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从"致病菌-食品"角度,分析2002—2016年中国单位食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起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2002—2016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全国单位食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以及数据库检索的文献数据,在对不同原因食品、致病因素和发生环节引发事件数、病例数以及死亡数的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维度归因分析。结果共纳入2002—2016年全国单位食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129起。单维度归因分析发现,引发事件起数居前3位的单一食品依次是蔬菜类、肉类和菌类,分别占单一食品引发事件数的46.09%、16.91%、10.53%;生物污染物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占事件总数的34.05%;发生环节以生产加工不当为主,占事件总数的43.31%。多维度归因分析得出,因四季豆中含有皂素引发事件数最多(426起),其中因生产加工不当引发404起事件;食用毒蘑菇引发暴发事件125起,其中因误食误用引发75起事件。结论四季豆为主要的原因食品,重点从生产加工方面入手,强化监管,降低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分析贵州省2011-2018年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规律及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防控依据.方法 收集贵州省2011-2018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学校食物中毒事件资料,对食物中毒暴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8年贵州省学校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78起,中毒1 506人,住院869人,死亡1人;5月是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峰期,分别占学校事件总数和中毒人数的20.51%(16/78),27.36%(412/1 506);中小学食堂是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场所,占学校总事件的83.33%(65/78).中毒食品最多的是植物类及其制品,占50.00%(39/78),其中变质或受污染大米引发的食物中毒居于首位,占总事件的16.67%(13/78).结论 中小学生是学生食物中毒高发群体.应加强学校食堂及周边学生集中进餐场所的监督和管理,提高食品加工人员及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了解2002-2015年期间发生在学校的1 291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归因分析结果,为有效防控学校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汇总国家监测和文献2个来源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剔除重复事件,选择致病因素明确的事件1 291起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归因分析.结果 致病因素明确的事件中涉及发病人数58 691例,住院30 055例,死亡12例;致病因素以生物污染物为主(737起,占57.09%),居前3位的致病微生物分别是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原因食品主要为蔬菜类、粮食类和肉类,分别占15.49%,14.56%和8.29%;引发环节以加工不当为主(20.06%).结论 学校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场所.应采取进一步有针对性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将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4.
了解我国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有效防控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4-2011年突发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各类学校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1年中国共报告学校食物中毒事件940起,累计报告病例31 945例,死亡40人.在致病因子明确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微生物是主要的致病因子,事件数和病例数分别占56.17%和60.35%.化学物是引起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死亡的主要因素,占已知病因事件死亡人数的77.14%.9月是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时期.食物污染或变质是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最为常见的引发原因,占明确事件总数的50.83%.结论 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是目前影响中国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首要因素.预防化学性食物中毒是降低学校食物中毒死亡人数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8-2011年兰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事件发生原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1年发生在兰州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1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信息系统及相关信息监测到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1起.其中Ⅲ级123起,占64.40%;Ⅳ级2起,占1.05%;未分级66起,占34.55%.传染病183起,占95.81%;食物中毒4起,占2.09%;其他4起,占2.0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场所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主,共发生160起,占83.77%,其中又以小学校为主,占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44.38%;托幼机构次之,占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37.50%.发生高峰主要以春季、秋季为主,第2季度和第4季度分别占45.55%和28.80%.发生的19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病3 887例,死亡28例.结论 兰州市2008-2011年间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主要是学校和幼托机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丽水市学校突发事件发生规律,为预防控制学校突发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导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丽水市2007-2012年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学校分布、时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2年丽水市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5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报告起数的79.71%.其中传染病暴发疫情占92.73%;食物中毒占7.27%;传染病暴发疫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83.64%.学校主要分布在小学,特别是乡镇农村学校,发病高峰出现在每年3-6月和12月.结论 2007-2012年丽水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为主,且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重点是农村中小学校,是丽水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2 - 2016年我国文献报道家庭内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特征,为有关部门制定家庭内食源性疾病防控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2 - 2016年有关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文献,采用自制调查表摘录相关信息,利用EpiData3.1对摘录信息进行录入,Excel2010进行数据整理,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2 - 2016年我国文献报道571起家庭内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累计发病人数7 430例,住院4 910例,死亡345例。主要的原因食品为肉类及其制品,占总起数的18.39%。化学污染物引起的暴发事件最多,占总起数的42.67%。死亡事件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椰毒假单胞菌(占13.91%)和肉毒梭菌及其毒素(占12.17%)、毒蕈(占11.01%)。结论 应加强对亚硝酸盐、有机磷农药、沙门菌、毒蘑菇等主要致病因素引发的家庭内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防控力度,以减少发病人数和死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云南省2014年1—12月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病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省2014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建立数据库,并按时间、场所、致病因素、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46起,发病3 033人,死亡50人。6—8月为发病高峰,报告起数占全年总数的62.8%;野生蕈中毒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的57.8%和58.0%;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发病人数,占总数的33.7%;发病场所以农村家庭的报告起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78.6%、58.5%和86.0%;学校食堂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波及人数最多,平均每起发病33人。结论应加强农村家宴和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管,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野生蕈和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桐乡市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2015年桐乡市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桐乡市2011年-2015年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60起,患病人数为890人,无死亡;中毒规模平均为14.83人/起。5年中,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起数和患病人数最高的是2011年,最低的是2014年。2011年-2015年第三季度食物中毒事件高发,共计20起,占中毒事件总数的33.33%;食物中毒患者总数为388人,占发病总人数的43.60%。中毒场所以农村村庄(26.67%)、餐饮服务单位(23.33%)和学校(20.00%)为主。主要致病因素是微生物,以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为主,占总数的41.67%。结论桐乡市食物中毒事件有明显流行病学特征,应加强微生物污染导致中毒事件的防控工作,特别是加强副溶血弧菌污染的防控工作,防控重点场所是农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温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点,为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07年温州市各县(市、区)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资料进行汇总.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4-2007年温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176起,报告发病数9 709例.其中传染病疫情142起,报告发病数8 667例,分别占总数的80.68%和89.23%;传染病疫情明显多于食物中毒事件.农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144起)明显多于市区(3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是小学,以3-6月和9-12月为高发月份.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传染病暴发的高发场所,农村为多发地区.教育和卫生部门应予以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保护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019年江苏省学校食物中毒暴发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汇总2019年江苏省学校食物中毒暴发事件数据,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9年江苏省共接报11起学校食物中毒暴发事件,暴露6,114人,发病227人,死亡0人。9月份事件数和发病人数均最多。南京、徐州和连云港3市报告事件数最多,南京市发病人数最多。各年龄段人群均有病例,其中7~19岁发病人数最多。主要集中发生在中学。原因食品来源场所主要集中在学校食堂。包含加工不当因素引起的事件数最多。动物类肉与肉制品引起的事件数最多。细菌性致病因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结论各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学校应该加强食品原料采购管理,规范食品加工、存储操作流程,做好食物中毒预防措施,有效预防、减少食物中毒暴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分析深圳市福田区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福田区2006-2014年所有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4年深圳市福田区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51起,中毒533人,无死亡,中毒规模平均10.45人/起。各街道办均有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福田街道办报告事件数最多,福报街道办报告中毒人数最多。第三季度高发,共报告21起,占总起数的41.18%。以食堂和餐饮服务也报告事件数最多,占总起数的86.28%。微生物,特别是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占总起数的50.98%。结论 福田区食物中毒事件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应基于流行特征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5 - 2016年广西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2005 - 2016年广西网络直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5 - 2016年广西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503起,报告发病112 148例,报告死亡317人;事件级别以“Ⅳ级”和“未分级”为主,分别占61.81%和 32.80%;事件类型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报告事件数的81.94%和13.58%,且传染病事件报告发病数最多(占92.84%),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死亡数最多(占38.17%);每年的3 - 6月和9 - 12月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期;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占报告事件数的79.46%。结论 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依然是广西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2005—2012年台山市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成因和规律,为制定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2年台山市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台山市共发生食物中毒11起,中毒152人,死亡2人,病死率1.32%。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占总起数的54.54%(6/11);食物中毒多发生在第2、3季度,共发生8起,占总起数的72.72%;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发生食物中毒最多,占总起数的72.73%(8/11)。结论该市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是食物中毒高发区,以细菌性中毒为主,今后应加强对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的卫生监督检查,重点是预防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2010-2012年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深圳市2010-2012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了解食物中毒发生规律与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2010-2012年食物中毒的发生时间、发生场所、中毒原因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深圳市2010-2012年共发生食物中毒54起,中毒人数610人,无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二、三季度,共发生38起,占总起数的70.37%。以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发生食物中毒最多,占总起数的88.89%。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占总起数的59.26%。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起数最多,占75.0%。结论食物中毒高发季节应加强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卫生监督检查,把食物中毒防治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上,并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湖北省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报告95起食物中毒事件,较大级别最多(占44.21%),病死率为15.71%;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和发病数最多,分别占43.16%、69.66%,真菌性食物中毒死亡数最多(占59.72%);家庭、集体食堂、饮食服务单位是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占88.42%),家庭主要为真菌性食物中毒(占60.46%),集体食堂主要为细菌性食物中毒(70.97%);6-9月为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主要由细菌性和真菌性引起(占87.72%);报告事件数居前五位的市州为恩施州(占22.11%)、十堰市(占18.95%)、襄阳市(占12.63%)、黄石市和宜昌市(各占9.47%);恩施州和十堰市主要以真菌性食物中毒高发,分别占该地区总事件数的66.67%、50.00%。 结论 较大级别事件居多,且其病死率高;细菌性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真菌性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因素;家庭是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场所,且以真菌性居多;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件病例数多,且以细菌性居多;6-9月是食物中毒事件高发期,以细菌性和真菌性为主;西北部等山区是食物中毒事件高发地区,特别是真菌性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河北省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我省食源性疾病监测中的暴发监测网络上报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3年间全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05起,发病2 735例,死亡14例。第二、三季度是食物中毒事件和发病人数的高发季节。细菌性中的副溶血弧性菌和沙门氏菌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死亡人数最多的为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占总死亡人数的64.3%;其中发生在家庭内的死亡人数最多,占总数的78.6%。发病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的是餐饮服务单位,分别占总数的45.2%和48.4%。结论 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期是在夏秋季节;细菌性致病因素是导致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毒动植物因素是导致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地点在餐饮服务单位。针对以上我省食物中毒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和对公众的宣传教育,以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三亚市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食物中毒的对策和措施。方法 收集三亚市2011至2017年于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中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1 - 2017年三亚市共报告食物中毒69起,发病人数646人,死亡1例,中毒规模平均9.36人/起。食物中毒以不明原因为主,占52.17%。查明原因中以微生物污染最为常见,占39.13%,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比例最高,占66.67%。宾馆、饭店为食物中毒高发地点,占37.68%。食物中毒具有季节性,第一季度是高发季节,占28.99%,食物中毒事件规模以每起10人以下的为主,占73.91%。结论 三亚市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率相对平稳,冬季旅游旺季食物中毒高发,宾馆、饭店等旅游相关公共区域多发。未来应加强监测,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威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处置,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法]利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威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结果]2006年威海市共报告突发事件及相关信息103起,确认分级的突发事件10起。其中,较大突发事件2起,一般突发事件8起,其余93起为未分级突发事件。共波及22916人,病例448例,死亡4例。传染病事件13起,食物中毒事件3起,环境因素事件87起。环翠区报告最多,45起,占43.69%。报告发生突发事件农村82起,占79.61%。12月发生88起,占85.44%。448例病例中,男性174例,女性274例;年龄以2~29岁年龄组居多,占80.58%;职业分布以学生为主,占51.79%。[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数发生农村、学校及流动人口聚集区,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农村,应切实落实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2010-2014年广西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情况,为制订食物中毒事件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0-2014年广西各地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对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分布情况及致病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0-2014年广西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98起、发病2 446人、死亡35人,年均发病率1.04/10万人、病死率1.43%。第二季度(30起,占30.61%;806人,占32.95%)及4月份(13起,占13.27%;406人,占16.60%)事件数、中毒人数最多,第四季度(2.46%)及12月份(12.50%)病死率最高;县乡镇、学校分别是中毒高发的地区和场所,中毒例数分别为806例(39.69%)和1 177例(48.12%);微生物类为最主要致病因素,导致1 483例食物中毒(60.63%),动物类因素病死率最高,达28.57%。 结论 广西食物中毒事件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应针对高发时段、多发地区、易发场所和高危致病因子实施重点监管,综合施策,进一步遏制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