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术中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忠  何静  陈方祥  罗梅  郭庆山 《重庆医学》2007,36(21):2150-2151
目的 观察在脊柱前路手术中应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减少输库存血量和输血并发症的可能性.方法 用国产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对70例接受脊柱前路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并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结果 70例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平均为620.50ml,术后患者的血常规和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能有效减少脊柱前路术中血液的丢失,减少库存血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张勇  张群 《海南医学》2012,23(18):51-52
目的观察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为观察组,另外60例骨折适时愈合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的sICAM-1及sVCAM-1水平,同时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液黏稠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沉,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sICAM-1及sV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液黏稠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沉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折愈合延迟会导致骨折患者处在慢性炎症反应状态,同时改变患者血液流变学,故动态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作为诊断及了解病情的指标,预防骨折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研究西乐葆对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清细胞间黏附因子-1(serum intercellu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因子(serum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s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以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府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1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01)和对照组(n=100).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加服西乐葆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sICAM-1、sVCAM-1、TNF-α以及IL-6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在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sICAM-1、sVCAM-1、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sICAM-1、sVCAM-1、TNF-α以及IL-6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乐葆能够明显改善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sICAM-1、sVCAM-1、TNF-α以及IL-6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麻醉后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术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评价麻醉后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的可行性,探讨围手术期临床输血的最佳选择方式。方法选择50例ASA分级Ⅰ-Ⅱ级、术前Hct(%)30—50和Hb(g/dl)10—16、预计术中有大出血的患者,入室在2%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咪唑安定强化麻醉或全身麻醉状态下,用等量的胶体(6%贺斯)或3倍于采血量的晶体(乳酸钠林格氏液)置换出病人自体血,于室温保存,当出血量达到血容量的15%-20%或术中活动性出血停止时输还自体血,观察Hct、Hb和Bp、HR、SpO2的变化。结果50术患者术中均未输注同型异体血,Bp、HR、SpO2均稳定在正常范围,无显著性变化;术前Hb、Hct与稀释后、自体血回输后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后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术可避免输入同型异体血,大大节约库血,缓解血源紧张的社会压力,对有适应症的患者可作为围手术期输血的首选方式,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术中回输自体血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异体输血,观察组采取自体血回输,比较两组失血量、输血量及输注前后不同时间点血常规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异体血回输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红细胞以及红细胞比容均显著低于手术前,并且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手术前,凝血酶原时间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周其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水平、1周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恢复至手术前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外科手术中采用术中回输自体血技术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初期对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影响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稀释性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骨科择期脊柱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30例。观察组术中行常规方法,实验组按稀释式自体血回输方法进行自体血采集并行血液稀释。通过采集围术期患者血液样本,检测术前(T0)、输血前(T1)、术毕即刻(T2)、术后24 h(T3)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同时,观察对机体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873.5±310.4)m L,实验组术中出血(834.1±295.3)m L,2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输血量实验组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2组输血前RBC、Hb、HCT、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并在术毕和术后明显回升(P<0.05)。2组PT及APTT在术毕较术前明显延长,术后24 h明显恢复,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稀释性自体血回输是自体血液储备与血液稀释相结合的一种血液保护措施,它不仅明显减少异体血的使用并避免传染性疾病传播,而且对血液系统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6):579-581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对颅脑手术治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颅脑手术治疗且术中有输血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观察组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治疗,而对照组术中采用异体输血治疗。结果:(1)手术前,两组患者血常规、凝血指标、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观察组RBC、Hb、IL-6、IFN-γ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95,P=0.0265)。结论:颅脑手术治疗患者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的疗效良好,具有RBC及Hb维持效果好、免疫功能影响小、术后感染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术中自体血回输对患者血液酸碱值、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26例,A组14例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B组12例为对照组完全输注库血补充。结果A组回收原血(1488.4±392.7)ml,回输洗涤红细胞(746.2±21.6)ml,A组所有病例在术中均未输库血和血浆;节约用血19350ml,对照组出血量(1398.2±414.7)ml,输异体血(723.1±289.2)ml。两组输注后PH值均有下降趋势,但均在正常范围,对电解质、PT、APTT及ACT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对患者血液酸碱值、电解质及凝血功能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量自体血回输应用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后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回收血量>1000ml)40例,其中宫外孕破裂出血24例,脾破裂5例,脾脏合并肝脏破裂2例,肠系膜血管破裂3例,骨盆骨折合并股骨骨折6例。记录术中出血量及回收量,同时观察自体血回输前(T1)、回输后24小时(T2)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电解质的变化,并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每例自体血回输后送检血培养及药敏。出血量大于2000ml以后,根据情况酌情给予异体红细胞及血浆、凝血因子输注。结果:40例患者中有5例(占比12.5%)出血量>2000ml,同时予输注异体红细胞及血浆。有5例患者术后送往ICU病房,1例患者因失血过多死亡。回输后与回输前相比,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有所提升,血小板数量有所减少(P>0.0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有所延长、纤维蛋白原有所增加(P>0.05)。回输前后电解质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血回输期间及回输后均未出现溶血、细菌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在严格掌握自体血回输指征情况下,对失血性休克病人应用自体血回输大量自体血可以及时有效扩容抢救生命,节省大量血液资源,同时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自体血回输与异体输血对择期行脊柱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在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骨科行脊柱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术中只进行自体血回输的患者20例(A组)和术中仅输入异体血的患者20例(B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主要血常规指标、手术前后体温、术后恢复指标及用血费用。结果 A组患者术后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指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用术中血量达到或超过4 U,自体血回输费用低于异体输血费用。结论自体血回输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指标。在用血量较大的情况下,自体血回输可以降低用血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自体血回输对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凝血相关功能及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50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术中行自体血回输,对照组行异体输血,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及对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两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及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均略高于术前,组间数据亦有变化,但均在正常值范围波动,无实际临床意义.观察组术后神经血管损伤和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d出血总量为(240.37±40.62) ml,显著低于对照组(423.13±76:45)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血回输能显著减少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出血等并发症,且并不影响患者凝血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再次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液保护和输血策略。方法 对46例行再次肝移植的患者,进行两次手术各项指标的比较,包括术前凝血功能、术中各项指标、术中出血量、各类血液成分输入量及临床预后等。结果 两次手术的术前凝血功能、手术用时、无肝期时间、术中尿量、总入液量、总出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再次移植患者术中出血量、去白红细胞、血浆及去白血小板输入量明显增多(P <0.05)。结论 再次肝移植的术前备血要充足,调整患者术前基础条件,术中及时纠正凝血功能,选择合理的输血指征, 降低失血和输血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吴敏华  蔡葵  朱琳睿 《黑龙江医学》2021,45(19):2112-2114
目的: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拟输血住院患者的血型不规则抗体发生频率和分布特点,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11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拟进行交叉配血的患者10423例,采用微住凝胶技术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对抗体结果阳性者采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统计分析抗体的种类及分布.结果:10423例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112例,阳性检出率为1.07%,其中男性患者的阳性率为0.73%(49/5510),女性患者的阳性率为1.47%(72/4913)(P<0.001);有输血史患者阳性率为1.47%(56/3803),明显高于无输血史患者阳性率0.85%(56/6620)(P<0.05);有妊娠史患者阳性率4.97%(61/1228),明显高于无妊娠史患者0.30%(11/3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1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鉴定出107例,占87.70%,其中Rh血型系统最多占56.07%,其次为MNSs血型系统抗体占24.30%、Lewis血型系统抗体占8.41%;其中又以抗-E抗体检出率最高(35.51%)、其次为抗-M抗体(19.63%).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能降低由于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对保障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患者对其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的影响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48例参与研究,平均分成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实施不同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s角分别为(95.13±9.43)%、(96.43±10.52)%、(5.03±1.06)°,均优于对照组(75.82±6.25)%、(78.16±6.14)%、(7.10±2.51)°(P<0.05);观察组脊髓神经功能为E级的患者有54.17%,对照组为25.00%(P<0.05).结论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能够促进胸腰段脊柱骨折良好复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植骨术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收治的80例胫骨下段骨折延迟愈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行髂骨移植术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在行髂骨移植术基础上加服独活寄生汤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记录术后及治疗各阶段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痊愈率为62.5%,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痊愈率35.0%和总有效率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植骨术后,2组患者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完成第1疗程、第2疗程及第3疗程后,观察组患者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植骨术配合独活寄生汤可改善胫骨下段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液流变学,提高患者痊愈率和有效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20例乳癌根治术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B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分别在麻醉前,术中,术毕监测血液流变不指标和血糖变化。结果发现两组术,术毕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麻醉前降低,两组术中,术毕血糖较麻醉前明显升高,尤以A组更甚。  相似文献   

18.
徐峰 《医学综述》2012,18(11):1647-1650
临床输血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支持手段之一。输血对肿瘤患者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可纠正患者的贫血状况,提高血氧含量;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受者免疫抑制,导致肿瘤复发和术后感染。其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作用机制一直是国内外医学界关注的热点。在此就输血与肿瘤预后、输血与肿瘤免疫、肿瘤患者的输血等相关问题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联合五苓散对跟骨骨折术后患者骨折愈合及关节肿胀的影响.[方法]将83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2组患者均给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口服碳酸钙D3片和常规功能锻炼治疗,中药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服桃红四物汤联合五苓散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术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