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将病理检查确诊宫颈有病变的187例患者分为3组:慢性炎症组(n=41)、宫颈上皮瘤变(CIN)组(n=62)和宫颈癌组(n=84)。采用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技术对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样本作HP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HPV感染状况及HPV基因型在各组疾病中的分布。结果 1187例患者中共检出HPV阳性者136例,阳性率为72.72%(136/187),其中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95.58%(130/136)。在被测的21个HPV亚型中最常见的6个类型依次为16型(46.32%、63/136),58型(21.32%、29/136),52型(15.44%、21/136),18型(12.50%、17/136),33型(9.56%、13/136),31型(8.09%、11/136),未检测出44型、43型及6型。2慢性炎症组HPV阳性率为14.63%(6/41);CIN组HPV阳性率为85.48%(53/62)、其中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中HPV感染率分别为62.50%(10/16)、90.47%(19/21)、96.00%(24/25);宫颈癌组HPV阳性率91.67%(77/84)。CIN及宫颈癌组HPV阳性率均高于炎症组,而CINⅡ~CINⅢ组及宫颈癌组HPV阳性率又明显高于CINⅠ组。3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PV阳性者中单一感染率为67.65(92/136),多重感染率为32.35%(44/136),其中以双重感染为主,占79.55%(35/44)。4HPV感染患者年龄以30~59岁最高,但各年龄段HPV感染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慢性炎症组、CIN组和宫颈癌组的16型感染率分别为16.67%(1/6)、47.16%(25/53)、48.05%(37/77)。CIN组和宫颈癌组的16型感染率高于慢性炎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V基因分型诊断对宫颈病变高危人群的筛查、预防、临床诊断、治疗可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分型方法检测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初步了解此类患者中TCT及HPV感染情况与妊娠宫颈病变的关系。  方法  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的72例患者, 初次孕期保健均进行细胞学、HPV检测, 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  妊娠合并CIN发生率为2.1%。72例患者中全部产前行宫颈TCT检测, HSIL为32例, LSIL为40例, 56例于产前保健时检测HPV, 其中48例(85.7%)为阳性结果, 32例为HPV16型单独或混合感染。72例孕期保健时行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CINⅠ16例、CINⅡ16例、CINⅢ40例。  结论  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分型检测在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应用是安全而且有效的。在妊娠期CIN患者中HPV感染率高, 且HPV16型与CIN高等级病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粤东地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亚型分布,探讨其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粤东地区7家三级医院30 000例行宫颈筛查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对象宫颈脱落细胞,采用HybriMax方法对HP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对8 739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宫颈组织活检与HPV分型。比较分析不同病变类型以及年龄段HPV感染率与亚型分布。结果:脱落细胞检查个体中,HPV阳性者9 000例,感染率为30.00%。在8 739例行宫颈活检的宫颈病变患者中,HPV感染率为58.29%(5 094/8 739),慢性宫颈炎中HPV感染率为40.00%(1 088/2 720),CINⅠ中为53.59%(1 396/2 605),CINⅡ/Ⅲ中为71.61%(1 647/2 300),宫颈癌中为86.45%(963/1 114)。在各种宫颈病变中,HPV 16、18、33、58、52是最常见的高危亚型,感染率依次是14.02%、6.28%、5.23%、4.46%、3.71%。在宫颈癌患者中,最常见的亚型是HPV 16; ≥ 60岁的人群中HPV感染率最高,达到49.92%。结论:粤东地区HPV感染最常见的亚型为16、18、33、58、52型,宫颈病变程度越重,HPV的感染率越高。在宫颈癌患者中,HPV 16是最为常见的亚型,中老年患者的HPV感染率高于年轻人,单一感染可能更易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cobas 4800 HPV检测技术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方法  对河南省新密市856例年龄 > 21岁有性生活的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每位妇女均接受了cobas 4800 HPV检测、高危型HPV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y brid capture 2 technology, HC2)检测、ThinPrep液基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在可见病变处直接取活检; 任意筛查结果阳性但无可见病变时, 于宫颈外口鳞柱交界处行四象限随机活检和宫颈管搔刮术(endocervical curettage, ECC)。  结果  cobas 4800HPV检测与HC2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2级以上(CIN2、CIN3及宫颈癌)患者的灵敏度均为94.4%(34/36), 特异度分别为63.2%(516/817)和63.9%(522/817);一致率为83.4%(711/853), 两者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65)。cobas 4800 HPV检测对于液基细胞学检查漏诊的患者具有100%检出率。cobas 4800 HPV16及18分型检测对于CIN2以上患者的阳性预测值21.9%为HC2检测10.3%的2.13倍。妇女感染HPV16及18型患CIN2以上病变的年龄比感染其他类型平均小5.4岁。  结论  cobas 4800 HPV检测与HC2检测具有相似的准确性和良好的一致性, 比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查更为灵敏, 并且能鉴别HPV16及18两种高风险类型HPV感染, 利于医生更有针对性地随访宫颈病变中的高危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胞学、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分型对于阴道镜结果正常或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妇女的风险预测作用。  方法  基于1999年6月在山西省建立的宫颈癌筛查队列,以2005年随访时阴道镜结果为正常或低度病变的596例妇女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和2014年进行随访。分析hrHPV阴性组、hrHPV阳性组、HPV16/18阳性组、细胞学LSIL以下组和细胞学LSIL及以上组发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级及以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2 or worse,CIN2+)的瞬时、5年和9年累积风险和相对危险度。  结果  细胞学LSIL以下组发生CIN2+的瞬时、5年和9年累积风险分别为0.2%、2.8%和4.2%,细胞学LSIL及以上组相应的风险分别为14.7%(RR=73.8,95% CI为9.7~561.5)、40.0%(RR=16.0,95% CI为8.2~31.1)和51.4%(RR=15.0,95% CI为8.3~27.0)。hrHPV阴性组发生CIN2+的瞬时风险、5年和9年累积风险较低,分别为0.6%、2.7%和3.8%,hrHPV阳性和HPV16/18阳性组发生CIN2+的风险逐渐升高,其中HPV16/18阳性组的相应风险分别为13.2%(RR=23.4,95% CI为5.1~106.9)、36.9%(RR=15.4,95% CI为6.9~34.3)和42.6%(RR=14.1,95% CI为6.8~29.2)。  结论  阴道镜结果正常或LSIL妇女,若细胞学结果为LSIL及以上或HPV16/18阳性,未来进展为高度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较高,细胞学和HPV16/18分型可用于该人群的临床分流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P16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表达的意义, 探讨其与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 以期用P16蛋白的表达预测CIN进展。  方法  收集大连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宫颈活检及手术切除标本137例,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蛋白的表达并评分, HC2方法检测高危型HPV-DNA, 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P16蛋白表达在慢性子宫颈炎伴鳞状上皮化生中均阴性(0/40), CINⅠ阳性90.91%(20/22), CINⅡ阳性为95.00%(19/20), CINⅢ阳性为100.00%(25/25), 浸润性鳞癌阳性为100.00%(30/30)。在慢性子宫颈炎伴鳞化中高危型HPV阳性1例, CINⅠ12例, CINⅡ14例, CINⅢ22例, 浸润性鳞癌29例。CIN中感染高危型HPV的病例, P16蛋白均呈阳性表达。  结论  P16蛋白可作为区分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良性反应性增生的标记物, 其表达的分层现象能够很好的反映出CIN的分级, P16蛋白阳性表达的评分有助于区分出有高危发展倾向的CIN。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地区不同级别宫颈病变女性人群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型别分布规律,为制定适宜特定地区人群的宫颈癌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检索1990年1月至2018年10月间Pub Med、CNKI和维普数据库发表的所有关于中国女性人群HPV感染及型别分布的研究,采用Stata 12. 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有63篇文献纳入最终分析,HPV总感染率随病变级别严重程度逐渐升高,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1)、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2)、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3)和宫颈癌人群中分别为67. 2%[95%CI(59. 4,75. 0)%]、79. 1%[95%CI(73. 6,84. 7)、85. 9%[95%CI(83. 0,88. 8)%]和85. 3%[95%CI(83. 0,87. 6)%]。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HPV型别分布有差异,最常见的前三位,宫颈癌中为HPV16/18/58,CIN3和CIN2中均为HPV16/58/52,CIN1中为HPV16/52/58。HPV52是CIN1中第二常见的型别,但其所占比例在CIN2、CIN3和宫颈癌中开始下降。不同地区的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存在差异,高危型HPV感染是各地区最常见的型别感染。结论我国大陆地区宫颈病变女性人群中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具有地区分布和病变级别分布差异,以高危型HPV16/18/58/52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8.
宫颈高级别病变与HPV感染型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PV在宫颈高级别病变中的感染率及感染型别。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法分别检测CINII~Ⅲ30例和宫颈癌患者160例HPV基因型别,比较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CINⅡ~III和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率均为90%,且以单型别感染为主,分别为70.37%(19/27)、81.94%(118/144);在CIN II~Ⅲ中HPV58型、52型感染居多,宫颈癌则以HPV16型、18型感染最常见;无论宫颈鳞癌还是宫颈腺癌,以HPV16型检出率最高。结论HPV16型、18型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型,不同病理类型并无HPV型别上的差异;宫颈上皮高级别内瘤变则以HPV58型、52型感染为主;对HPV58型、52型感染者应重视随访。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中HPV16 感染与IL-6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IL-6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HPV16 DNA的表达 及临床意义,探索两者之间的 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4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38例CIN Ⅲ、28例CIN Ⅰ~Ⅱ和 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IL-6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中HPV16 DNA的表达。 结果 IL-6在正常对照组、CINⅠ~Ⅱ组、CINⅢ组和CSCⅣ组阳性率分别为46.7%(7/15)、 71.4%(20/28)、 81.6%(31/38)、87.5%(35/40),CSCC组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CIN1 2组(P <0.05),且与临床分期和 病理分级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上述各组中HPV16 D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 (1/15)、 25%(7/28)、 65.8%(25/38)、 80%(32/40),各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CINⅢ组明显高于CIN Ⅰ~Ⅱ组(P<0.05) ;HPV16 DNA 的表达与CSCC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IL-6和HPV16 DNA表达呈正相关(rs=0.756, P<0.05)。 结论 IL-6在CSCC中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侵袭性行为有关,可作为判断早期宫颈癌预后的指标; IL-6和HPV16感染呈正相关,二者可能协同作用导致宫颈癌的恶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文艺  尹格平 《肿瘤学杂志》2010,16(11):852-854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TCT)、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280例患者行TCT、HPV亚型检测以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以阴道镜下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TCT、HPV检测对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率。[结果]TCT及HPV检测两者之一阳性的78例患者中,病理学诊断为CIN及宫颈癌20例,检出率25.64%(20/78);两者检测均阴性者,CIN检出率0.49%(1/202);两者检测均阳性者,CIN及宫颈癌检出率61.54%(16/26)。两者之一检测阳性组CIN及宫颈癌检出率显著性高于两者检测均阴性组(χ2=42.88,P〈0.01)。TCT检测阳性42例中,CIN及宫颈癌18例,检出率42.86%(18/42);HPV检测阳性62例中,CIN及宫颈癌检出率29.03%(18/62)。[结论]无创性的TCT、HPV检测是宫颈阴道镜活检的有效补充,个体化应用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检测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IK3CA、PTEN和p16蛋白在人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PIK3CA、PTEN和p16蛋白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 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在22例健康者宫颈组织、7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3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检测PIK3CA、PTEN和p16蛋白的表达,显色原位杂交方 法检测高危型HPV16/18的感染。结果PIK3CA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和HPV16/18的感染率均随着宫颈上皮逐渐恶变而 上升,PTEN蛋白表达却 呈现相反的结果。PIK3CA、PTEN、p16蛋白和 HPV16/18的感染率在宫颈鳞癌和CIN Ⅱ~Ⅲ组中的表达分别与对照组和CIN Ⅰ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39例(76.47%)CIN Ⅱ~Ⅲ 中显示PIK3CA阳性,仅有9例 (42.86%)CIN Ⅰ中显示 PIK3CA阳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而PTEN和p16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 变不同组别中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81例CIN Ⅱ~Ⅲ和鳞癌组织中,PIK3CA和p16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0.000,r=0.544)。PIK3CA、p16蛋白与PTEN蛋白表达之间,两者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 HPV16/18阳性的47例标本中,PIK3CA和p16蛋白几乎均呈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但PTEN蛋白却有37例呈阴性表达,无显著相关(P=0.116)。结论PIK3CA、PTEN、p16蛋白表达以及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均密切相关。PIK3CA、PTEN、p16蛋白和高危型HPV感染联合检测,可作为宫颈癌早期癌变的分子标志物。高危型HPV感染可能有助于PIK3CA和p16蛋白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叶酸水平、HPV16感染及HPV16 E2和E6 mRNA水平与宫颈癌变的关系,并研究叶酸水平及HPV16感染在宫颈癌变中的协同作用。方法选择新发宫颈炎症( CI)患者4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患者80例( CINⅠ患者36例,CINⅡ/Ⅲ4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 SCC)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含量,采用PCR检测宫颈癌组织HPV16的感染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宫颈癌组织和叶酸体外干预后Caski宫颈癌细胞中HPV16 E2及E6 mRNA水平,检测不同叶酸浓度对Caski和C33A细胞抑制情况。结果 CINⅠ组、CINⅡ/Ⅲ组和SCC 组HPV16感染率分别与CI 组宫颈组织HPV16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CINⅠ、CINⅡ/Ⅲ、SCC 各组HPV16 E2和E6 mRNA水平与CI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宫颈癌的严重程度与HPV16 E2和E6 mRNA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性,与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性。叶酸浓度与Caski细胞和C33A细胞的相对抑制率及HPV16 E2和E6 mRNA水平呈明显负相关性。结论叶酸水平低、HPV16感染及HPV16 E2及E6 mRNA低表达均与宫颈癌变有关,补充叶酸明显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逆转HPV16 E2及E6高表达,提示叶酸水平及HPV16感染在宫颈癌变的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CIP2A、HPV16-E7的表达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34例CINⅠ、40例CINⅡ、45例CINⅢ和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IP2A、HPV16-E7蛋白的表达。结果 CIP2A在宫颈癌、CIN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4/50)、13.3%(6/45);而在CINⅡ、CINⅠ及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为0%。CIP2A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且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7蛋白在宫颈癌、CINⅢ、CINⅡ及CINⅠ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36/50)、68.89%(31/45)、67.50%(27/40)及64.71%(22/34);而在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6.67%(2/12)。HPV16-E7蛋白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年龄有关,而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CIP2A 与HPV16-E7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4,P<0.05)。结论 CIP2A、HPV16-E7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过表达,提示宫颈癌中CIP2A与HPV16可能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ER、Bcl-2蛋白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的相关性及意义。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慢性宫颈炎20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30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70例及80例宫颈癌组织中ER和Bcl-2蛋白的表达。  结果  ER在慢性宫颈炎组中阳性率为7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其表达率逐渐降低(χ2=24.266,P < 0.01),与慢性宫颈炎组比较,CINⅡ~Ⅲ组和宫颈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N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1,P=0.386)。与肿瘤组织类型及病理分级无关;BCL-2在宫颈鳞癌组中阳性率为75.38%,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其表达率逐渐增高(χ2=27.715,P < 0.01),与慢性宫颈炎组比较,CINⅠ组、CINⅡ~ Ⅲ组及宫颈鳞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宫颈鳞癌病理分级相关(χ2=4.862,P=0.027),与肿瘤组织类型无关(P=0.500);CIN Ⅱ~Ⅲ组中联合表达阳性率为38.57%(27/70),宫颈鳞癌组中联合表达阳性率为15.38%(10/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08,P=0.003)。CINⅡ~Ⅲ组中ER与Bcl-2蛋白表达存在相关(r=0.506,P < 0.01),其余组中无相关关系。  结论  在宫颈病变的进展中,ER和Bcl-2表达呈相反趋势,在CINⅡ~Ⅲ组中有相关性,联合表达阳性可能是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过程中EB病毒(Ebstein-Barr virus,EBV)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收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炎、宫颈内上皮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ja,CIN)Ⅰ/Ⅱ/Ⅲ和宫颈鳞癌患者福尔马林浸泡与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共178例,提取DNA并采用PCR方法对EBV和HPV DNA进行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癌EBV蛋白表达。结果:病毒DNA检测结果显示,宫颈炎、CINⅠ、CINⅡ~Ⅲ和宫颈癌患者各组HPVDNA检出率依次足2.5%、12.5%、68.0%、96.4%,EBV DNA为0、3.1%、28.0%和69.6%,其中宫颈炎组与CINⅡ~Ⅲ和宫颈癌组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宫颈炎与CINI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病变病理进程不仅伴随着HPV及EBVDNA阳性检出率梯度上升,而且与HPV和EBV双重感染检出率增高呈正相关(r=0.46,X~2=82.50,P0.001)。对宫颈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发现EBV DNA检测阳性标本中EBV蛋白阳性表达检出率为89.7%(34/39),而阴性标本中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1/17)。结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与HPV和EBV双重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人类子宫颈癌基因(HCCR)、p16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子宫颈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慢性子宫颈炎,62例CINⅠ~Ⅱ级、49例CINⅢ级及52例子宫颈癌组织中p16、HCCR蛋白的表达,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其HPV16/18的表达。结果 HCCR在慢性子宫颈炎、CINⅠ~Ⅱ级、CINⅢ级和子宫颈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 %(1/28)、35.48 %(22/62)、61.22 %(30/49)和88.46 %(46/52),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从慢性子宫颈炎、CINⅠ~Ⅱ级、CIN Ⅲ级到子宫颈癌组逐渐增加,分别为7.14 %(2/28)、33.87 %(21/62)、65.30 %(32/49)和92.31 %(48/52),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在慢性子宫颈炎、CINⅠ~Ⅱ级、CINⅢ级和子宫颈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71 %(3/28)、40.32 %(25/62)、69.39 %(34/49)和84.62 %(44/52),除子宫颈癌与CINⅢ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11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HCCR的表达与HPV16/18感染呈正相关(P<0.01)。结论 HPV感染可能通过影响p16及HCCR蛋白的过表达与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建芳  石芳 《实用癌症杂志》2017,(11):1774-1776
目的 探讨宫颈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72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4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患者宫颈组织HPV感染情况.结果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及宫颈癌组中PCNA和Ki-67阳性率、强阳性或过表达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CINⅡ组、CINⅢ组及宫颈癌组PCNA和Ki-67阳性率、强阳性或过表达检出率均高于CINⅠ组(P<0.05).PCNA表达强度与Ki-67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关系(γ=0.713,P<0.05),且PCNA表达强度和Ki-67表达强度与HPV感染均呈正相关关系(γ=0.701,0.684,P<0.05).结论PCNA、Ki-67和HPV感染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均存在较大差异,临床联合检测这3个指标,可以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