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评估不同年龄段健康人改良Allen试验与脉搏容积波法试验的相关性.方法 健康志愿者男女分别124和116人,按40岁以下、40~60岁及60岁以上分为青年组(n=98)、中年组(n=74)及老年组(n=68),进行改良Allen试验及脉搏容积波试验,记录解除对尺动脉的压迫后手部血供恢复时间(s).结果 三组受试者改良Allen试验与脉搏容积波法血供恢复时间呈正直线相关(P<0.01).老年组与青年及中年组相比,两种测试方法的手掌血流恢复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同组内,脉搏容积波法试验的时间较改良Allen试验长(P<0.05).结论 脉搏容积波法试验与改良Allen's试验在各年龄段健康人均有良好的正相关性,且较后者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脉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试验替代改良Allen's试验用于桡动脉穿刺前、穿刺后和拔除桡动脉导管后监测。研究方法收住外科重症监护科(SICU)危重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处于镇静状态。无创血压监测收缩压<90mmHg的患者为6名,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19名。分别行改良Allen's试验和SpO2试验检测桡动脉穿刺前尺-桡动脉吻合情况。并且在动脉穿刺后及拔除桡动脉导管后用SpO2试验与改良Allen's试验检测尺-桡动脉吻合情况。结果桡动脉穿刺术前全部40例患者行SpO2试验均为阴性。改良Allen's试验观察到有35例阴性,5例提示双侧动脉弓充盈延迟(8~15s)阳性患者,均为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行SpO2试验阴性。所有患者予以桡动脉穿刺。于桡动脉穿刺置管后5d与拔除桡动脉置管后观察,SpO2试验与改良Allen's试验均阴性,提示穿刺侧肢体末梢循环好。结论因为假阳性率较低且不需要患者配合查体,SpO2试验可替代改良Allen's试验适合危重症患者桡动脉穿刺前使用检查掌部血管弓吻合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Allen试验对于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9月间于该院心内科就诊并行冠脉介入诊治患者27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76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20例为未行Allen试验而直接穿刺桡动脉患者,观察组156例患者于术前进行Allen实验,排除组内Allen试验阴性患者。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以及压迫时间、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实验组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97%、95.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0,P=0.424);对于穿刺时间、压迫时间而言,两组间并未出现显著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的介入治疗成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3,P=0.576);对于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皮下血肿、动脉痉挛、出现水疱或者穿刺部位出血各发生1例,并发症发病率为3.03%,与对照组(4.17%)对比,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6,P=0.627)。结论是否Allen试验进行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筛选,对于穿刺状况、介入治疗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不大,表明Allen试验对于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有限,但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用SPO2/脉搏波替代Allen氏试验行桡动脉穿刺627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麻醉中对危重病人和重大手术行有创监测已成为术中监测一种常用方法。通常采用桡动脉穿刺监测 ,但穿刺桡动脉前常用Allen氏试验[1] ;以确定桡动脉阻断后尺动脉的供血情况。方法较为烦琐 ,而且需要病人配合 ,我院麻醉科用SPO2 /脉博波替代Allen试验来测定尺动脉的供血情况 ,具有操作简便、直现、数字化和实用的优点。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 ,男 32 8例 ,女 2 99例 ,年龄最大 90岁 ,最小 2岁 ,其中 3男 1女 ,因SPO2 /脉博波异常而改用足背动脉穿刺 ,所有患者都为腹部外科、胸外科、脑外科、泌尿科、骨科手术病人。2 方 …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大肠癌患者的肝脏血流灌注指数(DPI),探索大肠癌肝转移患者DPI变化的规律。方珐:(1)选取术前大肠癌患者37例(分为肝转移组10例与无肝转移组27例)和同期选取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2)对全体受试对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脏血流状况,并由计算机计算出DPI(肝动脉血流量,全肝血流量)。结栗:根据病理结果及影像学资料对大肠癌病例进行分组比较证明大肠癌肝转移组患者的DPI值明显高于无肝转移组和健康对照组(P〈O.05),准确率达100%;无肝转移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I可作为检测大肠癌肝转移的指标,并为大肠癌患者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术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血流灌注指数(PI)监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的血流动力学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兰州市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胎龄分为两组,胎龄>37周为足月组(n=42)、胎龄≤37周为早产组(n=58),再把这两组患儿再分别按新生儿危重病评分表(NCIS)分为病情稳定组、病情危重组。所有新生儿出生后第1~7 d进行PI监测,比较各组患儿的PI值变化情况。结果 足月病情稳定组患儿出生1~4 d的PI值均高于病情危重组(P<0.05);早产病情稳定组患儿出生1~7 d的PI值均高于病情危重组(P<0.05);足月病情稳定组患儿出生1~2 d的PI水平高于早产病情稳定组患儿(P<0.05),但3~7 d,两组病情稳定患儿的P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的危重病情患儿出生1~7 d的P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是监测新生儿循环的敏感指标,动态监测可实时发现新生儿病情变化,对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I监测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无痛等优势,尤其适用于NICU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脉搏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监测替代Allen’s试验用于昏迷患者桡动脉穿刺有创血压监测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脑外伤重度昏迷患者,分别行SpO2监测桡动脉穿刺前尺、桡动脉通畅情况;并且在动脉穿刺后10min及拔除桡动脉导管后10 min用SpO2监测尺、桡动脉通畅情况。结果:桡动脉穿刺术前30例患者行SpO2试验均为阴性,予以桡动脉穿刺。动脉穿刺后及拔除桡动脉导管后用SpO2试验监测也为阴性,穿刺侧肢体末梢循环良好。结论:SpO2监测可替代Allen’s试验用于检查重度昏迷患者尺、桡动脉通畅情况,以决定患者行桡动脉穿刺有创血压监测的可性性,且不需要患者配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应用脉搏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监测替代Allen′s试验用于昏迷患者桡动脉穿刺有创血压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对30例脑外伤重度昏迷患者,分别行 SpO2监测桡动脉穿刺前尺、桡动脉通畅情况;并且在动脉穿刺后10 min及拔除桡动脉导管后10 min用SpO2监测尺、桡动脉通畅情况.结果 桡动脉穿刺术前30例患者行SpO2试验均为阴性,予以桡动脉穿刺.动脉穿刺后及拔除桡动脉导管后用SpO2试验监测也为阴性,穿刺侧肢体末梢循环良好.结论 SpO2监测可替代Allen′s试验用于检查重度昏迷患者尺、桡动脉通畅情况,以决定患者行桡动脉穿刺有创血压监测的可性性,且不需要患者配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反Allen试验在经同侧桡动脉二次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同侧桡动脉二次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病人154例,按照反Allen试验结果分为反Allen试验阳性组(阳性组)118例和反Allen试验阴性组(阴性组)36例,采集病人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阳性组男性病人比例高于阴性组(P < 0.05);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8.31%(116/118),明显高于阴性组的36.11%(13/36)(P < 0.01);阳性组穿刺成功者的穿刺时间少于阴性组(P <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穿刺成功的SpO2最佳界值为89%,AUC为0.961,敏感度为87.6%,特异度为96.0%(P < 0.01)。结论反Allen试验的定性及定量结果对指导穿刺部位的选择、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轻病人痛苦等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结肠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结肠癌患者中大约有2/3接受了针对原发肿瘤的根治性手术,但是5年生存率不足50%,术后2年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肿瘤的广泛转移.据估计在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中在手术时至少有30%已经出现了肝脏微小转移灶,但是传统的检查手段难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检测出现这些转移灶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1].近年来,肝脏多普勒血流灌注指数(doppler perfusion index,DPI)与转移性肝癌的关系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其在结肠癌肝转移诊治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张臣  赵蕾  马晓海  张兆琪 《疑难病杂志》2012,(12):901-903,995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冠脉支架植入患者支架通畅程度评估的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拟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患者50例(植入支架59枚),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2名研究者对CA结果不知道的情况下分别对冠状动脉支架内管腔进行评估。结果与CA结果对比,DSCT诊断支架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支架为单位)分别为55.6%(5/9),97.8%(44/45),83.3%(5/6)和91.7%(44/48);DSCT对直径≥3 mm支架的再狭窄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100%、100%、94.4%;对直径<3 mm支架的再狭窄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0%、90.9%、50.0%、90.9%。结论与CA结果比较,DSCT对冠脉支架评估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高,敏感性相对较低。其临床意义在于排除管腔通畅的患者,亦可以作为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无创性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及其与胃粘膜抗原检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Hu F  Cheng H  Li J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1):820-822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Hp)粪便抗原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方法 用ELISA试剂盒对224例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同时对部分病例进行胃粘膜活组织抗原的检测,以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染色和培养检测Hp作为“金标准”,三项检查中至少两项阳性判定为Hp感染。结果 “金标准”诊断Hp感染阳性137例,阴性87例。“金标准”阳性的137例中132例粪便抗原检测阳性,阴性87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Hybrid手术治疗成人法洛四联症(TOF)合并体肺侧支(APCAs)封堵时机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成人TOF合并APCAs患者,10 例患者于TOF根治术前行介入封堵APCAs,6例术后封堵APCAs.所有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常规TOF根治术.心血管造影诊断APCAs血管41支.术前介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MSCT显示壁冠状动脉的价值和限度。方法 108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心肌缺血的患者做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其结果 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 本组108例病例中,30例患者CT和/或造影检出壁冠状动脉。MSCT显示壁冠状动脉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和91.8%;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2%和4.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9%和98.7%;符合率为92.6%。结论 在冠状动脉CT图像能够满足管腔评价情况下,MSCT显示壁冠状动脉的准确性很高。在壁冠状动脉的临床诊断方面,MSCT可以部分取代传统的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肺灌注断层显像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确诊为PE的患者进行肺灌注断层和平面显像,次日行肺通气显像,显像结果和CT肺动脉造影(CTP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76例PE患者中,肺灌注断层显像阳性72例,检出率为94.7%;肺灌注平面显像阳性64例,检出率为84.2%,两种方法PE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76例患者中,CTPA显示受累肺段为329个,肺灌注断层显像示314个肺段阳性,肺灌注断层显像与CTPA的符合率为95.4%;肺灌注平面显像示261个肺段阳性,两者符合率为79.3%,两符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灌注断层显像能显著提高对PE的诊断率,可作为诊断PE的常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的解剖及转移特点。方法: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肌腱外露或指骨骨折患者,修复创面4 cm×3 cm~1.5 cm×2.0 cm。结果:11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术后皮瓣远端部分下脂及液化。结论: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是治疗拇指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脾门静脉造影CT(CTSP)肝肿瘤性灌注缺损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基础,提高其影像解释的准确性。方 法 以病理确诊且行CTSP检查的30例肝占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CTSP肿瘤性灌注缺损影像和病理进行对比观 察。结果(1)得出病变的CT值与肿瘤良恶性的相关性;(2)提出了瘤旁小门静脉分支受侵的CTSP征像,并得到病理 检查证实;(3)描述了“直线征”的CTSP表现,并结合文献讨论了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结论(l)局灶性肿瘤性灌 注缺损的CT值有助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软组织CT值密度者多代表恶性占位病变,而中等CT值密度者多代表良性 占位病变;(2)瘤旁小门静脉分支受侵是肿瘤恶性征像的提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局部血流灌注量的变化,初步探寻刺络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运用刺络疗法与针刺夹脊穴的方法干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57例,在以疼痛评级指数(VAS)评价疗效的同时,运用激光散斑血流仪观察两组患者大椎、肩井(患侧)血流灌注量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均有显著降低(P<0.01);两组患者两穴血流灌注量在干预后均有显著升高(P<0.05),刺络疗法组比针刺夹脊穴组升高幅度大(P<0.05)。[结论] 刺络疗法与针刺夹脊穴都能够增加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局部血流灌注量,其中刺络疗法的影响更突出。  相似文献   

20.
研究背景:绒毛膜羊膜炎(H CA)通常不会造成足月儿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相关性。目的:使用脉搏血氧定量测定法得出灌注指数(PI),评价其对于足月儿亚临床HCA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首先,选择51例H CA足月新生儿和115例与之匹配的对照新生儿,确定PI甄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