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山东省50岁及以上首次接受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方法 收集2003-2014年底在山东省内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5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基线和治疗后的相关资料,分析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322例,其中男性占76.7%,女性占23.3%;平均年龄为(56.9±6.4)岁;以已婚或同居者为主,占63.4%;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54.3%;基线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是194.0(83.5~301.0)个/mm3,基线时仅不同感染途径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200,P=0.003)。治疗后不同时间段与基线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治疗前机会性感染情况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均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病毒完全抑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3,P=0.719)。结论 山东省50岁以上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病毒载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杭州市大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开展大学生艾滋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导出报告地为杭州、病例类型为艾滋病确证病例或实验室诊断病例、审核标志为已终审卡、确证年份为2007—2015年、职业为学生、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对人口学特征、时间、地区、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测和治疗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2015年12月,杭州市报告大学生HIV/AIDS 230例,死亡4例。其中HIV感染182例,AIDS患者48例;男性226例,女性4例;病例报告时平均(21.43±2.40)岁。自2009年起,大学生HIV/AIDS报告病例数不断增加,病例报告数占当年病例报告总数的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P0.01)。大学生HIV/AIDS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同性性传播占78.70%。病例主要通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和性病门诊发现,分别占35.65%和19.13%。在HIV抗体确证阳性后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病例占92.17%,接受抗病毒治疗者占74.35%,并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同性性传播感染病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为81.77%,高于异性性传播感染病例的48.89%(P0.01)。从确证到开始抗病毒治疗间隔时间有明显缩短趋势(P0.01)。结论近年来杭州市报告的大学生HIV/AIDS病例数增长较快,同性性行为是主要危险行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相对较低,应加强宣传和干预。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了解2006 - 2014年遵义市首次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2006 - 2014年遵义市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的基础数据,运用Excel2003和SPSS17.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构成比以及运用趋势χ2分析年度变化趋势。结果 2006 - 2014年遵义市首次接受治疗的HIV/AIDS共1 187人,男性843例(占71.02%),女性344例(占28.98%),年龄中位数38岁(P25 = 29,P75 = 51),以已婚或同居为主,共689例(占58.19%),治疗机构以医疗机构最多,共1 161例(97.81%),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占89.22%),基线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为226.00 cell/mm3,从确认HIV阳性到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时间中位数为2.70(P25 = 0.90,P75 = 10.67)个月。每年新增治疗HIV/AIDS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50 cell/mm3的HIV/AIDS比例呈下降趋势,≥ 199 cell/mm3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结论 遵义市HIV/AIDS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逐渐扩大且开始治疗的时机已有所提前,但仍存在相当部分HIV/AIDS接受治疗较晚,遵义市HIV/AIDS早治疗的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3年江苏省新入组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新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入组时基本资料,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江苏省2013年新入组治疗2 065例HIV/AIDS,87.8%为本省籍,男女比6.2∶1,平均年龄(39.8±13.2)岁,已婚有配偶者占50.0%。来源以医疗机构发现为主,感染途径主要为男男性传播和异性性传播,两者合计占95.8%,入组时CD4+T水平中位数为218个/μL,在疾控中心治疗者占50.5%。开始治疗时间与确证时间间隔中位数为3.0月,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CD4+T水平越低、临床分期越高时间间隔在1年内的比例越大;性传播途径的较经血液传播的时间间隔在1年内的比例大(P0.05)。结论江苏省2013年艾滋病病人开始抗病毒治疗时机仍较晚。病人发现较晚是主要原因,HIV感染者早发现能力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了解2006-2014年玉溪市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例首次CD4+ T 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率和检测及时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病例报告卡数据库和随访数据库以及历年CD4+ T 淋巴细胞检测原始记录,截止日期为2015年6月,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4年间,玉溪市共新报告3 326例HIV/AIDS,其中有69.66%的HIV/AIDS获得CD4+ T 淋巴细胞计数检测,36.62%的HIV/AIDS是在2周之内获得了检测结果,历年首次CD4+ T 淋巴细胞检测率和及时率分别为为51.72%,47.38%,63.50%,66.82%,74.50%,84.44%,78.46%,75.17%,69.17%(χ2=125.46,P<0.001)4.21%,8.31%,18.99%,41.18%,45.61%,59.08%,47.69%,37.36%,46.64%(χ2=292.524,P<0.001),均有上升趋势。交通不便和防治艾滋病人力资源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CD4+ T 淋巴细胞检测率和及时率。结论 必须提高新发现HIV/AIDS病例的CD4+ T 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率以及检测及时率,以推动符合抗病毒治疗要求的病例的及时转介接受抗病毒治疗,确保完成“艾滋病防治一站式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1985-2016年温州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和病人死亡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1985-2016年报告的所有现住址为温州市的HIV感染者和病人死亡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存活时间、死亡原因、抗病毒治疗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985-2016年累计报告现住址为温州市的HIV/AIDS病例3 512例,其中死亡516例,病死率为14.69%。在所有死亡病例中男性占83.72%, 50岁及以上年龄组占56.01%,已婚有配偶占57.75%,小学及以下占54.85%,农民占35.85%,医疗机构发现占79.46%,异性传播占80.62%。死于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者占51.74%,2010-2016年历年因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死亡的比例呈下降趋势,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比例呈上升趋势(χ2趋势=5.81,P=0.016)。死亡病例确诊阳性后中位存活时间为173 d,1年内死亡的占60.66%。接受过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占33.53%,随着存活时间的延长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死亡者中接受抗病毒治疗所占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29.43,P=0.000)。死前做过CD4+T淋巴细胞检测者占56.01%,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200/μl者占58.82%。 结论 最近几年温州市非艾滋病相关死亡成为HIV/AIDS病例的主要死因,死亡病例的晚发现比例高,CD4+T淋巴细胞检测和抗病毒治疗比例低,今后需扩大检测覆盖面,及时发现HIV感染者,加强随访管理,以减少HIV感染者死亡,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3-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HIV/AIDS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存状况,为进一步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工作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山东省菏泽市2003-2019年1 165例HIV/AIDS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生存情况,利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的累积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1 165例研究对象治疗开始时平均年龄为(38.82±12.10)岁,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67个/μL。观察期内在治的有86.43%(1 007/1 165),死亡10.47%(122/1 165),停药1.12%(13/1 165),死亡病例中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的占5.67%(66/1 165);所有患者第1、3、5、10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80%、92.62%、90.37%、83.18%。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开始治疗时年龄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基线CD4+T淋巴细胞≥350个/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银川市和吴忠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宁夏银川市和吴忠市2008-2016年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且年满15周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宁夏银川市和吴忠市2008-2016年累计治疗522例HIV/AIDS,死亡56例。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56.4%),以汉族为主(77.9%),未婚居多(41.4%),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同性传播占56.0%,基线CD4~+T值大于350个/μl占46.4%,200~350个/μl占32.6%,小于200个/μl占21.0%。基线CD4~+T值大于350个/μl组免疫功能重建和病毒抑制成功率均优于基线CD4~+T值小于200个/μl的治疗组。结论 银川市和吴忠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免疫功能重建较好。切实做好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泰州市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患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2015年新发现HIV-1抗体确证阳性的HIV/AIDS病例进行随访;采集抗凝全血标本,以流式细胞术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共检测252例新发现HIV/AIDS病例,以男性(占84.52%)、35岁(占41.27%)、已婚(占58.73%)、本地户籍(占67.86%)为主,感染途径主要为同性传播(占50.00%)和异性传播(占49.20%),样品主要来自其他就诊者(占36.11%)。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387.67±266.97)/μL,其中≤500/μL的占70.63%;不同年龄组、婚姻状况、样品来源的HIV/AIDS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泰州市新发现HIV/AIDS首次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较低,发现较晚。应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减少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提高病例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性传播感染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抗病毒治疗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载量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HIV/AIDS 160例,分别使用流式细胞仪和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NASBA)方法检测抗病毒治疗前及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结果 1治疗前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62.7±21.8)个/μl,治疗后为(316.4±208.9)个/μl,治疗前患者病毒载量为(4.55±0.91)log/ml,治疗后病毒载量为(1.48±0.47)log/m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性别、年龄分组研究对象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治疗前后均有不同;3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486,P0.01)。结论性传播感染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病毒载量下降,应结合指标变化制定合理方案开展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1.
郑武  笪琴  张薇  汤恒  彭国平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1):1325-1328
目的 分析湖北省接受艾滋病HAART患者CD4+T淋巴细胞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方法 筛选2012年1月1日以后接受HAART的成年患者,利用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来分析患者的基线、治疗后6、12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1 843例研究对象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218.94±143.96)个/μl,接受HAART后6个月为(334.31±188.62)个/μl,12个月后为(382.79±204.44)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 856.98,P=0.000)。影响HAART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开始治疗年龄、WHO临床分期、初始治疗方案、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受性别、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开始治疗年龄、初始治疗方案等影响,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时间推移呈线性上升趋势;其中,女性、开始治疗年龄越小、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初始治疗方案含二线药物的患者上升较快。受WHO临床分期因素影响,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时间推移上升趋势符合二次方曲线方程,WHO临床分期越靠前,上升速度较快。 结论 湖北省艾滋病患者接受HAART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针对不同的患者及早开展HAART,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2011—2015年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2011—2015年接受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年龄15岁及以上的患者相关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绘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CD4^+T淋巴细胞恢复曲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载量成功抑制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8 237例对象纳入研究,平均年龄(40.76±14.17)岁,主要以性途径传播为主,其中同性性传播39.61%,异性性传播55.78%,所有治疗患者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M(QR)为227(100~323)个/μL,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恢复成功的有32.17%,统计分析显示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治疗后成功恢复的比例越高(χ~2=1 251.09,P<0.000 1),不同基线CD4^+T淋巴细胞分组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恢复成功的中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20.45,P<0.000 1),8 237例研究对象接受治疗后,病毒学抑制样本数(≤400拷贝/m L)占87.3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情况、感染途径、文化程度、基线CD4值、初始治疗方案、CD4^+T淋巴细胞恢复情况是病毒载量成功抑制的因素。结论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开展对患者免疫重建、病毒载量的抑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影响治疗效果评价指标的因素较多,建议继续采取扩大检测、扩大治疗、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等政策,进一步提高全省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的CD4细胞计数检测情况及在不同治疗时段的变化特点。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基本信息数据库以及实验室检测数据库,分析了湖北省2003年以来抗病毒治疗病人的CD4细胞计数检测情况,计算不同年份进入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在2003-2007年3月28日之间按照要求进行CD4随访检测率和开始抗病毒治疗后1年内按照要求随访检测率,并分析了不同治疗时段(治疗基线、治疗3、6、9、12以及18个月时)的CD4细胞计数变化特点。结果湖北省2003-2006年间抗病毒治疗人数累计达到1211人,累计CD4随访检测率呈上升趋势,治疗3、6、9、12以及18个月时,同治疗基线CD4相比,CD4细胞数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治疗的头3个月内CD4细胞数平均增加29.21个/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CD4增幅减慢。结论艾滋病病人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以后,CD4细胞计数逐渐上升,在治疗3个月时增幅最明显,此后缓慢上升。CD4细胞计数检测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抗病毒治疗CD4随访检测比例不断上升,CD4检测试剂的需求逐年增加,应加强计划管理保证试剂的充足供应。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了解东莞市2010-2014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例入组时的流行特征,为提高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东莞市2010-2014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例入组时的数据资料,分析其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 1412例治疗病例的平均年龄为(35.99±10.13)岁,80.17%为男性,已婚或者同居者占55.88%。经异性传播和同性传播比例分别为占42.14%和29.67%。入组时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平均值是(218.93±123.35)个/μl,接受治疗时间与HIV确证阳性时间的间隔天数的中位数为74.5 d(P25=32,P75=321)。入组治疗治时,采用D4T/AZT/TDF+3TC+NVP方案的比例为70.11%。治疗病例的在访率为87.89%。结论 东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较之以前有所提前,应继续采取措施尽早发现和治疗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同时加强MSM病例的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盐城市2005-2015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病人(AIDS)的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 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盐城市2005-2015年HIV/AIDS的生存、死亡信息,采用寿命表法分析患者的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可能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 结果 共有67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例纳入本次研究,截止到研究结束时,有48例病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占7.16%。抗病毒治疗后患者1~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0.93、0.91、0.91、0.88和0.8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首次确诊HIV阳性时年龄25~<50岁组的死亡风险低于年龄≥50岁组(HR=0.350,95%CI:0.196~0.625,P<0.001),相对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mm3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50~<200个/mm3组、≥200个/mm3组的病例死亡风险均降低(HR=0.447,95%CI:0.216~0.925,P=0.030;HR=0.286,95%CI:0.148~0.552,P<0.001)。 结论 首次确诊HIV阳性时的年龄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影响HIV/AIDS的生存时间,提示扩大HIV监测检测覆盖面,早诊早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嘉兴市2004-2010年艾滋病患者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对80例艾滋病(AIDS)病例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定期检测病例CD4+T淋巴细胞、血液血象及生化指标。结果 15月内病例CD4+T淋巴细胞呈持续明显上升趋势,18月时小幅下降后在24月时达到最高值(204.32±124.15)/μl;不同基线组病例CD4+T淋巴细胞增长幅度不同:〈200/μl组各疗程均增长显著(P〈0.01),≥200/μl组治疗13月以上增长显著(P〈0.05)。12月疗程时不同基线组之间增长幅度存在差异:〉200/μl组明显好于〈200/μl组,100/μl~199/μl组明显好于〈100/μl组;治疗后患者淋巴细胞(Lym)、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空腹血糖(Glu)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论嘉兴市2004-2010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符合治疗标准的感染者应积极接受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阜阳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对符合治疗条件的1061例艾滋病患者提供规范抗病毒治疗,定期随访病人体重、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59.51%的病例体重增加;治疗随访12个月,采用不同治疗方案,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不同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平均计数增加均超过136个/μl,随访24个月,平均计数增加均超过150个/μl;治疗满36个月存活率为87.28%。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方案效果肯定,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重建,达到控制死亡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安徽省接受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简称HIV/AIDS)死亡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2019年安徽省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的相关信息,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HIV/AIDS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4 347例HIV/AIDS,其中死亡组1 449例,对照组2 898例。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影响抗病毒治疗HIV/AIDS死亡的危险因素中,发生耐药、最近一次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且未检测耐药、最近一次病毒载量无结果且未检测耐药分别是不耐药的1.75倍(95% CI: 1.22~2.52, P=0.003)、2.26倍(95% CI: 1.69~3.03, P<0.001)、35.27倍(95% CI: 26.54~46.87, P<0.001);30~50岁和≥50岁分别是18~30岁的1.40倍(95% CI: 1.01~1.94, P=0.042)和4.02倍(95% CI: 2.80~5.77, P<0.001);男性是女性的1.37倍(95% CI: 1.08~1.74, P=0.011);注射吸毒传播途径是异性传播途径的6.27倍(95% CI: 2.00~19.61, P=0.002);治疗前WHO临床分期为Ⅲ期/Ⅳ期是Ⅰ期/Ⅱ期的1.41倍(95% CI: 1.12~1.76, P=0.007);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是≥350个/μL的1.95倍(95% CI: 1.50~2.54, P<0.001)。  结论  耐药、耐药检测、年龄、性别、传播途径、治疗前WHO临床分期、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安徽省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发生死亡的影响因素。加强HIV/AIDS的耐药监测对减少艾滋病死亡具有重要意义,应对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及时进行病毒载量和耐药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管理和观察儿童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过程,为儿童艾滋病规范治疗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条件的儿童艾滋病病人提供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并定期进行临床随访观察和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40例儿童艾滋病病人HAART治疗9个月之前的依从性均能达到95%。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身高、体重在抗病毒治疗第6个月时均大于第3个月时(P<0.05);3个月和6个月时均大于基线时(P<0.05)。临床症状除持续或间断1个月发热(治疗6个月时)发生5例(17.9%),其他症状发生率均小于10%;除艾滋病脑病1例(5%)以外,没有发生新的严重机会性感染。免疫学指标—CD4 T淋巴细胞计数由基线均值103.73±103.89个/u l上升到治疗12个月时的536.60±344.63个/u l(F=8.137,P<0.05);平均每治疗3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约100左右。病毒学指标—病毒载量水平在治疗6个月以上时,病毒复制抑制(VL<10 000 Cop ies/m l)达到50%~80%。结论我省儿童抗病毒治疗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治疗效果明显,反映在儿童生长发育指标、临床指标、免疫学指标、病毒学指标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