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流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m,mERG或mfERG)是一种新兴的眼科检查手段,通过使用特殊m-序列刺激手段短时间内提取局部ERG信号,客观、定量地反映视网膜功能。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一个主要原因,能够在亚临床期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疾病(diabeticretinopathy,DR),对于预防和治疗DR有着重要的意义。mERG能够客观地检测DR,应用于研究和临床,评估那些预防和治疗DR方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目前已成为获得性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发现、诊断、及时治疗被认为是减少糖尿病造成视力损失的有效手段。基于数字化成像的远程医疗在DR的早期发现及诊断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准确性及可靠性研究也日渐完善,也是目前DR早期筛查中快速的检查方法之一。随着远程医疗数字化成像的发展,使用人工智能协助DR诊断也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失明的主要疾病之一。过去常认为DR的发生及进展与糖尿病的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及高血脂有关。然而,许多糖尿病患者不伴有这些危险因素仍然发生DR,甚至一些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没有发生DR。事实上,DR的病理变化是涉及微血管病变、神经退化、免疫及继发性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标志物能客观地预示疾病的发生,监控疾病的进展,评估治疗的疗效。研究DR发病的分子机制能有助于找到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新的治疗靶点。蛋白质组学是通过高通量、快速鉴定与定量分析细胞、组织、体液中所有蛋白质的组成、功能及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该文就最新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以及近几年运用该技术发现的DR生物分子标志物进行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核苷酸数大于200且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在糖尿病及其相关微血管并发症中广泛存在lncRNA的异常表达。本文将对目前DR相关lncRNA的基因组起源以及其在DR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及调控作用进行综述,并讨论lncRNA在DR诊断和治疗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血管并发症, 也是不可逆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特征是视网膜血管渗漏、新生血管形成和纤维增生。尽管目前DR的治疗方式多样, 但大多针对疾病中晚期且疗效欠佳。因此, DR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十分重要。近年来, DR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发展迅速, 在疾病的风险评估、早期干预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经典的DR生物标志物如糖化血红蛋白, 已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随着对DR发病机制的进一步了解, 炎症类生物标志物、血管生成类生物标志物已被证实与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同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先进设备与技术为DR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探索构建了广阔平台, 组学类生物标志物、影像类生物标志物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 为实现DR早期准确诊疗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DR发生与发展中相关生物标志物表达与测定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DR的高效防控与有效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和致盲率逐年上升。通常认为其发生、发展与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病程长短等因素有关,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与遗传易感性不同有关。DR是一种多基因作用的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已筛选出数十种可能与之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其中包括广受关注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等。研究它们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对今后DR风险预测、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DR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传统上,DR主要被认为是一种微血管疾病,随着研究的进展,目前认为神经-胶质-血管单元(NVU)破坏及其耦联机制(coupling)失衡在DR发病的早期起到了关键作用。了解NVU的细胞和分子基础,以及糖尿病如何改变正常的细胞通讯和破坏细胞环境,对DR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视网膜NVU及其参与DR发病分子机制,基于视网膜NVU修复的DR治疗,并对DR未来发展前景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激光光凝和玻璃体手术治疗已经明显降低了DR的致盲率,但二者对于改善视力的疗效、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随着对DR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已开发出多种药物用于防治DR,特别是在治疗DME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包括糖皮质激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非甾体类药物、降血脂药物、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和选择性蛋白激酶C β抑制剂。本文就近几年来药物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 发病机制复杂, 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代谢改变与表型关系密切, 代谢组学分析可以提示细胞、组织或器官的生化状态。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更新和检测灵敏度的提高, 可检测出的差异代谢物逐渐丰富。因此, 代谢组学逐渐成为探讨DR发病机制和治疗药物筛选的有力工具。DR代谢组学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多以玻璃体液、房水和血浆为样本, 以磷酸戊糖途径、精氨酸-脯氨酸途径和抗坏血酸途径为主要研究途径,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DR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 并确定其与疾病的纵向关联。本文就DR相关动物模型以及DR患者玻璃体液、房水和血浆代谢组学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国际临床分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成人失明的第一位原因。就目前而言,预防DR引发失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激光凝固法或玻璃体切割手术,正确地认识和把握DR分类和分析它的重症度有助于准确地制定出DR的治疗方案,并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前国际上就DR临床分类有许多方法,主要有Scott分类法,Davis分类法,福田分类法,对DR重症度分类主要有ETDRS分类法,JDCS分类法,并对国际黄斑病变重症度的分类标准进行了阐述。本文就一些著名国际机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内容及结论进行详尽的阐述、概括和比较。  相似文献   

11.
调节性细胞死亡(RCD)是一种独特的细胞死亡方式,包括细胞凋亡等多种形式。RCD参与人类正常生理活动的诸多环节,更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致盲性眼病。研究表明,DR的发生与细胞凋亡、铁死亡、细胞焦亡、细胞自噬、依赖性细胞死亡等多种RCD的相关蛋白异常表达有关。本文将对DR发病过程中与RCD相关的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DR的靶向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变,是40岁以上人群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疗法在DR患者中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但需要长期不间断治疗,且大多数患者未能实现具有临床意义的视力改善。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迫在眉睫。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负责产生化学能量并协调细胞信号的细胞器,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起着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参与了DR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线粒体功能紊乱在DR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展开综述,为DR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曾被认为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如今已被广泛认为是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损伤引起的一类神经血管性疾病。研究表明,在出现临床可检测的微血管病变之前,视网膜神经损伤已经出现,并参与了微血管病变的进展。因此,微血管病变这一观点并没有揭示视网膜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间相互联系及影响的重要性。以NVU作为整体研究神经血管损伤及保护机制,寻找临床新的预防和干预DR的措施必定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而并发的视网膜微循环障碍性眼病,随病情进展可致严重视力损害。DR作为一种病因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尽管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氧化应激已被证明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高血糖引起机体多种代谢异常相互作用,诱导视网膜活性氧过度产生、氧化应激损伤增加,导致视网膜线粒体功能障碍、微血管功能障碍、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新生血管形成等一系列病理反应,显著影响DR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深入研究视网膜氧化应激与微血管改变在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有助于为防治DR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在眼部的并发症之一,是工作人群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DR的发病机制复杂,炎症、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等诸多因素均参与了DR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褪黑素是人脑松果体的合成产物,可释放到脑脊液和血液中;褪黑素及其代谢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炎症和氧化应激均具有拮抗作用.在...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全球工作年龄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根据国际糖尿病地图研究预测,2045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将达1.74亿,DR正在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DR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作一阐述,从DR的流行病学推测疾病将来会波及的人群数量,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本病的预防。从糖尿病的病程发展推测可能的病因学,从氧化应激等反应来研究DR的发病机制,以便开发可靠和有力的手段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在视力丧失发生之前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7.
Rho激酶最初被认为是G蛋白Rho的效应蛋白。Rho激酶参与了各种疾病,如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并且Rho激酶抑制剂已经在临床应用于脑血管痉挛和青光眼的相关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而抗VEGF治疗由于其很好的疗效最近被广泛用于DR的治疗,但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也得到广泛关注。在病理性糖尿病视网膜条件下,Rho激酶的重要性也得到阐明,使得其成为具有吸引力的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Rho激酶是参与血管生成和通透性以及各种疾病如炎症和神经变性的发病机制之一。这使得Rho激酶抑制剂成为DR的新的分子靶向药物。本文对Rho激酶作用机制及其在DR治疗中的应用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认为炎症反应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起重要作用。非诺贝特、糖皮质激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和抗氧化类药物等均可通过抑制炎症发挥治疗作用。炎症调控也是新药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对炎症反应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其相关靶点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逐渐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最新的全球糖尿病患者多达4.22亿人,预计到2040年将达6.42亿人,而中国糖尿病患者数将位居世界第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常发生在1型糖尿病患者患病5 a内以及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20 a后,已成为全球主要致盲原因。如何阻止或减缓DR进展,将成为全球防控可致盲眼病的关键。本文对DR早期的发病机制及目前潜在的治疗策略进行简要综述,以期有助于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寻找更多有效的DR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是一种由高血糖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其常见的微血管损伤并发症,可以造成视力损伤甚至失明,是引起中老年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OCTA是一种无创、快速和高效的成像技术,可用于检测视网膜微血管的变化,尤其可以清晰地显示糖尿病黄斑病变。因此,其可用于监测DR的病情变化,并可用于判断患者预后。本文将对OCTA 在DR诊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