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昆明市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态度、行为的现状,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分层整群抽取昆明市3所不同类型高校(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一至二年级的大学生(共879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昆明市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存在差异: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认知程度相对较低,而医科类、综合类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在对待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的态度方面,医科类、艺术类、综合类三类院校的学生之间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防范艾滋病传染所采取的保护性行为及其态度的认识方面,三类院校之间存在差异(P<0.05),各有不同情况.结论昆明市医科类、艺术类、综合类三类院校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态度的认知上存在差异,有着各自的特点.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相对薄弱,应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不同高校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来源与途径以及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和需求状况, 为更加有效地开展好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分层整群抽取云南省不同地区 (昆明市、大理市) 、不同类型的四所高校 (昆明医科大学、大理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云南大学) 一至二年级的大学生共1 179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云南省不同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 (56.3%80.3%) , 其次是朋友或同伴 (15.028.7%) , 在4所不同高校间同一来源有差异 (P<0.05) .获取途径上, 医科学生主要通过课堂 (39.0%45.%) , 而艺术类和综合类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或新闻媒体 (34.7%36.2%) , 4所高校间, 在课堂、新闻谋体、他人议论这三个途径上有差异 (P<0.05) .大学生们最乐于接受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是“观看相关视频” (38.7%62.0%) , (P>0.05) .在4所高校间, 接受教育方式上在观看相关视频、知识讲座、课堂讲授、宣传栏及传单四中方式上无差异 (P>0.05) .4所不同高校的大学生一致希望学校多开展艾滋病“知识专题讲座” (50.7%54.5%) .4所高校的大学生在“知识专题讲座”、“课堂教学”的需求方面有差异 (P<0.05) , 在“安装自动售套机”、“宣传栏及传单”需求方面无差异 (P>0.05) .结论 云南省不同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健康教育有着相同之处, 但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 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 不断提高边疆多民族地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 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从而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山西省某医科院校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医科院校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山西省某医科大学600名1、2年级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较好,除个别问题,知晓率均在85%以上,1年级学生掌握程度总体好于2年级学生,医学生好于非医学生,城市学生好于城镇和农村学生;大学生对艾滋病及艾滋病人多数持正向态度,59.3%的大学生对艾滋病人具有恐惧感,医学生与非医学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94.1%的大学生愿意获取更多的艾滋病知识,最主要的获取途径为书刊、报纸、宣传资料,占84.3%;89.6%的大学生表示愿意成为艾滋病志愿者。结论:医科院校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情况较好,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认识,艾滋病相关态度有待提升,艾滋病忧患意识有待加强。今后应注重艾滋病知识教育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发挥医科院校大学生的优势和积极性,为我国艾滋病防治事业培养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为高职院校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相关描述性研究。随机整群抽取陕西省四所高职院校学生800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艾滋病知识问卷总分为68.06±7.04(8~84分);②艾滋病态度问卷总分为25.71±3.46(4~30分);(萤38.6%的高职学生曾与异性有过拥抱、接吻等行为;11.9%的学生有过性行为,初次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的学生占77.9%;④高职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为电彬电影(41.8%)、报纸/杂志(37.7%);学生最愿意接受的艾滋病知识获得途径依次为电彬电影(44.6%)、朋友/同学(41.7%),高职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受同伴的影响很大;⑤艾滋病知识水平与艾滋病相关态度呈正相关关系(r=0.416,P〈0.01);艾滋病知识水平与边缘性行为、性行为及初次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高职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不高,对艾滋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在高职学生中应加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并适当采取艾滋病同伴教育。  相似文献   

5.
医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医学生艾滋病认知、态度的影响,为高等医学院校开展艾滋病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医学高校大一和大四学生,对其进行艾滋病专题讲座并发放宣传材料,在健康教育前后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方法对被调查医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被调查医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艾滋病相关态度有积极转变;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方面,大一学生的健康教育效果优于大四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低年级医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更大,效果更好。高等医学院校应该探索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对医学生艾滋病认知、态度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与分析大学生关于艾滋病知识、行为和态度的现状。方法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某医科大学213名本专科新入学学生关于艾滋病知识和态度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发现,该医科大学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较高,性行为发生率较低,部分学生对艾滋病患者持排斥与歧视态度。结论部分大学生缺乏相应的自我保护意识,较易受到艾滋病的侵害。且对艾滋病知识了解不够全面,未能做到客观正确的去看待艾滋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桂西地区民族医学院低年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在民族地区医学院校中更好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及建立可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012级全体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 704名医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部分知识认知较差,如对目前艾滋病是否有预防疫苗知晓率仅为65.12%,对共用餐具、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不会引起HIV感染正确答对率较低,分别为75.89%、64.63%和57.21%;4.21%的学生已发生过性行为,对婚前性行为表示赞同的学生占18.38%,如果发生婚前性行为每次都会采取安全措施的学生为67.72%;95.56%的学生认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结论桂西地区民族医学院学生艾滋病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不够全面深入,对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大。应结合医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学生防治艾滋病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专业高职大学生关于艾滋病的认知情况,以探讨健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信阳市某高职院校两个不同专业(医学专业和教育专业)1515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广大学生对艾滋病已经有了警觉的认识,但仍有部分学生尚未意识到艾滋病流行的严峻性。在艾滋病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上,医学生平均知晓率为87.28%,非医学生平均知晓率为77.56%,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显示仍有部分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高职大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报刊书籍,其次是电视广播和网络。结论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适合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加强系统性、完整性的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学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为制定适合医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医学院校共300名学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和对待艾滋病的态度。结果该院校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82.2%,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二年级学生高于一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之间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O.05)。只有29%的学生对待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如以前一样。结论应进一步提高医学院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0.
周素民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3):1488-1489
目的:了解卫校新生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行为,探讨医学中专生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对新乡市第一卫校2007级500名新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及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认识不够清楚;91.4%的同学对艾滋病感染者表示同情,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恐惧和歧视;大部分同学对婚外性行为、多个性伴等不良性行为持否定态度,但对卫校学习期间谈恋爱66.0%的同学表示理解,对婚前性行为13.4%的同学赞同,28.0%的同学表示无所谓;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主要是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结论:应多途径、多形式对卫校新生加强艾滋病知识、态度、安全性行为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综合性大学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学生艾滋病相关的知识、行为以及态度,为制定全面系统的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建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医学生229名、非医学生141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待AIDS态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两类学生中仍然存在AIDS相关高危险行为,且在大多数行为上都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两类学生所获得AIDS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和互联网媒体。结论:无论是在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上,还是在对待艾滋病或艾滋患者的态度上,医学生的情况都好于非医学学生;两类学生对于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和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都较高。教育专家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要求的教育方式,制定系统的、针对性强的大学生AIDS健康教育措施;利用医学生特殊身份,在针对非医学专业同学进行AIDS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AIDS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干预对改变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效果.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宁市6个建筑工地627名农民工实施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干预,评价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后农民工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较健康教育前显著上升(P<0.01),其中提高程度最高的是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一个看上去健康的人有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以及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的了解,分别较健康教育前提高了22.61%、22.52%和22.28%.健康教育干预后,被调查者对婚前、婚外性行为的态度以及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选择不赞成婚前、婚外性行为的人较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选择“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不会害怕和躲避”、认为“应该允许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继续工作和学习”、选择“如果身边的同事、朋友或亲人患了艾滋病,愿意与他们继续共事、共同生活或交往”的,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是提高农民工有关艾滋病知识、改变其相关态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态度等现状,为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不记名调查问卷对某医学高校683名大一和大四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进行现况调查并作统计学检验。结果:89.8%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区别,分别有92.8%、94.1%和81.8%的学生了解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仍有40.4%和37.2%的学生认为拥抱接吻及照顾艾滋病患者可传播艾滋病,学生认为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的较好形式依次为:举办宣传活动、宣传栏和宣传单、课堂教育、讲座或座谈会,以及广播或网络。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仍存在认知误区和消极态度,大一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明显低于大四学生,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从而有利于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低年级医学生的艾滋病(AIDS)知识和态度,为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抽取一、二年级学生共计1 149名,采取匿名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1 149名学生AIDS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的平均知晓率为94.56%和77.20%,AIDS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为46.70%;83.90%的学生愿意参与AIDS宣传教育,但70.00%以上的学生回避与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直接接触;学生获取AIDS知识主要来自电视、报刊杂志(71.98%).结论 低年级医学生对AIDS经典传播途径认知水平高,但对防治知识和非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对待AIDS的态度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荆州市艾滋病重点建设示范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抽取示范区妇联干部、社区居民、在校学生3类人群共649人,调查基本情况、艾滋病的一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等。结果 3类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77.04%,妇联干部、社区居民、在校学生的知晓率分别为95.57%、80.66%、5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3,P0.01)。3类人群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较低,为49.77%,妇联干部、社区居民和在校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分别为65.02%、46.91%、3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7,P0.01)。3类人群获得艾滋病相关信息的途径电视所占比例最高,达76.43%。结论不同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和对待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有差异,应强化艾滋病病毒非传播途径的宣传。尤其是在校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仍然是今后开展艾滋病宣传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的了解情况,探讨针对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所大专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2.0%;对艾滋病病人有关怀态度的占89.6%;曾有过性行为的学生占7.9%,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占52.8%;HIV监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部分大学生艾滋病防范意识淡薄,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安全套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以学生社团为基础,在医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整群抽取一至四年级学生,由社团成员进行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干预活动,干预前后分别填写事先统一设计的相同问卷,统计分析有关数据,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对象对基本知识及传播途径、个人防病态度及行为意向的正确认知均有所提高(p<0.05)。医学生有较强的公共卫生意识,但部分观念和态度没有改变。结论以学生社团为基础在医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