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多孔钽颗粒对下颌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首先拔出比格犬双侧下颌前磨牙,待拔牙创愈合后(3个月)采用牙科种植机在下颌骨缺牙区构建颌骨骨缺损模型,随即将多孔钽颗粒(实验组,n=9)和Bio-oss骨粉(对照组,n=9)分别植入右侧和左侧下颌骨骨缺损区内.半流食喂养3个月后,双侧下颌骨行X线摄片比较2组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然后采用EXAKT切磨机制取硬组织切片,行甲苯胺蓝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新骨成熟情况.结果 3个月后,大体标本和X线摄片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颌骨骨缺损区内均有新骨生成;按照X线评分标准对骨形成及塑形情况进行评价发现: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9.54 ±0.10) vs (8.98 ±0.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硬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发现:实验组缺损区骨组织较对照组更为成熟,且包绕了大量的多孔钽颗粒,其相互交联呈网状;虽然对照组(Bio-oss骨粉颗粒)周围有较成熟的骨组织包绕,但颗粒之间仍有大量骨陷窝存在.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多孔钽颗粒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其修复颌骨缺损效果优于临床常用的Bio-oss骨粉.  相似文献   

2.
倍骼生在颌骨小范围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倍骼生(Perioglas)在颌骨小范围缺损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4例牙源性颌骨囊肿手术后缺损(直径≤30mm)和40例因 牙槽骨高度或厚度不足需行种植修复的病例应用倍骼生植入修复缺损,术后拍片检查并测量植入物高度的变化,观察其密度的变化。结果:倍骼生植入初期高度逐渐变低,密度逐渐降低,但4周以后高度不再减低,密度开始回升。8周以后渐趋近正常骨组织密度。 结论:倍骼生在骨缺损区植入时有骨引导和骨诱导的作用,对缺损区早期形成有功能性的、成熟的骨组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讨论颌骨缺损修复病人的护理.方法 配合颌骨缺损相关手术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颌骨缺损修复病人的护理主要为心理护理与一般护理,心理护理以消除患者恐惧悲观情绪、社交障碍、形象改变等方面的心理负担为主,一般护理除了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治疗外,还有助于患者的口腔生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羟基磷灰石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久六 《湖南医学》2000,17(2):141-142
  相似文献   

5.
介绍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现状 ,探讨颌骨缺损修复的新方法。组织工程骨用于颌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组织工程骨用于颌骨缺损的修复有广阔的前景 ,尚有许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自体髂骨移植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万放  郭广霞 《中原医刊》2003,30(23):14-15
目的: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旨在重建下颌骨的完整性,恢复下颌骨的功能和口腔功能,矫正颌面部畸形。方法:按常规切除病变的下颌骨节段,取适宜自体髂骨游离移植颌骨缺损,骨接端用不锈钢丝结扎固定,并采用颅颌绷带辅助固位。结果:80例治疗患者中,植骨成功,修复效果满意者78例,占97.5%(78/80),植骨失败2例,占2.5%(2/80),植骨床感染11例,占13.75%(11/80)。结论:自体髂骨游离移植仍不失为修复下颌骨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神经导航系统是一项新兴的神经外科手术辅助工具。该系统将数字化的神经影像与实际的解剖结构动态地结合起来。借助于导航系统的帮助,神经外科医师可以提高现有手术质量。不断突破传统手术禁区。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相似文献   

8.
胎儿骨移植修复颌骨囊肿摘除术后骨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用胎儿骨移植修复颌骨囊肿摘除术后囊腔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22例患者均在局麻下行囊肿摘除术,按囊腔大小选择并修剪胎儿骨,即刻植入充填囊腔,并严密缝合创口.结果 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无明显排斥反应,X线片检查:术后1周显示植入骨无明显变化;术后1个月显示植入骨与周围颌骨密度相当,无明显吸收;术后3个月显示植入骨与周围颌骨界限模糊;术后半年显示植入骨与颌骨之间无明显缝隙,植入骨区域与周围颌骨密度相近;术后1年显示植入骨与颌骨密度基本一致,骨愈合良好;术后2年以上显示植入骨与颌骨密度一致.结论 用胎儿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损伤小,排斥反应小,疗效显著,克服了其他骨代用品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刘丽  张帆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1):53-53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上颌骨缺损修复常规在术后2~3个月进行,患者往往很难适应。主要是在缺损期间给患者生理、心理都带来很大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手术损伤等原因,给术后修复体的制作也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开展上颌骨缺损的即时修复,有较好的实用价值。我们临床开展了18例上颌骨缺损的即时修复,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体髂骨、肋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42例自体髂骨、肋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病例,经随访6个月~5a,观察移植骨存活、咬合关系与咀嚼功能及颌面部外形恢复情况。结果42例中,39例植骨区伤口Ⅰ期愈合,占92%;41例移植骨完全成活,占97%;35例咬合关系与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占83%;36例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占85%。颜面外形及咀嚼功能恢复较差者多为大范围缺损行游离肋骨移植病例。结论 单纯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相对术式简单,操作简便,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修复效果满意,在下颌骨缺修复中仍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腓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的特点、技巧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以腓骨皮瓣游离移植方法对8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行一期修复。结果术后观察2~20个月,腓骨皮瓣存活,口腔功能恢复良好,外形满意。结论腓骨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将三维手术模拟及术中实时导航技术应用于陈旧性颌面部骨折修复,提高手术的精度.方法 收集颌面部陈旧性骨折患者6例.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认为单侧颌面部陈旧性骨折,术前将患者的CT图像重建为三维立体模型,通过旋转和平移断骨,将其重新定位在合适的位置上完成骨折模拟修复.同时,通过镜像健侧模型对比患侧复位后断骨位置是否合理.术中,完成空间配准后,通过实时跟踪手术器械和患者的空间位置,将手术器械与患者的关系实时反映在屏幕上,引导医师完成断骨的复位,实现实时手术导航.结摹术前实现颌面部骨折修复的三维模拟,术中实现患者和手术器械的实时跟踪,配准误差<1 mm.6位患者的术后CT检查显示,骨折复位与术前设计误差均<1.5 mm,手术创伤小,无并发症.结论 计算机辅助手术模拟和手术导航技术可有效地提高颌面部陈旧性骨折修复的手术精度.  相似文献   

14.
钛板重建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钛板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索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理想材料。方法:对20例下颌骨肿瘤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下颌骨的病例行钛板或钛网的修复治疗。结果:20例病例中1例死于肿瘤转移,1例术后感染,去除钛板,其余均愈合良好,较好地恢复了颌骨的连续性及功能。结论:钛板在获得性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治疗中,治疗效果良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三维手术模拟及术中实时导航技术应用于陈旧性颌面部骨折修复,提高手术的精度。方法收集颌面部陈旧性骨折患者6例,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认为单侧颌面部陈旧性骨折,术前将患者的CT图像重建为三维立体模型,通过旋转和平移断骨,将其重新定位在合适的位置上完成骨折模拟修复。同时,通过镜像健侧模型对比患侧复位后断骨位置是否合理。术中,完成空间配准后,通过实时跟踪手术器械和患者的空间位置,将手术器械与患者的关系实时反映在屏幕上,引导医师完成断骨的复位,实现实时手术导航。结果术前实现颌面部骨折修复的三维模拟,术中实现患者和手术器械的实时跟踪,配准误差〈1mm。6位患者的术后CT检查显示,骨折复位与术前设计误差均〈1.5mm,手术创伤小,无并发症。结论计算机辅助手术模拟和手术导航技术可有效地提高颌面部陈旧性骨折修复的手术精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虚拟手术及3D打印导板用于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实现下颌骨缺损的个性化精确修复,并探讨3D打印导板在提高下颌骨缺损修复精确度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方法:10例下颌骨病变患者在术前模拟完成病变切除及腓骨移植重建,设计制作3D打印导板,术中应用导板重建下颌骨。术后使用图像融合技术对比实际手术与模拟手术的差异大小,对其差异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D打印导板术中就位顺利,患者面型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测量结果显示10例患者实际手术与模拟手术最大截骨误差为(1.57±0.80) mm。结论:数字化3D打印导板应用于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能获得较好的精准度。使用髁突定位导板固定下颌残端,能有效稳定患侧髁突位置,提高重建精确度。  相似文献   

17.
Bio-oss结合纤维蛋白胶修复犬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Bio-OSS以纤维蛋白胶(FG)作为赋形材料后的成骨性能。方法:拔除9条杂种犬双侧下领第2、4前臼齿及第2臼齿,造成1cm×1cm大小的骨缺损区,将Bio-OSS、Bio-OSS+FG以及FG分别植入第2、4前臼齿及第2臼齿的骨缺损区,分别在术后4、8、12周各处死3条实验犬,观察软组织的愈合情况,X线观察骨密度,大体标本观察骨粉性状,组织切片观察新生骨组织形态学,计算机图像分析得出新生骨百分率,利用S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软组织均一期愈合;Bio-OSS+FG组和Bio-OSS组骨密度无明显差别,FG组表现为透光区;观察大体标本发现Bio-OSS+FG组骨粉结合紧密,Bio-OSS组骨缺损区外有散在骨粉颗粒;FG组仅在骨缺损和FG交界面有新骨形成;在4、8、12周时Bio-oss+FG组的新生骨百分率均低于Bio-OSS组(P〈0.05)。结论:纤维蛋白胶作为赋形剂解决了Bio-OSS塑形困难的问题,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降低了Bio-OSS的成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评价其成活率和修复效果。方法:选择采用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颌骨缺损患者16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5.2岁。患者选择条件为肿瘤破坏颌骨需行颌骨部分或全部切除,有愿望修复重建下颌骨,且全身状态能够耐受长时间手术者。同时进行原发肿瘤切除及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的切取,根据缺损的部位及大小塑形腓骨,重建钛板固定,修复重建下颌
骨。术后通过观察皮瓣的颜色、质地、皮温等确定皮瓣是否成活,并通过手术前后患者的面像照片及X线片评价修复重建的效果。结果:16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受区无严重并发症,供区主要并发症为皮肤紧张,创口裂开经换药自行愈合;手术前后面像照片及X线片经2人以上双盲评价认为下颌骨修复效果良好。结论:游离腓骨肌皮瓣成活率高、修复下颌骨效果良好,可以满足各种类型下颌骨缺损修复的需要。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游离髂骨移植结合重建钛板固定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经验,并探讨进行功能性颌骨重建的可能性。方法对35例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后采用游离髂骨移植结合重建钛板固定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2年,35例下颌骨缺损患者修复后外形及咬合功能恢复良好,感染率为5,7%。结论游离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中应用重建钛板固定技术可提高移植骨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鼠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青山  李祖兵  王虎中  郭家平 《医学争鸣》2005,26(13):1180-1184
目的: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和HA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成骨能力,探讨nanoHA材料的优越性.方法:选择SD大鼠75只,随机分1,2,3,4,8wk共5个时间段,每时间段15只,对大鼠下颌骨下缘作一4.0mm×2.5mm的矩形骨缺损区,分别用大小为1.5mm×2.5mm×4.0mm的nanoHA材料、HA材料修复缺损区,另设一组空白对照组.分期取出缺损区骨组织,进行肉眼观察、光镜和免疫组化(TGFβ1)检测,最后对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量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体观察见nanoHA修复组缺损区骨痂出现早而厚.光镜见nanoHA组骨细胞增生活跃,1wk有新生骨形成,炎症反应轻;HA组骨修复细胞较活跃,炎症反应较明显,且术后3wk才逐渐消退.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原始骨痂中的成骨细胞、骨端骨细胞、新生成的软骨基质,以及肉芽组织中的单核巨噬细胞、多核巨噬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均可见TGFβ1的表达.nanoHA组TGFβ1的表达值在各时间段均大于HA组,两者均大于空白对照组.结论:nanoHA是修复骨缺损较理想的生物材料,nanoHA在生物相容性、促进骨修复再生等方面均优于普通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