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特征。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3年3月在北京市回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198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心衰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比较心衰组和健康组一般资料情况及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心衰组不同心功能分级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以及心衰组不同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人群出院后随访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心衰组与健康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即心功能下降,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随着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健康者,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其心功能降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呈下降趋势,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因此,临床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应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尘肺病患者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水平和钙离子浓度,探究其与尘肺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住院治疗的196名男性尘肺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190名未接触粉尘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健康男性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钙离子(Ca2+)浓度。结果观察组血清25(OH)D3水平为(26.68±4.29)ng/mL,低于对照组的(29.33±4.55)ng/mL;观察组血清Ca2+浓度为(2.23±0.24)mmol/L,低于对照组的(2.68±0.43)mmol/L;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率为67.34%,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率为60.53%。叁期尘肺组血清25(OH)D3水平、血清Ca2+浓度低于壹期、贰期组(P<0.05);尘肺病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血清Ca2+浓度均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的趋势(P<0.05)。观察组、对照组血清25(OH)D3水平与Ca2+浓度均为正相关关系(r=0.80、0.73,P<0.05)。结论尘肺病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普遍较低,提示维生素D3可能参与了尘肺病的发展,尘肺病患者应该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014 年1月至2014年5月间入院产妇及其新生儿血25羟维生素D水平,了解产妇及其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情况,研究母婴间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27例产妇及155例新生儿血25羟维生素D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按产妇单胎、双胎及以上妊娠情况,新生儿性别,单胎、双胎及以上新生儿进行分组比较,同时对母婴间血25羟维生素D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7例产妇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为(61.5±24.4)nmol/L,其中维生素D充足23例(18.1%),不足62例(48.8%),缺乏42例(33.1%);155例新生儿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为(63.1±21.1)nmol/L,其中维生素D充足43例(27.7%),不足66例(42.6%),缺乏46例(29.7%)。单胎新生儿较双胎及以上新生儿维生素D更为充足(32.7% vs. 18.5%, P=0.024),双胎及以上新生儿中维生素D缺乏者比例明显高于单胎新生儿(42.6% vs. 22.7%, P=0.024)。产妇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其新生儿血25羟维生素D水平呈正相关(r=0.465, P=0.000)。结论本研究中产妇及新生儿维生素D处于不足水平,对妊娠期妇女开展25羟维生素D监测并相应补充维生素D,可预防子代出现维生素D的缺乏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个旧地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25羟维生素[25(OH)D]水平,探讨血清25(OH)D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肾内科住院的104例CKD5期患者,依据基础病因是否为糖尿病分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组48例、非糖尿病肾病(non-diabetic kidney disease,NDKD)组56例,进行25(OH)D、矿物质、骨代谢指标等水平测定及比较,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5(OH)D水平的影响因素。应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两组间数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5(OH)D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4例CKD5期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为(10.92±7.51)μg/L;NDKD组及DKD组患者25(OH)D分别为(13.51±8.57)μg/L及(8.03±4.7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KD组及NDKD组患者中25(OH)D轻/中/重度缺乏发生率分别为14(29.17%)、18(37.50%)、14例(29.17%)及34(60.71%)、10(17.86%)、6例(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提示,在CKD5期患者中,糖尿病是25(OH)D水平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个旧地区CKD5期患者普遍存在明显的25(OH)D缺乏。糖尿病是CKD5期患者25(OH)D水平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对以上患者加强诊治。  相似文献   

5.
1,25-二羟维生素D3与维生素D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D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维生素D的重要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D_2及维生素D受体两者关系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维生素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泰州地区部分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了解健康儿童25羟维生素D水平,为佝偻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儿保门诊儿童共476 例。取清晨空腹血,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 泰州市儿童各年龄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均呈偏态分布,以中位数表示,分别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期组、学龄组。经秩和检验,不同年龄组维生素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维生素D水平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76例儿童中, 维生素D严重缺乏(≤5 ng/ml)占3.15%(15/476); 缺乏(≤15 ng/ml) 占38.45%(183/476);不足或以下(15~20 ng/ml)占17.86% (85/476);充足(>20 ng/ml)占40.55%(193/467) ;过量(>100 ng/ml)为0。维生素D不足(≤20 ng/ml) 的儿童占59.45% (283/476),其中婴儿组为9.3% (8/476);幼儿组为36.21%(42/467);学龄前组为70.13%(54/567 );学龄期组为90.86%(179/476),以学龄期儿童为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血清维生素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泰州市儿童维生素D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学龄儿童维生素D缺乏尤为严重,3岁以上儿童需注意补充维生素D,尤其是冬季。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25-羧维生素D与维生素D1-α羟化酶(CYP27B1)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以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于2015—2018年期间诊治的所有≥60岁IBD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CYP27B1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IBD老年患者93例,男性58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4.7 ± 5.1)岁,对照组50人,男性31人,女性19人,平均年龄(63.7 ± 4.8)岁,病例组和对照组平均年龄及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明确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的48例,克罗恩病(CD )45例。UC、CD和对照组的25-羟维生素D检测值分别为(11.06 ± 4.14)、(12.51 ± 4.77)、(16.26 ± 5.23)ng/mL,CYP27B1表达IHC评分分别为(9.5 ± 1.1)、(9.3 ± 1.3)、(3.4 ± 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活动程度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325、-0.382),CYP27B1表达IHC评分均与疾病活动度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413、0.371)。结论 老年IBD患者中血清25-羧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群,而CYP27B1表达高于正常人群,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生素D3联合碳酸钙D3在25羟维生素D[25-(OH)D]低水平合并低骨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25-(OH)D低水平合并低骨量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治疗,联合组给予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岭南地区常住人口的25羟维生素D3与骨密度、肌酐、尿酸、空腹血糖、血脂等的关系,评价岭南地区人群骨质疏松风险。方法于2016年采集以上人群数据并根据性别、年龄、骨密度值、25羟维生素D3水平进行分组评价。结果4 450例岭南地区常住人口的25羟维生素D3平均水平高于北方地区,男性29.70±9.43ng/m L,女性25.00±7.72ng/m L,均处于正常范围。肌酐(r=0.245,P<0.01)、年龄(r=0.214,P<0.01)与其正相关程度较强;随着年龄的增长,25羟维生素D3水平逐渐增高,其中男性偏高于女性,而女性在60岁以后出现下降趋势。而25(OH)D3与体重、血压、血脂、尿酸、空腹血糖和骨密度等相关性不强。结论 25(OH)D3可能与地域纬度、性别、年龄、肌酐和雌激素水平有相关性,但其机理有待研究。25(OH)D3与骨密度值相关性不强,可能是不影响骨质疏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探讨维生素D缺乏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3月在莒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就诊及随访的COPD稳定期患者56例,另选择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计算维生素D缺乏的患病率。同时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按照CAT评分将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4组,即轻微影响组、中等影响组、严重影响组、非常严重影响组,比较4组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计量资料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OPD组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8.41±18.34)、(65.43±33.6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的患病率为3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CAT评分呈负相关(P0.05)。轻微影响组、中等影响组、严重影响组、非常严重影响组维生素D水平[(47.78±19.43)、(31.98±18.73)、(17.95±7.86)、(12.88±9.91)ng/ml],维生素D缺乏者比例(20%、25%、42.9%、54.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D缺乏在COPD稳定期患者中有较高的患病率,可能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暑期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为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7-8月间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常规体检的1~16岁儿童67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儿童血清25(OH)D,以体质量指数(BMI)将研究对象分为肥胖组、超重组及正常组。结果儿童25(OH)D总体水平为28.48±10.40 ng/mL,缺乏及不足率高达60.30%,>7~16岁组、1~3岁组及>3~7岁组儿童25(OH)D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1~3岁组最高,>7~16岁组最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77.218,P<0.05)。肥胖组、超重组儿童25(OH)D水平缺乏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组(χ2值分别为6.94、7.12,均P<0.05);城区儿童25(OH)D水平明显低于农村儿童(t=-9.128,P<0.05)。 BMI与25(OH)D呈负相关(r=-0.242,P<0.05)。结论泸州市儿童血清25(OH)D总体不足;儿童BMI与25-羟维生素D呈负相关;城区儿童血清25(OH)D总体水平偏低。应加强血清25(OH)D检测,尤其肥胖儿童及城区居住儿童,积极予以合理的维生素D补充并加强对此类儿童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市区0~6岁婴幼儿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收集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门诊进行常规保健的824例0~6岁婴幼儿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 D].结果:824例0~6岁要幼血清25-(OH)D的平均水平为(69.52±57.09) nmol/L,其中充足组213例占25.85%,有73.66%的婴幼儿25-(OH)D处于较低水平(51.33%不足、19.42%缺乏、2.91%严重缺乏).0~6岁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岁组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1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区0~6岁要幼儿血清25-(OH)D水平普遍偏低,应重视婴幼儿血清25-(OH)D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刘玉兰  吴光驰 《卫生研究》1995,24(5):304-305
对北京地区0~13岁健康儿童285名进行血清25(OH)D水平测定,均值为(57.5±19.8)nmol/L。同时对25名乳儿肝炎患儿血清25(OH)D水平测定,其均值为(22.5±17.4)nmol/L,明显低于健康儿童,说明血清25(OH)D是一个敏感的生化指标,对儿科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北京地区0~13岁健康儿童285名进行血清25(OH)D水平测定,均值为(57.5±19.8)nmol/L。同时对25名乳儿肝炎患儿血清25(OH)D水平测定,其均值为(22.5±17.4)nmol/L,明显低于健康儿童,说明血清25(OH)D是一个敏感的生化指标,对儿科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山小榄地区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选择2013年在广东医学院附属陈星海医院儿童保健科和儿科就诊的0~6岁12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质谱法-串联质谱法进行血清25-(OH)D水平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0例儿童25-(OH)D水平为(25.7±7.1)ng/ml,婴儿组25-(OH)D水平(31.3±7.2) ng/ml高于幼儿组的(25.7±6.2)ng/ml,幼儿组高于学龄前组的(22.8±7.1)ng/ml;男性儿童25-(OH)D水平(24.2±7.3) ng/ml低于女性儿童的(28.2±6.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25-(OH)D缺乏率为71.7%,幼儿组与学龄前组血清25-(OH)D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婴儿组缺乏率(P<0.05);男性儿童VitD缺乏率73.7%与女性儿童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山小榄地区儿童25-(OH)D缺乏率较高,男性和女性缺乏率无差异,25-(OH)D水平随着儿童年龄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两种方法检测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浓度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参考NCCLS-EP9-A2文件的相关规定,收集了40例人体血清样品,分别使用IDS酶联免疫试剂盒和IDS-i SYS化学发光法自动分析仪检测25(OH)D浓度。剔除方法内及方法间离群值,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并进行回归分析、偏倚性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r=0.981,回归方程为y=0.995x+2.3928,偏倚性分析显示随着样品浓度的升高,两种方法检测值之间的相对标准偏差有减小的趋势。结论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25(OH)D浓度的重复性及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妊娠期妇女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及25-羟维生素D3的差异,并探讨血清微量元素、25-羟维生素D3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52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532名正常妊娠期妇女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钙、铁、锌、镁、铜含量及25-羟维生素D3水平,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孕前体重和体质指数高于对照组,孕期增重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锌含量为(78.02±17.39)mmol/L,低于对照组,血清铜含量为(25.05±6.51)mmol/L,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微量元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实验1h血糖异常的孕妇25-羟维生素D3值低于血糖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妊娠期妇女的血清微量元素及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变化,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治及改善妊娠结局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at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3 [25(OH)D3]水平变化;25 (OH) D3与体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数量、pDCs的表面分子及SE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相关性.方法 门诊收取符合条件的SLE患者46例和14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SLE患者按治疗分为未治疗组、单用激素组、激素加羟基氯喹组,放射免疫法测定25(OH)D3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pDCs水平和pDCs表面CD32、CD40、CD86、CD62L、CXCR4表达和改变,比较SE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SEE不同治疗组间检测指标的差别.结果 SLE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t=3.06,P=0.003);SLE患者不同治疗组间25 (OH)13水平有统计学差异(F =4.62,P=0.015),未用药组低于激素组;25(OH)D3水平与SEE患者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38,P=0.050);在不同的25 (OH) D3浓度范围下,pDCs的水平、SLEDA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05);25 (OH) D3水平与3组SLE患者pDCs水平及表面分子均无明显相关性(均有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25 (OH) D3水平低下,25(OH)D3水平对pDCs水平及疾病活动度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A competitive protein-binding assay for 25-hydroxy vitamin D (25-OHD) in saliva has been established by adaptation of that previously described for 25-OHD in serum (Fairney et al. 1979). Random values of salivary 25-OHD in patients attending hospital for venesection showed a wide range of results (105-1000 pg/ml, n 55). These values corresponded to 1.2% of the total serum values with which they showed a significant relation (r 0.45, P less than 0.001). There was no relation between salivary 25-OHD and measured serum free 25-OHD in eighteen pairs of saliva and serum studied. Studies in two individuals showed that salivary 25-OHD values varied throughout the day and that a vitamin D load (19.5 micrograms), given as pickled herrings at lunch, produced a marked rise in 25-OHD values 5-8 h later. Diurnal profile studies of salivary 25-OHD in Caucasian and Asian 11-year-old male schoolchildren showed lower values in Asian children eating a vegetarian diet, and a significant variation with time and ethnic group (P less than 0.001). It is concluded that 25-OHD is present in saliva and that the values vary throughout the day. The values obtained may relate to dietary intake of vitamin D and the subject's ethnic orig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