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探索上海市高中生睡眠不足的现况及其与日常体力活动情况的关系。方法2015—2016年,在上海市各个区采用按比例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8所高中学校,再采取简单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每个学校的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级,采用《上海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高中版)》对高中学生的睡眠时间和体力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抽取有效样本6 401人(男生占45.6%,女生占54.4%)。62.8%的被调查高中生每日睡眠时间小于7 h, 94.8%的高中生小于8 h。单因素分析发现,女生较男生、高年级较低年级睡眠不足情况更严重;每日身体活动时间达60 min、每日中等强度活动达30 min、每天步行或骑车达30 min、每周体育课数、每周课外体育锻炼量均与睡眠时间正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级、每日步行或骑车时间、每周课外体育锻炼量对于高中生睡眠时间有促进作用。结论上海地区高中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体力活动中步行、骑车及课外体育锻炼对睡眠时间起正性促进作用,在健康教育中应鼓励学生每日多步行或骑车、多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以改善睡眠时间不足。  相似文献   

2.
分析2010-2012年中国15~17岁人群饮酒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个人健康情况调查问卷”中的饮酒情况数据,对6 581名15~17岁人群饮酒率、饮酒类型和日均酒精摄入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15~ 17岁人群饮酒率为14.0%,男性(19.2%)高于女性(8.5%);17岁人群饮酒率最高,为18.0%.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饮酒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8.04,52.67,P值均<0.01).饮用啤酒的比例最高(85.1%),其次为葡萄酒(35.2%).饮酒人群的日均酒精摄入量为4.9 g,其中男性(5.6 g)高于女性(3.4 g),17岁人群日均酒精摄入量最高(5.5 g),不同性别、年龄及城乡人群饮酒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3.37,7.67,29.70,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家庭人均年收入<10 000元、现在吸烟者饮酒率高.结论 中国15~17岁人群的饮酒问题不容忽视,建议尽早对该人群进行不饮酒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并描述2010—2012年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和消瘦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6 058名6~17岁儿童青少年,测量身高体重,按照《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WS/T 456—2014)评价生长迟缓和消瘦情况。比较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四类地区及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和消瘦状况。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标准人口数据,实施事后分层加权调整。结果 2010—2012年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生长迟缓率为3.2%(95%CI 2.6%~3.8%),其中男孩为3.6%(95%CI2.9%~4.3%),女孩为2.8%(95%CI 2.2%~3.3%),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5%(95%CI 1.0%~2.1%)和4.7%(95%CI 3.8%~5.6%),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依次上升。2010—2012年中国6~17儿童青少年的消瘦率为9.0%(95%CI8.0%~9.9%),其中男孩、女孩分别为10.4%(95%CI 9.3%~11.6%)和7.3%(95%CI 6.5%~8.1%),城市、农村的消瘦率分别为7.8%(95%CI 6.6%~9.0%)和10.0%(95%CI 8.6%~11.4%),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依次上升。结论2010—2012年中国6~17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总体较低,但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中存在的生长迟缓和消瘦状况问题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北京市6~17岁儿童青少年经零食摄入咖啡因的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年10月-2017年2月通过自制专项问卷调查获得北京市朝阳区、昌平区和延庆区881名6~17岁儿童青少年(男生432人,女生449人)连续3天24小时含咖啡因零食摄入状况,并通过检索文献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等获得各类零食中咖啡因含量。基于含咖啡因零食摄入量和零食中咖啡因含量数据库,分析北京市儿童青少年咖啡因的摄入量以及不同类别零食的咖啡因贡献率等;并将摄入量数据与国际上咖啡因每日安全摄入量进行比对,评估其摄入水平。结果北京市6~17岁儿童青少年含咖啡因零食消费者比例为42.45%(374/881);全人群平均每日咖啡因摄入量为9.19 mg,中位数为0,P95为41.38 mg;消费人群平均每日咖啡因摄入量为21.66 mg,中位数为11.03 mg,P95为76.99 mg;考虑体重因素后,有1.60%(6/374)的个体摄入量超过了每日安全摄入量[2.5 mg/(kg·d)],且不同年龄、性别、年级、有无饮茶习惯人群之间咖啡因摄入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零食中咖啡因贡献率前三位来源于茶、奶茶及茶饮料类(含固体饮料)的咖啡因为12.13 mg,贡献率达到56.01%;来源于咖啡类的咖啡因为4.35 mg,贡献率为20.09%;来源于可乐及能量饮料类的咖啡因为3.31 mg,贡献率为15.30%;其中6~11岁与12~17岁儿童青少年前三位贡献食品略有不同。结论北京市6~17岁儿童青少年从零食中摄入的咖啡因水平较低,发生过量摄入的风险不大;茶、奶茶及茶饮料类(含固体饮料)是其咖啡因暴露的主要贡献食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2-2012年广东省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2002年营养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抽取13个监测点共7 075名6~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调查。2009-2012年的广东省居民营养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9区/县城乡调查点抽取2 319名6~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结果 2009-2012年广东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平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7.3%和4.5%,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8.9%和6.5%)均高于女生(5.3%和2.2%),城市超重率和肥胖率(9.3%和5.6%)均高于农村(4.7%和3.2%);以9~11岁组超重率(8.8%)和肥胖率(6.0%)最高。与2002年比较,除城市女生肥胖率下降外,城市男生、农村男生和女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明显上升,其中农村超重和肥胖增幅高于城市,男生增幅高于女生。结论 广东省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较2002年有较大上升,其中农村、男生和9~11岁超重/肥胖比例较高,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0—2012年中国农村地区6~17岁儿童青少年维生素A营养状况。方法基于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随机抽样方法,以一般农村和贫困农村地区调查点送检的儿童青少年血清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共抽取样品5888份,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血清视黄醇浓度,评价农村儿童青少年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结果中国农村儿童青少年血清视黄醇浓度为(1.44±0.58)μmol/L,其中一般农村和贫困农村分别为(1.40±0.56)μmol/L和(1.46±0.60)μmol/L(t=1.88,P<0.05)。6~11岁组一般农村和贫困农村血清视黄醇浓度分别为(1.31±0.53)μmol/L和(1.37±0.60)μmol/L,均显著低于12~17岁组的(1.52±0.57)μmol/L和(1.52±0.60)μmol/L(t=11.90和t=5.54,P<0.05)。农村儿童青少年维生素A总缺乏率为5.53%,其中一般农村和贫困农村分别为6.14%和4.55%;边缘缺乏率为18.75%,其中一般农村和贫困农村分别为19.17%和18.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的维生素A缺乏仍普遍存在,其中边缘缺乏情况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延吉市2~6岁儿童睡眠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儿童睡眠状况,探讨提高儿童睡眠质量的措施。方法:应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儿童睡眠中心临床问卷的中国修订版,对延吉市2~6岁582名儿童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儿童全天睡眠时间均值为(10.98±0.96)h,各年龄组睡眠时间峰值位于10~12 h,各年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睡眠障碍总时点发病率为28.57%;睡眠障碍症状发病率前5位依次为睡眠不安(8.57%)、磨牙(5.54%)、张口呼吸(5.46%)、肢体抽动(5.36%)和打鼾(4.45%),而出生史异常、呼吸系统疾病、生活与睡眠环境不良、遗尿等是发生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延吉市2~6岁儿童全天睡眠时间低于上海地区和国外儿童,但与北京地区儿童相近;睡眠障碍发病率位于京沪两地之间;做好孕期保健,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睡眠环境,积极治疗有关疾病,能有效降低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情况,为制定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6~17岁儿童青少年调查资料,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6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推荐的分年龄性别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判定超重肥胖,7~17岁儿童青少年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中的分年龄、性别的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进行判定。结果 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9.6%和6.4%,其中城市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0%(男生:12.8%,女生:9.0%)和7.7%(男生:9.7%,女生:5.5%),农村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8.4%(男生:9.3%,女生:7.4%)和5.2%(男生:6.2%,女生:4.1%)。按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分,高、中和低家庭收入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分别为12.3%、10.7%和8.2%,肥胖率分别为8.6%、7.2%和5.7%。结论 2012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表现为城市高于农村,男生高于女生;患病率与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江西省儿童青少年血脂水平现状,为制定血脂异常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在江西省抽取6~17岁儿童青少年14 535名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等,并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采用“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判定血脂异常。  结果  江西省6~17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检出率为14.9%,其中高TC、高TG、高LDL-C和低HDL-C检出率分别为5.9%,7.4%,2.9%,3.4%。女生血脂异常检出率(15.7%)高于男生(14.1%)(χ2=8.01,P=0.01),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3.8%,15.5%,17.3%(χ2=21.14,P < 0.01),体重正常、超重、肥胖者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2.8%,21.9%,30.0%(χ2=297.20,P < 0.01)。  结论  江西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检出率虽低于全国水平,但现况不容忽视,超重肥胖学生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2010—2012年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高血压患病率。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0个调查县(区)6~17岁儿童青少年35 657名。血压测量采用标准汞柱式血压计,高血压的判断依据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2010年)。结果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人口数据,经过加权处理。结果经加权调整后,2010—2012年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平均收缩压为101 mmHg,其中男孩102mmHg,女孩99 mmHg;6~11、12~17岁组分别为94和105 mmHg。6~17岁儿童青少年的平均舒张压为65 mmHg,其中男孩66 mmHg,女孩65mmHg;6~11、12~17岁组分别为61和68 mmHg。6~17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12.4%,其中男孩12.4%,女孩12.3%;6~11、12~17岁组分别为7.3%、15.6%。中国儿童青少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收缩压为男孩高于女孩,贫困农村最低;舒张压、高血压患病率没有性别和地区差异。结论应重视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状况,加强监测,尽早发现和诊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腰围水平及中心性肥胖流行特征。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6~17岁儿童青少年调查资料,分析儿童青少年腰围水平及中心性肥胖流行现状。利用腰围的P90(同年龄、同性别)作为中心性肥胖的判断界值。结果 我国各年龄组儿童青少年腰围均为男生大于女生(P<0.000 1),城市大于农村(P<0.05),家庭收入水平高的儿童青少年大于中、低家庭收入儿童青少年(P=0.000 3)。6~17岁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率为11.2%,其中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0.7%和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和农村男生的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13.2%和8.5%,女生分别为12.3%和11.2%。按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分,高、中、低家庭收入男生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15.8%、11.5%和8.8%,女生分别为13.5%、11.9%和11.6%。结论 男生的腰围较女生更易受城乡和家庭收入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描述3~17岁儿童青少年体成分(脂肪组织、非脂肪组织)的发育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南方和北方共计7个城市,包括长春、北京、天津、济南、上海、银川、重庆的3~17岁城市汉族儿童青少年10867例。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测量身高、体重,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身体脂肪组织质量、非脂肪组织质量等。计算BMI、体脂含量百分比(FMP)、脂肪质量指数(FMI)、非脂肪组织质量指数(FFMI)。采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逻辑核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10867例3~17岁儿童青少年数据,其中男生5512人(50.7%)。男生FMP在10~15岁组随年龄增长迅速下降[β=-1.811(95%CI:-1.987^-1.635)],15岁以后变化不明显;女生FMP在3~7岁组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β=-0.896(95%CI:-1.100^-0.691)],7~12岁变化不明显,12~15岁随年龄增长增速明显[β=0.989(95%CI:0.753~1.224)],15岁以后变化不明显。除9岁组和10岁组以外,女生FMP高于男生(均P<0.05)。男生FFMI在3~17岁各个年龄段均明显高于女生(均P<0.05),11岁以后,女生和男生的FFMI差异变大。男生和女生的FMI随年龄变化的生长曲线有交叉,略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男生:β=0.033(95%CI:0.018~0.048);女生:β=0.192(95%CI:0.181~0.204)]。脂肪重聚年龄肥胖组小于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男生不同体重状态组BMI、FFMI随年龄变化情况类似;男生正常体重组FMI随年龄增长略有降低,一直保持在5 kg/m2以下,超重组[β=0.114(95%CI:0.091~0.136)]和肥胖组[β=0.211(95%CI:0.176~0.245)]的FMI有明显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不同体重状态组男生FMP在1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正常体重:β=-0.836(95%CI:-0.924^-0.748);超重:β=-1.090(95%CI:-1.269^-0.910);肥胖:β=-1.144(95%CI:-1.321^-0.967)];不同体重状态组女生的BMI、FFMI、FMI随年龄变化情况类似,在8岁以后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正常体重组:β=0.174(95%CI:0.165~0.182);超重组:β=0.325(95%CI:0.304~0.346);肥胖组:β=0.447(95%CI:0.406~0.488)];女生FMP的变化1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呈明显增加的趋势[正常体重组:β=0.963(95%CI:0.851~1.074);超重组:β=0.910(95%CI:0.695~1.125);肥胖组:β=0.895(95%CI:0.569~1.221)]。总体上来看,BMI和FMI的相关性很强(男生:r=0.767;女生:r=0.873),不同体重状态儿童青少年BMI和FMI的r不同。结论儿童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发育特征不同,且存在性别差异。BMI生长曲线和体脂肪的发育特征不完全一致,且存在性别差异,有必要对生长发育中的儿童进行更精准的体成分评估。  相似文献   

13.
大连市儿童高血压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辽宁省大连市6~17岁儿童高血压的发生状况,探索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患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大连市某区的小学、初中各2所学校,对6~17岁学生进行血压测量,并填写调查表;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调查1745名儿童,其中男生907名,女性838名,检出高血压163例,患病率为9.3%;其中男生患病率为11.9%,女生患病率为6.6%,随年龄增长男性患病率增长有统计学意义(P=0.000);(2)儿童高血压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母系遗传的危险性较父系更大(χ2=5.363,P=0.000);(3)高血压患病率与儿童肥胖呈正相关,体质指数越大,高血压患病率越高(χ2=137.06,P=0.000);(4)儿童的睡眠时间与高血压呈负相关。结论 遗传、肥胖、儿童的饮食及睡眠习惯与儿童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12~17岁我国青少年收缩压、舒张压和血压偏高的流行情况,探讨体格测量指标(BMI、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与血压偏高之间的关联关系,为相关部门制定儿童青少年的高血压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1991-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研究对象为资料完整的5 554名12~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定义采用2018年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发布的“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行业标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偏高与4个体格测量指标的关联关系。结果 1991-2015年我国12~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单纯收缩压偏高及单纯舒张压偏高的检出率分别为9.67%、1.57%和6.41%。瘦和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三个亚组的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8.79%、17.88%和27.45%,单纯收缩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1.39%、3.03%和5.88%,单纯舒张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5.99%、10.91%和12.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压偏高、单纯收缩压偏高及单纯舒张压偏高的风险随BMI增大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 中国12~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人群中血压偏高检出率较高。预防和控制超重和肥胖是有效应对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0~5岁儿童的睡床习惯,探索睡床方式对儿童睡眠的影响. [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我国12个省市14 883名0~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问卷对受试儿童家跃进行现场调查,双录入所有调查数据,应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62.48%的儿童与父母同床睡眠,25.20%与父母同房间但不同床睡眠,12.32%单独睡眠.三种睡床方式的儿童在夜间睡眠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但相比于其他两种睡床方式,同床睡眠儿童依赖性强,白天睡眠时间及总睡眠时间相对较短,且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夜醒、磨牙等问题出现比率高. [结论]与父母同房但不同床睡眠是婴儿期比较理想的睡床方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应逐步培养儿童独立睡眠的习惯,促进儿童社会独立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了解儿童青少年体型自我评价与BMI评价的一致性,并分析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肥胖及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银川市三区抽出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共2 442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结果 儿童青少年体型自我评价与BMI评价一致性一般,Kappa=0.43,男、女生体型自我评价与BMI评价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48和0.36(P值均<0.05).9岁组儿童体型低估率为19.4%,16岁组体型高估率为16.3%;男、女生体型高估率分别为4.6%和12.4%,低估率分别为14.3%和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7.59,40.56,P值均<0.05).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4.1%,自我评价肥胖组抑郁检出率为24.4%,且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29,P<0.05);体型高估组抑郁检出率为19.2%,低估组为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正确的体型自我评价与高估为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679,1.504).结论 儿童青少年体型自我评价与BMI评价的一致性较差,体型高估为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应在儿童青少年中进行相关干预,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体型,确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儿童青少年的血压现状及高血压检出情况,为防控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的方法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对2014年宁夏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中11 132名7~17岁学生的血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学生平均收缩压(SBP)为(106.64±12.27)mmHg,舒张压(DBP)为(69.26±9.07) mmHg.男生SBP水平[(108.00±13.00) mmHg]高于女生[(105.29±11.34) mm-Hg],回族学生SBP[(107.73±12.13) mmHg]、DBP[(69.54±9.02) mmHg]水平均高于汉族[(105.79± 12.31)(69.04±9.10) mmHg];乡村儿童青少年SBP[(106.31±11.87) mmHg]低于城市[(106.99±12.67) mmHg](t值分别为11.751,-8.307,-2.846,2.932,P值均<0.01).共发现高血压1 564例,检出率为14.0%,以17岁年龄组最高(18.0%);高值血压检出1 637例,检出率为14.7%,以13岁年龄组最高(23.4%).汉族学生高血压检出率(12.9%)低于回族学生(15.5%)(x2=14.604,P<0.01);不同性别和城乡学生高血压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宁夏回族自治区7~17岁儿童青少年的高血压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应高度重视监测儿童青少年的血压,以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分析成都市7~15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为预测该地区超重肥胖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共获得成都市中、小学各2所7~15岁儿童青少年有效数据2 144份.测量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分别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以及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推荐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评价超重和肥胖.结果 根据WGOC标准和IOTF标准,成都市7~15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0.68%,12.92%和6.53%,3.17%.不同性别学生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P<0.05);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最高的年龄段分别为10~12岁和7~9岁,而女生超重率和肥胖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10~12岁.结论 成都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问题男生较女生更为严重,且超重和肥胖出现低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