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报道前足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和体会。方法利用3种皮瓣5种方法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38例,交腿皮瓣修复4例;足背动脉逆行皮瓣修复12例;对侧足背动脉游离皮瓣修复6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12例,股前内侧皮瓣6例,皮瓣最大面积12cm×15cm。结果皮瓣无1例坏死,1例残端部分组织坏死行扩创后愈合,皮瓣臃肿行后期皮瓣削薄整形8例。平均随访10~36个月,皮瓣外形满意率达96%,足无痛负重行走满意率达98%,收到良好的效果。结论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比较困难,根据伤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皮瓣修复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3年9月至2009年9月,应用各种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32例,其中包括带蒂的逆行小腿内侧皮瓣3例、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2例、远端蒂足内侧皮瓣2例、踝前皮瓣4例、第一跖背动脉皮瓣7例、对侧内踝上皮支皮瓣2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9例、游离背阔肌皮瓣3例。结果:32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5~15个月,皮瓣质地好,外形美观,大部分恢复保护性感觉;均保持了跖趾关节功能,能负重行走,足功能满意;供区植皮耐磨,无破溃。结论: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可根据皮肤缺损的部位及创面大小,正确选择不同类型的外科皮瓣;而防止和处理血管危象的发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创伤后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9例,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13∽55岁,平均33岁;伤后至入院时间为1 h∽55 d;损伤部位:小腿9例,足部5例,前臂2例,手部3例;缺损范围3 cm ×8 cm∽13 cm ×25 cm,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皮瓣稳定时间、二次手术整形率、患者满意度,随访6∽24个月。结果:纳入病例19例,平均手术时间(239±3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36±45)mL,平均输浓缩红细胞(0.74±0.3)U;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皮瓣稳定时间(6.4±1.2)d;术后需二次手术整形修整皮瓣1例,修整率5.1%。术后8个月11例获保护性感觉,患者满意率95%。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解放军第105医院显微外科以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19~60岁,缺损范围3 cm×7 cm~5 cm×9 cm。所有病例均采取一期清创+负压封闭引流,二期行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随访观察皮瓣外形、质地、感觉及足功能。结果 1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血管吻合处缝合过紧,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皮瓣顺利成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厚薄适中,外观无明显臃肿,功能及感觉均得到较好恢复。结论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林利兴  杨国敬 《浙江医学》1998,20(6):349-350
小腿及手、足部由于外伤、感染、肿瘤及烧伤等原因造成的软组织缺损,常伴有肌腱、骨骼外露,采用小腿内侧皮瓣予以修复,可恢复下肢和足部的负重、行走及手部的握持等功能,外观亦较满意。我科自1992年3月以来,采用游离及带蒂小腿内侧皮瓣修复小腿及手、足部软组织缺损40例,皮瓣全部成活,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黑发志 《吉林医学》2003,24(3):274-274
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骨科领域的一大难题,目前方法很多,效果不一。我科自1990年7月至2000年4月,应用小腿后侧逆行筋膜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8例,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21~45岁,平均31.5岁。部位:小腿下端前侧4例,足跟部2例,外踝处2例。病因:分明伤性软组织缺损伴骨处露7例,其中3例合并骨折,1例合并骨髓炎,另1例为跟腱外露,皮瓣面积最大15×12cm,最小7cm×4cm。1.2手术方法:以窝中心与腓骨头连线的中点为起点,内外踝连线中点上方5cm为止点,连续即为皮瓣的轴心线。并以内外踝…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皮瓣在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方面的应用.方法设计应用小腿内侧逆行筋膜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缺损原因电烧伤3例,皮肤肿瘤2例,慢性溃疡7例,化学烧伤2例,热压伤1例.结果15例病例皮瓣全部成活.足外形、感觉及行走的稳定性均恢复良好.结论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与足部皮肤组织类似,血运及神经支配有保证,成活率高;蒂部较长,操作简便;特别适用于足跟及底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皮瓣在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方面的应用。方法:设计应用小腿内侧逆行筋膜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缺损原因:电烧伤3例,皮肤肿瘤2例,慢性溃疡7例,化学烧伤2例,热压伤1例。结果:15例病例皮瓣全部成活。足外形、感觉及行走的稳定性均恢复良好。结论: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与足部皮肤组织类似,血运及神经支配有保证,成活率高;蒂部较长,操作简便;特别适用于足跟及  相似文献   

10.
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常伴有骨或肌腱外露 ,修复比较困难 ,需采用不同的皮瓣移植修复〔1〕 。皮瓣的选择根据受区主干血管及周围组织损伤情况而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法。我院 1995年~ 1999年 6月先后采用局部皮瓣转移、岛状皮瓣转移、游离皮瓣以及桥式交叉皮瓣等 ,修复各类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 2 0例 ,效果满意。现就皮瓣的选择方法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0例 ,男 14例、女 6例 ,年龄8~ 5 2岁。病因 :交通事故伤 13例 ,压砸伤 7例。其中因小腿部骨折作内固定术后出现皮肤缺损 6例。缺损部位 :小腿前侧 7例 ,足…  相似文献   

11.
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术式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用足背皮神经(内侧、外侧、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3.0cmx3.5cmx5.0cmX8.0cm)28例(远端蒂皮瓣11例,近端17例)。皮瓣大小4.0cmX4.5cm-5.0cm-9.0cm。结果:本组皮瓣均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约2mm,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厚薄与受区周围皮肤接近,感觉正常,足部功能良好。结论: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血供丰富,切取方法简单,是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带外踝上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缺损,简化手术操作,改善皮瓣血供。方法:2006年6月~2010年3月,对11例足部皮肤缺损的病人应用带外踝上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缺损面积范围:5cm×3cm9cm×9cm.其中男8例,女3例,最小年龄18岁,最人年龄62岁,平均年龄31岁,缺损原因:车祸5例,慢性感染性溃疡3例,肿瘤1例,缺损部位:足跟部4例,内踝部2例,足背部3例;手术彻底清创后或切除肿物后,以胭窝中点与外踝尖跟腱中点连线为轴,以外踝上腓动脉穿支处为旋转点设计皮瓣。皮瓣蒂部设计3cm~4cm宽的筋膜蒂及2cm~3cm宽的皮桥。手术先切开蒂部后缘至深筋膜下,确认外踝上穿支,切开上缘及内外侧缘,在深筋膜下向蒂部分离皮瓣,通过明道将皮瓣转移至受区。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11例足部皮肤缺损病例修复后,皮瓣全部成活。但有8例术后足外侧感觉麻木。结论:带外踝上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结合了穿支皮瓣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优点,具有操作简便,蒂部较长,血供丰富。是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特别是前足皮肤缺损可供选择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粱成义  吕德森 《黑龙江医学》2008,32(11):836-837
目的探讨行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带蒂皮瓣设计面积为6.0cm×9.0cm~10cm×20cm。结果本组中4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患者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换药处理后,创面Ⅱ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外形功能良好。结论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皮瓣切取面积大,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利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6年12月~2009年12月利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15例。结果:15例创面愈合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操作简单,皮瓣面积大,成功率高,创伤小,足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史福东  李长江  张勇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1):1981-1983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区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16例足底区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带血管神经蒂的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16例患者的皮瓣均成活良好.随访6个月~5年,皮瓣修复重建后皮肤的感觉、色泽、痛觉、耐磨性及负重功能良好.结论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神经血管蒂指背皮瓣在修复拇指损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2010年5月~2011年12月31例应用带神经血管蒂指背皮瓣修复拇指损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1例皮瓣均成活,无静脉危象及明显肿胀发生,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皮瓣色泽、质地与伤指皮肤相近,外形良好且指腹饱满,皮肤质地弹性好,耐磨,色泽稍淡,感觉恢复良好,静止两点辨别觉5~9 mm,捏、持动作恢复良好。结论:带神经血管蒂指背皮瓣修复拇指损伤、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低,是修复拇指损伤,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华栋  陈强 《实用全科医学》2006,4(4):424-425,F0003
目的报道应用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主式及疗效。方法根据手部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及损伤情况,选择应用6种不同的手及前臂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本组36例40块皮瓣,除3块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成活良好,皮瓣外形满意,质地、弹性良好,两点辨别觉6~12mm。结论应用手及前臂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手部不同部位的创面,皮瓣切取便利,创伤小,可以满足手部功能及外形恢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远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远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在修复踝足部特殊病例的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远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踝足部特殊病例的软组织缺损16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14-57岁。跟骨慢性骨髓炎伴内踝处软组织缺损1例,踝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伴死腔形成7例,足底部软组织缺损伴跟骨缺损8例。创面范围:3 cm×5 cm至9 cm×13 cm。肌皮瓣面积:4 cm×6 cm至11 cm×15 cm。携带腓肠肌的厚度1-4 cm。结果:本组16例远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肌皮瓣远端稍肿胀青紫,有少许张力性水泡形成,经拆除缝线减张、换药2周愈合。所有病例均经3个月以上随访,骨髓炎治愈,肌皮瓣外形满意,行走负重良好,供区未见明显功能障碍。结论:远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是修复踝足部特殊病例的软组织缺损的良好供区。  相似文献   

20.
史伟翰  温树正 《医学综述》2014,(8):1451-1455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较常见,且常难以治愈。加上足踝部有承重、耐磨等特殊要求,应用皮瓣修复才能满足这些需求,因此成为修复的主要方法。穿支皮瓣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型皮瓣,其具有供区损伤小,修复后外形美观等优点,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临床。因穿支血管和应用方式的不同,可用于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的皮瓣有多种,有不同的解剖、生理及适应证。该文对近年来可用于足踝部皮肤缺损修复的穿支皮瓣主要类型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