbek误吸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进行强化呼吸训练可促进吞咽障碍的康复,降低误吸程度,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系统化呼吸功能训练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COPD患者56例,待病情稳定进入康复期后开展系统化呼吸功能锻炼,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全身呼吸操和人工呼吸阻力训练,同时给予运动指导。观察干预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心率的变化,比较干预前后6 min步行试验(6MWT)的距离。结果:干预后,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和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等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6MWT距离较干预前明显延长(P<0.05或P<0.01)。结论:对老年COPD康复期患者开展系统化呼吸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的PD吞咽障碍患者5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呼吸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饮食指导,呼吸训练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吹口琴式呼吸功能训练(类似缩唇呼吸),每日3次,每次20 min。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接受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估吞咽功能,测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进行呼吸功能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呼吸训练组总有效率为88. 0%(22/25),对照组为0,呼吸训练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1)。治疗4周后,呼吸训练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VFSS评分低于治疗前(P <0. 01),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VF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 <0. 01);治疗4周后,呼吸训练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VFSS评分低于对照组[(2. 20±0. 76)分比(3. 68±0. 56)分,(3. 12±1. 45)分比(6. 12±1. 83)分](P <0. 01)。治疗4周后,呼吸训练组患者FEV_1、FVC、PEF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0. 05);对照组患者FEV_1、FVC、PEF均低于治疗前(P <0. 05);治疗4周后,呼吸训练组FEV_1、FVC、PEF高于对照组[(1. 55±0. 45) L比(1. 25±0. 44) L,(1. 93±0. 64) L比(1. 47±0. 55) L,(2. 56±0. 92) L/s比(1. 95±0. 61) L/s](P <0. 05)。结论呼吸训练能通过提高PD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吞咽功能,为PD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8例,依照康复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取呼吸训练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干预前后呼吸功能、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生命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观察组吞咽造影检查指标水平及生命质量评价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肺活量大于对照组,最长呼气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命质量,恢复吞咽功能,改善呼吸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张立杰  关敏霞  唐玲娟  吴巧红 《广西医学》2021,43(23):2814-2817
目的 探讨术前气管推移训练联合术后徒手呼吸功能训练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吞咽功能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进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术前气管推移训练联合术后常规呼吸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应用术前气管推移训练联合术后徒手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秒最大呼气量(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训练效果.结果 术后训练7 d后,观察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等级优于对照组,训练效果亦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训练后5 d、7 d时,观察组的FVC、FEV1及MVV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相较于术前气管推移训练联合术后常规呼吸吞咽功能训练,术前气管推移训练联合术后徒手呼吸功能训练更能显著地改善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吞咽功能与肺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白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5,(8):1020-1021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治疗方法。方法将42例老年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与康复训练治疗组,每组21例。对2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再实施康复训练治疗措施,观察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老年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治疗,对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本夫  张怀安  李召鹏 《吉林医学》2013,(31):6483-6485
目的:观察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洼田饮水测试及滕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住院治疗15 d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评级及滕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吞咽功能均提高,但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床边自主目标性呼吸训练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躯干稳定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进行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患者5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主呼吸训练组及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后康复训练,自主呼吸训练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床边自主目标性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呼吸功能及躯干稳定性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自主呼吸训练组呼吸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前后左右标准差、前后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运动轨迹长度及运动包络面积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床边自主目标性呼吸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躯干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及吞咽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使用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干预。干预6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吞咽功能及并发症。 结果 干预6周后,2组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5),且试验组SSA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related quality of life,SWAL-QOL)总分以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5),且试验组SWAL-QOL总分以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期间,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吞咽治疗仪结合运动想象训练可有效改善卒中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张英姿 《基层医学论坛》2013,(18):2326-2328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系统化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90例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同时系统地进行口腔功能、呼吸功能、意念、摄食等吞咽障碍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日本洼田俊夫饮水试验标准评价2组患者吞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吞咽障碍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康复医学科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应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9±0.72)分vs (4.10±0.71)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为(1.40±1.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0.9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33/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治呛四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观察组应用针刺治呛四穴配合吞咽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吞咽训练。2组均治疗4周后以洼田饮水试验结果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6.67%,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呛四穴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5.
早期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郝冬琳  王利惠  严玲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3):2153-215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3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训练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训练组患者除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外进行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训练组经过4周的康复训练,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吞咽障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20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3例;对照组16例患者中显效1例,有效8例,无效7例,两组患者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4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7例.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吞咽康复训练,隔日1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60d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后3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与前一时点比较,两组治疗后和随访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随访后,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降低值及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吞咽障碍复常率及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用针刺疗法可提高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容积黏度吞咽试验(V-VST)联合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为临床康复训练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V-VST试验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制定摄食训练和吞咽康复训练方案。记录2组患者1个月内的胃管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误吸发生率情况。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估患者干预前后吞咽功能。比较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和吞咽障碍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胃管滞留时间、住院时间、误吸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均P < 0.05)。干预前2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相当,干预后2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 0.05)。干预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Ⅰ级、Ⅱ级例数多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治疗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74.00%(37/50,χ2=9.490,P=0.002)。  结论  基于容积黏度吞咽试验联合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误吸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VitalStim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以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在治疗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摄食-吞咽功能评分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摄食-吞咽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lStim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吞咽训练,更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刘有山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0):1782-1785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其对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才藤分级、VFSS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 结果 经治疗后,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分析,观察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才藤分级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才藤分级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才藤分级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P<0.05)。2组患者治疗后VFSS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VFSS吞咽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吞咽半流质食物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舌骨前移距离和舌骨上移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吞咽时甲状软骨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吞咽时舌骨动度及甲状软骨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NMES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症状,提高颏舌骨肌和下颌舌骨肌肌力,有效恢复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