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脉瘤夹闭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选择弹力网帽包扎对患者治疗及预后影响。方法针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夹闭合并去骨瓣减压术后病例进行弹力网帽包扎,术后控制24 h脑室引流液量,术后降颅内压药物,给予尼莫地平10~14 d治疗脑血管痉挛,同时给予"3H"(即高血压、高血容量及血液稀释)治疗及预防性抗炎治疗,并应用神经功能恢复药物治疗,而对照组选择双纱布绷带固定敷料包扎,术后处理完全同治疗组。第3天清晨八点腰穿测颅内压力值,对去骨瓣减压手术患者颅内压力,病情进展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弹力网帽包扎头颅术后第3天测颅内压力相对低,并发症少,出院早,随访结果生活质量较高。结论动脉瘤夹闭去骨瓣减压术后选取戴弹力网帽固定敷料可避免颅内压力进一步升高,改善脑血供,减轻脑缺氧,预后好。  相似文献   

2.
叶俊华 《医学综述》2013,19(13):2376-2379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的顽固性颅内压增高,传统的药物、物理治疗方案无确切疗效。去骨瓣减压术能显著降低颅内压,提高脑灌注压和氧分压。双侧去骨瓣减压术(BDC)作为对传统去骨瓣减压术的扩展与补充,在救治难控性颅内压增高的颅脑损伤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BDC的适应证、并发症以及能否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远期预后仍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3.
高翔  李明  龚海姣  肖倩  李瑶 《广西医学》2023,(5):506-510
目的 探讨3D Slicer软件辅助定位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3D Slicer软件辅助定位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颅内压、动脉血乳酸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的预后良好率及术后3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动脉血乳酸水平及NIHSS评分均有随时间而降低的趋势(均P<0.05),其中,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72 h的颅内压,术后72 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以及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与传统去骨瓣减压术相比,3D Slicer软件辅助定位去骨瓣减压术能更有效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及动脉血乳酸水平,更好地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漂浮骨瓣下缘在重型颅脑损伤外减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8侧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让骨瓣下缘浮于骨窗上硬脑膜与骨膜之间,骨瓣上缘疏松固定。结果漂浮骨瓣下缘术后早期有外减压作用,待脑水肿消退后,骨瓣自动回复,后期骨瓣可达临床愈合。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出现颅内压增高时,漂浮骨瓣下缘术式具有自动减压作用。避免去骨瓣后因颅骨缺损行Ⅱ期人工颅骨修补以及因颅骨缺损而给病人造成的心理、生理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零东海 《中外医疗》2013,(34):47-48
目的 探讨将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取在该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选取36例组成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实验组,另36例则组成选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颅内压变化、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良好率.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发现,实验组手术前后颅内压的变化要比对照组手术前后颅内压的变化更安全,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预后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比选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明显,手术前后颅内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预后良好率高,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漂浮骨瓣下缘在重型颅脑损伤外减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让骨瓣下缘浮于骨窗上硬脑膜与骨膜之间,骨瓣上缘疏松固定。结果漂浮骨瓣下缘术后早期有外减压作用,待脑水肿消退后,骨瓣自动回复,后期骨瓣可达临床愈合。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出现颅内压增高时,漂浮骨瓣下缘术式具有自动减压作用,避免去骨瓣后因颅骨缺损行Ⅱ期人工颅骨修补以及因颅骨缺损而给病人造成的心理、生理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汝南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去骨瓣开颅减压术,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观察两组手术前后颅内压、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观察组颅内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常规骨瓣开颅术、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9月至2016年本院收治的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骨瓣开颅术)、观察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组间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颅内压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选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骨瓣减压术,33例)和观察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3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颅内压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1.52%,观察组为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压术后第1、7天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常规骨瓣减压术相比,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效果较显著,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典骨瓣开颅术;随访6个月,评估Glasgow预后评分(GOS),比较两组患者预后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3、7d颅内压下降程度、术后预后疗效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效果优于经典骨瓣开颅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标准去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均分为标准组及常规组。其中标准组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常规组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1、3、7d颅内压值及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标准组患者在术后1、3、7d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O.01)。常规组术后脑积水及迟发性血肿发生率高于标准组(P〈O.05)。结论: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在有效降低重型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的同时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76例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标准大骨瓣组),50例接受常规骨瓣减压术(常规骨瓣组);术后连续7 d观察两组患者的颅内压,术后6个月进行GOS评分。结果标准大骨瓣组患者术后第1、2、7天颅内压明显低于常规骨瓣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大骨瓣组患者GOS评分优良(良好+中残)率为71.1%,显著高于常规骨瓣组的48.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颅高压、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吴云龙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53-54,57
目的对比研究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效果。方法纳入研究的56例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标准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各2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应用X2检验、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比分析两组的预后、并发症、CCS评分、术后不同时间点颅内压监测情况、术后随访ADL分级等。结果标准组术后死亡率低,预后良好,术后GC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且术后颅内压降低较对照组明显,标准组术后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随访12个月,标准组存活患者ADL分级Ⅰ级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好、并发症少、降低颅内压明显、患者存活率高,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行颞顶瓣开颅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常规骨瓣组),与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选取的30例(大骨瓣组)进行对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证实颅内损伤情况,术后治疗方案基本相同。观察比较大骨瓣组与常规骨瓣组患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根据GOS评分法,大骨瓣组3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16例,中残5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常规骨瓣组3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7例,中残6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9例。大骨瓣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骨瓣组。大骨瓣组术后脑梗死、脑膨出及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3.33%、6.67%和6.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骨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后癫痫、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但仍存在颅内感染等部分术后并发症,仍需要临床上神经外科医生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第3、5、7天进行腰椎穿刺,监测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情况、术后的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标准大骨瓣组术后第3、5、7天的颅内压分别为(20.53±3.64)mmHg、(18.59±2.81)mmHg、(16.34±2.16)mmHg,分别明显低于常规去骨瓣组(P<0.05)。两组术后预后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3.8%、63.3%,标准大骨瓣组术后预后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去骨瓣组(χ2=5.749,P<0.05)。标准大骨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1%(13/68),常规去骨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相比,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确切,可以明显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的预后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标准大骨瓣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随机分组研究标准大骨瓣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及预后的影响情况。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随机分为标准大骨瓣手术组(n=54)及常规手术组(n=30)。两组在病人临床表现、损伤程度、受伤后至手术时间、术后处理上等无显著差异。结果标准大骨瓣手术组同常规手术组比较,ICP降低有明显差异(P〈0.01),标准大骨瓣手术组预后良好率优于常规手术组(P〈0.05),死亡率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有明显差异(P〈0.05),但增加了重残及植物生存率。结论大骨瓣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P有明显治疗作用,并预后良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各时间点颅内压的变化及颅内血清中的S100B及IL-6的水平,分析研究血清S100B、IL-6水平与颅内压力变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4月于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8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颅内压进行连续性的监测,并于入院后的6、12、24、48和72 h分别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的S100B蛋白及IL-6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不同时间点血清IL-6及S100B水平,并对IL-6及S100B水平变化与颅内压的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S100B水平在受伤后逐渐升高,24 h时达到峰值,随后便逐渐下降;而患者的IL-6和颅内压水平在受伤后逐渐升高,患者血清IL-6及S-100B水平与颅内压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r=1.933、r=4.859,P<0.05)。但是S100B的峰值出现的比颅内压早,而IL-6的变化趋势与颅内压的变化趋势相符。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的颅内压力变化与血清中的S100B和IL-6水平呈正比,因此,S100B和IL-6水平可以反映患者的损伤程度,为患者的病情判断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8.
去骨瓣减压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能够能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促进损伤神经修复。颅内压升高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的直接原因,通过动态监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对评估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结果发现,去骨瓣减压手术后实施动态颅内压监测,甘露醇使用总剂量显著减少,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0天白血病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水平显著较低,术后半年ADL等级明显提高。这表明重度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实施动态颅内压监测,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有效应用药物降压,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远期预后,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去骨瓣减压术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水肿、水孔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Feeney’s自由落体脑损伤打击装置制成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O组)、对照组(C组)及去骨瓣减压组(DC组),各组在损伤后再分为6、12、24、72、120 h及168 h等6个时间点断头取脑损伤区组织。分别利用干湿重量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和Western-Blot检测AQP-4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去骨瓣减压组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蛋白表达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于伤后24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与C组相比,上述指标含量均有所下降:脑组织含水量在24、120、16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QP-4蛋白表达在12、120 h时间点有统计学意义(P〈0.05),24、168 h时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创伤后大鼠脑组织脑水肿与AQP-4表达上调密切相关;去骨瓣减压术可减轻脑水肿,减缓AQP-4表达。该手术对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减缓AQP-4蛋白表达,从而减轻脑水肿和继发性脑损伤,保护脑组织有关。  相似文献   

20.
李显锋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0):4116-4117
目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方法:应用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清除颅内血肿、挫灭脑组织和进行内、外减压术。结果:58例患者中良好15例,中残7例,重残17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6例。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救治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确切疗效,能显著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