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军某舰艇部队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系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GERD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糜烂性食管炎(EE)和Barrett食管(BE)3种类型[1].鉴于海军舰艇人员群体生活作训特点属高危人群,故对其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2.
涂铭  李林 《中外健康文摘》2013,(11):415-416
目的探讨部队人员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症状与吸烟、饮酒、辛辣刺激食物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分别对60例GERD、360例非GERD(对照组)生活习惯、病史进行调研.结果 GERD组病人较非GERD组更易发生反酸、烧心、反食, GERD组的年龄明显高于非GERD组,GERD组的伴随症状、消化道疾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胆石症、其他消化道疾病、消化道外疾病、咽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GERD组.结论 吸烟、年龄与GERD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本研究没有发现性别、饮酒、浓茶、咖啡、甜食、进食过饱、高脂食物与GERD及其相关症状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成人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反流性食管炎(RE)在门诊病人中的患病率,并探讨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0例门诊就诊的18~80岁病人进行问卷调查。以胸骨后疼痛感、烧心、反酸、反食症状的频率及程度的积分(Sc,最高40分)作为反流的指标,Sc≥12表明存在症状性反流(GER);再抽取一部分反流阳性病人和对照者用胃镜和24hpH监测作精查,根据精查的正确率对普查结果校正后测算出患病率。结果2000例门诊人群中每日有反酸者占0.42%,烧心者占0.31%,反食者占0.22%,胸骨后疼痛者占0.11%。Sc≥12者125例占6.25%,男女比例为1.45∶1;精查正确率为88.90%,据此推测GERD的患病率为5.56%,RE为1.60%。分层分析显示,有反流症状者在肥胖体形、离异、夜班的患者中的患病率较高。反流组伴发胆石症、支气管炎、肝病、打鼾、咽喉炎和耳病者较为多见(P<0.05)。结论GERD为多发病,本地区的发病率接近于国外。年龄(OR1.081)、饱食(OR4.216)、咖啡(OR8.739)、便秘(OR24.893)、肥胖(OR4.767)、劳累(OR2.476)、油腻食物(OR4.646)和吸烟(OR7.336)等因素与反流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姜堰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率,分析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该院300名医护人员纳入研究,行GerdQ调查,积分8分以上者诊断GERD。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寻求此人群GERD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300名医护人员完成调查,其中诊断GERD共33例,患病率为11%。性别、年龄、学历、专科、婚姻状况之间GERD患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单因素分析发现,工作强度、便秘是这一人群GERD患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护士职业、高强度工作、油腻饮食、便秘可能是导致这一人群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医护职业不同、高强度工作、油腻饮食、便秘可能是该医院医护人员GERD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症状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调查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的发生率,为提高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整群不等比抽样方法对2 000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烧心、反酸、反食的程度和频度作为症状评分依据。以症状评分≥6分为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病例组,<5分为非病例组。结果:在1936例有效问卷中,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发生率为8.63%,不同老龄组分别为≤70岁组8.59%,71~80岁组为8.61%,>80岁组9.38%。每日有烧心症状者占调查人群总数的3.7%,每周有烧心症状者为4%,累计每月至少有一次烧心者达15.3%。咽喉痛,牙龈炎,夜间呛咳,咳嗽,气管炎及哮喘发生率在反流病例组明显高于非病例组。结论:在国内首先报导了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北京城区老年人症状性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为8.63%,但不同年龄老龄组间无明显差异。应重视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以及可能并存的口咽部和呼吸道疾患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安徽淮北矿区人群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发病情况,分析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提出对策。方法:应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矿区人群进行GERD症状及危险因素问卷调查,按反流病诊断问卷(RDQ)评分定义,总积分(Sc)≥12分者归为GERD组,对Sc﹤12分设为非GERD组,并对两组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共计调查1 632例,GERD患病率为27.76%,男女比例为1: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3,P﹤0.05)。35岁以上人群GERD患病率较35岁以下人群明显增高(P﹤0.05);不同工种的在职人员患病率统计显示,井下采煤工患病率最高39.95%;地面洗煤工次之(31.99%),后勤机关人员最低(9.16%)。GERD组中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及喉炎、咽炎、口腔溃疡等疾病发生率均高于非GERD组(P﹤0.01);长时间接触煤灰,年龄,肥胖,吸烟,进食过饱过饥,食辛辣食物,饮烈性白酒及不定时大便或便秘等均是GERD危险因素。结论:淮北矿区人群GERD患病率较高,且多种危险因素与反流密切相关,开展健康宣教,指导饮食卫生,定期体格检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反流至食管而引起的慢性症状和(或)组织损伤.典型症状是烧心和反酸.GERD为一种多发病,近年我国学者对北京和上海城乡5000例问卷调查显示,伴有反流症状者分别为10.19%和7.76%,推测GERD 的患病率为5.77%.而国外对GERD患病率的报道不一,一般患病率为7%~15%,也有高达20%以上的.GERD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越来越多地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白山市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来白山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的人员进行RDQ问卷调查。结果:2069例被调查者中,女性923例,男性1146例,其中RDQ评分12分者共96例,其中女性43例,男性53例,男女发病率分别为4.625%(53/1146)、4.659%(43/923),发病率无性别差异,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结论:通过这次调查,白山市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为(4.642±0.017)%。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 (GERD)是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当反流导致食管粘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 (RE)。GERD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 ,人群中约 7%~ 15 %有胃食管反流症状[1] ,我国北京、上海在 1996年调查结果 ,GERD的患病率为 5 .77% ,RE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门诊胃镜检查人群中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反流性食管炎(RE)的患病率,并探讨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9800例门诊就诊的胃镜检查患者(18~80岁)进行问卷调查。以反酸、反食、烧灼感症状的频率及程度的积分(Sc,最高为18分)作为反流的指标。Sc≥6表明存在症状性反流,结合胃镜检查结果诊断为GERD。结果9800例门诊人群中GERD与RE的患病率分别为8.69%、5.57%。调查结果显示,大众对GERD认知度很低,尤其在西部地区,人们对GERD知识普遍缺乏。结论GERD为多发病、饮食习惯、高脂肪食物摄取等因素和反流症状有密切关系。本地区GERD的发病率高于全国水平,且有逐年增高之势。所以,在健康人群中开展干预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问卷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价值.方法 对消化内科门诊具有典型烧心、反酸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GERD的诊断标准为内镜证实反流性食管炎(RE)及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试验阳性,并与GerdQ积分情况进行比较,计算出诊断GERD最佳临界值.结果 GerdQ积分以7分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治疗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症状、诊断、发病机制、治疗等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58例患者中37例(63.79%)达到临床痊愈,21例患者(36.21%)治疗后症状减轻,3例患者合并轻度食管狭窄,但没有患者出现癌变倾向.结论 抑酸药、胃粘膜保护剂、促进胃动力药的联用应用,辅以必要的生活指导能够有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肯定,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83例成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根据其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实验组)以及中青年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食管炎以及食管裂孔疝发生情况、食管炎采用洛杉矶分级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其食管炎以及食管裂孔疝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其食管炎洛杉矶分级较对照组严重;实验组患者其典型反酸烧心积分以及食管外症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消化道症状不典型,但其食管外症状较为明显,应当对其加以鉴别,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埃索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3例门诊及住院经电子胃镜证实为GERD患者(洛杉矶分级为A级和B级)随机分为三组。A组20例予以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2次;B组21例予以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2次;C组22例予以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2次,睡前40mg,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8周后行电子胃镜检查观察愈合率。结果三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症状记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C组在症状消失率、总有效率以及内镜下食管炎愈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均高于A、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埃索美拉唑是治疗轻、中度GERD患者有效的药物,尤其加用夜间酸突破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汉族、维吾尔族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特点及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在门诊行健康体检的汉族、维吾尔族各500名,应用标准方法和GerdQ量表诊断、分析胃食管反流病在2个民族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并比较差异。结果 (1)应用GerdQ量表诊断维吾尔族GERD 175例(发生率35%),汉族GERD130例(发生率26%),维吾尔族GerdQ评分(7.35±2.7)分,高于汉族的(6.55±2.1)分(P<0.005)。维吾尔族男性GerdQ评分(7.55±2.8)分,高于女性的(6.85±2.5)分(P<0.05);按照标准方法诊断汉族维吾尔族GERD 155例,发生率31%,GERD 121例,发生率24.2%。2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维吾尔族GERD发生率显著高于汉族(P<0.01);维吾尔族男性的发生率高于维吾尔族女性(P<0.005)及汉族男性(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2个民族女性GERD发生均与职业相关(P均<0.01),维吾尔族男性GERD与职业、饮酒相关,汉族男性GERD与职业、饮酒、肉食有关。结论 GerdQ量表诊断GERD与标准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用于GERD的临床诊断;维吾尔族GERD发生率高于汉族;性别、职业、饮酒、饮食习惯是乌鲁木齐地区GER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对41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和33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十二指肠胃反流检测。结果①胃食管反流患者的十二指肠胃反流(DGR)较健康志愿者显著增加(P〈0.01)。②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DGR较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严重(P〈0.05)。③DGR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DGR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对DGR有较高诊断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与反流性咽喉炎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反流性咽喉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30例顽固的慢性咽喉炎患者,行胃镜检查或24h食管pH值监测,将检测的胃食管反流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抑酸药、促动力药和清热解毒治疗;B组(对照组)仅用清热解毒的咽喉炎药。对两组咽喉部症状缓解及内镜下病理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检出胃食管反流病45例(34.6%),反流性咽喉炎的体征多样化。A组治疗23例,有效率91.3%;对照组22例,有效率13.6%(P<0.01)。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是导致反流性咽喉炎的重要病因,抑酸剂及促动力药可缓解或改善反流性咽喉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