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B7-H4对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模型非肥胖型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鼠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雌性NOD鼠随机分为基线组5只、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5只、B7-H4-Fc蛋白组8只、IgG2a-Fc组6只。在0 d和30 d时,将小鼠麻醉后处死,并取脾脏和颌下腺;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单细胞悬液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颌下腺组织做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共刺激分子B7-H4蛋白主要表达于NOD鼠颌下腺导管内皮细胞胞浆,组织病理显示颌下腺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时B7-H4蛋白低表达。腹腔注射B7-H4-Fc融合蛋白30 d后NOD鼠颌下腺炎症浸润程度减轻。B7-H4-Fc组分别与IgG2a-Fc组、NS组、基线组比较时,脾脏中的CD4+Foxp3+T细胞/CD4+T细胞百分比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而B7-H4-Fc组较IgG2a-Fc组、NS组、基线组CD4+IFN-γ+T细胞/CD4+T细胞百分比均降低(均有P<0.05);三组间脾脏中CD4+IL-17+T细胞/CD4+T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B7-H4蛋白可延缓NOD小鼠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减轻体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抑制自身免疫炎症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 B细胞亚群在煤工尘肺(CWP)壹期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50例CWP壹期患者(CWP组)、50名与CWP组相同接尘条件的健康井下接尘矿工(接尘组)及50例井上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B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与接尘组比较,CWP组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38- B细胞水平降低,CD19+CD24intCD38int、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WP组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38- B细胞水平降低,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尘组人群外周血CD19+CD24intCD38int、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WP组岩尘亚组患者外周血CD19+CD24intCD38int、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水平高于煤尘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 B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可能与CWP患者肺部损伤程度有关,并参与CWP壹期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艾拉莫德联合氯诺昔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艾拉莫德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艾拉莫德片联合注射用氯诺昔康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及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ESR、 CRP、 PLT、 IgG、 IgA、 IgM、 CD3+、 CD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艾拉莫德联合注射用氯诺昔康治疗RA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机体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调节性B细胞的变化特点。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于急性期和临床治愈期对15例TCE药疹样皮炎患者进行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s)及CD19+CD24+CD27+调节性B细胞(CD19+CD24+CD27+Bregs)检测,并与15例不接触TCE的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
结果 TCE药疹样皮炎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4+CD25+Tregs比值(0.99%±0.55%)及CD19+CD24+CD27+Bregs比值(7.86%±2.35%)均低于对照组(P < 0.01);临床治愈期CD4+CD25+Tregs比值(2.54%±0.42%)及CD19+CD24+CD27+Bregs比值(23.28%±8.62%)高于急性期(P < 0.01),但临床治愈期CD4+CD25+Tregs比值(2.54%±0.42%)仍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TCE药疹样皮炎患者急性期调节性T细胞及调节性B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治疗后随病情好转数量明显增高,提示调节性B细胞可能与调节性T细胞一起参与TCE致药疹样皮炎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序贯抗结核治疗(antituberculosis therapy, ATT)中ART启动时间对结核病(tuberculosis, TB)/HIV患者CD4+ T、CD8+ 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的影响。方法 收集云南省传染病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入院的TB/HIV患者病历资料。根据ART启动时间分为A组(ART基础上启动ATT)、B组(ATT 8周内启动ART)、C组(ATT 8周后启动ART)。分析比较48周随访期内3组的免疫学指标差异。结果 共收集TB/HIV患者193例,分为A组90例、B组77例和C组26例。基线时B组的CD4+ T细胞计数低于A组和C组(P均<0.05)。3组患者在48周随访期内CD4+ 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P均<0.05)。A组和B组的CD4+ T细胞计数在序贯治疗后开始上升(P均<0.05),而C组则延迟至24周开始上升(P<0.05)。24周、48周时3组的CD4+ T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的CD4+ T细胞计数增幅高于A组和C组(P均<0.05)。48周时,3组中仅少数患者的CD4+ T细胞计数恢复至≥500 cells/μl,以B组恢复最为明显(12.99%)。 24周和48周时,CD4+ T细胞计数≥500 cells/μl患者所占比例在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尚未开始ART的TB/HIV患者应尽早接受ART,以恢复免疫功能,ATT 8周内启动ART,免疫重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钠联合阿立哌唑对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2月淄博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8例神经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采用青霉素联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曲松钠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并完成4周治疗及12个月随访。比较2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评分、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everity of illness, CGI-SI)评分、T细胞百分比、细胞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4周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及PANSS总分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CD3+ T细胞、CD4+ T细胞、CD4+/CD8+ T细胞 、IL-2、IL-12水平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1、2、3、4周CGI-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头孢曲松钠在治疗神经梅毒患者中,能改善患者神经症状,降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提高患者T细胞百分比,改善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治疗后复发率,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难治性贫血(MDS-RA)患者益气化瘀法治疗前后调节性B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免疫机制。方法将62例MDS-RA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西药治疗和益气化瘀法治疗,疗程均为12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血液中CD19+CD24~(high)CD27+Breg和CD19+CD24~(high)CD38~(high)Breg的表达率和计数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后CD19+CD24~(high)CD27+Breg和CD19+CD24~(high)CD38~(high)Breg的表达率和计数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19+CD24~(high)CD27+Breg和CD19+CD24~(high)CD38~(high)Breg的表达率和计数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19+CD24~(high)CD27+Breg和CD19+CD24~(high)CD38~(high)Breg的表达率和计数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瘀法能降低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调节性B细胞的数量和比例,进一步调控机体免疫水平,有效治疗难治性贫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对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儿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并诊断为CMV感染的57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患儿确诊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患儿均在确诊时(治疗前)、治疗6周左右(治疗中)、规范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检测外周血T、B细胞亚群及NK细胞。结果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总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均P0. 05),但不同组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NK细胞及B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加用匹多莫德可明显提升CD8+T淋巴细胞,可能会改善总T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数量,但对NK细胞及B淋巴细胞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和免疫学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2日—6月22日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59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疾病分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Procarta Plex多细胞因子检测系统检测外周血25种细胞因子和9种趋化因子水平。结果 59例COVID-19患者中,无症状感染组28例(47.5%)、轻型组6例(10.2%)、普通型组19例(32.2%),重型/危重型组6例(10.2%)。无症状感染组中位年龄为23.0(19.3,34.8)岁,显著低于普通型组的35.0(24.0,52.0)岁和重型/危重型组的64.5(52.0,68.3)岁(P均<0.05)。无症状感染组患者较少患有基础疾病,均无症状、体征和胸部CT变化,其外周血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重型/危重型组(P均<0.05),同时CD4+ T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普通型组(P<0.05)。14例无症状感染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4例无症状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后CD4+ T细胞计数的变化幅度均显著低于普通型组、重型/危重型组(P均<0.05)。无症状感染组外周血可检测到11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其中IL-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IP-10水平均显著低于普通型组、重型/危重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以青年为主,但未发现与性别因素相关。随着COVID-19病情进展,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计数降低,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升高,但上述指标在无症状感染者中未见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和分析不同进展阶段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53例HIV-1感染者血常规和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19+B细胞、CD16+CD56+NK细胞亚群,其中CD4+T细胞数超过500个/μL 37例(A组),在200~ 500个/μL之间的152例(B组),低于200个/μL 64例(C组).对照组为40例排除HIV、HCV、HBV感染的健康人(N组).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B、C三组中,CD4+T细胞数越低的组,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的百分比和总淋巴细胞数也越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BCN< 0.01).HIV 感染A、B、C组CD3+T细胞、CD3+ CD8+T细胞、CD19+B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AN<0.05,PBN< 0.01,PCN< 0.01);CD4+T细胞数越低的组,CD3+T细胞、CD3+ CD8+T细胞和CD19+B细胞绝对计数也相应越低,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BCN< 0.01).A、B、C三组CD16+CD56+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与NK细胞绝对计数变化呈相反趋势,CD4+T细胞数越低的组,CD16+ CD56+ NK细胞百分比越高,而其绝对计数越低,且CD16+ CD56+ 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与NK细胞绝对计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ABCN< 0.01).结论 HIV-1感染不仅影响人体细胞免疫,可能还影响人体的体液免疫和天然免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每一例患者外周血,以CELLQuest软件分析获取CD19+B细胞,检测BAFF的阳性表达率。比较40例直肠癌患者与40名正常人外周血CD19+B细胞上BAFF的表达情况;比较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CD19+B细胞上BAFF表达阳性率变化。结果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上BAFF阳性表达率与正常人比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19+B细胞上BAFF阳性表达率比患者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与术后比较,直肠癌患者术后组外周血CD19+B细胞上BAFF阳性表达率比术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直肠癌的发生与BAFF表达密切相关,BAFF在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CD19+B细胞上BAFF表达阳性率变化对直肠癌的治疗选择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化疗及胸腺肽α1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13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前一周及化疗2周期后分别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B细胞(CD19^+)NK细胞(CD3^-/CD16CD56),并比较化疗前后的变化,随后随机分为A、B两组,在其他治疗相同的前提下,A组给予胸腺肽α11.6mg OodIH,2~6个月,B组不用胸腺肽α1治疗,2月后两组均行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19^+、CD3^-/CD16-CD56^+)测定。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比较CD3^+、CD4^+细胞升高,CD8^+细胞下降(P〉O.05),CD4^+/CD8^+显著升高(P〈0.05);A组与B组相比A组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B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疗不会完全破坏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会使部分免疫功能提高及调整;胸腺肽Q1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增强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何红霞  寿小群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560-456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患儿T细胞亚群变化及匹多莫德的治疗作用。方法:6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静脉点滴阿齐霉素5天后,予以阿齐霉素口服,剂量和疗程相同。治疗组加匹多莫德口服,而对照组不用。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6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并以28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支原体肺炎急性期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32.40±5.93)%和(1.12±0.4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CD8+T细胞比例为(28.96±3.3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支原体肺炎患儿经匹多莫德治疗后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和CD4+/CD8+T细胞比值有明显上升(P<0.05);未经匹多莫德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在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支原体肺炎患儿匹多莫德治疗组平均病情反复次数较非匹多莫德治疗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匹多莫德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农达(roundup,活性成分为草甘膦)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8只成熟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蒸馏水)组和20、200、2 000 mg/kg农达染毒组,每组12只,灌胃染毒0.02ml/g,每日1次,连续染毒30 d。计算脾脏系数,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小鼠脾脏CD3~+、CD4~+、CD8~+T细胞,CD45r~+B细胞,CD49b~+NK细胞比例并计算CD4~+T/CD8~+T比值;测定小鼠脾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染毒30 d后,各农达染毒组小鼠脾脏重量呈下降趋势;与阴性对照组相比,200、2 000mg/kg农达染毒组小鼠脾脏CD3~+、CD4~+、CD8~+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CD45r~+B细胞比例明显下降,200 mg/kg农达染毒组CD4~+T/CD8~+T比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染毒组小鼠脾脏中MDA含量均增加,GSH-Px活力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除草剂农达可能通过影响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和氧化应激状态,抑制小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其在砷中毒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中毒组为53名燃煤型砷中毒患者,暴露组为7名砷暴露者,对照组为32名健康者。从中毒组选取22例患者(一般病变组11例,癌前病变和癌变组11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CD3^+CD4^+)、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细胞,CD3^+CD8^+)、Th/Ts比值(CD3^+CD4^+/CD3^+CD8^+)、B淋巴细胞(CD3^-CD19^+)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CD3^-CD(16+56)^+]的改变情况,并比较不同临床分度砷中毒患者和不同皮肤病损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中毒组患者外周血CD3^+、CD3^+CD4^+和CD3^-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降低(P〈0.01或P〈0.05),暴露组CD3^+CD4^+和CD3^-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重度中毒组CD3^-CD(16+56)^+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和暴露组(P〈0.05);与一般病变组比较,癌前病变和癌变组外周血CD3^+、CD3^+CD4^+和CD3^-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降低(P〈0.05);[结论]Th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能是燃煤型砷污染致人体免疫损伤的早期靶点。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中Th细胞和B淋巴细胞百分比的降低可能在砷中毒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经超声联合腹腔镜射频消融(laparoscopi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LRFA)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肝癌患者62例,分为三组,A组为腹腔镜联合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组(22例)、B组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ACE组)(20例)、C组为外科手术组(20例),射频消融组采用超声引导联合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手术组行肝癌根治术,20例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LRFA组治疗前后以及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同时相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CD19+)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 A、B、C三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3+、CD4+数目、CD4+/CD8+比值、NK细胞数目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较正常对照组稍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A组治疗后1周,外周血CD3+、CD4+、NK数目、CD4+/CD8+比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CD8+数目显著下降(P<0.05),且术后第2周~第4周上述指标仍能维持在优于术前水平;B组治疗后1周,CD3+、CD4+、CD8+数目、CD4+/CD8+比值以及NK细胞数目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至术后第2周时CD3+、CD4+、CD4+/CD8+比值以及NK细胞数目显著高于术前(P<0.01);C组治疗后1周,CD3+、CD4+、CD8+、CD4+/CD8+比值较术前无明显变化,NK细胞数目显著低于术前,术后第2周、第3周上述指标有所改善,至术后第4周CD3+、CD4+数目、CD4+/CD8+比值以及NK细胞数目显著高于术前,而CD8+数目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 LRFA治疗后1周内,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而TACE及外科手术治疗后1周内,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受到抑制,至术后第2周行TACE治疗者细胞免疫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行外科手术切除的患者需经过4周,细胞免疫功能尚能恢复。故三种治疗肝癌的方法中,对于细胞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善作用:LRFA>TACE>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19~+ B7-1(CD19+CD80)和B7-2(CD19+CD86)及高敏抗双链DNA-Nc X(dsDNA-NcX)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SLEDAI评分将58例SLE患儿分为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OH)D_3水平,将血清25-(OH)D_3低于20 ng/ml定义为D_3缺乏组,介于20 ng/ml~30 ng/ml为D_3不足组;另设5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19+B7-1、B7-2分子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dsDNA-NcX抗体水平,并分析各项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LE活动期组血清25-(OH)D_3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期组和对照组,而CD19+B7-1、B7-2分子及dsDNA-NcX抗体则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和对照组;D_3缺乏组CD19+B7-1和B7-2分子与dsDNA-NcX抗体水平也显著高于D_3不足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儿血清25-(OH)D_3水平与CD19+B7-1和B7-2分子、dsDNA-NcX抗体及SLEDAI评分呈负相关(P0.01),而CD19+B7-2分子与dsDNA-NcX抗体及SLEDAI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SLE患儿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外周血CD19+B7分子表达增强,导致B淋巴细胞过度合成dsDNA-NcX抗体,可能参与了儿童SLE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患者外周血B1细胞水平,观察、分析对其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治疗结果将59例ITP患者(观察组)分为有效组(34例)和无效组(25例),选取同期体检正常人群6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血小板(PLT)计数,CD19+细胞、BI细胞、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G)等.结果 观察组PLT低于对照组,B1淋巴细胞、CD19+细胞和PAIg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PLT高于治疗前,B1淋巴细胞、CD19+细胞和PAIgG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无效组患者治疗后PLT低于有效组,B1淋巴细胞、CD19+细胞和PAIgG均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PLT显著降低,B1淋巴细胞、CD+ 19细胞和PAIgG显著升高,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9.
李红林  熊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5,(13):2415-2418
摘要:目的 探讨了雷公藤多苷片联合311 nm窄谱紫外光子对寻常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寻常银屑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2例,A组采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311 nm窄谱紫外光子联合治疗;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血清,采用流式分析和和ELISA法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以及血清中IFN-γ、IL-2以及sIL-2R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3+、CD4+细胞比例以及CD4+/CD8+比值均下降,而CD8+细胞比例则升高;经过治疗后,A组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比例以及CD4+/CD8+比值有所升高,但上升幅度不显著(P>0.05),CD8+细胞比例无变化;而B组CD3+、CD4+细胞比例以及CD4+/CD8+比值则升高幅度显著,CD8+细胞比例则显著降低(P<0.05),各项指标接近正常水平;治疗前A、B两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2以及sIL-2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A、B两组患者血清中IL-2以及sIL-2R水平均显著下降,且B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B组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下降幅度显著(P<0.05),A组IFN-γ水平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320 nm窄谱紫外光子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寻常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及细胞因子的表达,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20.
蒋艳萍  洛若愚  陈朗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1):1467-1470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CD19+CD5+B细胞的变化,CD19+CD5+B细胞中BAFF(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表达和凋亡敏感性变化,探讨CD19+CD5+B细胞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 3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实验组,31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腹腔冲洗液以及子宫内膜组织中CD19+CD5+B细胞的变化,Q-PCR检测CD19+CD5+B细胞中BAFF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PI-Annexin V检测CD19+CD5+B细胞对CD95L诱导的凋亡敏感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外周血、腹腔冲洗液以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CD19+CD5+B细胞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各样本中CD19+CD5+B细胞的BAFF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CD19+CD5+B细胞能明显抵抗CD95L所诱导的凋亡(P<0.01).结论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CD19+CD5+B细胞高表达BAFF,高对抗CD95L诱导的凋亡,参与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