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872例长沙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测定,为了解和研究长沙地区人群的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状况,建立长沙地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提供依据.方法 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分析仪(DEXA)对长沙地区20~85岁的健康人群1331人BMD检测.男性624人,女性707人,按10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骨密度峰值在20~29岁,而女性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39年龄段,然后随着年龄段的增高BMD逐渐下降,50岁以上女性和60岁以上男性的骨量呈迅速下降趋势(P<0.01);且骨质疏松发生率则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论 骨质疏松发病率与年龄和性别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随之增加,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故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治疗应及早入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新疆巴州地区不同年龄阶段汉族及维吾尔族人群的骨密度值(BMD)和骨质疏松(OP)检出率的变化.分析本地区不同种族骨密度变化的规律及骨质疏松发生率.方法 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F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仪,测量785例20-89岁受试者腰椎的骨密度值(BMD).结果 汉族、维吾尔族男性与女性骨峰值均发生在30~39岁年龄段,随受试者年龄增加,BMD测定值开始逐渐下降.同年龄组,同部位女性0P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相似文献   

3.
吴伏娜  钟紫茹  韩全水  林小岚 《医学争鸣》2005,26(16):1520-1522
目的:调查深圳市正常体质量指数人群骨密度和峰值骨密度(PBD),以期为深圳地区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近5 a体检的健康成年677名,年龄20以上,男女性均以5岁一个年龄段分为14组;双能X光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结果:男性各部位PBD值出现在25~岁,女性各腰椎PBD值出现在35~岁,髋部PBD值出现在40~岁.在80~岁年龄段,男性腰椎骨密度出现高于其PBD的另一个峰值,女性骨密度自45~岁年龄段后随年龄逐年下降.结论:女性PBD形成晚于男性而接近绝经期;其骨密度自45岁年龄段迅速减低,而男性则发生在65岁年龄段;骨质疏松的预防应从青少年时期提高PBD开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男性腰椎骨密度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点,分析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状况,为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记录1410名健康男性(年龄20-79岁)第1-4腰椎骨密度T值平均值,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统计,分别计算各年龄段的骨密度T值、低骨量及骨质疏松发病率,并采用SPSS 16.0软件比较各年龄段间的差异性。结果男性腰椎骨密度T值峰值出现在20-〈30岁,峰值为(0.0983±0.6863),随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50岁以后下降明显,70-79岁年龄段有反弹趋势,60岁以后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加。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腰椎骨密度逐渐下降,尤其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深圳市人群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的发病状况,为OP的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日本ALOKA骨密度测定对深圳市21~73岁的人群600人进行尺桡骨BMD检测。结果男女骨峰值均在21~30岁年龄段,随年龄段增高BMD逐渐下降,51岁以上女性和61以上男性骨量呈快速下降(P〈0.05);骨量减少发生率男女性各年龄段均较高,61岁以上年龄组骨量减少发生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而严重骨质疏松发生率则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论骨质疏松发病率与年龄和性别相关。从青年起定期监测骨密度,并尽早调治骨量减少是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重要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枣庄地区2604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枣庄地区不同年龄段的正常人群前臂远端尺桡骨骨密度,以研究枣庄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参考值。方法:双重能量放射线吸收测定技术(DEXA)前臂骨密度测定仪测量前臂的尺、桡骨末端,爆光量0.02msv,测量参数:骨矿物质含量(BMC)、骨矿物质密度(BMD)、Z-值、T-值,采用SPSS软件对数值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枣庄地区骨量峰值出现年龄在男性为20~29岁、女性为30~39岁年龄段,50岁以后男女骨量减少均明显加剧,60岁后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文通过对辽河油田地区健康体检成人骨密度状况的调查,为了解该地区骨密度现状和诊断、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放射线吸收法测量了参加健康体检的长期居住在辽河油田地区的2 131(男性1 209,女性922)例成人的第2~4手指的平均骨密度.记录年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辽河油田地区指骨骨密度男性大于女性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BMI峰值均出现在30~39岁组,40岁以上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2)人体在40岁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女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男性.(3)男女性BMD值均随BMI增加而升高.结论 辽河油田地区健康体验成人指骨骨密度随年龄变化,并与性别、BMI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分析广州地区人群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的发病率,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GE-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试4 152例20~100岁受试者的L1-4及股骨上段的骨密度(BMD)值。按照年龄、性别进行不同分组,以10岁为1个年龄段。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骨量减少发生率不断增加,由15.5%增加到最高49.4%,在60岁以上年龄组增加不明显;其中50~60岁各年龄组女性骨量减少明显高于同组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在50岁以上各年龄组骨质疏松发生率增加明显,由7.6%增加到最高33.7%,在70岁以上各年龄组增加最高,女性明显高于同组男性。结论 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同年龄组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出现骨量减少时应及时治疗,以免进一步发展为不可逆转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9.
深圳城区健康人群峰值骨密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深圳市健康人群峰值骨密度(PBM)和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深圳市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747名,年龄20~70岁的健康城区人群。每5岁一个年龄段分为10组,用双能X光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问卷调查运动和饮用牛奶情况。结果男性PBM各部位均出现在25~29岁,女性各部位出现在35~39岁,Ward’s部位出现在30~34岁.深圳女性各部位PBM值与男性大致相同。骨质疏松患病率女性在50岁时为23.07%,65~70岁时女性为74.19%,男性为63.64%。每周运动1次以上的男性为19.3l%,女性为3l.95%;每日饮牛奶250ml的男性为20.00%,女性为71.12%。从不饮用牛奶的男性为43.45%,女性为5.03%。结论深圳城区健康男女性出现PBM的年龄与国内其他城市报导的基本相似。足够的运动和饮用牛奶可提高PBM。骨质疏松的预防应从提高青少年时期的PBM开始。  相似文献   

10.
张妙林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15-16,19
目的对余杭地区健康人群的骨密度进行测量并对健康人群的骨质疏松发病率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收集余杭地区的健康人1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年龄进行分组。如果研究对象的峰值骨密度下降的数值超过2.5SD则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结果30~35岁年龄段的女性、年龄在35岁左右的男性骨密度出现峰值;年龄大于55岁的女性具有非常显著的下降值,并且与男性的骨质疏松发病率比较,女性明显具有更高的发病率。结论女性55岁以前,男性65岁以前,应该加强学习骨质疏松方面的相关知识,此年龄段后,为了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要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西宁地区体检者骨密度值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其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试1 244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受试者的L1~4骨密度(BMD)值。结果:男女性骨密度峰值均出现于30岁年龄组,男性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女性在40岁后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降低,60岁以上2个年龄组与(20~50)岁4个年龄组和同年龄组男性比较有明显性差异。男女性骨质疏松症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女性增加十分显著。50岁以上3个年龄组的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显著高于同年龄组男性。结论: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也随之增加,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2.
深圳城区健康人群峰值骨密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深圳市健康人群峰值骨密度(PBM)和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深圳市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747名,年龄20~70岁的健康城区人群。每5岁一个年龄段分为10组,用双能X光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问卷调查运动和饮用牛奶情况。结果男性PBM各部位均出现在25~29岁,女性各部位出现在35~39岁,Ward’S部位出现在30~34岁。深圳女性各部位PBM值与男性大致相同。骨质疏松患病率女性在50岁时为23.07%,65~70岁时女性为74.19%,男性为63.64%。每周运动1次以上的男性为19.31%,女性为31.95%;每日饮牛奶250m1的男性为20.00%,女性为71.12%。从不饮用牛奶的男性为43.45%,女性为5.03%。结论深圳城区健康男女性出现PBM的年龄与国内其他城市报导的基本相似。足够的运动和饮用牛奶可提高PBM。骨质疏松的预防应从提高青少年时期的PBM开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普通人群的超声骨密度水平和骨质疏松的流行现状,为本地区人群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9111名健康体检者的跟骨超声声速值(SOS)进行测定,同时测量记录受检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男、女性的跟骨超声声速值(SOS)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50岁以上各年龄组男性的跟骨SOS值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②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5%,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4.7%。除20~29岁组外,女性各年龄段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均高于男性;③骨质疏松组的BMI值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BMI<18.5的男性的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BMI≥18.5的男性(P<0.05);④绝经是女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绝经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是非绝经女性的2.8倍。结论成都地区普通人群男性和女性的骨密度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流行水平存在差异,低体重指数的男性和围绝经期女性是骨质疏松的重点防治对象,应定期监测骨密度,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126-133
目的通过测量北京大兴区、密云地区成年人的桡骨远端骨密度,分析比较北京南北郊区成年人在各年龄段的骨密度差异及随年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美国DTX-20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北京大兴区成年男性1040例、女性1892例,密云地区成年男性780例、女性423例的非优势前臂桡骨远端1/3处的骨密度,记录BMD值。将检测结果按地区、性别、年龄段分组(每10岁为1个年龄组,分为7个年龄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同地区、同年龄段成年人的桡骨远端骨密度在性别间的差异,分别比较同性别、同年龄段成年人的桡骨远端骨密度在北京南北郊区间的差异,分析两地区成年男性、成年女性骨密度随年龄变化趋势。结果大兴区、密云地区成年人在各年龄段的桡骨远端骨密度BMD均值男性均大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兴区60~69岁年龄段男性、50~59岁年龄组女性的桡骨远端骨密度BMD均值低于密云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大兴区其他各年龄段女性BMD均值略低于或接近于密云地区,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大兴区、密云地区成年男性、成年女性桡骨远端骨密度BMD峰值均出现在30~49岁年龄段间,且BMD均值随年龄增高而逐步降低。结论密云地区人群整体骨量稍高于大兴区,但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两地区差异不明显。大兴区、密云地区人群中的50岁以后中老年人群,尤其女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应给予适当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顺德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变化情况,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 200例在顺德地区居住5年以上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介于50~80岁,以5岁为年龄段分成六组,采用美国GE公司LUNAR-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检测各组患者的骨密度水平,对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情况差异。结果:随年龄的增加,骨密度逐渐下降,骨质疏松发生率逐渐上升,女性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男性显著,统计得知顺德地区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7.66%(151/546),显著低于女性的44.80%(293/654),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德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率患病率较高,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与发病率密切相关,这对提高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柳州市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广西柳州市中老年人骨质疏松(OP)的发病情况.方法 1 230名中老年人采用骨密度仪检测股骨颈骨密度(BMD)值,以10岁作为一个年龄段,按年龄段和性别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中老年人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逐年下降,骨量与年龄呈负相关.40~49岁年龄段男性OP患病率为20.39%,女性为20.71%;50~59岁年龄段男性OP患病率为31.90%,女性为54.09%;60~69岁年龄段男性OP患病率为41.72%,女性为65.14%;70岁以上男性OP患病率为52.42%,女性为75.14%.结论 本地区中老年人随年龄增长,骨钙丢失明显加速,骨质疏松(OP)患病率随之增加,女性发病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7.
何敏  姚珍薇  唐良萏  卢起  骆建云  王雅 《重庆医学》2012,41(29):3041-3042,3045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率。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量40岁以上人群正位腰椎骨密度2 325例,按年龄、性别分组统计。结果男女骨密度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中老年男性骨量减少患病率为42.2%,骨质疏松为37.3%;中老年女性骨量减少为19.8%,骨质疏松为66.5%;50岁以后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男性骨量减少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42.3%,女性为79.7%,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显著高于老年男性(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患病率逐年增加,女性比男性更易患骨质疏松,低骨量是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右江医学》2016,(4):438-441
目的通过分析粤桂周边地区健康体检者骨密度的检查数据,了解该地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便捷型骨密度检测仪对接受健康体检的2132人进行非受力侧前臂桡骨远端骨超声检测,统计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骨密度的检测结果。结果受检者总的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为16.74%。各个年龄段(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80岁)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0~49岁年龄段骨密度最高(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有逐渐降低趋势。男性各个年龄段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0~29岁的正常骨密度低于30~59岁人群,在30~49岁达到峰值骨量,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密度降低(P<0.05)。女性各个年龄段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0~29岁的正常骨量低于30~49岁人群,在30~49岁达到峰值骨量,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密度降低,50岁以后特别是绝经后骨密度降低更明显(P<0.05)。2132例受检者中,60岁之前的骨密度高于60岁之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粤桂周边地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检出率相对较低,但20~29岁的年轻男、女性骨密度状况并不乐观,采用便捷骨密度检测仪对体检人群进行筛查,对早期发现并干预骨质疏松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西宁地区健康人各年龄段骨矿物含量正常值。方法用SD-1000单光子骨矿物测定仪窄束γ-线通过非优势侧桡、尺骨中下1/3交界处测试点横向扫描。获得骨线密度(BMC)、面密度(BMD)及桡、尺骨骨密度均值。结果1.男性的骨密度在31~40岁为峰顶,女性在41~50岁达峰;2.性成熟期(18~44岁)骨密度值最高,此后随增龄而下降;3.体重与骨矿的含量相关;4.按WHO制定的低于同性别性成熟期骨密度2.5 s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女性老年期为此症者占24.2%,男性老年期为4.60%,女性为男性5.3倍;5.按低于同性别性成熟期骨密度1 s为低骨量,男、女老年期分别为54%、82.3%。结论1.女性骨峰值较男性晚10年;2.男女性者骨密度值在性成熟期(18~44岁)达峰,此后骨矿物质含量丢失随年龄增长增多;3.体胖者骨矿含量相对较多;4.老年期骨质疏松发生率女性比男性高5.3倍,表明性腺的衰退时间对骨矿物的丢失有重大影响;5.西宁地区低骨量的高危人群众多,应该行早期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量北京顺义区正常成年人群腰椎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BMD),了解人群BMD规律及骨质疏松流行病学情况,为我国北方地区正常人群BMD数据库的确立提供数据;探讨容积性定量CT ( volumet-ric QCT,vQCT)在椎体BMD测定及诊断骨质疏松中的价值。方法采用vQCT测量835例正常人腰椎1~3 BMD,按性别和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各组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腰椎BMD峰值在18~30岁年龄组,男性为(165.22±26.97)mg/cm3,女性为(175.01±28.47)mg/cm3;男女两组各年龄段间3个腰椎BMD值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1);腰椎1~3 BMD值呈现递减趋势,各椎体间BMD差异只有女性40~49岁组及50~59岁组有显著性( F值、P值分别为5.377,0.005;7.429,0.001)。男、女组BMD与年龄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85(P<0.001)、-0.604(P<0.001)。男性随年龄增长骨质疏松患病率逐渐增高,到≥70岁组达64.81%(35/54);女性40~49岁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仅3.33%(3/90),50岁以后,骨质疏松患病率迅速增高,到≥70岁组骨质疏松患病率达82.14%(23/28)。结论掌握了本地区正常成年人群BMD特点及骨质疏松流行病学情况,vQCT椎体BMD测定诊断骨质疏松敏感性高,女性近50岁、男性近60岁就应该预防性检查BMD,腰椎vQCT 测量BMD对老年人群更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