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综合性远程诊疗模式在京北山区对于缓解医疗资源浪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不到位、医疗服务公平性差等问题中的作用, 并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方法  依托信息系统,完成远程诊疗、收费、数据传输工作。收集2014—2019年期间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八亩地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数量完成情况、费用支出情况、工作质量及居民满意度。对比分析综合性诊疗模式开展前后存在的差异。  结果  综合性远程诊疗模式应用后,2019年较2016年,健康档案数、家庭医生签约人数、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人数较之前分别增长了100.28%、180.09%、229.88%、150.00%、190.00%;人员经费支出降低71.40%,办公经费支出降低72.14%;在医德医风、诊疗能力、药品配备、家医签约方面的满意度得分,2019年较2014年分别上涨了5.23%、17.52%、9.64%、10.25%;电子健康档案完整率、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等质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结论  综合性远程诊疗工作模式的应用在保证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加强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间的联系,改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履约情况;降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力成本,提升服务效率;为推进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新农合及时结报系统,用于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患者就医过程中基础数据的即时上传和信息共享,简化其就医和报销环节,有效控制次均费用,规范医院诊疗行为。系统基于PB11.5的开发,以SYBASE12.5为主数据库,调用Web service实现通信连接,通过调用各县端新农合接口的Web service和托管点代码,实现医院信息系统和新农合即报系统的无缝接轨。新农合即报系统的应用对于方便就医、简化报销程序、推进新农合药品的合理应用、规范医院的诊疗行为、有效控制次均费用都有极大的推进作用。此外,该系统的应用有助于强化新农合基金监管力度,增加基金使用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巡诊服务模式在京北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开展情况及发挥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方法 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防保人员、药剂人员经培训后组成巡诊小组,携带血压计、心电图机、快速血糖仪及部分常用药品,到辖区行政村开展常见病诊疗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务;对2012~2014三年下乡巡诊服务情况进行统计,同时收集该机构同期门诊、急救服务相关数据,并对2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三年来,巡诊次数和参加巡诊医务人员数逐年增加,巡诊服务对象中,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明显高于同期门诊、急诊患者中老年人比例;三年中,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人数持续上涨;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结论 巡诊服务能够降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成本,能够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该模式比较适合留守老人较多的山区,同时相对于专家巡诊,该模式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的特点,并且与社区卫生机构承担的健康管理等工作相结合,能够根据巡诊对象的实际需求,随时调整服务内容,形式更灵活,内容更适应居民健康需求;但是也存在巡诊服务项目少、药物供应不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交通费用增加等问题,建议通过改善卫生室环境、统一药品目录等途径解决相应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日,国家卫计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意见,今年将依托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选择部分统筹地区和定点医疗机构,开展跨省就医费用核查和即时结报试点。到2020年,全国大部分省区市要在具备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开展跨省就医直接结报。此前,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也已开通试运行,并与北京、内蒙古、吉林、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海南9个省级平台互联互通。此次开展跨省就医即时结报试点及其列出的时间表,无疑令人振奋,这是因为新农合已覆盖了绝大多数城乡流动的农民工群体,如果这个群体跨省就医能够实现即时结报,那么,现行医保体系条块分割背后最大的制度壁垒,也将得到清除。  相似文献   

5.
新农合异地即时结报就是参合农民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出院时由定点医疗机构按规定初审并垫付应给农比的新农合补偿费用,再由定点医疗机构与统筹地区新农合经办机构定期结算的过程。目前新农合参合人员外地生病就诊住院后都是由病人全额支付住院费用,再回到户口所在地进行结算报账,一次异地就诊结算时间长,且手续烦多,既不方便参合人员,也给新农合管理机构增加了大量的工作量,解决参合人员异地就诊实时结算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四川省在实现新农合异地即时结报时,采用WebService技术为定点医疗机构医院信息系统提供一套业务流程接口,使定点医疗机构通过阪院信息系统实现异地住院即时结报。通过该系统将使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居民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帮助他们减轻医疗负担,减少患重大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针对异地就医日益增多的情况,各地开始积极探索实践新农合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工作.总结了新农合异地就医实践,分析了异地就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全面推进异地就医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实现医院新农合网络即时结报和管理。方法:制定计划,改建优化院内网络和设施,连接新农合专网,开发接口提取有效HIS数据,统一诊疗和药品目录对照,建立前端提醒、后台质控管理模式。结果:提高了结算核销和政策把握的准确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且方便了医院管理部门的质控监督。结论:实现新农合的网络即时结报,提高了工作效率,强化了医院内部新农合质控管理。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解湖北省某大型三甲医院开展新农合即时结报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首先,降低医疗费用,努力解决"看病贵"问题;其次,升级网络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再次,统一三大目录,提高审核质量;最后,多方协调,缓解医院资金垫付压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开展社区医疗卫生巡诊服务模式的价值效果.方法 科学、合理成立巡诊小组,分片、定时安排巡诊工作,通过近一年多社区医疗卫生巡诊服务模式开展,对比前一年社区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建档率、重点人群体检率、慢病管理率、签约服务率.结果 大大提高了社区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建档率、重点人群体检率、慢病管理率、签约服务率.结论 提升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了慢性病综合防治水平,提升了社区居民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南京市浦口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善对策,为南京市浦口区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星甸街道、泰山街道、汤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家庭医生及其团队成员共31名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采用自制访谈提纲,访谈内容包括:简单介绍南京市浦口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家庭医生签约后的特色服务项目与主要服务内容;签约居民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和困难等。结果 目前南京市浦口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包含门诊签约和社区签约两种形式,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接受程度较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慢性病老年人吸引力最大。开展的特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含家庭医生APP线上交流;家庭医生公布手机号以方便沟通;发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卡,享受特定医疗服务项目折扣。签约居民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签约居民根据就医需求可自行前往二、三级医院,不需要家庭医生为其进行转诊;家庭医生APP转诊预约功能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签约流程过于繁琐;如何界定家庭医生手机咨询服务时间;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职责界定不清;激励机制不健全,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签约后药品种类配备不全;原全科医生引入家庭医生模式后工作量增加、精力不济;家庭医生APP需要进一步完善服务项目的开发。结论 南京市浦口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较好,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建议政府财政投入到位,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医保助力家庭医生,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家庭医生医疗知识培训与沟通技巧,招募家庭医生人才;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的品种以及医保报销的常用药物;完善家庭医生APP;切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背景京北山区的老年居民慢性病高发、经济基础薄弱、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有限、距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路途较远。目前京北山区家庭医生团队由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共同组成,二者在山区老年居民签约服务中共同发挥重要作用。目的了解京北山区老年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现状,并对山区老年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提出适宜建议。方法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2019年9—10月,选取北京市怀柔区北部山区的8个乡(镇),按比例抽取每个乡(镇)家庭医生团队的社区医生、乡村医生及签约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计抽取社区医生141例、乡村医生133例、老年居民345例。老年居民问卷内容包含基本情况、希望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服务的方式及内容、认为获取健康资讯最有效的渠道、对该服务模式的满意度等;乡村医生和社区医生问卷内容包含基本情况、开展签约服务中互联网使用情况、为老年居民提供的服务内容等。同期,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4例社区医生、24例乡村医生、16例老年居民进行个人深度访谈,了解调研对象对联动签约服务模式中乡村医生和社区医生职责的认知、对该签约服务模式的看法、对互联网在该模式中应用的看法、对该签约模式发展的建议等,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定性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量性研究结果显示,京北山区老年居民希望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签约服务内容前3位依次为下乡开展大课堂宣传〔199(57.7%)〕、下乡体检〔197(57.1%)〕、送医送药下乡巡诊〔169(49.0%)〕;老年居民希望家庭医生团队开展服务的方式或渠道前3位依次为门诊诊疗服务,上门医疗服务、在社区组织健康宣教讲座;老年居民认为获取健康资讯最有效的前3种渠道依次是乡村医生/村中喇叭宣传〔253(73.33%)〕、社区医生就诊时面对面宣传〔134(38.84%)〕、张贴或发放宣传资料〔126(36.5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居民对服务态度、服务效果、服务项目、沟通能力的满意度是其对"乡村医生+社区医生"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综合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健康管理服务、出诊服务、药品配送与用药指导服务、长期处方服务开展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使用网络在线与居民交流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质性研究发现老年居民对网络在线服务需求较低,对乡村医生依赖性高;乡村医生技术水平有限;社区医生与老年居民交流少,主要以协调医疗资源为主。结论京北山区老年居民签约服务的开展离不开乡村医生和社区医生的共同努力,现阶段呈现出对乡村医生近距离服务的高度依赖,对社区医生高水平技术和医疗资源平台的需求。建议以老年居民需求为导向,发挥乡村医生地利人和的优势,发挥社区医生技术和平台优势,优化"乡村医生+社区医生"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着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有利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本文介绍了我国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义和三阶段目标,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现状为基础,认为其在开展过程中尚存在工作发展不平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保障政策亟需完善、宣传不到位等问题。进一步的工作应重点围绕明确签约服务内容、突出重点人群、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调动全科医生积极性、强化签约服务吸引力、完善签约服务政策支持、强化信息化支撑、加强宣传8项任务进行,希望这些建议可以为各地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数字     
《中国医院院长》2014,(9):20-20
新农合国家级平台联通省份将扩至15个 5月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2013年新农合进展情况及2014年工作重点。 2013年,全国有超过88%的地区实现了参合农民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已与9个省级平台和部分大型医疗机构互联互通,跨省医药费用的核查功能在部分地区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分级诊疗作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形式,其意义已得到充分认可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探索工作。江苏省自2015年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目的 通过调查江苏省门诊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知晓情况、就医意愿,探讨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评价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引导患者就医流向、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提供循证决策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抽样方法选择江苏省6个城市,采用典型抽样法在每个城市选择4家医疗卫生机构,2017年11—12月采用偶遇抽样法对上述4家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门诊患者分级诊疗制度的知晓情况、基层首诊意愿及对双向转诊制度的评价进行调查。结果 有42.5%(738/1 738)门诊患者知晓分级诊疗制度,39.9%(694/1 738)门诊患者知晓基层首诊制度。不同文化程度、工作状态、职业类型、医疗保险类型、平均月收入、居住地、地区门诊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类型、地区是影响门诊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知晓情况的因素(P<0.05)。48.6%(845/1 738)门诊患者首诊愿意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1.4%(893/1 738)门诊患者首诊愿意选综合医院。知晓基层首诊制度的门诊患者与不知晓基层首诊制度的门诊患者对首诊机构的选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江苏省门诊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知晓率较低、基层首诊意愿低,双向转诊中转上不转下问题突出。卫生行政部门需要加强政策宣传与引导、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规范双向转诊制度流程、完善分级诊疗支撑保障制度的建设,逐步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截至今年3月底,安徽省已经有77个县、市启动了新农合门诊统筹,占全省农业县、市的82.8%。其中有35个县、市的参合农民在村卫生室就医也能即时结报,实现了“家门口看病 家门口报销”的愿望。近日,安徽省卫生厅在南陵县召开新农合门诊统筹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年的“8530”目标(即有85个县、市实行新农合门诊统筹,门诊报销比例达到30%)。  相似文献   

16.
参加新农合的农民今后去省城大医院看病也可以在医院直接拿到补偿款。卫生部进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省级和设区市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即时结报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数字医学》2013,(6):97-97
近日,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山东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全省新农合异地即时结报提供安全、便捷的信息通道.山东省启动了县级新农合系统和省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接入省级平台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健康共同体模式基础上,以慢病管理为突破口,以签约服务为抓手,构建慢病签约管理服务信息化支撑体系,推进分级诊疗及家庭医生签约、医药分家、支付制度改革等重大医疗卫生改革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创新性。  相似文献   

19.
背景 近年来北京市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已初现雏形,其中基层首诊作为分级诊疗的基础,对提高医疗服务体系运行效率十分重要。患者作为医疗服务的需方,研究其就医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对落实基层首诊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北京市患者在“生小病”时的就医选择及影响因素,从而为将患者引流至基层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 于2019年5月在北京市16个区的48家区属二、三级医院中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对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基层就诊选择意愿及其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和政策知晓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患者“生小病”时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3 732例调查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1 541例(41.29%)患有慢性病;知晓北京开展家庭医生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的患者分别为1 509例(40.43%)、1 641例(43.97%),但签约了家庭医生的患者仅占12.43%(464/3 732)。1 349例(36.15%)调查对象“生小病”时会选择前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籍、年龄、文化程度、社会医疗保险情况、家庭月收入、健康自评情况、慢性病数量、家庭医生制度知晓情况、家庭医生签约情况及分级诊疗制度知晓情况是调查对象就诊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人、北京市户籍人口、有社会医疗保险、文化程度和收入较低、知晓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相关政策、签约了家庭医生的患者在“生小病”时更倾向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此对于非北京户籍、无社会医疗保险患者人群,应努力提高医疗保障,加强健康宣教;同时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和就诊环境,加大医改政策的宣传力度,并继续扩大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吸引更多患者下沉基层。  相似文献   

20.
背景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且慢性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如何进一步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作用,提高基层用药服务数量和质量,促进农村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合理利用基层卫生资源并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目的 了解江苏省农村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于家庭医生用药服务的利用情况和满意度。方法 于2019年7月在江苏省通过典型抽样和多阶段分层抽样选取1 816例老年慢性病签约患者进行调查,采用自制患者问卷调查农村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家庭医生用药服务利用情况和满意度。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农村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家庭医生用药服务满意度的因素。结果 经数据清理,1 583份有效问卷纳入数据分析。1 167例(73.72%)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购买药品,184例(11.62%)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购买药品;1 449例(91.53%)签约患者的用药方案来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1 546例(97.66%)按医嘱服药;621例(39.23%)有自购药品行为。1 402例(88.57%)对家庭医生提供的用药服务感到满意,不同家庭总收入、合并慢性病数、购药地点、用药方案来源、自购药品行为的患者用药服务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购药地点患者的药费、自购药品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医生讲解易理解程度、家庭医生控制病情发展情况和家庭医生处药费易接受程度是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江苏省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用药服务利用总体情况良好。仍有 1/4 签约患者有自我购药行为,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用药服务不能完全满足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需求,签约患者对药品费用满意度仍有待提高。家庭医生用药服务质量是影响签约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建议继续宣传家庭医生用药服务优惠政策,降低药品价格,减轻签约患者疾病负担,并着力提高家庭医生专业能力,丰富可提供药品数量和种类,增加慢病长处方用药服务,切实为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