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生长分化因子-5(GDF-5)在大鼠颞下颌关节发育早期髁状突软骨中表达的时空变化特点,探讨GDF-5在髁状突软骨发育中的意义.方法建立大鼠胚胎(E)13、15、17、19、21 d的颞下颌关节发育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DF-5在颞下颌关节早期发育的不同时期髁状突软骨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DF-5在髁状突软骨的发育过程中具有时空特异性,GDF-5在E13 d的髁状突细胞凝聚区中开始表达,在E15 d的增殖层及成软骨细胞层表达较强,之后表达减弱;GOF-5在肥大细胞层表达由弱至强又减弱;GDF-5在髁状突软骨不同发育时间、不同分化阶段的表达水平不同.结论 GDF-5参与调控髁状突软骨细胞增殖、分化及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建立SD大鼠的发育模型,观察髁突软骨与胫骨生长板软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不同生长特性,探讨比较SOX9在2种不同性质软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30只成年SD大鼠按2雌1雄的比例合笼,观察雌鼠于合笼后是否发现阴栓作为怀孕的标志,计为妊娠0d,隔离常规饲养.分别于孕鼠妊娠13d、14 d、15d、...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去势大鼠髁突软骨组织学变化,并检测雌激素受体(ER)和Ⅱ型胶原(ColⅡ)的表达,分析去势后髁突软骨生长代谢的变化,探讨雌激素缺乏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OA)的关系。方法 HE染色观察大鼠去势后不同时期髁突软骨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去势大鼠髁突软骨ER及ColⅡ表达,并运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并计算其平均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结果雌激素缺乏导致髁突软骨退行性改变。去势后大鼠ER和ColⅡ的表达受到抑制,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其作用增强。结论雌激素缺乏或低下导致大鼠髁突软骨病损。低浓度雌激素降低或抑制ER表达,髁突软骨胶原表达与雌激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对称咀嚼肌力对SD大鼠髁突软骨改建的影响.方法通过手术切除一侧颞肌和肉毒神经毒素A注射一侧咬肌,建立不对称咀嚼肌力SD大鼠动物模型,每组6只,分别于建模后3、6、9周处死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TGF在大鼠髁突软骨中的表达.结果 CTGF在髁突软骨增殖层、成软骨细胞层和肥大层表达;实验组CTGF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增强(P<0.05);实验组双侧髁突CTGF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6周CTGF表达强于术后3周,术后9周强于术后6周(P<0.05).结论不对称咀嚼肌力可上调髁突软骨细胞CTGFmRNA的表达,CTGF介导了应力对髁突软骨的改建.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雌激素与髁突软骨增生、分化等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实验组雌性SD大鼠(配戴自制上颌斜面导板式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和对照组大鼠髁突软骨中雌二醇(E2)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在髁突软骨中,E2主要位于细胞核中,胞浆中分布很少;髁突软骨各层细胞中都有E2的分布,以生发层细胞分布最多;髁突软骨增生旺盛时,E2分布较多;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髁突软骨中E2的分布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阳性程度增强。结果表明,E2对髁突软骨的增生及适应性生长改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下颌髁突软骨是一种继发性软骨,它的生长改建方式有别于长骨软骨、肋骨软骨等原发性软骨。作为口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颌髁突软骨对口腔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功能发挥及美观均有关键作用。随着近年来软骨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及对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多方面研究,从基因水平、分子水平探讨下颌髁突软骨生长改建影响因子的研究越来越全面、深入。其中,基因水平对髁突软骨的影响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它可能是引发颌面部发育畸形、关节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髁突软骨的生理、病理变化与基因调控相结合将是今后正畸矫形及组织工程软骨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功能矫形后退大鼠下颌后髁突软骨改建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实验组配戴模拟临床功能矫治器,强制大鼠下颌后退,对照组不戴模拟矫治器,实验后3天、1、2、3周处死大鼠取髁突,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TGF-β1、TGF-β R1、IGF-1在髁突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实验组大鼠下颌后退1~2 mm,镜下见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厚度增加,以生发层和过渡层增加明显,细胞数增多,细胞体积增大,核肥大深染.髁突各层软骨细胞均有TGF-β1、TGF-β R1和IGF-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阳性染色相对面积和积分灰度的比较显示:在功能矫形后退下颌后,实验组TGF-β1、TGF-β R1和IGF-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矫形后髁突软骨表现为增生改建、分化功能增强,其发生与TGF-β1、TGF-β R1和IGF-1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春期大鼠咬合升高后髁突软骨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40只5周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双侧上颌磨牙用树脂板升高咬合。分别于术后7、14、21及28d,取其左侧髁突,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大鼠髁突软骨中TGF-β1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GF-β1在7d时表达最少,14d和21d逐渐增加,到28d时增加到最高(P<0.05)。结论咬合升高后导致髁突软骨中TGF-β1表达增强,TGF-β1可能参与了大鼠髁突软骨的适应性改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Ⅱ型胶原(CⅡ)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MJOA)髁突软骨的变化特征,探讨CⅡ在TMJOA髁突软骨破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部分切除关节盘的方法诱发TMJOA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Ⅱ在不同病变时期髁突软骨的表达。结果:关节盘部分切除后,CⅡ在不同病变时期髁突软骨的表达均有所增强。结论:CⅡ可能在骨关节病髁突软骨的破坏过程中起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丛长虹  吴立鹏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2):2119-2122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咬合创伤大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的表达,探讨VEGF在髁突软骨破坏和改建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在大鼠右上第一磨牙合面粘接调改好的正畸用不锈钢舌侧扣的方法,使右侧抬高咬合约0.5 mm,建立咬合创伤动物模型,并于建模后7、14、21、28 d采取髁突标本,采用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在咬合创伤不同时期髁突软骨的表达,计算VEGF阳性细胞率。结果咬合创伤7 d VEGF的表达开始升高,21 d时降低。结论 VEGF可能在咬合创伤髁突软骨的破坏和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鼠生长板软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过程中的自分泌作用。方法:新生鼠(1~2d)10只.切取干骺部软骨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5只)和RT—PCR方法(5只),检测VEGF及其受体Flt-1和KDR/Flk-1在胫骨生长板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VEGF、Fit-1和KDR/Flk-1在生长板的上肥大区、下肥大区和矿化区中的软骨细胞表达强阳性,在增殖区少数软骨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在静止区软骨细胞中表达阴性。RT—PCR检测的5只鼠中除1只不表达Flt-1外,VEGF(251bp)、Flt-1(272bp)和KDR/Flk-1(252bp)在软骨组织中均清晰表达。结论:VEGF及受体Flt-1和KDR/Flk-1在生长板软骨中的表达具有高度一致性,并且随着软骨细胞的分化成熟表达逐渐增强。提示VEGF在生长板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矿化过程中,可以自分泌作用方式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BMP/Smads信号传导通路在兔下颌持续前导后髁突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免下颌持续功能前导后髁突软骨中BMP/Smads信号传导通路表达与髁突改建的关系。方法:60只8周龄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24),实验组动物每日24h戴用咬合前导矫正器。实验动物分别在第3天、1周、2周、4周、8周及12周时处死并取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测髁突组织内BMP-2和Smad1/5、4、6的分布和表达,并对其表达进行灰度测定。结果:BMP-2和Smad1/5、4、6主要在髁突软骨过渡层和肥大层软骨细胞中表达,钙化层的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也可见BMP-2和Smad1/5、4、6的表达。实验组兔髁突软骨BMP-2和Smad1/5、4、6的表达强度在早期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与髁突骨组织改建的活跃程度同步。结论:下颌持续前导后,Smad1/5、4、6作为BMP-2的细胞内信号传导分子,与下颌髁突适应性生长改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mTOR在SD大鼠TMJOA髁突软骨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   采用偏侧咀嚼的方法建立SD大鼠TMJOA模型,并设立相应假手术组。建模后2、4、8周分别取右侧髁突。使用HE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OX9、mTOR的表达量。  结果   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显示对照组标本髁突软骨结构层次清晰,表面平滑完整,蛋白多糖分布均匀。随着时间推移,实验组(TMD组)髁突软骨结构出现明显的退行性病变(P < 0.05),且病损在4周时最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实验组大鼠髁突软骨组织中SOX9的表达水平在2周(P < 0.01)、4周(P < 0.05)、8周(P < 0.05)依次下降且均低于对照组,mTOR的表达水平在2周(P < 0.05)、4周(P < 0.001)时下降,但在8周(P < 0.05)时相对上升。  结论   随着炎症进展,mTOR在SD大鼠TMJOA髁突软骨中呈现出早期下调,晚期上调的趋势,在将保护性自噬转变为破坏性的凋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磨耗大鼠模型,观察磨耗大鼠髁突软骨中TNF-α的表达,探讨牙合磨耗对髁突软骨内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软骨内成骨等活动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2只,人工磨低大鼠不同牙列段牙齿,对照组不作处理。制作石蜡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图像采集及分析。结果:实验组TNF-α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表达量随实验周期增加而增加。结论:TNF-α可能参与髁突软骨的改建过程,其主要作用是促使软骨组织及细胞内分解代谢的发生,促进软骨破坏,降解软骨细胞基质,改变软骨细胞正常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生长早期改变食物硬度造成颞下颌关节负荷改变后颞下颌关节软骨内可聚蛋白聚糖酶-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MP-3)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变化机制。方法 100只15 d龄雌性大鼠,21 d龄断奶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只改喂极硬块状食物,对照组50只喂粉末样食物,改变食物后6 h、12 h、24 h、48 h及9 d每组分别各处死10只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半定量分别检测可聚蛋白聚糖酶-1和TIMP-3在髁突软骨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发现,在所有时间段,可聚蛋白聚糖酶-1和TIMP-3主要表达在两组髁突软骨增殖层和上层肥大层的软骨细胞,可聚蛋白聚糖酶-1在两组髁突软骨下肥大层以及基质中亦有弱表达;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12 h、24 h实验组可聚蛋白聚糖酶-1相对灰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6 h时间点上,实验组TIMP-3相对灰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时间段两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变食物硬度造成大鼠颞下颌关节负荷改变,可聚蛋白聚糖酶-1和TIMP-3参与髁状突软骨代谢,其表达变化属生理范围内,是改变食物负荷极早期的一种敏感、暂时、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SD大鼠下颌骨发育过程中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在Meckel’s软骨上时空的变化,初步探讨PTHrP在Meckel’s软骨发育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及原位杂交染色法检测E13-19dSD胎鼠的下颌骨发育过程中,PTHrP及PTHrPmRNA在Meckel’s软骨上的表达.结果 E13-15d在Meckel’s软骨前段PTHrP蛋白强阳性表达,在细胞核、胞浆均表达,在肥大软骨细胞核上表达更明显,而且PTHrPmRNA强阳性表达的位置与PTHrP蛋白一致.E17-19d Meckel’s软骨前段骨化,E17d在临近成骨处的Meckel’s软骨软骨细胞PTHrP蛋白弱阳性表达,且位于肥大软骨细胞核内,PTHrPmRNA阴性表达.E19dPTHrP临近成骨处蛋白染色阴性表达,PTHrPmRNA阴性表达;在前段远离骨化处PTHrPmRNA,PTHrP蛋白强阳性表达,细胞核上表达明显.结论 PTHrP在Meckel’s软骨前段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存在时空特异变化,提示PTHrP蛋白可能由SD大鼠Meckel's软骨软骨细胞合成,并作为一种自分泌因子调节Meckel’s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aspase-3、XIAP在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原住末端标记技术(TUNEL)等检测Caspase-3、XIAP在22例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和软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软骨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实验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软骨细胞凋亡程度与XIAP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Caspase-3、XIAP基因的表达与骨关节炎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时期胎儿下颌骨髁状突软骨的组织学特征与厚度。方法 :对 32例 13~ 33周 (A组 13~2 2周 ,B组 2 3~ 33周 )胎儿髁状突软骨采用组织学和计量形态学观测。结果 :胎儿髁状突软骨可分为关节层、增殖层、成软骨细胞层和肥大软骨细胞层 ,其细胞具有各自的形态。各层的厚度A组关节层 [(94 .6 5± 15 .70 ) μm]和成软骨细胞层 [(6 9.4 7± 7.2 6 ) μm]明显较B组 [(12 5 .6 0± 14 .35 ) μm ,(99.33± 9.6 7) μm]薄 (P <0 .0 5和P <0 .0 1)。而A组增殖层 [(70 .82± 7.4 4 ) μm]和肥大软骨细胞层 [(6 75 .82± 4 7.2 7) μm]较B组该两层 [(5 9.87± 9.74 ) μm ,(5 2 8.13±4 5 .5 6 ) μm]厚 (P <0 .0 5和P <0 .0 1)。结论 :13周以后胎儿髁状突软骨组织已具有分层改变 ,不同时期各层厚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