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贾哲  田媛  鲁素彩  门路  刘铮  赵丹宁 《浙江医学》2023,45(19):2059-2064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比值(NPR)在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C)活 动度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 2018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1 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 129 例 UC 患者,回顾性分析不同临 床、内镜、组织学活动度及严重程度 UC 患者 NLR、NPR、CRP、ESR 水平差异变化;分析 NLR、NPR 与临床、内镜、组织学、常用炎 症指标的相关性,并检测两者诊断 UC 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最佳阈值。 结果 随着临床、内镜、组织学活动度的增加,UC 患者 的 ESR、CRP、NLR、NPR 水平依次升高。NLR、NPR 与 Truelove-Witts 评分、Mayo 内镜评分、Nancy 组织学指数均呈显著正相 关(均 P<0.01)。NLR、NPR 与 ESR、CRP 也呈正相关(均 P<0.01)。ROC 曲线显示,NLR、NPR 诊断 UC 的 AUC 分别为 0.858 (95%CI: 0.806~0.900)和 0.736(95%CI: 0.674~0.791)。NLR 诊断 UC 的最佳阈值为 1.87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0.806 和 0.771,NPR 诊断 UC 的最佳阈值为 18.1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0.504 和 0.833。 结论 NLR、NPR 作为易于获取的非侵入 性指标,可作为临床诊断UC及评估疾病活动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粪便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对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性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确诊的UC患者45例为病例组,根据Mayo疾病活动指数(UCAI)、腹泻次数、便血情况、黏膜表现及医师对病情的评定,将患者分为缓解期组(19例)和活动期组(26例),活动期组根据UCAI将患者分为轻度活动5例,中度9例,重度12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酶免法定量检测各组粪便ECP水平,同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Youden’s指数,评价各指标判断UC疾病活动性的诊断效能。结果各组粪便EC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活动期组粪便ECP水平高于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组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中活动期组CRP水平高于缓解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ES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其中活动期组ESR高于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活动度活动期UC患者粪便EC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其中轻度活动组与重度活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轻度活动组与中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与重度活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9和0.095)。不同活动度活动期UC患者血清CRP水平及E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粪便ECP水平与UCAI呈正相关(r=0.809,P=0.000)。粪便ECP判断UC疾病活动性的AUC为0.939,血清CRP为0.578,ESR为0.721。当粪便ECP水平为52.41μg/g时,Youden’s指数最高(1.779),即判断UC疾病活动性的诊断效能最好。结论粪便ECP与UCAI有很好的相关性,诊断效能优于血清CRP和ESR,有助于临床判断UC活动性,但对活动期患者活动度的判断价值有限;可作为一种简便、经济、准确、灵敏、无创的生物标记物用于监测UC活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活动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安徽省立医院消化内科的19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ayo评分将UC患者分为轻度活动期组、中度活动期组及重度活动期组。选取同期79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UC患者住院期间相关检验指标和健康志愿者血常规结果,比较4组研究对象SIRI、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C患者SIRI、SII、NL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活动期UC患者SIRI、SII、NLR水平大于中度活动期及轻度活动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活动期组UC患者SIRI、SII、NLR水平大于轻度活动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UC患者中SII、SIRI、NLR均与ESR、CR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与清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其中SII与血红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中重度活动期UC患者相对于轻度活动期,SII诊断效能大于SIRI、NLR(P<0.05),且与联合指标诊断效能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II、SIRI与UC患者疾病活动相关,同时对于不同疾病活动度的患者具有良好鉴别能力,且SII的预测价值优于SIRI。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临床和内镜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UC患者102例,选择100例结肠镜检查无异常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及内镜严重程度的UC患者血单核细胞、MLR的表达。 结果 UC患者中MLR、白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单核细胞与MLR、白细胞、ESR、CRP和血小板均呈正相关(均P<0.05),MLR与白细胞、CRP均呈正相关(均P<0.05)。按改良的Truelove和Witts分型标准和改良Mayo评分分组,单核细胞计数和MLR在中度和重度患者中明显增高(均P<0.05)。按Mayo内镜评分、蒙特利尔分型分组,MLR在Mayo内镜评分3分组中较1分组及2分组明显增高,MLR在E3组较E1组及E2组明显增高(均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单核细胞计数和ML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95%CI:0.672~0.807)和0.750(95%CI:0.683~0.8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单核细胞、MLR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385×109/L、0.235,判断U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7%和53.00%、75.49%和66.00%。 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单核细胞、MLR水平明显增高,且与临床和内镜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疾病活动度及并发葡萄膜炎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95例AS并发葡萄膜炎患者(葡萄膜炎组)的病历资料,选取同期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298例AS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探讨RPR、NLR、PLR与AS疾病活动度关系及其对并发葡萄膜炎风险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295例AS并发葡萄膜炎患者中,以葡萄膜炎为首发表现的有39例(13.2%)。葡萄膜炎组NLR高于对照组,ESR、PLT、PLR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AS并发葡萄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LR、RPR是AS并发葡萄膜炎的保护因素(P<0.05)。PLR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P<0.05)。RPR与ESR、CRP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提示PLR诊断AS发生葡萄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453(P=0.047)。结论 NLR是AS并发葡萄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LR、RPR是AS并发葡萄膜炎的保护因素,PLR、RPR与疾病活动度相关,PLR对AS并发葡萄膜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效能不高。  相似文献   

6.
解丽  王松  王巧民  余跃 《安徽医学》2022,43(12):1378-1382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214名U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改良Mayo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90例)和中重度组(12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中重度UC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疾病状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NLR、PLR、MLR及SII各指标对UC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MLR和SII是中重度UC患者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NLR、MLR、PLR和SII预测UC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762、0.706和0.764(P<0.00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249、0.274、112.167和680.399;NLR预测UC严重程度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81%和63.33%,MLR为79.03%和63.33%,PLR为87.10%和42.22%,SII为58.87%和82.22%。结论 UC患者血清NLR、MLR、PLR和SII水平对UC疾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CRP、MLR和SII是中重度UC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病变范围与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UC的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包括远端型结肠炎17例(22.67%),左半结肠炎27例(36%),广泛性/全结肠炎31例(41.33%).结果:不同病变范围UC组间,患者的性别和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种主要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随病变范围扩大而增加,其中贫血、低蛋白血症和肠外表现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显著(P<0.05).UC病变范围与临床严重度(r=0.418,P<0.001)和内镜下活动度(r=0.239,P=0.039)呈正相关.肠上皮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在全结肠炎组显著高于远端型结肠炎组和左半结肠炎组(P<0.05).结论:UC病变范围与其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有关,与临床严重度和内镜下活动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孙柔柔  李雷  杨荣礼  牛培英  曹依秀  王婧欣  张丹丹 《重庆医学》2021,50(10):1697-1700,1704
目的 探讨初诊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PLT)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初诊UC患者130例(UC组),选择该院同期健康志愿者14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的NLR、PLT.根据Truelove和Witts标准将UC组患者进一步分为轻度组50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47例,比较3组患者NLR、PLT水平.使用ROC曲线分析NLR、PLT及NLR联合PLT预测UC的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结果 UC组NLR及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UC患者NLR均高于对照组,中度组、重度组UC患者PLT高于对照组,重度组UC患者PLT高于轻度组及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LR、PLT与UC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8、0.39,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NLR联合PLT判断UC病情活动效果较好,曲线下面积(AUC)为0.81(0.76~0.87);NLR判断UC病情活动效果优于PLT,NLR、PLT的AUC分别为0.78(0.72~0.84)、0.69(0.62~0.75).结论 初诊UC患者的NLR及PLT明显升高,且与初诊UC严重程度呈正相关,NLR及PLT水平可用于评估UC的活动性及严重程度,且二者联合评估初诊UC患者疾病活动程度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17、IL-23、IL-22、IL-11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黏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 年1月~2015年1月于南方医院消化科就诊的活动期UC患者40例,缓解期UC患者15例,健康对照组15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法检测上述70例入选者肠黏膜活检组织中IL-17、IL-23、IL-22、IL-11的表达与分布。进一步收集40例经规范化治疗并且定期 随访的活动期UC患者,根据规范化治疗2月后内镜下黏膜愈合情况分为黏膜愈合良好组和预后欠佳组,比较上述细胞因子在 两组间治疗前肠道黏膜中的表达。结果活动期UC患者肠黏膜组织IL-17、IL-23、IL-22、IL-1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缓解UC组和 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0727±0.0037 vs 0.0354±0.0243 vs 0.0330±0.0045;0.1407±0.0068 vs 0.0865±0.0051 vs 0.0442±0.0137; 0.0522±0.0045 vs 0.0259±0.0063 vs 0.0115±0.0061;0.0479±0.0022 vs 0.0365±0.0024 vs 0.0232±0.0009)(P<0.05)。IL-17、IL-23、 IL-22 在肠黏膜中表达水平随疾病活动度增加而增加(分别为:0.0545±0.0072 vs 0.0786±0.0051 vs 0.0847±0.0197;0.1112± 0.0046 vs 0.1480±0.0089 vs 0.1644±0.0190;0.0307±0.0063 vs 0.0548±0.0071 vs 0.0719±0.0056)(P<0.05)。IL-17、IL-23、IL-22、 IL-11 表达水平,与内镜下活动度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其中IL-17、IL-22 表达水平,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亦呈正相关(P< 0.05)。此外,各炎性细胞因子相互之间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IL-17 高表达组的黏膜愈合欠佳率(66.67%)较低表达组 (25.00%)的显著增高(P<0.05)。结论IL-17、IL-23、IL-22、IL-11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发展中均发挥一定作用,可一定程度上 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IL-17的表达水平可能对短期治疗后黏膜愈合的预后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水平,探讨二者在UC患者病情活动及严重程度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与免疫扩散比浊法检测64例活动期UC患者、45例缓解期UC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RP及D-二聚体水平,并对活动期患者行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评价病情程度。结果(1)活动期UC组患者血清CRP及D-二聚体水平与缓解期UC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UC组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重型UC患者血清CPR及D-二聚体水平与轻、中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及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评价UC患者病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反应性疾病。近年来UC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1]。早期发现UC活动性不仅对该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从而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2-3]。尽管目前已有许多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估UC的活动性[4-7],但临床诊断价值不明确,内镜检查仍然是目前诊断和评估UC患者疾病活动性的金标准。因此,临床上亟需一种经济有效、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估UC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关系,评估NLR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7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的患者430例,出院后对其进行平均10个月的电话随访。将所有患者依据NLR水平的中位数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依据GRACE、TIMI评分分为低、中及高危组;依据随访结果分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组及非MACE组。比较各组间临床资料并分析ACS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评价NLR联合CRP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高NLR组男性患者比例、血肌酐、CRP、MACE发生率、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低NLR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均P<0.05);危险分层中,高危组NLR水平均较中危、低危组显著升高(均P<0.05),NLR预测GRACE高危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4(P<0.05);MACE组患者NLR、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MACE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CRP是ACS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NLR联合CRP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的AUC为0.832,灵敏度为71%,特异度为87%(P<0.001)。 结论 NLR与ACS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显著相关,NLR联合CRP对ACS患者MACE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Xiang JY  Ouyang Q  Li GD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2):2262-2264
目的探讨粪便乳铁蛋白检测作为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性标志物的可能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UC患者66例和对照20例,ELISA法测定粪便乳铁蛋白的含量,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UC疾病活动性根据Mayo评分标准判定。结果UC活动期粪便乳铁蛋白含量[(61.6±4.8)μg/g]显著高于缓解期[(7.9±1.1)μg/g]和对照组[(3.0±0.5)μg/g,均P〈0.01],缓解期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轻、中、重度3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粪便乳铁蛋白、CRP及ES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2、0.740和0.692;粪便乳铁蛋白含量与UC内镜分级显著相关(r=0.871,P〈0.01)。结论粪便乳铁蛋白能客观地反映UC的炎症活动情况,可作为理想的肠道炎症标志物,准确、简单、无创,优于临床常用客观指标CRP和ES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前血液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monocyte-lymphocyte ratio,MLR)在胶质瘤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236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ROC曲线、Kaplan-Meier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等方法评估术前NLR、PLR、MLR在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 结果 术前NLR、PLR和MLR的表达均与肿瘤分级相关(均P<0.05),三者预测生存的最佳分界值分别为2.40、127和0.24,生存曲线显示高NLR组、高PLR组和高MLR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NLR组、低PLR组和低MLR组(均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LR为预测胶质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8)。 结论 术前血液炎症指标NLR检测方便、快捷,是影响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Mayo内镜评分(IMES)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1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及内镜资料,共纳入167位患者。内镜病变严重程度采用Mayo内镜评分法(MES,0~3分),及溃疡性结肠炎镜下严重程度指数(UCEIS,0~8分)进行评分,内镜下病变范围采用Montreal分型。将MES评分同Montreal分型结合得出改良Mayo内镜评分。结果 IMSE与改良Truelove和Witts疾病严重程度分型、Mayo评分(MS)以及部分Mayo评分(pMS)相关性(r=0.712、0.784、0.703),优于单独MES(r=0.642、0.754、0.604)、Montreal分型(r=0.598、0.628、0.603)以及UCEIS(r=0.670、0.767、0.677)。ROC曲线显示IMES对诊断重度、中-重度UC的临界值为4.5、3.5,曲线下面积(AUC)优于单独的MES、Montreal以及UCEIS。IMES与各项临床化验指标均有相关性,r值为C反应蛋白(0.583),白细胞(0.235),血红蛋白(-0.280),血小板(0.352),血清白蛋白(-0.396),红细胞沉降率(0.471),相关系性均优于单独的MES或Montreal分型。ROC曲线显示IMES=5分较MES=3分、E3、UCEIS≥6分预测患者近期接受全身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手术的价值更高。结论 IMES能更好地反映UC临床严重程度,与临床化验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重度子痫前期(SPE)并发急性左心衰相关指标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2例SPE患者,SPE并发急性左心衰22例为观察组,余50例为对照组。对2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筛选有意义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绘制ROC曲线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①观察组心率、呼吸、脑钠肽(BN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肌酐和肌钙蛋白I均高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和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NP、NLR、CRP和肌钙蛋白I是SPE并发急性左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01(0.89~1.62)、1.61(0.97~2.68)、1.27(1.06~1.51)和5.65(1.46~21.95),P<0.05]。③单项指标大于截断值时诊断SPE并发急性左心衰价值方面,血BNP诊断价值最高,其后依次为NLR、CRP和肌钙蛋白I(AUC为0.712、0.683、0.658和0.657)。四项指标联合检测时,AUC是0.732。结论:血BNP、NLR、CRP、肌钙蛋白I的升高与SPE并发急性左心衰有关,四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意义优于各单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